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大明发明家:我成了科技大亨 > 第152章 台湾简史

大明发明家:我成了科技大亨 第152章 台湾简史

作者:老街胖橘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1 23:30:21 来源:小说旗

“台湾”这个名字来源于台湾南部少数民族“台窝湾”社的社名,意思是靠近海边的地方。

明朝万历年间,官方正式在公文里使用“台湾”这个名称,但一直到明朝,“台湾”所指代的都只是台湾省台南地区。

而清朝时,官方才将整个岛屿正式定名为“台湾”。

周博仁叫台湾,就是想取代清朝提前命名,希望清朝的历史永远不会出现。

周博仁心中一直有一个大胆的计划,那就是等他自身实力足够强大时,要不惜一切代价将女真一族彻底消灭,以绝后患,防止未来努尔哈赤这样的人物诞生。

起初,周博仁本打算按照历史记载,直接铲除努尔哈赤的几位祖先,但他随即意识到,即使这样做,也不能保证日后不会再冒出像努尔哈赤一样的女真人。

深思熟虑后,他认为最稳妥的办法还是将整个女真族一举歼灭,如此方能一劳永逸、简单有效。

中国大陆的军民向东渡过台湾海峡,开垦、经营台湾岛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三国时期。

公元 230 年,三国时期的吴王孙权派遣了一万名官兵抵达“夷洲”(也就是今天的台湾)。

吴国人士沈莹所撰写的《临海水土志》,留下了世界上对于台湾最早的记载。到了 6 世纪末、7 世纪初的隋朝时期,隋炀帝曾经三次派遣使者前往台湾。

在此之后,从唐朝到宋朝的六百多年间,大陆沿海的人民,尤其是福建泉州和漳州一带的居民,为了逃避战乱和灾祸,纷纷涌向澎湖群岛或者迁徙至台湾,开始从事开垦和拓展的工作。

在北宋时期,起码在宣和二年(公元 1120 年)的时候,福建泉州的行政区域划分已经涵盖了澎湖以及其附属的台湾岛、钓鱼岛及其周边岛屿。

进入南宋时代,澎湖被划入福建泉州晋江县的管辖范围内。

至此,大陆与台湾之间在经济、政治、文化等各个层面的联系日益紧密且频繁。

到了元代,对台湾的管理得到了进一步强化。

具体来说,1292 年(元至元二十九年),元世祖忽必烈派遣海船副万户杨祥、礼部员外郎吴志斗以及珍部员外郎阮监前往台湾进行\"宣抚\"工作。

紧接着,在 1335 年至 1340 年(元后至元年间)这段时间里,元朝政府正式在澎湖设立\"巡检司\"这一专门的政权机构,负责管辖澎湖和台湾地区的民政事务,并将其隶属于福建泉州晋江县。

从这时起,中国便开启了在台湾设立专门政权机构的历史篇章。

明朝之后,海峡两岸人民交往频繁。

公元 1402-1424 年期间(明成祖朱棣在位时的永乐年间),伟大的航海家\"三宝太监\"郑和率领着规模宏大的船队出访南洋各个国家,并曾经在台湾短暂停留过一段时间。而在十五世纪往后,倭寇不停地滋扰中国东南部沿海地带,明朝政府因此在澎湖设立了\"游击\"一职,每年春秋两季派兵驻守此地;同时也在基隆、淡水两个港口驻扎了军队。

一直到十七世纪二十年代的明末时期,大陆民众才开始大规模迁徙到台湾居住。

公元 1628 年(明崇祯元年),当时正逢福建遭受严重旱灾,福建人颜思齐、郑芝龙便召集了几万名来自福建和广东的灾民前往台湾开垦荒地并定居下来,他们一边从事农业耕作和商业贸易活动,一边组织起武装力量抵御倭寇以及荷兰人的侵犯打扰。

随着时间推移,台湾各地逐渐涌现出众多村落,至此,台湾正式迈入了大规模开发阶段。截至十七世纪末期,从大陆沿海地区前往台湾开拓创业的人数已经超过了十万人之多。

1624 年,一群来自荷兰的殖民者如饿狼一般扑向南台湾,他们的贪婪目光紧紧盯着这片土地。

而仅仅两年之后,另一批西班牙殖民者也不甘示弱地踏上了北台湾的土地,但他们的美梦并没有持续太久。

到了 1642 年,荷兰人以强大的实力将西班牙人驱逐出境,至此,整个台湾都落入了荷兰殖民者的魔掌之中。

此后的 38 年间,荷兰人在这片土地上肆虐横行,他们以残酷的手段对待当地居民,强征暴敛、掠夺资源,将美丽的台湾变成了自己的殖民地。

这段黑暗的历史,成为了台湾人民心中永远的痛。然而,正义终将战胜邪恶,随着时间的推移,台湾人民终于迎来了解放的曙光。

公元 1661 年,正值南明永历十五年以及清朝顺治十八年之际,郑成功率率领着两万五千名英勇无畏的将士们,驾驶着数百艘威风凛凛的战舰,从金门出发,浩浩荡荡地向台湾进军。

在 1662 年,也就是南明永历十六年、清康熙元年的二月,郑成功以其强大的军事实力和卓越的领导才能,迫使荷兰总督揆一不得不低头认输,并签署了投降书,成功地将台湾收复回来。

然而,令人惋惜不已的是,郑成功在历经千辛万苦、终于收复台湾仅短短四个月后,就因身患重病而不幸离世,年仅三十九岁。此后,他的儿子郑经和孙子郑克塽接连接替他掌管台湾,前后共持续了二十二个年头

在这漫长的岁月里,他们实施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政策举措,全力以赴地推动着台湾向前发展:大力扶持制糖业和制盐业,使其蓬勃兴旺;积极倡导工商业的崛起;努力拓展对外贸易;兴办学校,广泛传播知识;同时,还对高山族的农业生产方式进行了改良,有力地促进了台湾经济与文化的飞速进步。

这段时期在台湾悠久的历史画卷中占据着至关重要的位置,被人们贴切地称为“明郑时代”,其时间跨度大约从公元 1662 年一直延续到 1683 年。

在明郑时代的末期,台湾地区的人口已如雨后春笋般增长至将近二十万(这里并未将居住在山区的少数民族计算在内),处处展现出一派繁荣昌盛、欣欣向荣的美好景象。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