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初唐小闲人 > 第171章 粗鄙的程咬金

初唐小闲人 第171章 粗鄙的程咬金

作者:子率以正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2 00:09:46 来源:平板电子书

对于程咬金,李让没什么好跟他客气的。

这么魁梧的身躯,不正是遮挡寒风的绝佳人墙嘛,此时不用更待何时?

于是,李让果断跟在了程咬金的屁股后面。

几个百家弟子将二人带出迷阵,李让顿时觉得自己的决定实在是再正确不过。

程咬金高大的身躯,正好能够阻绝来自荒原正面吹过来的寒风,就是左右两边的寒意无法遮挡。

但......问题不大。

能挡一点是一点,总归最冷的正前方有了挡风墙。

门外,两个太监已经带着人在清场了。

长长的毯子盖在地上,一直从长孙的车驾所在绵延至书院正门。

尽管李世民没有来,但太子殿下和皇后联袂而来,排场比起君王出行也差不到哪里去,清场实在是预料之中的事情。

李让瑟缩在程咬金身后,静静的等着。

不多时,两辆金碧辉煌的马车在几匹白马的拖拽下艰难走出雪地,在空地中央停下。

随着场中聚集的宾客越来越多,李让的身边也越加温暖。

反正他只是一个侯爷,缩在后面也没人挑得出毛病。

马车在空地上停稳,李让跟着人群移动上去。

车帘子掀开,一个宫人半跪在地上充作阶梯,盛装出席的长孙在另一个宫人的搀扶下走下马车。

一举一动之间,尽显母仪天下的风范。

李承乾就要惨多了,不仅拉车的马匹比长孙的少了两匹,也没有宫人进行搀扶。

好在李承乾大多数时候都是个乐天派,被冷落也不会多想,自己跳下马车,眼神便开始在人群之中寻找着什么。

最终他的视线稳稳的停在缩在人群之中的李让身上。

“臣见过皇后娘娘,见过太子殿下。”

一大群人分列毛毯两边,恭恭敬敬的朝着两人拱手行礼。

“免礼。”

长孙的声音传出,听着就令人心生亲切。

在宫人的搀扶下,长孙慢步走至书院正门,李承乾端着太子的架子跟在身后,但四处乱转的眼珠子已经暴露了他的本性。

以田襄为首的一群百家之人早已在此守候,待长孙站定,田襄上前一步,沉声道:“娘娘携太子殿下亲至,我百家书院深感荣幸,还请娘娘与太子殿下受我百家之献礼......”

长孙听完田襄的话,一双好看的眸子之中露出笑意,微微颔首道:“有劳巨子。”

李让伸长了脖子,他很想看看百家准备给长孙和李承乾献什么礼。

只见田襄的话音落下,韩度与华良便捧着两个盒子上前。

然后,李让的脸色顿时变得愤恨起来。

因为其中一个盒子他太眼熟了,或者说不是眼熟,而是本来就熟。

没错,正是他早上带过来的白鹿币。

好一个百家,竟然用他刚送出去的礼物来做人情,还能再不要脸一点吗?

“草(一种植物)”

咬牙切齿的骂了一句国粹,李让恨不得现在就冲上去把白鹿币抢回来。

要不是不敢,他一定会付诸行动的。

田襄从韩度手中接过盒子,双手捧到李承乾面前,沉声道:“此乃出自汉孝武帝之手的白鹿币,便赠与太子殿下,还望太子殿下以此为戒,能广施仁政,福泽天下。”

李承乾饶有兴趣的接过盒子,正要打开看一眼,便被身后的宫人不着痕迹的接了过去。

李承乾脸色一僵,看着长孙的眼神忽然变得幽怨起来。

田襄微微一笑,从华良手中接过礼盒,递到长孙面前,恭声道:“听说娘娘患有气疾,我百家穷尽天下之药理,方才研究出此药,虽不能彻底根治气疾,却能大大的缓解病发之时的痛苦,另附有药方一张,娘娘可让宫中御医照本宣科制作成药......”

长孙接过礼盒,笑着点头道:“百家书院,有心了。”

长孙患有气疾,这在大唐并不是什么秘密,孙思邈就曾数度进宫为长孙诊治,但一直都没有什么效果。

“气疾”在现代医学中并没有对应的称呼,属于中医术语。

气疾指的也并不是一个独立的疾病,而是系统疾病,主要包括了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淋巴系统疾病之类的。

总而言之,这个病很复杂,相当复杂。

百家书院给长孙献上的这份礼物,算是非常用心了,用直击痛点来形容也不为过。

看着百家献完礼,李让就缩回了脖子。

怎么说呢?

