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我,边防军人,在大秦封侯拜将! > 第448章 秦池:可以开办工农学堂!

若是能有所成,朕说不定会封你作列侯!”

秦池闻言,心中一阵激动。

他恭敬地行礼道:“谢陛下厚爱,臣定当竭尽全力,不负陛下所望。”

祖龙点了点头,满意地说道:“好,朕就等着你的佳音了。”

随着祖龙的话音落下,宴会的气氛再次达到了**。

丝竹之声悠扬悦耳,舞者们翩翩起舞,宛如仙子下凡。

宾客们觥筹交错,谈笑风生,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喜悦和满足。

胡亥虽然心中有些不快,但也被这欢乐的气氛所感染。

他放下心中的嫉妒和失落,开始与其他宾客交流起来。

毕竟,这样的宴会实在是难得一见,他不想让自己因为一些小事而错过了这美好的时光。

而秦池则趁机向祖龙介绍了一些他在公输残卷中的发现和创新想法。

祖龙听得津津有味,不时地点头称赞。

他对秦池的才华和能力表示赞赏,并鼓励他继续努力。

随着时间的推移,宴会逐渐接近尾声。

宾客们纷纷向祖龙道别,感谢他的盛情款待。

祖龙也热情地回应着他们,表达了对他们的欢迎和感谢。

在这场宴会中,每个人都收获了快乐和满足。

……

当夜幕降临,华灯初上时,这场盛大的宴会也落下了帷幕。

李信征朝鲜、辰国凯旋而归,这一消息如同一股春风,瞬间吹散了咸阳城中的沉闷。

咸阳百官齐聚城门,迎接这位征战沙场的英雄。

李信骑在战马上,远远望见那熟悉的城门,心中涌起一股难以言表的激动。

在辽东那么多年,他无数次梦回故乡,如今终于回来了。

随着队伍的行进,李信感慨万分。

他看着两旁欢呼的百姓,心中充满了自豪和满足。

这次征战,他不仅带回了胜利的消息,还俘获了敌方的首领。

这是他对大秦的一份贡献,也是他对自己多年军旅生涯的一个交代。

献俘仪式上,李信将敌方首领带到祖龙面前。

祖龙看着这个曾经不可一世的敌人,如今却成了阶下囚,不禁哈哈大笑。

他拍着李信的肩膀,赞赏道:“李信,你果然没有让朕失望!”

随后,祖龙下令封李信为大庶长,以表彰他的赫赫战功。

李信跪谢皇恩,心中充满了感激和敬意。

他知道,这个封号是对他多年军旅生涯的肯定,也是对他未来肩上重任的预示。

当晚,咸阳宫中举行了盛大的接风宴。

百官齐聚一堂,共同庆祝李信的凯旋。

秦池也受邀参加了这场宴会,他坐在扶苏的身旁,两人闲聊起来。

“太子殿下,如今朝中大小事,陛下似乎不多过问了。”秦池轻声说道。

扶苏点了点头,感叹道:“是啊,父皇近年来确实放权了不少。

如今朝中事务,多由我等商议决策。”

秦池微微一笑,说道:“这是陛下信任公子的表现。不过,殿下可曾想过如何更好地治理天下?”

扶苏闻言,顿时来了兴趣。

他虚心请教道:“愿闻秦兄高见。”

秦池沉思片刻,缓缓说道:“如今天下一统,但各地民情风俗迥异。

若统一抽调各地民夫、黔首服役,看似公平,实则事倍功半。

我认为应当以北人戍北,南人戍南,这样才能更高效地利用人力物力资源。”

扶苏听后震惊不已,他细细品味着秦池的话,觉得很有道理。

他大喜过望地说道:“桓侯此言甚是有理!我明日便上书父皇,提议此事。”

秦池笑了笑,举杯向扶苏敬酒道:“殿下英明!来,为了大秦的繁荣昌盛,干杯!”

两人举杯畅饮,宴会上的气氛也愈发热烈起来。

这场接风宴不仅庆祝了李信的凯旋归来,还为大秦的未来治理带来了新的启示和思考。

而秦池的建议也得到了扶苏的高度认可和赞赏,这让他倍感荣幸和自豪。

他知道,自己的建议或许能为大秦的繁荣稳定贡献一份力量。

接风宴上,秦池与扶苏的交谈愈发深入。

在提出“北人戍北,南人戍南”的治理策略后,秦池并未止步,他心中还有一个更为大胆的构想。

“殿下,除了我之前提到的策略,我还有一个想法。”

秦池放下手中的酒杯,神色认真地说道。

扶苏看着秦池,眼中闪过一丝好奇:“哦?桓侯还有何高见?”

秦池微微一笑,缓缓开口:“殿下,我想我们可以开办工农学堂。”

“工农学堂?”扶苏疑惑地重复了一遍。

“是的,工农学堂。”秦池点头确认,“这个学堂不仅面向士人子弟,还面向工农阶层。

让那些在田间地头、工坊矿山的人们也有机会接受教育,甚至成为官吏。”

扶苏闻言,不禁瞪大了眼睛:“这……这想法倒是新奇,但工农成为官吏,真的可行吗?”

秦池肯定地点头:“为何不可?

工农乃国家之根本,他们了解民间疾苦,深知生产之道。

让他们有机会进入官场,不仅能更好地反映民意,还能为国家的治理注入新的活力。”

扶苏沉思片刻,觉得秦池所言不无道理。

他继续问道:“那桓侯认为,这工农学堂应如何开办?”

秦池早已胸有成竹:“首先,我们可以在各地设立学堂,选拔有志于学的工农子弟入学。

学堂的课程不仅包括传统的经史子集,还应增加农业、工业、法律等实用知识。

同时,我们还可以邀请有经验的工匠、农夫来学堂授课,让学子们更加贴近实际。”

扶苏听后,眼中闪过一丝亮光:“这样做的好处是什么呢?”

秦池笑了笑,继续说道:“好处多多。

首先,这能提高工农阶层的文化素养,使他们更好地理解和遵守大秦的律法。

其次,通过学堂的培养,我们可以选拔出有才能、有抱负的工农子弟进入官场,为国家注入新的血液。

最后,这也是一种社会公平的体现,让每个人都有机会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命运。”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