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都市 > 开局一只麻袋,古董全靠捡 > 第1925章 不单惦记你的东西,还惦记你的钱!

第1925章 不单惦记你的东西,还惦记你的钱!

陈阳暗自盘算着,一件双耳活环大瓶,再加上这件明宣德青花松竹梅纹碗,光是这两件瓷器就已经让他赚得盆满钵满了。他的目光扫过其他的瓷器,心中轻轻摇头,虽然这些器物也都不错,但大多都要等到 15 年后才会在拍卖市场上显现出价值,这对于他来说实在太过遥远,没什么吸引力。

转眼间,瓷器已经看完,接下来自然是要鉴赏字画了。高唯中的收藏中有七八幅字画,陈阳心不在焉地看了几幅,除了之前那幅《孤峰晴翠图》稍微有些意思外,其他的都平平无奇,提不起他的兴致。就在他准备草草结束时,只见高唯中神秘兮兮地从一个古旧的红木柜子深处取出一个包裹得严严实实的卷轴。

高唯中的动作异常小心,仿佛在对待什么稀世珍宝一般,他用那双略显粗糙的手指,以一种近乎虔诚的姿态缓缓展开卷轴。陈阳注意到他的眼神中闪过一丝期待,似乎很想知道自己对这幅画的评价。

就在卷轴完全展开的瞬间,陈阳的瞳孔猛地一缩,心跳骤然加快。他努力压制住内心的激动,但那股兴奋的情绪却如同决堤的洪水般喷涌而出。

这幅立轴水墨画卷在陈阳手中徐徐展开,古朴典雅的纸本质地透着岁月沧桑,尺幅恰好达到180x80厘米,气势恢宏。画面右上方的题跋如行云流水般流淌:";古木万余株,清流贯其中。前临大江口,豁(连?)来长风。戊辰秋日玄宰。";苍劲有力的笔触令人不禁为之惊叹。

\/

董其昌 1628年作 古木清流图 立轴 上半部

画作底部郑重其事地钤盖着两方印章,一方是白文“玄宰”印,另一方是白文“董其昌”印,两印相得益彰。更为珍贵的是,这幅画上还密密麻麻地钤盖着众多收藏印记:雪白如玉的“许慎言印”、朱砂似火的“默庵”印章;古朴典雅的白文“川东草堂”印、沉稳大气的“周氏避尘庐藏”印、灿若朝霞的“肇年心赏”朱文印;还有清雅脱俗的“帘花景口藏书”白文印、以及风骨超然的“子涤居士珍赏”印,每一方印章都诉说着它曾被许慎言、周肇年等饱学之士珍藏的荣耀历史。

\/

画面构图精妙绝伦,近景处勾勒出起伏跌宕的水边坡地,其上古木葱郁,枝叶繁茂。左侧几株小树枝干舒展,姿态各异;正中央一棵参天大树尤为醒目,画师运用巧妙的点叶法,将树冠描绘得浓淡相宜,疏密有致。中景处以“留白法”勾勒出一片烟波浩渺的河水,被近处的树木婀娜多姿地遮掩着,虽然面积不大,却恰到好处地烘托出远景意境,打破了元代画家常用的呆板“三段式”构图,独具匠心。

远景如一幅壮阔的画卷徐徐展开,成为画面的主体。层叠的山峦如巨龙般蜿蜒而上,每一层都仿佛诉说着千年的沧桑。景物布置虽简单,却暗藏玄机。山体稠密叠加,宛如叠垒的青翠云朵,让人不禁想象其中可能隐藏的秘境。画家巧妙地在这磅礴的山势间点缀了细致景物,飞瀑如银练垂挂,溪桥横跨山涧,林屋掩映其中,仿佛隐士的栖居之所。山顶云雾缭绕,如梦似幻,更添几分空灵幽远之意,让观者不由得生出飘然欲仙之感。

近处的树石笔墨简练含蓄,一派清雅脱俗之态,颇有倪瓒“秀骨清相”的韵味。远处层叠的山峦则展现出不同的风貌,结构繁密扭曲,犹如王蒙笔下的“云峰突兀”,气势磅礴。而温润的披麻皴法则近似黄公望的“平淡天真”,给人以温和宁静之感。山顶云峰的表现更是玄妙,明显带有宋代米芾、米友仁父子的“米氏云山”风格,以及元代高克恭的“云气氤氲”特征,云雾缥缈,若隐若现,仿佛仙境般不可捉摸。

整幅画的结构巧妙地融合了宋、元两代绘画的精髓。近、中景呈现出平远之景,仿佛一幅静谧的江南水乡图,这种表现手法源自元代画家对江南平缓丘陵地带的独特诠释。远景则一改平和,呈现出雄奇壮丽的景象,带有仰视的北宋“堂堂大山”的深远特征,让人不由得仰首凝望,心生敬畏。这种巧妙的融合,既展现了画家对传统的继承,又体现了其独特的艺术创新。

