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其他 > 商业三国 > 关于民族问题的书评(6月上)

商业三国 关于民族问题的书评(6月上)

作者:赤虎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2-12 01:14:45 来源:平板电子书

感谢书友在水一方03整理的书评,让更多人了解商业三国成长的历程。在此也感谢各位兄弟,对本书的肯定与批评。

□ [精华]一个民族的强大在于源远流长的文化和精神。在三国时代,儒家思想并非根深蒂固。利用现代的知识理论可以治标,树立一个永不言败的民族精神才是根本。毕竟主角只能统治百年而已。百年的时间可以称霸全世界,可并不能从根本上将民族立于不败之地。现代美国很强大,可他却没有历史悠久的民族精神。我并不了解美国,武断的认为美国人的民族精神就是利益至上。可以说和作者立足“商业”有些不谋而合,推荐三票鼓励一下。本人很懒,不喜欢发表太多言论。只提醒一句既然写的历史题材,就不要太多的玄幻情节。 偏执

□ 很不错,训练一支精锐的部队,建立完整的基层领导及后勤制度,那么征战天下,任君驰骋!!! 顾盼回首

□ [精华]作者上是在严肃的探索民族富强、长治久安之计,很给人以思索。砸2票,加油/ 亚力山大

□ [精华]太血腥了,毕竟大家都是中华民族的。五胡乱中华不能怪异民族入侵,只能怪我们汉民族的统治者无能。 许愿沙scott

□ 第一章里:“此前人们一直认为,号称世界四大文明古国的巴比伦、埃及、印度、中国,前三者都有自己民族的史诗。而具有五千年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传统的汉民族,几千年来竟然没有发现自己民族的宏伟史诗,这无疑是中国人最为遗憾和迷惘的一件事情。”我并不认为这是一件遗憾和迷惘的事,四大古文明除了中国都最终消亡了单一民族的史诗有什么用?唯有中国,五千年来民族不断融合,文化也不断融合而能够传承下来形成中国自己独特的文明,难道不值得我们为之自豪么? 子铧

□ 中国前两个千年基本统一,后两个千年(秦帝国之后)中,统一时期为1215年,分裂内乱时期为785年(加上统一时期的中后期内乱, 大约800多年)。 一个基本规律是,强盛的中国全部是统一时期,积贫积弱的中国全部是分裂内乱时期。世界上没有一个大民族象中国这样历经如此多的分裂内乱而每次都能整合自己,最终回归统一潮流! 子铧

□ 至于“延续到现在,员工对企业也一点没有忠诚,老是想着:彼可以取而代之。”好象和中国的改朝换代没有什么关系,企业和员工的是市场下的雇佣和被雇佣关系,是双向选择,谈到忠诚好象太过了吧,还没达到这么高的层次。“同事间也因此充满了欺诈,朋友间只想彼此利用。”也是以偏盖全了,世界并不全是这样的。 子铧

□ [精华]民族竞争是全方位的竞争,是综合素质的竞争。决定民族命运的,绝不仅仅是战争与暴力。其中重要的一点,就是文明形式本身的冲突竞争。生活方式是否具有包容性?语言文字是否简洁并具有美感?是否有利于交流传播? 信仰是否具有多元特点?并对其他民族的信 仰形式具有共处性?人文精神、价值观念、伦理道德、国家形式、社会结构、消闲方式、审美方式、居住方式、人际关系准则、婚姻与两性关系的传统、家庭与家族形式的亲和力等等 等等,是否具有坚实的根基?是否具有强大的精神感召力? 子铧

□ 归纳起来,就是由所有这些方面综合形成的文明方式,对本民族个体是否具有深刻的吸引力、强烈的凝聚力?对不同民族是否具有包容性与亲和力? 文明冲突是民族竞争的“软”形式。它更为长久的决定着一个民族的兴衰荣辱。文明形式不具有弹性(包容性与亲和力 )的民族,必然是民族文明的尊严极端化的民族,也就是老虎屁股式文明。这种文明的民族,必然陷于 连续不断的外部冲突与内部族群文明的冲突,谁也容纳不下谁,最终导致整 个民族的衰落。 子铧

