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花间一梦:历史名妓录 > 第204章 王巧儿(中)

花间一梦:历史名妓录 第204章 王巧儿(中)

作者:西唐居士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1 14:24:13 来源:小说旗

陈云峤静静地躺在那张破旧不堪、散发着霉味的床铺上,仿佛失去了所有的生气和活力。此刻,他宛如一只待宰的羔羊,任人欺凌。老鸨派出的那群凶神恶煞般的打手们,像一群饥饿的野狼,凶狠地扑向他。他们的每一拳、每一脚,都犹如一把钝刀在切割他的**,不仅深深地割裂了他的身体,更残忍地撕碎了他最后一丝自尊。

就在陈云峤感到万念俱灰的时候,宋新民如同黎明前的第一道曙光,奇迹般地出现在他面前。宋新民奋勇搏斗,成功地击退了那些打手,将陈云峤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然而,尽管陈云峤侥幸捡回一条命,但他早已遍体鳞伤,身心俱疲。他的脸庞布满了狰狞可怖的伤痕,就像是被熊熊烈火烧过的焦土一般。每当他凝视着镜子中的自己时,那些触目惊心的伤痕便会如同一缕缕闪电,无情地刺穿他那颗本已脆弱不堪的心脏,让他无法抑制地泪如雨下。

\"巧儿,巧儿......\"陈云峤低声呢喃着,声音中充满了无尽的绝望和自责,\"如今我变成这副样子,你又怎会再喜欢我呢?\"一想到王巧儿,他的内心就充满了愧疚和自卑。他深知自己如今的模样惨不忍睹,生怕那个他深爱着的女子看到他现在的样子后,会毫不犹豫地转身离去。

宋新民站在陈云峤身旁,静静地看着他。陈云峤此时的模样让宋新民感到心痛不已,仿佛有一把锋利的刀子在他心头划过,疼痛难忍。

宋新民深知无论说多少安慰的话语都难以平复陈云峤内心深处的创伤,但他仍然轻轻地拍了拍陈云峤的肩膀,想要通过这种方式传递给陈云峤一些温暖和力量。他低沉有力地开口:“陈兄啊,你一定要坚信,巧儿最看重的是你的情义,绝非仅仅是你的容貌。她绝对不会因为你外貌的变化而动摇对你的感情。你必须重新振作起来,绝不能被眼前这些挫折击垮!”

然而,陈云峤并没有被宋新民的话所打动,他只是不断地摇着头,眼神中充满了无尽的绝望,那深邃的眼眸仿佛变成了一个无底的深渊,无情地吞噬着一切希望之光。他心里非常清楚,巧儿一直以来都是一个极其注重外表美的人,如今自己变成了这副惨不忍睹的样子,又怎能配得上她呢?

当夜,月色朦胧。宋新民换上了一身华贵的衣裳,走进了风月轩。他找到了老鸨,开门见山地说:“妈妈,我来赎王巧儿。”

老鸨打量着宋新民,眼中闪过一丝贪婪的光芒。她知道,这位看似风度翩翩的公子爷,定是有钱人家的子弟。于是,她故作镇定地伸出了五根手指:“五百两银子,少一个子儿都不行。”

宋新民微微皱眉,他知道老鸨这是在故意抬价。但他并没有动怒,只是淡淡地说:“妈妈,你是个聪明人,应该知道王巧儿的心已经不在这里了。你若是执意抬价,只怕最后连二百两银子都拿不到。”

老鸨闻言一怔,她知道宋新民说的是实话。王巧儿的心早已飞出了风月轩,再多的银子也留不住她的人。于是,她犹豫了片刻,最终点了点头:“好吧,二百两银子,你带走她吧。”

就这样,宋新民用二百两银子赎回了王巧儿。他知道,这不仅仅是救回了王巧儿的自由,更是给了陈云峤一个重生的机会。他相信,只要陈云峤能够振作起来,重新找回自信与勇气,他一定能够再次赢得王巧儿的芳心。她深知王巧儿对陈云峤的深情厚意如同苏州城中最精美的丝绸一般绵密,且近期城里也的确有几股暗流涌动,似乎在探寻王巧儿的踪迹。若不慎触动那些人的逆鳞,恐怕她手中的筹码将化为乌有。