最令人叹服的是,画家将这些不同的绘画渊源,都巧妙地融合在他那标识性的生秀湿润的笔墨中。每一笔每一划都充满生机,仿佛能感受到山间的清风和溪水的潺潺。更难得的是,画家通过独特的树石形态,创造出了鲜明的个人符号。那些树木不再是简单的景物,而是画家内心世界的投射;那些山石不再是冷冰冰的存在,而是蕴含着画家独特美学观念的载体。这种个人化的符号,使得整幅画不仅是对自然的描绘,更是画家内心世界的映射,让观者在欣赏山水之美的同时,也能感受到画家的精神世界。

在这幅融合宋、元的巨幅画作中,画家那种驾驭笔墨的从容与自信跃然纸上,仿佛看到他在作画时的神采飞扬。

陈阳的目光在画作上细细流连,心中不由暗叹,能将各家之长信手拈来,又能将其融会贯通形成独特风格的,放眼整个明代,也只有董其昌一人了。这幅画中的一笔一墨都在诉说着大师的功力,那股浑然天成的气韵,绝非寻常画家所能企及。

陈阳的心跳不由加快了几分,他一边仔细查看画作的细节,一边在脑海中快速对照着记忆中的资料。那独特的构图布局,精妙的用笔技法,再加上画面右上角的题跋内容,无一不与他所知的信息完美吻合。直到目光掠过最后一处印章,他终于确信无疑,这就是董其昌在 1628 年所作的《古木清流图》,一件足以让收藏界为之疯狂的稀世珍品!

看到这幅画,陈阳眼中闪过一丝精光,嘴角不由自主地微微上扬。他的目光在画作上快速扫过,将每一处细节都收入眼底。片刻之后,他若有所思地抬起头,看向一旁神情期待的高唯中,随意地摆了摆手,示意可以将画作收起来了。

高唯中的眉头微微一皱,脸上写满了不解。他目不转睛地盯着陈阳,右手微微颤抖着指向那幅画卷,声音中带着一丝激动:“陈老板,您这是什么意思?这可是董其昌的真迹啊!您再仔细看看?”

陈阳轻轻侧过头,眼神中闪过一丝玩味,看着高唯中那急切的样子,不禁莞尔。“董其昌?”

他轻声念叨着这个名字,语气中带着几分调侃。随后又缓缓点了点头,眼中流露出赞赏之色,“不得不说,这幅画确实模仿得很像董其昌的风格,无论是笔法还是构图,都颇得其神韵。可惜啊…”

陈阳的声音突然低沉下来,“再好的赝品也终究是赝品,在行家眼里,这些细微的破绽根本藏不住。”

陈阳优雅地转过身,一只手随意地背在身后,另一只手轻轻抚过画卷表面,仿佛在抚摸一件珍贵的艺术品。他的声音沉稳而专业:“高厅长,我仔细观察过了,这应该是一幅清朝末年临摹董其昌的作品。虽说也是件不错的老物件,但要说它是董其昌的真迹,恐怕还差得远呢。”

“不,不对吧!”高唯中连连摇头,脸上写满了震惊和不信。他直视着陈阳的眼睛,语气中带着几分急切:“陈老板,您的眼力我是信服的,可是…您只看了这么一会儿,就能断定这是赝品?甚至还能说出具体是清末时期的作品?这也太神了吧?”

陈阳闻言,嘴角勾起一抹自信的笑容,眼神中闪烁着智慧的光芒:“这有什么难的?”

他轻松地笑了笑,目光变得深邃起来,“其实在故宫博物院里,就收藏着一幅董其昌的《岚容川色图》,同样是纸本立轴的水墨画。不过呢,那幅真迹的尺寸要比这幅小得多。”

“那幅《岚容川色》图,是董其昌 74 岁时所作,”陈阳眼中闪过一丝精芒,自己可没瞎说,因为故宫真有一幅董其昌的《岚容川色图》,眼前这幅叫做《古木清流图》,这幅画的认定,就是通过故宫那幅《岚容川色图》才断定是董其昌的,只不过这不是现在的事,而是几年之后的事情了。

“那时的董其昌已是垂垂老矣,却笔力不减当年。那年冬天,他在苏州城外的一处山庄中,看着庭前老树,忽有所感,一气呵成此作。”陈阳一边跟高唯中说着,一边低头看着画。

“那幅画的布局与我们眼前这幅确实颇为相似,但细节处却大有不同。你看这树干的处理,董其昌用的是短线条双勾法,每一笔都像是经过千锤百炼,高低错落间自有一番韵味。最妙的是这干体的处理,用淡墨勾勒出或皱或晕的效果,让整个树干显得苍劲有力,富有立体感。至于这树叶的表现,更是让人叹为观止。”