□ [精华]员辽阔的罗马帝国,是战马剑盾铸成的刚性社会。他缺乏丰厚渊深的原生文明,又拒绝汲取古希腊文明而改造自身。虽然强悍,却没有柔韧的文明根基。罗马帝国留给人类的,除了庞大的斗兽场、血腥的奴隶角斗场、 无数的征服战例、豪华的公共设施、奢靡的沐浴方式与酗酒恶习,以及一部《罗马法典》与哲学诡辩派之外,还有什么呢? 子铧

□ 对于一个存在千年左右的世界性帝国,其主体文明竟然如此贫瘠,确实令人不胜惋惜。 惟其如此,在历史岁月的侵蚀中,罗马民族最终无声无息的解体了。倒是曾经被他征服的许多民族,依旧没有灭亡。质胜于文,这是古罗马文明的致命缺陷,也是古罗马民族悲剧的必然所在。 子铧

□ 你说“中国的大一统政治地理,缺乏交往和竞争促进发展的先天条件。这种自我封闭的大一统不仅导致了停滞,也导致了夜郎自大和对世界的无知。”但事实并不是这样,中国除了明永乐以后(郑和下西洋以后)和清朝中期的闭关锁国以外(清是个特例,后面会提到),从来都是开放的,与西方一直保持着交流,并不是你说的自我封闭的大一统,而你说的“停滞”仅限于满清时期。 子铧

□ 中国强大统一时从来没有吝啬于封闭自己,从战国、秦汉、唐的玉石之路、古丝绸之路(陆路),宋、明的水上丝绸、瓷器、茶叶之路通过南洋、印度和波斯与西方的交流也一直持续不断,就是分裂时期也都与西方保持着小规模的交流。而正是这些不间断的交流为西方的现代文明发展提供了充分的科技与文化养料。 子铧

□ 你说“纵观历史,四大文明中,巴比伦是在大一统中灭亡的,埃及、印度是在大一统中被征服的。至于中国历史,不过是一个不断被征服的历史。汉以后,有五胡乱华,赶走五胡。我们迎来了唐朝,迅速又被异族的安史之乱祸害,被异族的南北朝分割,宋代南北对峙就不说了,结局是被蒙古人征服。明朝赶走了蒙古人,我们又被清朝满族人征服。你觉得这种大一统值得炫耀吗?”还是强调一遍请不要偷换概念,我强调的是中国的文化,经典哲学对于中华民族生存的意义,而不是大一统怎么样。 子铧

□ 巴比伦的灭亡是它自己的文化不能承受国家的负担所导致,埃及、印度怎么样我不清楚,只能说明它们没有抵御外侵的能力。而中国恰恰可以,中国历史上大部分时候是一种“强力反弹,有限扩张”的态势,是中国民族在长期生存竞争中的第一个大智慧——对付外敌的超级智慧。还有请注意,汉以后,西晋到隋之间并不是赶走“五胡”,而是把五胡同化了,成为中华民族的一部分。 子铧

□ 下面我要提到元、清两个时期。蒙古人曾经横扫欧亚、统一中国,建立了其广袤无与伦比的草原帝国。可是,以国家实体为依托的古蒙古人,数百年间却国亡族破,至今仍然支离破碎。蒙古人为什么会失败?因为它自身的原生文明不够醇厚,没有柔性,和古罗马一样不能同化征服之地的文明,反而受困与当地的文明冲突,进而失败于文明的割裂导致的内部分裂,数百年间国亡族破,至今仍然支离破碎。满清不能化于中华民族之外来看待,因为它被汉化了,虽然不彻底。满族虽不是中国主体民族,但确定无疑的是中国人。 子铧

□ 满族强大而夺取全国政权,本质上是中国人的统一形式问题。只是由于中国主体汉族第一次成了B角甚至C角,再加上满族初期入关的报复心理,强加于汉族的高压政策,汉族才有了亡国感觉。但是,随着满族对中华文明的认同与汉族进入中央政权人数的的不断增多,以汉族文明为主体的中国文明终于认同了这个成功脱离了落后母体的少数民族的中央统治权。所以,满族主政与中国历史上的外敌入侵有着本质不同。中国积弱始于满清,是由满族的民族性决定的,一个弱小的民族统治一个文化深厚的大民族, 子铧

□ 她的民族心理必然是惶惶的,就要用几种手段来达到她的统治,一是抹杀这个民族的文化精英,改变这个她的民族性——奴化,扼制她的文化发展,推行八股、兴*,删减四库全书,达到满清统治文化的需要,正因为满清对中国文化发展的扼制使整个民族产生自满心理,而对外来入侵没有准备。 子铧