因此,老鸨面露犹豫,嘴角勉强挤出几丝笑容,降低了价钱:“四百两银子,已是我能给出的最低价了。”

宋新民微微摇头,眼神坚定而冷静:“二百两银子,是我能出的最高价。你若答应,我们即刻成交;若是不愿,我自有他处可寻。”

说罢,他转身欲走,步伐虽慢,却透着一股不容置疑的坚定。老鸨见状,心中一阵慌乱,她深知错过了这次机会,恐怕再难找到像宋新民这样的买家。于是,她急忙叫住宋新民:“罢了,二百两银子便二百两吧。”

宋新民听闻此言,心中不禁暗自窃喜,但表面上却依旧表现得镇定自若、波澜不惊。他慢慢地转过身来,目光平静地望向老鸨,语气坚定地说道:“妈妈请尽管放心,我宋某人行走江湖多年,向来秉持着诚实守信的原则。只要您能将那份赎身契约交出来,这二百两银子必定会一分不少地送到您手中。”

说罢,宋新民微微一笑,似乎对自己的承诺充满了信心。而此时的老鸨见宋新民如此爽快,也不再犹豫,当下便从怀中掏出了那份沉甸甸的赎身契,小心翼翼地递到了宋新民的面前。

宋新民接过赎身契后,心情异常激动。他紧紧地握着这份象征着王巧儿自由的文书,心中充满了欢喜和期待。

陈云峤得知了宋新民赎出王巧儿的消息,他的反应之激烈,超出了所有人的预料。只见他怒发冲冠,双眼圆睁,满脸怒气冲冲地瞪着宋新民,口中不停地斥责道:“好啊!你个宋新民,竟然做出这种不仁不义之事!枉我一直把你当作兄弟看待,如今你却为了一个女子与我反目成仇!从今往后,咱们恩断义绝!”

陈云峤的怒吼声响彻整个房间,犹如一阵狂风暴雨席卷而来,令人不禁心生畏惧。他的愤怒如此强烈,以至于周围的人都不敢轻易靠近,生怕触怒了这位正在气头上的男子。

宋新民看着好友如此激动,心中五味杂陈。他知道陈云峤的愤怒源于他对王巧儿的深厚感情和对自己的误解。但他并没有因此责怪陈云峤,反而决定用行动来证明自己的清白和王巧儿的心意。

第二天,宋新民带着王巧儿来到陈云峤的住处。他们二人手牵手,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陈云峤看到这一幕,顿时脸色铁青,他指着宋新民和王巧儿,愤怒地吼道:“你们……你们怎么能这样!”

王巧儿看着陈云峤愤怒的样子,心中也是一阵疼痛。她知道陈云峤是因为自己的离开而生气,但她也知道这是为了救他而不得不做的选择。她深吸一口气,走上前,轻轻地握住陈云峤的手:“云峤,你听我解释……”

她的话还没说完,陈云峤便一把甩开了她的手,转身离去。只留下宋新民和王巧儿站在原地,望着他离去的背影,心中充满了无奈与悲伤。陈云峤心中如同被一把无法见血的利刃划过,每当思绪触及那被挚友掠走的心头挚爱,一种刻骨的痛楚便会如同暗夜中的潮水,汹涌而来,无情地吞噬着他的灵魂。他的心仿佛被一把看不见的刀反复切割,那种痛楚深入骨髓,每一次呼吸都仿佛带着锥心的刺痛。

这段时间,陈云峤如同一只迷失在茫茫大海中的孤舟,完全沉溺在酒精的汪洋里,试图用那短暂而虚幻的醉意来麻痹自己千疮百孔的心灵。他的眼眸中,布满了密密麻麻的血丝,仿佛一整夜未曾合眼,那些由过往留下的疤痕在酒精的刺激下,显得更加狰狞可怖,如同被岁月烙下的深深印记。

他的头发变得凌乱不堪,仿佛从未有过梳子的触碰,整个人看起来既颓废又带着一丝令人生畏的诡异。每当他摇摇晃晃地走过街巷,那些无辜的孩童都会被他那颓丧而恐怖的形象所吓倒,尖叫着逃离,仿佛他是一个从地狱中爬出的怪物。