陈阳说着,手指轻轻划过画面,“董其昌在这里用了四种不同的手法:有的地方用侧锋卧笔点染,笔锋横贯而过,一气呵成;有的地方则是浓淡墨色交织,层次分明;还有些地方直接以线条勾勒成叶,看似随意却自有章法;最绝的是这些夹叶,以线条勾勒双边,一叶一世界,无不显示出大师的功力。每一片叶子都栩栩如生,仿佛能感受到微风拂过时的摇曳。”

陈阳看向高唯中,眼中带着几分揶揄,“说起来,董其昌年轻时曾在苏州城外的一座寺庙中修行书画,就是在那里,他创造了这独特的夹叶法。据说当时有个老和尚教他观察树叶,告诉他树叶有灵,要用心去感受。这一悟,就是大半年。后来这夹叶法成了他的独门绝技,别人想学都学不来。”

他顿了顿,继续道:“董其昌晚年最得意的就是这《岚容川色》图,据说他曾对弟子说过,这幅画里藏着他一生的功力。你看这些树叶,每一片都像是经过千百次推敲,既有形态之美,又蕴含着无穷的生机。这就是大师的境界,可不是随随便便就能模仿的。”

高唯中听得入神,不禁点头称是。陈阳见状,嘴角微微上扬,心想这家伙果然上钩了。他装作继续研究画作的样子,实则暗自盘算着如何让高唯中上当。

“你再看这画中的层次变化,”陈阳继续说道,“董其昌用墨的功力可谓炉火纯青。浓处如漆,淡处如烟,一片叶子上就能看出三四种不同的墨色。这种技法,在当时可以说是独步画坛。后人想要模仿,往往只能学到形似,却难得其神韵。”

“高厅,这就是为什么我一眼能看出真伪的原因,”陈阳最后做着总结,眼神中流露出几分高深莫测的神色。

“这件仿品的作者,用的画法太多了。他就像一个贪心的孩子,想把所有好东西都揉在一起。倪瓒的秀逸飘逸,黄公望的山水皴法,米芾的狂放不羁,王蒙的层次布局,甚至还有一丝董其昌的影子,但这些名家的画法杂糅在一起,反而失去了灵魂。”

陈阳站起身来,踱步到窗边,阳光透过窗棂洒在画作上,“就像是一个厨子,把山珍海味都放进一个锅里,反而煮出了一锅糟糕的杂烩。”

“董其昌是何等人物?他的画作讲究的是一气呵成,笔墨之间自有章法。这幅画虽然技法娴熟,但过于刻意,就像穿着华服的乡下人,总觉得哪里不对劲。”

高唯中听完陈阳的侃侃而谈,眼中闪烁着惊叹的光芒,一脸羡慕地看着陈阳,情不自禁地竖起了大拇指,“陈老板,我算是开了眼界了。人人都说你年轻有为,起初我真觉得他们有些夸大其词。”

“可今天听你这么一讲,字字珠玑,句句精辟。从瓷器釉料调配,到字画各位名家画法,这些您都了如指掌,真是让人佩服得五体投地!这古玩行当里,能有您这样的年轻人,真是幸事!”

陈阳笑着摆摆手,谦逊地表示这没什么,随后伸手将画轻轻卷起。他的动作轻柔而熟练,“高厅,这幅画到时候您一起给我师叔送去。”

说着,他突然压低声音,神秘兮兮地凑近高唯中,“说实话,这画虽说是仿品,但仿得相当不错。您放心,我认识几个专门收藏仿品的大买家。到时候我帮您牵线搭桥,保准能卖个好价钱。”

“好好好!”高唯中连说三个好字,脸上笑开了花,亲自起身将画卷接过,小心翼翼地放入红木画盒,又将盒子轻轻放回柜中。两人重新回到座位上,他的心情显然十分愉悦,毕竟所有的古董都经过了陈阳的鉴定,若能顺利出手,这可是一笔不小的收入。

茶香袅袅中,陈阳看着高唯中那藏不住的笑意,轻轻抿了一口茶,试探着开口道:“高厅,有个问题,我不知当问不当问。”

高唯中此时正沉浸在即将发财的美梦中,翘着二郎腿,笑眯眯地看着陈阳说:“陈老板,您但说无妨。”

陈阳略显迟疑,眉头微皱,似乎在斟酌着用词。最后他像是下定了决心,轻声说道:“高厅,这话可能不该我问,但我也是为您考虑。就是,这批物件出手之后,这钱……”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