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玄幻 > 官途借势 > 91.年轻有为

官途借势 91.年轻有为

作者:凤凌苑 分类:玄幻 更新时间:2025-02-01 07:30:47 来源:平板电子书

交通运输的便利任何厂家都会看重,会节史节成本。十里牌那段江面水流平缓,船方便停泊,同时,水位跟地平线差距不大,很便利抽水利用。当然,如果遭遇大洪水,十里牌也是洪灾易发地域,对建厂说来存在隐患。如果所建的厂是重污染行业,排出的污水没能完全处理达标,对平秋市本身的影响不太大,江流下游就遭灾了。大江傍平秋市流过,到城南区这边后流经十里牌,再折往东,继而流向省城方向。

到省城,江流已经被污染得不成样子,污浊腥臭,水中完全是带着各种残渣、垃圾,如果用烧杯装一杯江水观察,体会和认知更具体。

从某种角度说,将厂子落户在十里牌,对平秋市而言又是比较有利的。厂子排除的污染,将对平秋市水域影响较小,至于下游的区县、其他地市,那不用考虑。即使今后对方提出异议,大可推诿、彼此计较五年十年的,对厂子生产没根本性影响。

如今,国民环保意识大为加强,只是,这种意识更多停留在大脑意识中,实际情况遭遇到污染往往是另一回事,或睁眼不见或吵骂几次,至于往环保部门投诉、写信、举报也会偶尔有人为之,可只要地方的政府支持这种厂生产就不会停,污染也不会减弱,抗争的人遭到挫折后也渐渐消停,骂几句娘、发一通牢骚而已。

能够清醒地意识到重污染工厂进入本地将会有什么发生,杨东轩明白关键是要看杨卓林等城南区、平秋市主要领导的态度。杨卓林或许都无法左右这种大事,田盛、覃和平才是关键人物,他们对本地污染与否、江流污染与否会有多少责任感?

“具体情况区政府那边还没有材料送过来,对方选址看中十里牌,水路、江水都是便利资源,谁不想要?”杨卓林说,也不回应江总建别墅群的提法。

“十里牌离火车站也近,材料进来、产出去,成本都会降下来。”苏培秀说。

这个话题也聊不深,几乎没有什么信息,熊锐聪和厂方的意图或许也在这里,严格控制信息使得城南区这边有反对意见的也无法提出。杨卓林却不想如此被动,也许讨论这样的话题,听一听江总有什么说法,毕竟城南区这边的人对工业不熟,江生哪怕不是做工业本行,在外面做生意总有足量的信息可参照。

“东轩,你是学化学的,多少也懂一些。金属加工厂对环境影响有多大?”杨卓林见话题方向总不得劲,直接提这个问题。

“书记,我学的是化学学科基础,没涉及到工业生产领域的专业。金属生产、制造、冶炼、深加工等等,行业细分何止千万。从大的方向看钢铁行业、有色金属、铝电解等都是中污染行业,国内这些行业的生产都是牺牲环境来换取效益的方式,至于如何取舍,完全看地方的政府。如果这个大厂是重污染产业,放在十里牌落户,对平秋市说来牺牲确实要小些,可从另一个角度看,江总提议在十里牌建别墅群得到的回报比建工厂更丰厚,或许也值得城南区考虑到方案。”杨卓林想听具体看法,杨东轩虽没有更多的资料来佐证,内心真不想将重污染的大厂落户在十里牌。破坏那片农田,对市区的影响也不小,对今后的生活环境有多大干扰谁能预知?来之前,匆匆在电脑上查了些关于重污染的信息,有些情况触目心惊。

江生看过来,或许是因为杨东轩提到别墅群或许是他对重污染看得比较严重,这与如今的领导群有些不同。

“说到重污染对环境的危害,我是见过很多的,有专家提出,重污染产业得到的收益与今后治理环境恢复生态所花费的成本比较,完全是得不偿失。”江总说,“其实这也不难理解,一只脚断了腿,即使医术再好,将骨接好,能够跟没断相比?显然不同的。再说,土地、河流、地下水源等污染过了,要治理就得用相反的物质来中和那些污染物,能不能完全中和消化腺别说,两种物质在土地里反应,这土质还会是之前的土质?显然不能再回到从前。不说我们国内,大英帝国当年首都伦敦的污染,至今多少年了,英国对环境够重视,如今,伦敦还不能恢复正常的环境,更不要说我们国内、我们的治污能力和决心了。