一日,陈云峤如同一个流浪者般,踉踉跄跄地走在回家的路上。他的衣物破旧不堪,身上连一枚铜板都没有。他沿途乞讨,忍受着路人的白眼和嘲讽,历经千辛万苦,总算是回到了那个曾经充满欢笑的家乡。

然而,一到家,陈云峤便听到街坊邻居们议论纷纷。他们口中的话题无不是关于宋新民和王巧儿的恩爱,如何郎才女貌,如何令人羡慕。那些话语如同尖锐的箭矢,一支支刺入他的心脏,让他感到既愤怒又无奈。他恨宋新民比他有钱,能够抢先一步将王巧儿从泥沼中救出;他又恨自己无能,无法守护住那份纯真的爱情。

陈云峤紧握着拳头,指甲深深地嵌入肉中,鲜血顺着指缝渗出。他发誓要改变自己的命运,他要考取功名,让那些曾经看不起他的人刮目相看。从此,他将自己关进书房,日复一日地苦读,不再过问世事。

他的资质本就不俗,只是以前缺乏一股狠劲和决心。如今有了明确的目标和强大的动力,他学习起来更加刻苦努力。一年后,他顺利考取了举人,家乡的人们都对他刮目相看,称赞他的才华和毅力。

接着,陈云峤开始准备会试。他知道,要想在更广阔的天地里施展自己的才华,就必须走得更远。他每天埋头苦读,废寝忘食,甚至连饭都顾不上吃。他的心中只有一个信念:一定要在会试中一举成名,改变自己的命运。

就在这时,宋新民暗中托人给他送来了上等的金创药和一笔银子。陈云峤看着眼前的金创药和银子,心中五味杂陈。他明白,这是宋新民对他的一种补偿和示好。虽然他的心中仍有怨恨,但他也明白,人生在世,有时候需要放下过去的恩怨,才能走得更远。

陈云峤感激地对送药的人说:“替我谢谢这位好心人吧,这份情我记住了。”说完,他便将金创药涂抹在脸上。半个月后,虽然疤痕不能完全去除,但也已经消除了大半。他的脸上开始露出了一丝久违的笑容,那是对未来的希望和憧憬。

陈云峤的面庞,在阳光之下,犹如一颗打磨过的玉石,失去了那层曾经的粗砺与凌厉,取而代之的是一份沉静与平和。而这改变的起点,便是那年的春季,那是万物复苏的季节,每一朵花儿都仿佛是大地苏醒后绽放的笑容,而京城的大街小巷更是弥漫着一种书香与梦想交织的芬芳。

陈云峤背着一个旧旧的行囊,满载着家乡人的期望与祝福,踏上了通往京城的路。他的目标坚定而明确——参加会试,凭借自己的才华,闯出一片天地。

经过漫长的旅途,京城那巍峨的城墙与繁华的街景终于映入了陈云峤的眼帘。他一路风尘仆仆,但眼中却闪烁着坚定与期待的光芒。他找了一家简朴的客栈住下,客栈虽旧,却干净整洁,足够他安心备考。

安顿好行李后,陈云峤立刻闭门苦读。他坐在窗前,摊开一本泛黄的经书,一字一句地研读着。阳光透过窗棂洒在他的身上,为他披上了一层金色的光辉。他的眉头时而紧锁,时而舒展,仿佛在与书中的知识进行着深入的对话。

“云峤兄,你可真用功啊!”一位同样来自家乡的考生走过来,打趣道。

陈云峤抬起头,笑了笑,说道:“哪里哪里,不过是勤能补拙罢了。你呢,准备得如何了?”

“我还差得远呢,这次来京城,主要是想见识一下这大场面。”那位考生有些不好意思地挠了挠头。

陈云峤拍了拍他的肩膀,鼓励道:“别灰心,只要努力,总会有收获的。我们一起加油吧!”

