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初唐小闲人 > 第305章 立国之艰

初唐小闲人 第305章 立国之艰

作者:子率以正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2 00:09:46 来源:平板电子书

拒绝江南士族的招揽,对于李让来说并不算什么难以抉择的事情。

不夸张的说,他现在在大唐就是个香饽饽,想要招揽他的人不在少数。

但还是那句话,他自由惯了,不喜欢约束。

他要是有那个心,当初就不会拒绝唐俭的培养。

毕竟莒国公府这棵大树,也不比顾氏差。

退一万步说,就算他真要准备投靠哪一家,江南士族也不是最好的选择。

他投效莒国公一脉,再不济投靠程家或者长孙家,能获得的政治资源和物质支持,比起投效江南士族得到的只会多不会少。

只是没有这个必要。

归根结底,所谓的背靠大树好乘凉,远不如自己成长为参天大树来得更加简单直接。

更何况他李让并不是一个多差的人,他是有成长为参天大树的潜质的。

他现在唯一所欠缺的,只是时间。

走出望江楼的大门,李让就没有再回头,只是吩咐亲卫去告知金城玩够了记得回家。

他则是带着纨绔们在城里逛了一圈,采买了一些小玩意儿便回到家中,继续开始他的咸鱼生活。

端五一晃而过,随着盛夏的来临,江南的天气越发炎热。

天气凉快的时候,李让还会出门去扬子江钓钓鱼,偶尔还会去街上逛一逛,感受一下江南风情。

但天气变得炎热之后,别说李让,就连纨绔们都不怎么出门了,每日里就是躲在院子里游水。

李让本来是连游水都懒得游的,但最终还是抵不过两脾日益剧增的肥肉。

自此,侯府后院自扬子江牵引活水用来养鱼的鱼池,就变成了李让带着纨绔们玩水的乐园。

没法子,游水可以减肥。

而这样的日子,持续了一整个夏天,一直到第二季稻谷穗充盈才终于结束。

七月,是初秋的七月,也是丰收的七月。

和李让当了一整个夏天咸鱼的纨绔们,又重新拿上了镰刀,开始了他们的收割任务。

纨绔们叫苦不迭,但李让没有给他们任何偷懒的机会。

每日必定是一大早就将纨绔们从被窝里抓起来,让他们换上干活的短衫,提着收割稻穗的镰刀,他则是手持马鞭,跟在纨绔们屁股后面,非常完美的完成了他的监督任务。

第二季稻种的收割时间远比第一季要长,整整持续了二十多天时间。

因为多出来了一百二十万亩的稻子。

是的,江南世家后面恭献出来的那一百二十万亩土地,收割的时间上和前面的一百三十万亩土地并无任何区别。

也就是说,早在顾家的老家伙找李让要和他联姻的时候,他们已经和朝廷谈好了那一百二十万亩土地的归属。

甚至连稻种都已经悄摸运了过来。

对此,李让除了在心里暗骂姓顾的老家伙真鸡贼之外,剩下的也就只有满心的欣喜了。

现在整个江南,三季稻的种植面积已经达到了惊人的二百五十万亩。

就算因为种植的面积太广泛,导致三季稻的产量略有下降。

但每季产出的粮食,也不会低于五百万石。

要知道在以前,朝廷可是没有这五百万石粮食的。

也就是说,站在朝廷的角度,这五百万石粮食相当于是白捡来的,是预料之外的收获。

五百万石粮食,如果只看纸面数据,足以供应十万大军五年所食。

当然,算账肯定不能只算纸面数据,还要根据实际情况。

以江南到长安再到河州为例。

江南至长安单边距离三千里有余,长安再至河州边州直线距离又是三千多里,一石粮草想要从江南运到边疆,路上的民夫至少需要消耗掉十倍以上的粮草。

这五百万石粮食从扬州转运到河州,足足将近万里之遥,路上的消耗不是一个小数。

但即便如此,一季的粮草就算支撑不了一场国战,支持一场小规模的边境战争却也不算太难。

第二季粮食入库之后,李让算过一笔账。

历史上大唐平灭吐谷浑,是贞观九年的事情,大唐一共出动兵力十余万,历时四月余。

李让就按照李靖带着十万精兵,三十万民夫出征的数据来算。

四十万人吃加上马嚼再加各类损耗,每月消耗的粮草大约在百万石上下。

若是以这个数据将时间延展到一年,就是一千二百万石。

这是李让往宽裕了算,算出来的数据。

也就是说,只需要江南种植三季稻米,便能支撑一场国战。

现在是贞观六年的七月,第二季稻米产出的五百万石粮食已经入库。

如果照这个算法,最多明年七月份,大唐便能向吐谷浑出兵。

尽管这个数据并不准确,但李让当时得出这数据之后,心头仍旧火热无比。

大唐贞观年间令人热血沸腾的战争有很多,像什么唐灭东突厥之战,灭吐谷浑,灭薛延陀,灭高昌,灭龟兹,灭中天竺,征高句丽......

但能称得上国战的,唯有灭东突厥和吐谷浑两国。

这两个国度,无一不是控弦之士数十万,幅员辽阔百万里的超级大国。

但就是这么两个强大的帝国,都是在贞观中前期被大唐灭掉的。

真正了解过大唐建国之艰的人都知道贞观初年的大唐是个什么样子。

那是真的一穷二白。

人口从隋朝大业年间的五千多万锐减到一千五百多万,各路诸侯征战几乎将整个中原打成废墟。

唯有江南和岭南还算完整。

但江南有江南世家盘踞,岭南只听冯家的命令。

就是这样一个地狱开局,李世民愣是凭借着他强硬的手腕和无以伦比的智慧治理出来一个贞观之治。

灭国无数的同时,国家还能越来越强大。

纵观上下五千年的封建史,贞观初年这样的情况绝对是独一份。

李让心头为什么火热?

因为他真的利用他的先知先觉之能,替这个年轻无比的帝国积攒了一份家底。

尽管贞观七年平灭吐谷浑还只停留在理论上。

但就算理论能够比历史上提前两年,那也是巨大的成就。

两年,别小看两年。

两年能做的事情,实在是太多,太多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