□ 你说“我要说的是书评中,你关于罗马文明衰退的结论。罗马文明并没有衰退,西方的文明中无不打着罗马文明的烙印。达尔文认为,只有竞争,才有发展,蒙古人认为,草原上只有跑得快的狼才有食物,正是有欧洲大陆各国的竞争,才有西方的崛起。而我们的大一统,这种超稳定的状态既不符合进化论,有不符合社会发展。”我认为古罗马文明衰退是不争的事实,你说“西方文明中无不打着罗马文明的烙印。”那请问这些烙印都具体体现在什么地方?西方的文艺复兴的土壤多产生于古希腊哲学和中国传流到西方的文明和西欧的土著文化。 子铧

□ 而古罗马给予欧洲的仅仅是一个扩张的yu望。达尔文的认识,我很同意。但你说“而我们的大一统,这种超稳定的状态既不符合进化论,有不符合社会发展。”我很不同意,这是你曲解中国文明,生搬硬套的一面之词。民族是人类生存竞争的结晶体,是大浪淘沙的结果。任何一个能够自立于世界的民族,都曾经经历了种种严酷的生存考验。了解中国历史的都知道,在冷兵器时代,中国经历的巨大冲击比任何一个民族都多都惨烈!而实践证明,任何军事力量(当然包括西方)都不足以摧毁中华民族。 子铧

□ 民族生存的根本在于抵御外来族群的欺凌与侵略。也就是说,战争能力的文野强弱,决定着这个民族的命运。战争能力低下,或迟或早都要灭亡。这是民族发展史的铁则。中国民族其所以具有悠长的耐久力,根本之点就在于对外来危险无与伦比的抵御消解能力。在数千年沧桑中,这种能力已经臻于化境,达到了极高的艺术境界。这种抵抗艺术的核心可以概括为八个字——强力反弹,有限扩张。面对强敌,坚决反击,此所谓强力反弹。反击胜利,适可而止,此所谓有限扩张。 子铧

□ 从总体上看,中国民族在每次战胜大危机之后,都没有西方帝国或东方成吉思汗式的爆发扩张,而总是将胜利限定在一定范围之内。对于这个“度”的把握,充分体现了中国民族深邃的战略洞察能力。从某种意义上说,奋起反击不难,大胜之后适时刹车却极难。 子铧

□ 从文章里我发现你很多次提起古罗马帝国,可知你很喜欢西方的体制。但西方的体制不是万能的,两千多年前的亚平宁山地人以绝对的尚武精神吞并希腊横扫欧洲而建立了罗马帝国,可是,那些罗马人如今在哪里呢?创造了金字塔与诸多伟大文明的古埃及法老们的族群,如今在哪里呢?所谓四大文明古国之一的印度,对人类最大的贡献是佛教文化,可是其中间几百年的历史却是一个中断的黑洞,今日印度人竟是忝居古印度人后裔而光荣!中世纪的铁血帝国拜占庭、奥斯曼、神圣罗马,同样也是灰飞烟灭,其主体民族星散消亡于人类海洋了。 子铧

□ 还有那些绝对尚武的强悍王国,马其顿、波斯、波希米亚、大月氏一个个都成了供人凭吊的遗址,当时的主体民族也都星散融会,那些独有的文明也都成了漂浮于人类天宇的流星。一个优秀的民族,必然尊重自己的历史,正视自己的历史。因为那是经过漫长严酷考验的、能够证明自己其所以优秀的事实。那种无法撼动的事实中存在着一个民族原生文明的强大力量,存在着百试百灵行之有效的生存大智慧、抗争大技巧与饱满激扬的生命状态。 子铧

□ 紧要关头对历史的反思,往往能激发一个民族的智慧与勇气,从久经考验的生存大技巧中创造出适合于本时代的生存谋略。我们再看近代 ,想想人类的灾难,二次世界大战是怎么发生的?是否产生于西方文明?(我并没有贬低西方文明,而是要正视自己的文明)西特勒第三帝国的消亡、前苏联的解体,美苏核冷战而差点导致世界文明的毁灭,这些种种危机都产生于西方********下。西方的********并不适合于中国古代的文明。再看现在欧洲为什么要千方百计的谋求统一却屡次不能成功? 子铧