两人相视而笑,彼此之间的情谊在这简朴的客栈里悄然升温。

终于,会试的日子来临了。陈云峤早早地起床,换上了一身干净整洁的衣裳,步入了那座庄严肃穆的考场。考场内,一排排整齐的桌椅摆放得井井有条,考官们端坐在高台之上,目光如炬。

陈云峤找到自己的座位坐下,深吸一口气,平复了一下紧张的心情。他拿起笔,开始在试卷上奋笔疾书。他的笔尖在纸上飞舞,仿佛是在舞动着自己的灵魂。他的文章犹如江水奔腾,字字珠玑,句句精妙,赢得了考官们的一致好评。

考试结束后,陈云峤走出考场,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笑容。他知道自己已经尽力了,无论结果如何,他都没有遗憾。

不久之后,好消息传来,陈云峤顺利通过了会试,获得了进入殿试的资格。他激动得热泪盈眶,这是他多年苦读的结果,也是他人生中一个重要的里程碑。

殿试的那一天,皇帝亲临考场。陈云峤站在大殿之中,感受着那股威严而庄重的气氛。他的心跳得有些快,但他努力保持着镇定和从容。

当皇帝提出问题时,陈云峤深吸一口气,开始了自己的回答。他的声音清晰而坚定,每一个答案都如同一块精心雕琢的玉石,光滑而圆润。皇帝听着他的回答,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虽然陈云峤并没有能够获得最高的荣誉,但他却被赐予了进士的出身。这对于他来说已经是一份莫大的荣誉了。他走出大殿时,脚步轻盈而坚定,心中充满了对未来的期待与憧憬。

他站在客栈的窗前,望着远处那繁华的京城,心中涌动着一种说不出的激动与喜悦。他知道,自己的努力并没有白费,他的人生正在向着更好的方向前进。

不久之后,陈云峤就如一只挣脱束缚的雄鹰,携着满载的荣耀飞回了他的故乡。家乡的那片土地仿佛都为之颤抖,欢呼声此起彼伏,百姓们像是沸腾的开水,纷纷涌上街头,将这位新晋进士簇拥在中央。而在那万千欢呼声中,陈云峤的视线锁定了一个身影——那是他的老友宋新民。

宋新民身穿一袭青衫,步履从容地穿过人群,朝陈云峤走来。他的脸上洋溢着真挚的笑容,仿佛要融化陈云峤心中所有的寒冰。“陈兄,你终于回来了,高中进士,真是为你感到欢喜!”他走上前,双手抱拳,神情中透露出由衷的祝贺。

然而,陈云峤看着宋新民,心中的滋味却如同打翻的五味瓶,酸甜苦辣交织在一起。多年前,他曾与宋新民共享着青春的快乐与忧伤,而那份纯真的友谊却在宋新民夺走他心爱的女子王巧儿的那一刻,变得支离破碎。他的眼神中透出一丝冷淡,仿佛一把锋利的剑,直刺宋新民的心扉。

宋新民似乎感受到了陈云峤的冷漠,但他并未退缩,反而更加坚定地走上前来。他深吸一口气,似乎要将所有的愧疚和诚意都融入这声道歉中:“陈兄,我知道你还在为当年的事情生气。但今天,我想向你道歉,并为你准备了一份特别的礼物。”

他的话音刚落,一阵清风吹过,带来一股淡淡的香气。紧接着,一位女子如同仙女下凡般出现在众人的视线中。正是王巧儿,她身着淡粉色的长裙,裙摆随着她的步伐轻轻摇曳,如同盛开的桃花在春风中舞动。她的容颜清丽脱俗,眉眼间流露出一丝淡淡的哀愁,仿佛一朵含苞待放的花朵,既娇艳又柔弱。

陈云峤的目光被王巧儿紧紧吸引,他仿佛忘记了周围的一切,只是呆呆地看着她。王巧儿走到陈云峤面前,微微欠身,声音轻柔而动听:“陈公子,这些年来,宋公子对我关怀备至,他的心意我深深铭记。他虽然娶了我,却并未有夫妻之实,而是将我视为家人,安置在另一处院落。他和夫人待我都如亲如弟媳。他之所以娶我,实则是为了激励你专心科举,不负当年之志。当年,宋公子还曾暗中托人送来治你伤疤的良药和赴考的路费……”王巧儿说着,眼中闪过一丝感激与柔情。”

听着王巧儿的话,陈云峤的心中涌起一股复杂的情感。他望着宋新民,眼中既有疑惑也有感激。他终于明白,原来宋新民一直在用他的方式守护着他和王巧儿的那份情感,即使那意味着牺牲自己的幸福。这份深厚的情谊让陈云峤感到既愧疚又温暖,他紧紧地握住宋新民的手,泪水在眼眶中打转:“宋兄,我……我不知道该说什么好。”