当然,有所得就会有所失,国内人居环境稍微好点的,都是没有工业、没有加工厂、生产厂的地域,经济落后、物质匮乏、地域闭塞,这些矛盾本身就像是不可调和、不可折中、只能取舍的现实。城南区也好、平秋市也好,今后都会面对这些问题,怎么取舍,也该是杨书记你们这些肉食者头痛的时候了。”

杨卓林呵呵笑了笑,对苏培秀说,“江总一语惊人,震耳发聩。东轩啊,你对新事物接受能力强,这段时间在工作之余,多查找一下这方面的资料,做一些准备,也让我们今后在决定之前不要糊里糊涂的瞎说。”

“好的。”这个工作任务杨东轩很乐意接受。

苏培秀让人上菜、上酒,杨东轩不肯拿酒瓶,苏培秀笑呵呵地当了席长。给每个人斟酒,江生也不推托,表示自己酒量小,只能喝一杯,城南区这边客气,今天拼着醉也要多喝一杯。酒席上的话做不得数,倒了酒,先干一个,对江总到城南区来表示热情欢迎,也表达对江总到城南区来做事业的期待之情。

江生没有多说,笑着将酒喝了,有这么一会也看出杨东轩在杨卓林和苏培秀心目中的地位,说,“这位小老弟是负责哪一块的?”“江总,我是给书记跑腿、打下手的。目前在学习、充实自身,工作上说单独负责一块能力有限还担不下……”

“江总,杨区长是负责城南区教卫方面工作,城南区近一年来最有起色的工作就是教育方面的基川设。目前,城南区作为全侍育发展规划基川设的试点,工程项目建设全部落实到位,过几个月,便能够陆续完工投入使用。”苏培秀说,倒是对杨东轩用心推介。江生听了这话,果然有效不同,看了看杨东轩微微点头。

“杨区长年轻有为,来来来,我敬你一杯。”江生拿起酒杯来跟杨东轩碰,虽不觉得多热情,可比之前的神态有了变化。“江总,真当不得‘有为’二字,工作上说到底还是听书记指挥、听秘书长指点,按劳动意图执行。江总大老板、大财神、事业大成功者,正式我们年轻人仰望与学习的强者、能者,江总,今后有机会还要多向你请教,可要给点实在的哈,来,我敬你一杯。”

喝下这杯酒,江生似乎和气多了,对杨卓林说,“杨书记,一个地方的发展最难得的就是人才,难怪城南区在平秋市地区脱颖而出,有你这样具有开拓性的领导、又有杨区长这样有执行力的年轻领导,城南区快速发展是必然的。”

“城南区发展的根子还要有资本进入,开发、拓展商机,推动我们这里的经济发展,才是发展的根本。当然,城南区也会不断地调整自身,适应新形势下建设的良好环境,保障引进资本后能够得到更好的运转。江总,有没有决心过来试水?”杨卓林再一次比较正式地邀请江生过来投资。

“江总,目前城南区的商机或许还没有完全显露,我没有接触过经济方面的工作,不懂,说几句外行话,还清江总别笑话。”杨东轩说。

“吃饭闲聊,天南海北的,杨区长莫要太认真啊。”江生笑着说,“杨区长如今抓教卫方面的工作,还没接触经济这方面的事,其实,经济工作真接触了,也就那么回事,只要肯做事又有什么事做不好?再说,旁观者清,我很想听听杨区长的高见。”

能够聊起来,对城南区说来便是工作上有进益,杨卓林和苏培秀都乐见其成,笑呵呵的抽烟看着他们。杨东轩说,“全国的经济形势喜人,沿海地区有着地域上的优势和强大资本优势,这些优势对商家们而言,机会都是均等的,到某种层次之后难分高下。要突破局势,大多数人会找新的商机,那么,这些人面临的选择有二,一是冲出国门,走进国际大舞台,二是向国内内陆开拓市场、整合资源。两者的风险和机会并存,谁才是最有利商家发展之地?我觉得,平秋市地区至少是一个不错的新领域、新市场。江总,我这个外行人真想听一听你的高见。”

“杨区长还说不懂经济,你这番话仔细琢磨一番,就是一篇立论高原的大论,发表出来会让很多经济学家都引起思考的东西。”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