□ 最后,我也很乐意能在这里和你探讨中西文明的差异,乃至中西文明对于自身文化发展的影响。我总感觉你似乎有一种因为中国近代的积弱而对中国文明持否定的心态,当然了,在其他的很多历史意淫小说中我也看到过,而且为数不少,但我很不赞同这种心态,我们为什么不能正视自己的文明呢?难道这世界就一定只能是西方的********?我们的文明没有生存空间了?不,绝不是,历史将告知我们这一切。 (写完了,正好看欧洲杯开幕式) 子铧

□ 真的很佩服子铧兄耶!!在这里我认为中华民族经过几千年的生存发展以汉族为主体,不断的融合其他少数民族,发展至今已经形成了一个民族之魂,真是这个民族魂在中国陷入困境时,奋发使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一个民族如果失去或丢掉了这个,那么即使他强盛一时、称霸一方最终也将和蒙古帝国、奥斯曼帝国、波斯帝国一样成为历史长河中的一朵浪花,虽然灿烂但也是昙花一现。 xwx00831

□ 所以一个民族应该有自己的方式方法去生存、反展。而不能一味的搬袭他国之经验。历史证明了我国不能走西方道路,也走不通原苏联模式。虽然小日本仿西方的模式,使他一举强大。但他也保留了浓厚的武士精神。 xwx00831

□ 好书,就只我写这么少。不过我决的中国不适和西方民主体制。因为中国人受儒家的思想腐蚀太重,骨子里有股奴性,只有高度的中央积权的制度才适合中国。 中国人喜欢内斗,民主制度知会让中国内乱不止,只有高度的中央积权的制度才可以让中国有一个统一的比较和平时期 wow1

□ 与中国春秋战国大体同步的古希腊文明,是一种温和脆弱的海岛民族的文明。尽管这个文明中所蕴涵的深刻的哲学、理性的法学、浪漫的神话与一些著名的科学原理,已经成为人类不朽的文明遗产。但是,古希腊文明缺乏一种内在的强悍与巨大的生命张力。她们关注深邃的生命存在的意义,所以诞生了深刻的哲学。她们关注自己存在秩序的文明化,所以诞生了法学。她们沉溺于浪漫的幻想,所以编织了灿烂的神话。然则,一个拥有如此文明的民族,却竟然没有诞生兵学著作——一种伟大抗争精神的结晶! 子铧

□ 这只能说明,对外部世界的防范抵御的意识,根本没有成为这个民族的文明组成部分。最终的结果,古希腊民族没有逃脱灭亡的厄运,被文明落后的罗马民族的步兵无情的消灭了。文胜于质,是古希腊文明的致命缺陷,也是古希腊民族悲剧的必然所在。可见对外来入侵没有消解力也是不行的。对待文明冲突,每个民族并非都是相同的对策。就整个欧洲而言,可以说文明形态并无大的差异,某种意义上甚至可以说,欧洲就是一个大的文明形态。其文明形式的差异,绝不会大于中国西北与岭南人之间的差异。 子铧

□ 西方学者动辄精通十几种语言,恩格斯能“结结巴巴的说二十多种语言”,即或普通的文化人大约也能通晓三五种语言。这就是文明基本标志——语言文字的相似性。而在中国,除了文字的统一,语言可真是千差万别,江南岭南数十里不同语的山区大有在者。饮食、居住、婚姻、风俗等等,也自古有“十里不同俗”之说。然而,中国却是一个拥有稳定的共同文明的大国。欧洲却从来都是由许多许多文明相似的国家组成的民族生存区域。这就是民族文明消解冲突的能力所致。 子铧

□所以,故步自封不汲取其他民族的文化不行,不能学习的民族是没有前途的;同时,没有抵抗外来文明的能力同样不行,一样会消亡被其他文明所取代。既要保持自身文明的发展又要吸取其他先进文明的精髓而不消亡,这其中的关键就是把握一个度,前面也提过,就“强力反弹,有限扩张”,这才是中国原生文化中庸之道的精髓。 子铧

□ 对于中西文明冲突的许多观点都来自孙皓晖老兄,我很赞同他的观点。可能你们说我狡辩,但我喜欢做这样的比较,中国的问题是有好的制度,却没有很好的实现,如果能让人民代表大会名副其实,实现国家比党大(以后政治体制改革的方向)中国的制度会比西方更优越。中国需要集权,但是集权中有民主,就如同现在西方的民主里有集权一样。不同的是中国在走自己的路。(如果犯规,斑竹就砍了) 子铧