宋新民笑着拍了拍他的肩膀:“陈兄,过去的就让它过去吧。我们现在是兄弟,未来的路还长,我们要一起走下去。”

这时,陈云峤的父亲缓缓走了过来。他的脸上带着温和的笑容,眼中却闪烁着睿智的光芒。他拍了拍陈云峤的肩膀,说:“云峤,别急,听我说。”

他转向宋新民,微笑着点了点头,以示敬意。然后,他转向陈云峤,开始了他的叙述:“儿啊,你知道吗?这些年,宋新民一直在暗中助你。他从未忘记当年的情谊,只是有些苦衷,使得他无法明言。”

陈云峤的父亲回忆起过去,那些年,宋新民如何在陈云峤需要帮助的时候暗中出手,如何无声无息地解决了陈云峤的困境。那些看似巧合的转机,原来都是他精心的安排。而这些,陈云峤却一无所知。

听着父亲的叙述,陈云峤心中的疑惑像是被慢慢消融的雪,一点点地散去。他看向宋新民,眼中的冷漠和疑惑开始被感激和敬意所替代。他忽然想起,那些艰难的日子里,总是有一些看似微不足道,却恰恰在关键时刻帮助了他的事情。那些事情,原来是宋新民在默默地为他付出。

他翻身下马,向宋新民走去。他的脚步坚定而有力,仿佛在向过去的自己告别,也在向未来的自己承诺。他停在宋新民面前,深深地鞠了一躬,诚恳地说:“宋兄,这些年你的照顾与帮助,我陈云峤铭记在心。之前错怪了你,实在抱歉。”

两人的手握在一起,那一刻,仿佛所有的恩怨都随风消散,只留下了那份深厚的友情。

夜幕降临,庭院中的灯火明亮。陈云峤和宋新民并肩坐在石凳上,他们聊着过去的趣事,也谈着未来的梦想。他们的话语中充满了欢笑和感慨,仿佛在弥补这些年失去的时光。

“宋兄,我真的很感激你。”陈云峤看着宋新民,真诚地说,“如果不是你,我可能早就放弃了。”

宋新民笑了笑,说:“云峤,我们都是朋友,何必说这些。你的坚韧和毅力,才是让我佩服的地方。”

宋新民对陈云峤,哈哈一笑,说道:“陈兄,你我兄弟一场,何须言谢。看到你如今功成名就,还找到了心仪的女子,我为你感到由衷的高兴。”

两人相视而笑,多年的误会与隔阂在这一刻烟消云散。陈云峤走上前,拍了拍宋新民的肩膀,眼中闪烁着感动的光芒。

“宋兄,我……我真的不知道该如何感谢你。”陈云峤的声音有些颤抖,似乎还有一丝愧疚。

宋新民笑了笑,摆摆手说道:“陈兄,我们是兄弟,这些事情都是我应该做的。看到你如今功成名就,还找到了心仪的女子,我真是替你高兴。”

两人的目光交汇在一起,仿佛回到了少年时期,那份纯真与情谊再次涌上心头。他们紧紧地拥抱在一起,仿佛要将彼此融入自己的身体里。

周围的人们见状,纷纷发出善意的笑声和祝福。他们知道,这两位年轻人经历了风风雨雨,如今终于走到了一起,这是他们应得的幸福。

不久之后,陈云峤与王巧儿喜结连理。婚礼当天,苏州城内的气氛格外喜庆。红灯笼高高挂起,锣鼓声震耳欲聋,喜糖和喜饼的香气弥漫在空气中。

陈云峤身穿红色的新郎装,胸前佩戴着一朵大红花,显得格外精神抖擞。王巧儿则穿着一袭凤冠霞帔,红唇微启,眼波流转,美得令人心醉。

两人在喜娘的引领下,手牵手走进了喜堂。他们拜过天地、高堂,然后互相对拜,成为了夫妻。陈云峤看着王巧儿那娇羞而又幸福的笑容,心中涌起一股暖流,他知道,自己找到了生命中的另一半。

婚礼上,宋新民作为陈云峤的好友,一直忙碌地张罗着各种事宜。他时而与宾客们举杯畅饮,时而为新人送上祝福的话语。他的脸上始终洋溢着真诚而喜悦的笑容,仿佛在为好友的幸福而欢欣鼓舞。

