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醉枕大明 > 第212章 雅士廊题壁

醉枕大明 第212章 雅士廊题壁

作者:会元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1 23:36:35 来源:小说旗

翰文轩位于纪浩他们所在这座湖中岛的中央。

轩内八柱矗立,红柱青瓦,斗拱承托,八角重檐,檐角飞翘,攒尖宝顶,亭脊饰有吻兽,蔚为大观。轩身空透,下面四周有木制坐栏,轩内有石雕莲花桌凳。

此时翰文轩里已有不少的人,三三两两的聚于在一起,或赏景,或吟诗,各得其乐。

翰文轩旁边有一处长廊,为历代文人雅士题壁留词的地方,是以又被人戏称“雅士廊”。这处长廊一面是白壁,另一面对临宽阔的湖面,天蓝水碧,湖天一色。

纪浩见那长廊的题壁上面倒有许多名士留题的诗词和对联,范仲淹、欧阳修等赫赫有名的历史名人都有在此留题过诗词。

不时有文人士子前来题壁前观摩品鉴,也有得到佳作题写到白壁上的。

这题写的白壁虽然有近五丈长,八尺高,但也架不住经常有文人士子来题写诗词,没有多久这题壁上就会被写满。

是以,青州士林公议,由府学宫的教授们每月都对这题壁的诗词进行公开评选,只有被公认的最佳之作才可以保留在题壁上,其他的诗词都会被粉刷覆盖。

王煜刚才听了纪浩的那首《浣溪沙》,大是赞叹,觉得非常有希望可以留壁展示,是以拉着纪浩前来题壁。对于文人士子来说,这也是一条扬名的好机会。

纪浩刚才吟诵的那首词作本来不是自己作得,而且他对于文人最爱的扬名实在也没什么兴趣,自是不想留题的,但是实在架不住自己二舅哥的劝说。

是以,最终他只得厚着脸皮把那首《浣溪沙》词作题到那墙壁上了。

这题壁经常有文人雅士游湖时偶得佳句来留题,但是并不是人人都时常随身带着笔墨的,是以就有机灵的小贩窥得商机,在此出售笔墨。

但凡来此题壁的文人雅士们,大都是不差钱的,自然是不在乎买笔墨那点银子,是以这些小贩每日倒是能售出不少笔墨等文房用品。

而这笔题完诗词后,往往是墨汁淋漓的,这文人雅士也不好带走,最后这些小贩卖出去之后,还能时不时的回收,倒也算是一条不错的生财之道。

纪浩在一个提着竹篮售卖文房用品的小贩手里买了一只中号的湖笔,顺便在小贩篮子里的墨盒里蘸饱了墨汁,来到那题壁前面。这题壁上可大都是名家留题,纪浩怕写不好丢人,是以定了定神,这才凝神挥毫,把副对联题了上去。随后又在下面加了个落款,留了个名字!

纪浩这一联刚题完,忽然听到旁边一个清朗却略带沧桑的声音赞叹道:“好词,好字,实在是妙极啊!”

纪浩和王煜听到声音,不禁循声回头望去,见两个身着襕衫的青年正站在他们两人背后,看着题壁上纪浩刚刚题下的那首《浣溪沙》。

那个发出赞叹之声的书生看起来大约二十七八岁的样子,面色白净,眉宇间带着些不羁和洒脱,但脸上却带着几分沧桑之色。他背上还背着一个画筒,似乎是来这风景优美的阳溪湖采风写生的。他旁边的另外一个青年看着要年轻许多,大约二十岁左右的样子,身穿天青色襕衫,面色黝黑,目光刚毅,绷着脸,似乎不苟言笑。

纪浩见两人一个面色白净,一个面色黝黑,一个似乎洒脱不羁,另一个却似乎不苟言笑,这个组合倒是有些奇怪。

纪浩听到人家夸奖自己词作,怎么也要谦虚几句,况且这首《浣溪沙》还是自己借来的。当下他忙拱手和那两个青年见礼道:“这位兄台过奖了,小弟也是随口而作,当不得兄台如此夸赞!”