□ 很同意银河英雄兄的大部分观点,中国的经典哲学在东周时期达到繁荣,兵、法、儒、墨、道等等并荣,这些经典哲学可以统称为汉学,而影响中国历史进程的是汉学,而不单单只是儒学。这些经典哲学在两千五百年的漫长岁月相互影响互补长短。中国人是务实的,而非象印度人那样好想象,因而当某一经典哲学符合当时的国家利益时,就会被推崇,由于统一稳定时期多余分裂时期,而儒学有利于国家的稳定和统一就被尊崇的时间多一点,但中国也没到全部独尊儒家的地步。 子铧

□ [精华]子铧兄,你是个爱国人士,但评论别用论文好吗?你很崇拜《五千年的民族精神 》(网址是:游戏人的家中三国虚拟社区文化阁2003年发表的作品)这篇文章是吗?我看你的理论大多出自此文,因为我们宿舍的人曾为此文进行过大讨论,认为从这篇文章无法判断,它是在夸我们民族精神,还是在贬我们民族精神。而且我们认为,汉民族常常自诩的不断同化征服者的历史,正说明了这种民族文化的腐蚀性,连草原强悍的民族接触后,也变得四肢疲软无法战斗。我们要想真正再次崛起,必须重新审视这种文化。当然阵痛是难免的。 在水一方03

□ 族,自上古流传至今,历经多少灾难,又有多少民族灰飞湮灭在那无声的杀伐中,是什么支撑我们走下来?是那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道义,而不是对那个皇帝的效忠。国可破,家可亡,族不能灭。国可重建,家可再筑,但被灭族就永世不得翻身,这样的情况下你能说去学日本?就为了二战他战败,那切腹自杀的武士道? 武疯子

□ 那这思想又靠谁来传承?没有万世的江山,就象没有不死的帝王一样?只有文化融入民族血液中才可能永远流传,儒家的礼仪、法家的帝王之术、兵家的战略策划、道家的处世为人之道不知作者可有看过,还不论那消失了的墨、名、阴阳诸家。单纯的技术强国,发展起来的只会是象恐龙一样庞大的帝国,迎接它的也只有那没有天敌而走向毁灭的结果!人类不可能没有敌人,也需要敌人,就是那日本的田中把庞大的中国作为挑战的对象,才有了日本今天的繁荣,我希望作者能更严谨一些,这说的不是童话故事,看的不只是一个人! 武疯子

□ 同意疯子的话!无不死的帝王,思想长存!一个民族成其为民族就是因为他一脉相承的文化和思想。遥想当年!在历史长河里,我们湮灭了多少优秀的文化!科技只是强国之术,思想和文化的传承才是立国之本! dracon

□ [精华]西方文明重智,所以成就了民主和科技发展。中国文明重情,所以是礼义之邦,但也造成了裙带关系复杂。没有物质基础,那有强大的文化和思想,那有强大的国力和民族传承,思想和精神只不过是物质发展到一定程度,自然而然产生的。我们还是看作者如何安排之后的情节吧。 在水一方03

□ [精华]的确是本好书,写的很有味道,行文不急不徐,情节生动。在这里就说说里面的一些小缺点,也让大家有个共同进步。1,好象在思想上太过民族主义了,尤其是不该杀那个少数民族,中华民族最大优点在于同化其它民族,是从根本上消灭异族,比屠杀强多了,当然了,我是不反对将日本人杀光的。2,不要总是提起自己玩过3国这个游戏,这样就失去了文章的严肃性。3,创立宗教,太可笑,不说其严谨的思想体系,就单论创教者的安排也难哦。 深海迷情

□ [精华]我不敢苟同在水一方03兄的论调,中国的科技的发展之所以在后来停滞、甚么倒退,不是说中国人不重视智,而是在文化中西方是以个人为中心,中国是以集体为中心,这是文化方面的。文化、科技的进步要以社会的稳定为基础,而中国古代社会的重心说实话就集中在皇帝或者是掌权者的那个人身上。‘兴不过五代’就是这个道理。这是社会原因。还有中国的传统的教育方法和后期儒家思想中糟粕部分的泛滥,这些都是原因! 杀手之星