他算是发现了,百家这群人那脸皮真的不是一般的厚。

当着他这个前主人的面,就把自己刚刚送出去的白鹿币拿出来讨好新主子,这简直就不是人干的事情。

百家献完礼,就轮到了长孙和李承乾给百家送礼。

都是一些书院能用到的物资,没什么稀奇的,李让也就懒得去看。

他现在比较好奇百家送给长孙的药方。

长孙皇后的气疾,是家族遗传病,据李让所知,历史上李世民和长孙的几个子嗣之中,唐高宗李治和晋阳公主李明达都遗传了长孙的气疾。

这两人之中,李明达早逝。

反倒是同时遗传了李世民风疾和长孙气疾的李治活到了五十六岁。

如果百家书院献上的药方真的有效果的话,是不是就意味着李治的寿命还能更长?

那一代女皇武则天怎么办?

她还能成女皇吗?

胡思乱想了好一阵子,李让忽然发现历史的走向正在朝一个不可控的方向飞速狂奔。

“玩大了啊~”

喃喃自语了一句,李让有点不开心。

要是历史不按照原来的轨迹走了,那是不是意味着他无法再先知先觉了?

这是个大问题。

“李小子,发什么呆,走了。”

正在沉思之间,程咬金毫不客气的一巴掌拍在李让的肩膀上。

一下,就这一下,李让差点半身不遂。

抬头,露出一个幽怨的眼神。

“走,去哪?”

“吃饭啊!”

程咬金被李让看得莫名其妙,但还是伸手指了指书院门口处已经一只脚踏入门槛的长孙。

李让顿时精神一振,终于,终于要吃饭了吗?

“走走走!”

李让催促了一句,急忙快步跟上了人流。

走进大门,门后的迷阵已经变成了一条直通书院正门的甬道。

宾客来就得体验迷阵的威力,长孙来就畅通无阻,书院可谓是把欺软怕硬这个词做到了极致。

一行人浩浩荡荡的开赴饭厅。

书院饭厅同样是别具一格,偌大的饭厅被屏风阻隔成两部分,一边是书院的内的先生用饭之地,另一边是学子用饭的地方。

长孙和李承乾是有特权的,田襄亲自领着这母子二人去了先生用饭的饭厅。

剩下的人就只能挤在学子用餐的饭厅。

好在书院将所有的事物都做得很新奇,倒也没人出来挑刺。

饭是大锅饭,但菜式很丰富。

自从昭应县侯府的答谢宴将炒菜推广出去之后,炒菜这一新奇的烹饪方式就像是瘟疫一般迅速由关中朝整个大唐扩散出去。

看着眼前与后世食堂的规律没有任何差别的饭厅,想起来在后世当学牲之时被食堂大妈支配的恐惧,李让就忍不住嘴角抽搐。

谁能解释一下,为什么大唐就有了餐盘这种东西?

大唐不是分餐制吗?

李让在心里咆哮,下一秒就被程咬金拉着坐到了一张矮几之上。

“别傻站着,碍老夫的眼。”

李让一愣,忍不住在心里吐槽:“狗嘴里吐不出象牙......”

好在不用宾客们亲自去打饭打菜,一众身着青衫的百家弟子便将饭菜打来放到了一众宾客的面前。

程咬金慢条斯理的吃着餐盘里的饭菜,吃一口就点评一下。

“红烧肉?”

“嗯,不如你府上的好吃。”

“炖猪蹄?”

“怎么都是贱肉,没你府上的好吃。”

“这是啥?”

“清炒豆芽?”

“这个好,吃了半个月的肉,屎都拉不出来,吃点蔬菜正好,洗洗肠子好拉屎......”

听见程咬金的碎碎念,李让无奈的叹了口气。

放下筷子,看着程咬金,无奈道:“程叔叔,咱们在吃饭,就不能不说什么屎尿屁之类的事情吗?”

程咬金撇了李让一眼,忽然嗤笑一声,露出一个非常恶劣的笑容。

“你就是年轻,等你到了老夫这个年纪,老夫就不信你连吃半个月的肉还能拉出屎来。”

李让:“......”

“哼哼,还嫌弃老夫......”

李让痛苦的捂住脸,这是一回事吗?

等到再拿起筷子的时候,李让的脸色已经恢复平静,因为他决定了,以后再也不和程咬金说这种废话。

“唉,看来得找个机会去逛逛陛下的温汤监,这个冬天难熬啊......”

程咬金感慨了一句,李让只好默默的为李世民默哀三秒钟。

温汤监,正是给皇室在冬天种植新鲜蔬菜的地方。

要是放程咬金进去,以程咬金那连墙都要刮下一层土带走的性格,只怕连根毛都不会给李世民留下。

默哀完毕,李让继续吃饭。

面无表情的吃完一盘子食物,李让打算回去就搞大棚种蔬菜。

大唐的冬天难熬,可不止是表现在寒冷的气温之上,还有没有绿菜吃的痛苦。

肉虽然也很好吃,但李让可不想天天便秘。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