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玄幻 > 官途借势 > 另有所

官途借势 另有所

作者:凤凌苑 分类:玄幻 更新时间:2025-02-01 07:30:47 来源:平板电子书

="('" =>

目前诸多豆腐渣工程,说到底,是缺失追责制度。qiuyelou 平板电子书 ..特别是对领导的追责制度。

假设,对任何一个工程项目,从立项、论证、招标、施工全过程与相应领导责任紧紧牵连在一起,事后只要有质量问题,将每个环节牵扯到的领导都进行追责,严惩,施工方也没什么空子可钻。

对城南区这一做法,周瑾瑜是很有兴趣的。看着杨东轩准备的材料和复印领导们签名册,他看得很细,指着有杨卓林签名一栏说,“杨卓林记这个签名,是在施工基柱,进化这根基柱出问题,会有什么责任追查?”

“基柱有质量问题,那是我监督不力,该有什么责任,自有专业部门鉴别和论责,我该承担多少责任,是没法躲避的。”杨卓林显得稍严肃,但怀德镇项目的立意就是如此。

“各种制度完善起来并不难,只是,执行起来才是最难的。”周瑾瑜说,“执行时要落到实处,既要持之以恒,坚持以制度为行为准则,而在出现问题后追责更牵涉到复杂情况,落实追责更有重重阻力。”

杨卓林和杨东轩对此都有感概,也因为追责制度难以落实,使得一些人没将责任放在心上,只要有个人利益,损害国家、公众都不放在心上。

接下来讨论城南区的项目建设和城南区在建设上的规划,话题轻松,氛围也轻松。杨东轩忙着做好服务,少有插嘴。杨卓林见事情差不多,便将话题转回来,表述城南区进化在项目工程施工上会加大力度进行监督,确保工程质量。欢迎周瑾瑜随时到城南区明察暗访,监督城南区的工作。

周瑾瑜没有做回应。

告辞之前,杨东轩说带来一点腊狗肉,先放在周瑾瑜家里,等宋嘉伦回省城炖给他吃。吃狗肉能够壮胆,这个说法确实没有科学依据,却是杨东轩目前最好的借口。提到宋嘉伦,周瑾瑜不多说,也不会给杨卓林做任何解释。

“东轩,明天不急着回去吧。”周瑾瑜说。

“应该不急着走。”杨东轩看杨卓林一眼,应道。

“你明天早点过来,有点事让你做。”周瑾瑜说。

“好,我清早过来。”杨东轩说。杨卓林对也点点头,周瑾瑜这一关算是过了,接下来要到省府那边递交材料,跟相应领导汇报城南区的工作。杨东轩作为教育口方面的人,没必要再露面。

到外面,苏培秀、严磊、肖子山都在车里等着,见两人,苏培秀下车,看着杨卓林见他点点头,便松一口气。城南区给省里施加压力虽不直接,但市里如果利用这次危机,杨卓林个人政治前途会有不小影响,相应地,也会引发城南区一系列的变故。

这些变故未必能够完全掌控,引发出来会有多大波涛、牵扯出多少人,甚至酿成官场地震都说不准。苏培秀自然不想见到这样的局面,真发展到这种程度,杨卓林的政治生命就此中断,然后会让多少人半生的辛苦化为乌有。

周瑾瑜这一关过了,虽然还有领导要拜见,也不轻松却不会有人站出来为难他们,最多醉几场酒,搭上一些礼、红包,这些工作做过后,也会有相应反馈,对下面的人说来,这是他们接近省里领导的机会。

夜里宵夜,吃过便回酒店,杨卓林叮嘱杨东轩一句,明天去听周瑾瑜安排,分开休息。与严磊在房间聊一会拳法,又说起平秋市的治安,感概一番。

第二天其他人在睡懒觉,对杨卓林等人说来,睡懒觉一年都难有几次机会。也只有这种外出,上午没有具体工作才能安心休息。

杨东轩八点过便到周瑾瑜家,周瑾瑜要他自己去吃早点,杨东轩也不客气。吃过东西,周瑾瑜说,“平秋市一中剥离有什么具体规划?这个要想透彻,也要争取城南区、平秋市的同意,才可能推动运作。”

“平秋市多数人都看到教育落后的事实,但真正深思落后原因却没几个。周老,教育的发展首先受到经济发展的制约。这样说有不少人持怀疑,但事实就是如此。教育发展根本动力在哪里?社会的教育意识。

要想发展教育,单纯地投资建设、投入资源,都不能真正振兴教育。社会认可教育、舍得在教育上花钱、人人把教育放在重要地位,教育想不发展都难。这种环境氛围里,学生对读的认可度完全不同,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完全不同。

平秋市的现实是大多数人都认为读无用,而认可孩子必须读的群体,又认为孩子在市里读没有前途,在家长和社会这种意识之下,学生对市里的教育不认可,哪会有好的教育效果?”