□ 对于第二章十二节的新问题提出一些疑问:主角一边宣扬民主、平等、自由,一边却在保障自己的特权利益。描述了改革礼仪,这些都是做的表面工作,这对解决百姓的民生又有多少关系?而且礼仪特别是朝礼在宋朝才被发展到及至,在东汉哪里有许多繁文缛节?东汉的军礼是早就有了的。“尧舜以当官为苦,所以三让其位。”原始社会后期的禅让制就没有政治斗争?尧嫁娥皇、女英于舜又做何解释?平等观念不是说出来的,也不可能一蹴而就的,是受经济条件限制的,是通过斗争得来的,主角说的太容易了。 子铧

□ 特权法案中也有自相矛盾的地方,“新到流民没有被选举权”,管宁、邴原、王烈之流算不算流民要不要遵守法?还有“要按每50户为一单位进行军事化管理”这是在变相歧视,凭什么应该军事化管理,流民中的人才怎么招揽?法案中的贵族制度和东汉的豪门宗族制度有何区别?甚至落后,“大贵族拥有属地,但不得向属地居民征税,征税权属于国家,不过大贵族拥有属地的行政权,司法权,可以任命属地的高级行政官员,高级司法官员。”对国家的稳定有何好处?这是国家制度的倒退。谁来监督这些贵族? 子铧

□ 贵族官员相互勾结怎么解决?在东汉末年封建割据的时代,我看不出这个法案在当时的社会结构、经济基础之下有何先进性?又是选举、又是科举、又是贵族特权,行政、选官何其混乱?农业发展缓慢、工业基础薄弱,连资本主义萌芽的条件都没有出现,有何基础来谈商业?如何保证出云城的安全?当务之急是发展农工促成商业发展的成熟条件,不要去纠缠于政治改革,落于下乘,画虎不成反类犬。到现在全书也没看到多少商业内容,书名不如变为“共和三国”或者“殖民三国”更来的贴切。 子铧

□ 贵族制度相比于科举制度是一种倒退,和两汉的豪门宗族制度没有什么区别,甚至落后。下放行政、司法权这种制度如何能保证国家的正常税收制度?如何能保证国家不分裂?欧洲就是因为这种贵族制度的存在而造成欧洲一直不能统一的局面。你把分属于三个时代不同社会结构下的贵族、科举、选举制度同时置于你的制度体系,不知道如何能够有效的运转?我强烈的表示质疑。就事论是,对作者没有讽刺。 子铧

□ 日本有什么好的应将注意力放在国内当时日本农业落后资源稀少还分为不少国家就算攻下来也没有什么好处在说三国时国内的土地还有很多没人恳搞什么扩张就算打下了以当时的通信和交通殖民地也无法控制就拿第一次工业革命后说当初虎门事变英国也是一年后才反应过来的三国时殖民地发生叛乱国内要反应过来也要好几年恐怕人家早已成功拉国家的大小不是想大就能大的 tasd

□ 自古以来通过战争来侵略扩张从来就不是中国的主流思想,基本上都是一种防御政策;先是强固稳定自己,通过文化传播的手段来和周围邻国相处,军事是作为一种威慑态势,迫不得已才会动用的手段。中国对外的国策奉行的是“中国既安,四夷自服”的方针,中国强盛时期这一方针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主角既然知道“战争对军人而言,是死生之地,对国家民族而言,是存亡之道。”的道理,还要轻起战端,不知主角怎样做到知行合一的? 子铧

□ 要想有大量殖民地军队最起码有大炮步枪和军舰无线电等装备这么庞大的科技就算有资料恐怕也不是几十年内所能掌握的打江山容易守江山难啊 tasd

□ 请看盛唐时期,“中国既安,四夷自服”的方针得到了最好的体现,百国来朝,周边国家基本上都划入了唐的势力范围,世界文化的交流在唐时达到了空前繁荣,中国从中获益良多,与中国交流的国家同样受益非浅。只有国家强盛了,自然就有足够的自信心,在科技、文化、经济、政治上兼收并蓄、百花齐放。当然了“四夷”这个词现在看来有些沙文主义,不适合现在的文明社会,我们不提倡。通过战争侵略必然会遭到别国的抵抗,中华民族是不可征服的,世界上其他优秀民族就不是这样了?请不要忘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子铧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