那白净青年笑道:“阁下不必自谦,阁下这词作不仅描绘这阳溪湖的景色之美恰如其分,而且写出了那种出尘的意境,立意之高绝对当得此赞誉。”

纪浩有些汗颜的说道:“兄台太过奖了,小弟实在惭愧!”他这词作毕竟是“借”来的,听人家有这么高的评价,着实有些有些尴尬。

那白净青年以为纪浩是在自谦,当下也不在意,只是微微一笑,没再继续说这词作的事情,随即接着评价纪浩的的这书法道:“阁下这手行书,飘逸空灵,风华自足,当真是令人眼前一亮。在下观之,虽有一些师法赵文敏公的影子,但是却自成一体,隐约有开宗立派之意,着实是令人佩服啊。”

纪浩这白净青年看自己行书的眼光倒是很厉害,随口一句评价倒是很准确。

纪浩后世作为一个书法爱好者,自然知道这白净青年口中的赵文敏公,是说得宋末元初的书法名家赵孟頫。

赵孟頫的书风遒媚秀逸,结体严整、笔法圆熟,创“赵体”楷书,与唐时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并称“楷书四大家”。

在大明,许多的文人雅士的行书都是师法赵孟頫的。

纪浩题壁所用的字体,其实是明末董其昌所创的字体。董其昌那个时代,正是赵孟頫、文征明书法非常盛行的时代,董其昌自然不可避免的受其影响,因此其自创字体中能看到“赵体”的影子,也不足为怪。

纪浩听那白净青年随口一句评价,便很是准确,看来他必定也是个行书高手,而且他手中拿着画筒,应该也颇擅丹青之法!

纪浩不由的对眼前这个书画都颇为在行的文人颇感兴趣,有意结交一下,当下他再次拱手见礼道:“小弟登州纪浩纪文泽,这位是在下二舅哥王煜王时庸,还未请教两位兄台尊姓台甫?”

那白净青年听了纪浩他们两个自报家门,忙也客气的见礼道:“原来是文泽兄和时庸兄当面,失敬失敬,在下刘大章,表字章山!”

那面色黝黑的青年一直未曾说话,此时听了纪浩自报家门,又问他们台甫,这才开口道:“在下胡柏奇,表字奇峰。”

纪浩和王煜忙拱手道:“原来是章山兄、奇峰兄当面。章山兄、奇峰应该年齿长于我们两个,切勿再称呼我们为兄,直呼我们表字便行。”

随后,王煜又面向刘大章笑道:“青州府刘章山诗画双绝,小弟可是闻名已久了,今日在此得见,不枉今日这一行啊!”

刘大章笑道:“时庸客气了!”刚才纪浩和王煜说他年长,让他直呼自己跟王煜的表字,他倒是从善如流,老实不客气的这么称呼了。他年纪确实比纪浩和王煜大着许多,这么称呼倒也没有问题。

刘大章笑道:“正是在下,没想到区区贱名,时庸竟然听过!”

纪浩听自己二舅哥竟然听说眼前这人,看来这家伙也是颇有名气,来头不小啊,不由的暗暗好奇。只是当着这刘大章的面,他不好直接开口发问。

王煜笑道:“章山兄诗词无双,丹青妙笔,制艺文章更是精擅,小弟在登州便久闻大名了,今科秋闱解元非章山兄莫属。”

纪浩见自己这位平日里自视甚高二舅哥如此推崇眼前这个青年,不由的更是好奇。

刘大章笑道:“时庸你越说越过了,这是要捧杀我啊。”

纪浩见二舅哥如此推崇眼前这青年,显然是很有来头的,不然其名气也不能传到登州府去。正好他也游逛的有些累了,于是在旁说道:“咱们在这阳溪湖上见面也是缘分,不如咱们找地方把酒畅聊一番,如何?!”

刘大章见纪浩能够随手写就那样恰如其分又立境高绝的词作,而且其书法竟然自成一体,对他也正很是好奇呢,也有意与他结交一番。此时见他一副诚恳的样子邀请,当下笑道:“甚好,求之不得!”

随即他朝身旁的一直不苟言笑的胡柏奇问了一句道:“奇峰老弟觉得如何?”