这些都是事实,周瑾瑜当然明白这些。

“将平秋市一中剥离,一是在教育教学管理上资源投入更具针对性,形成集中资源,优势发展的新格局,二是目前平秋市一中学位受到严重制约,无法容纳学生入学,使得至少一半的学生初中读完离开校园,流失了大量学生。学生基数低了,高中教育的发展底气自然不足。再说,放眼今后,用不了多少年,国家也会将目前的普九升格到普十二。按照平秋市目前的发展,真要等到那时候再来对教育进行布局,将会成为怎么样的格局?”

“这些事平秋市不少人也会理解,你怎么说服其他人认同?”周瑾瑜说,对杨东轩的说法是认同了。

“前几年,市里就提出一中初中剥离的说法,后来却没有推动,原因有这几方面:一是当时这项工作还不显得急,学位压力并不太大。如今,城镇化发展,平秋市人口至少是之前基础上增加三分之一,迁入部分人口的子女学业没有着落,也不受人重视,但我们却不能回避这些事实。二是建设资金的规划严重缺位,七千万要搬迁一中初中部,即使建设出来有多大规模?三五年后又会造成学位不够的局面,学校各方面的指标也无法达到基本要求。何况,市里当年也拿不出这笔专项资金,仅仅是承诺建设滞后给付到位。这种承诺如何让推动这一工作的负责人有信心?”

“周老,目前困难最大的是剥离建设的资金,如果有两个亿,将高中部搬迁到市区外,学位紧缺的问题迎刃而解,新的教学设施也会推动新的教学模式,甚至于教育、管理、师资等多方面都可因新校园而执行新的模式,刺激教与学的互动。这样的局面,不是我一个人看到,其他人也看到的,只是,没有建设资金,这些空想就是笑话。”

周瑾瑜微笑着,点点头,说,“平秋市的情况不算特殊,类似的不少。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使得教育发展出现畸形,国家已经充分认识到这些不平衡导致的危害。我过经济要持续发展,要缩短与发达国家的差距,首先就要将教育推动起来。这方面的决策目前正在推动,已经有明确的迹象,国家会在教育、基础建设等方面大力投入。这样吧,你将材料准备好,看能不能争取成为省里第一批试点。”

“好。”杨东轩得知这一信息,信心更足。真的从省里争取到建设资金,城南区肯定没有阻力,而市里也会支持这一工作。“之前,我准备一份材料,肯定不全面,特别是在理论上,是我们最缺的,周老,你费心帮指导了。”

杨东轩将他的材料递给周瑾瑜,周瑾瑜也不看,丢在茶几上。这东西要过细地改,很费精神的。

“今天先去见两个人,材料的事情不急,弄好后我直接送出去,给你们传一份底稿。平秋市先不传开,城南区那边要跟领导充分沟通,应该是城南区往市里汇报和争取。”

杨东轩多少有些郁闷,这事情让城南区出面来推动,到时候还会有自己的事吗?两亿项目建设资金,会有多少人眼红,多少心计来算计?

只是,事实上确实如此,这样的工作不可能让杨东轩个人站出来做什么事。

正说着,周瑾瑜的电话响了,却是宋嘉伦从平秋市打过来的。周瑾瑜笑呵呵地接听,与小家伙说电话,杨东轩在一旁听着,宋嘉伦说到昨天没见爸爸看他,很是不满,要周爷爷叫妈妈带他出去找爸爸。

周瑾瑜对杨东轩示意,让他去说电话,杨东轩接了,说,“嘉嘉乖不乖?要听妈妈的话哦。”

“爸爸、爸爸,姑姑说爸爸不要嘉嘉了,姑姑坏是不是?嘉嘉很想爸爸,爸爸到哪里去,我也要跟爸爸去。”宋嘉伦在电话里告状,杨东轩能够想象宋韵秋对宋嘉伦说些什么。

“嘉嘉要听话,男子汉,是不是?”

“嘉嘉是男子汉,嘉嘉会听妈妈的话。”说一阵,宋嘉伦安定多了,手机给宋韵秋抢在手里,恶狠狠地表示等杨东轩回平秋市再找他算账,挂断了。

李伟到了,三个人出门上车,周瑾瑜没有多说。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