夜晚,当宾客们逐渐散去,陈云峤与宋新民坐在庭院中的石桌旁,举杯共饮。月光洒在两人身上,为他们披上了一层银色的光辉。

“宋兄,今日之恩,我陈云峤铭记在心。”陈云峤举杯说道。

“陈兄言重了,我们是兄弟,何须言谢?”宋新民笑着回应道。

两人碰杯一饮而尽,然后相视而笑。他们知道,这份情谊已经超越了血缘和亲情,成为了他们生命中最宝贵的财富。

此后的日子里,陈云峤与宋新民成了莫逆之交。他们经常一起谈论诗词歌赋、家国天下,共同追求着人生的真谛。他们的友谊也影响了各自的家庭,两家人经常互相走动、互相帮助,成为了苏州城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每当回忆起当年的误会与隔阂,两人都会感慨万千。他们庆幸自己能够解开误会、重拾友谊,更珍惜现在所拥有的幸福与美好。

岁月如歌,光阴似箭。转眼间多年过去,陈云峤与宋新民都已经成为了苏州城中的名士。他们不仅在学业上取得了显着的成就,也在为官之道上赢得了百姓的赞誉。

两人的友谊也经历了风雨的洗礼,变得更加坚如磐石。他们无论遇到什么困难和挑战,都会坦诚相待、携手共进。他们的友谊不仅成为了彼此人生中的一道亮丽风景线,也成为了苏州城中一段传颂千古的佳话。

在一个风和日丽的春日午后,陈云峤与宋新民相约在城外的湖边垂钓。两人坐在湖边的小亭中,一边品尝着香茗,一边欣赏着湖光山色。

“宋兄,你看这湖水波光粼粼,宛如一面镜子映照着我们的人生。”陈云峤指着湖面说道。

宋新民微笑着点头:“是啊,人生就像这湖水一样,有时平静如镜,有时波澜起伏。但只要我们保持一颗平静的心,就能从容面对一切。”

两人继续畅谈着人生哲理和家国情怀,仿佛要将这世间的智慧都融入彼此的心中。他们的声音在湖边回荡着,与大自然的和谐融为一体。

夕阳西下时分,两人收拾起钓具准备回家。他们并肩走在回家的路上,身影在落日的余晖中拉得长长的。

“宋兄,今晚来我家小酌几杯如何?”陈云峤提议道。

“正合我意!”宋新民爽快地答应道。

于是两人便一同前往陈云峤的家中。他们围坐在庭院中的石桌旁,举杯畅饮、谈笑风生。这一刻,他们的心中充满了幸福与满足,因为他们知道,这份友谊将会伴随他们走过人生的每一个阶段。

某个温暖的春日,两家的庭院里,花香扑鼻,绿树成荫。陈云峤身着一袭青色长衫,头戴玉冠,微笑着踏入宋家的院落。宋新民早已在门口等候,他身着锦衣,笑容满面,两人一见面便热情地拥抱起来。

“云峤兄,今日又来与我一同品茗论道?”宋新民热情地招呼着陈云峤,引他入座。

“新民兄,你我兄弟,何须如此客气?”陈云峤笑着摆手,与宋新民并肩坐下,仆人随即奉上了清香的茶水。

两人品着茶,聊着朝堂上的趣闻轶事,时而哈哈大笑,时而眉头紧锁。他们的友谊不仅仅是酒肉之交,更多的是在官场上的相互扶持和共同进退。每当陈云峤遇到难题,宋新民总是第一个站出来支持他;而宋新民遇到困难时,陈云峤也从不吝啬伸出援手。

有一次,陈云峤因为一项重要的政策改革被政敌攻击,他陷入了困境,心情沉重。而宋新民得知消息后,立刻赶来为他出谋划策,不仅为他辩解,还亲自出面联络其他朝臣,为他争取支持。最终,陈云峤成功度过了难关,他的心中充满了对宋新民的感激。

“新民兄,此次若不是你鼎力相助,我恐怕难以渡过难关。”陈云峤感激地说。

“云峤兄,我们是兄弟,这些事情都是我应该做的。”宋新民摆摆手,满不在乎地说道。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