“好”,胡柏奇依旧是惜字如金,只答了一个字。

刘大章笑着对纪浩道:“那咱们就去汇波阁吧,那倒是一处饮乐的绝佳地方,我们刚才从那边过来,此时正好没人。”

纪浩和王煜对此建议自是从善如流,毕竟人家是青州府人,对此地更熟悉。

四人登上摇撸老汉的乌篷船,让他载着前往汇波阁。

汇波阁在翰文轩旁边的一座小一些的湖心岛上,是一座四面出厦、飞檐翘角的楼阁。因此楼四周被湖面环绕,若值晴空万里,则天蓝蓝,水蓝蓝,湖天一色,莹如碧玉,故名汇波阁。

四人来到汇波阁,正值阁中无人。阁中有一张石桌、七八个石凳,倒是一处聚会饮乐的绝佳去处。

来游览阳溪湖的文人雅士很多都自带酒菜的,泛舟游于湖上,约三两好友,把酒言欢,或是携一二佳人,饮酒听曲,倒也很是悠然自得、乐不可言。

当然,也有很多游湖的文人雅士没有准备的那么齐全的,可以登上那些秦楼楚馆的游船画舫,那上边的红姑娘们准备的自然齐全。

若是想要清净雅聚,那也可以去阳溪湖畔的那些酒楼茶肆买到需要的酒菜或是茶饮,自己找个合适的地方雅聚。

这阳溪湖的湖面甚广,那些文人骚客们想要游湖,自然不是一时半会能游览完的。这些游客们累了、饿了,自然对这酒楼茶肆有需求。因此便有商人看准商机,在这阳溪湖畔开起酒楼茶肆,生意倒是不错。

这些酒楼茶肆隐于阳溪湖畔的风景之中,倒是丝毫不影响这阳溪湖的风光。在那酒楼茶肆中饮酒品茗,倒是一点都不耽误欣赏的明湖风光,可以一边饮酒畅聊,一边赏景!

四人自然不曾带酒食,纪浩拿出银钱,让那摇橹的老汉去湖畔找家酒楼帮忙弄副席面,顺便要上一坛好酒。

那摇橹老汉对这阳溪湖熟门熟路,很快给纪浩他们弄来了几样时鲜的下酒菜,还有一坛秋露白酒。

纪浩见这些下酒菜大都是这阳溪湖中的特产,腌制好的阳溪湖醉蟹、干炸小湖虾、糖醋鲤鱼等,还有新嫩的莲藕薄薄的切片凉吃,时鲜的莲子勾芡做羹等等,倒是别有一番风味。

那坛酒也是好酒,是山东有名的名酒——秋露白。

若问大明此时,在山东最有名的酒水是什么?那绝对非秋露白莫属。《食物本草》有专门记载:“山东秋露白,色纯味洌”。

这秋露白酒,据传是以这秋露水酿造而成。《食物本草》还记载了这秋露之水的收集过程。据说是在秋露繁浓时,以一只浅盘放在一处碧草茂盛、丛叶倒垂的劈立崖壁之下,收集草叶上的露水,所得便为秋露。以这秋露之水酿酒,便为秋露白酒!

不过纪浩觉得这秋露白酒是以秋露之水酿造的说法,估计只是个噱头。酿酒需水甚多,以《食物本草》中记载的法子收集露水,怕是所得极其有限。真要以秋露酿酒,那得费多少功夫去收集这秋露水,根本就是不可能的。纪浩估计最多也就是以秋露为引子来酿酒就不错了。这秋露白酒是以秋露之水酿造,估计也就是一个宣传的噱头,一缸酿酒用得水中加上一碗秋露估计就不错了。

不过,不管这秋露白酒,到底是不是真得是以秋露之水酿造,反正这秋露白酒在山东是非常受欢迎的,尤其是在这些文人士子之中这秋露白酒极是受欢迎。

在文人士子们看来,一听这秋露白之名,便能想象酒之酽白甘香,又合秋露之季节,实在很美。特别是如今秋天之时,这饮秋露白酒着实很合时宜,因此这秋露白酒自是很受山东士子们的欢迎。

当然,这秋露白酒名气大,受到追捧,这价钱自然也不会便宜了。不过以纪浩如今的资财,买坛秋露白还是舍得的。

纪浩刚才给了十两银子让那摇橹老汉去买酒菜,这买酒菜剩下的一两多银子,他很大方赏给那摇橹老汉。那摇橹老汉很是乐呵的去他的那艘乌篷船上等候纪浩他们去了。

……

……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