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崛起的家族 > 第471章 无话不说,又无话可说

崛起的家族 第471章 无话不说,又无话可说

作者:纸上的岁月年华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1 14:48:49 来源:小说旗

老憨读到这封信的时候,叹了一口气,当年这个孩子练武的积极性最高,知道他有闯荡江湖的梦想。

后来果然跟着潘庆那伙人回了运河,建立了一个庆帮。

自家是庄稼人,还不能入帮派太深,这孩子倒是听话,没有加入帮派,只做了个门外小爷。

这么多年了,江湖凶险也早已经知道了,可这孩子一直找各种借口不回来,老憨就知道这孩子是不想回来的。

现在终于摊牌了。

谁年轻的时候没有一个江湖梦呢?没有基础,没有势力的撑腰,只身仗剑走天涯,根本行不通的。

亦勇这孩子,有潘庆的帮派基础,又有家里给他撑腰,自己功夫底子又好,看来是不愿回头了。

不过这孩子做事足够低调,心眼儿也足够多了,所以这么多年一直没出什么事情,混的应该还可以。

京杭大运河运行了千年,其实海运早已经发展的很好了,京杭大运河没落是早晚的事情。

可是京杭大运河千年的运营,无论是百万漕工,还是两岸的居民,都已经太依赖这条运河了,朝廷还不敢轻易放弃这条运河。

再说了,运河两岸也有的是土地,亦勇想在那里扎根儿,也不一定是坏事。

可是这事怎么跟他娘说呢?

老憨思虑良久,长痛不如短痛,直接把他们叫过来,把信直接给女人们看了。

大女人尽量用平和的口气说道:“孩子看来是混的不错呀,在那地方吃得开,所以还愿意在那里呀!”

小女人赶紧附和道:“是啊!这些年可没少给家里提供方便,也没少给家里捞到好处,在那里肯定是吃得开的。”

其实这些话主要是安慰兰兰的,亦勇是她生的儿子,亦勇不肯回来了,她心里一定不会太好受。

没想到兰兰只是笑了一下:“早就知道这孩子野心惯了,收不住心了,这几年我也想明白了,孩儿大不由娘了,让他自己拿主意吧!”

玉兰赶紧接着话茬说:“其实挺好的,越是有本事的孩子,越是山高水远的,总是想着出去闯荡一番,这孩子心眼儿够多,功夫底子更好,在外边当然吃得开了……”

金兰和香兰这两个女人,也说了几句话,算是宽慰了一下兰兰。

兰兰最后说道:“告诉亦勇,生了孩子记得抱回来,让我稀罕几天……”

老憨笑着点头:“孙子必须认祖归宗,列到我们的家谱里,这是必须的,到时候抱回来,必须在家里养一段时间……”

老憨说了几句之后,随后转换了话题:“还得让这孩子置办一些土地,不能忘了自己的根本,在运河上赚钱的事情玩的挺溜的,种庄稼的事可不能扔下,我给他写信的时候,必须嘱咐这一点儿……”

老憨其实是知道的,兰兰不可能不挂念自己的孩子。转换话题说点别的,免得让兰兰在这件事情上想得太多……

老憨提笔给儿子写信,一边写着一边思绪万千。

宁养贼子让人骂,不养痴儿让人嫌。

可是孩子真的有本事有能耐了,大多数又管不了了,反倒是痴傻一些的孩子,能够陪伴在父母的身边。

这事还真让人无奈。

自己生的孩子太多了,有本事大些的,也有本事小一些的。自己也只能让这些孩子自由发挥了,孩子擅长些什么,就让孩子做什么,家里提供一些帮助和支持。

刚来这里的时候,大片的土地荒芜些,直接按户分配的,多娶个女人还能多分一点土地,那些土地还是免税的。

自己太贪心了,娶的女人太多了,生的孩子也太多了。

还好自己多占下了不少土地,不然真不知道该怎么养活这些人口了。

更好的是孩子们也足够努力,有的手艺比自己都精湛了,有的还学了新手艺,比自己那时候强太多了。

以后就看孩子们自己的了,看起来还是不错的……

一边写一边想,信越写越啰嗦,看了看觉得不满意,想要重新写,又不知道到底该写什么。

算了,就这样吧!

虽然写的杂乱无章,尽是些嘱咐和父母的挂念,但是也说明白了自己的意思,就这样吧。

父母和孩子到了这个时候,居然无话不说,却又好像无话可说。

如果真的只是想说事儿,在信鸽腿上绑一张字条,字条上只写:遵从本心,4个字儿就完事儿了。

那样又何必啰里啰嗦的写信呢?老憨最终把那封信交给了商队,让他们去运河的时候捎给亦勇。

亦勇遵从本心,愿意怎么办就怎么办吧。

商队把信拿走之后,一家人又过上了平常的日子。

这一天,有一个人到家里来得送信了。老憨其实已经不太管家里的事情了,很多事情都已经交给孩子们了。

但是送信的那个人,坚持说这封信必须当面交给老憨,不能经过别人转手。

老憨接过信件,拆开看了一眼,笑了笑说道:“你做的是对的,告诉你家主人,事情一定能办好!”

打发走了送信的人,老憨又仔细的读了几遍那封信,又要有事情了。

老憨思考良久,还是让孩子们聚拢起来,共同商量事情。

等几个主要的孩子到齐了,老憨让他们各抒己见,先说一下对丝绸的各种看法和了解。

这一次凑的人特别齐,几个了解丝绸的孩子都凑齐了。

最了解丝绸的当然是随风了,老憨家里做丝绸生意,随风功不可没。

丝绸经历了几千年的发展,无论是从种树。还是到养蚕,还是丝织品方面的加工,都相当成熟了。

是种树,不是种桑!

因为蚕有很多种,并不是都吃桑叶的。老憨家就有两种蚕,两种树。

一种是桑树,养的是家蚕。另一种是柞树,养的是柞蚕。

除此之外,在这片广袤的大地上,还有很多种别的蚕,有吃柳树叶的柳蚕,吃椿树叶的樗蚕……

总之种类还是非常多的。

当然了结的蚕茧也不一样。桑蚕茧是白的,而柞蚕的茧却是黄褐色的。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