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仙侠玄幻 > 蜀山镇世地仙 > 第两百零七章 龙沙应谶,八百地仙之师(求月票)

夏日的雨来的快去的也快,只是一转眼,暴雨便消失于无形。

就在江洪平缓、江中沙洲高过南昌城头后,立时就云散雨收,大日重放光明,仿佛方才那末世一般的场景只是幻象。

黄龙青虎重新回到程心瞻手中,凝成玉如意,程心瞻与一众弟子也重新回到仪仗,整支队伍在南昌城里传出的欢呼颂赞声中再度启程。

只不过凡人肉眼凡胎,分不清三清山修士和万寿宫修士,见仪仗队伍跨江往散原山方向去,口中都大喊着万寿宫老爷功德无量。

等到仪仗才过赣江,程心瞻等人便看见散原山上光明大作:

金霞漫掩虚空,把虚空染成一片光海,八十一条鱼龙在光海中徜徉飞舞。

紫气浩荡升腾,在金色光海里凝成大片大片的紫云,三十六只九彩鸾凤在云中翱翔。

而在这一汪紫金天幕中,又忽地当空生出大片大片的神宫群殿。

宫殿的白玉底座像是洁白的云朵,与附近的紫云交相辉映,重檐歇山的屋顶绵延连续,屋顶上的赤红琉璃瓦仿佛火焰,与金霞光海几乎融为一体,难以分辨。屋顶上龙形的檐兽看着像是螭吻,真假难辨,宛如活物。

在这片神宫群殿南方的牌坊高楼上,挂着一道小山大的赭底匾额,上书赤黄三字:

万寿宫。

随即,从万寿宫门楼牌坊下起,有无数雪白的玉莲凭空绽放,聚成明光玉桥,直到铺陈到仪仗脚下。

仪仗中,董守仁被万寿宫的动静惊到了,从三清圣像前来到队伍的最前头,看着万寿宫方向脸色眼中写满了疑惑,不是说好了以「九鸾迎宾」和「鱼龙跃金」迎宾么?

眼下这又是什么阵仗?

「金霞光海」、「紫气东来」、「重九鱼龙」、「重六鸾凤」、「玉莲净桥」、「万寿明堂」。

董守仁依稀记得,许天师六千年诞辰大典的时候,万寿宫也没摆开这样大的仪仗。

这样大的阵仗不可能是迎接自己,也不可能只是为了三清仪仗,他忽然看向程心瞻。

是因为这孩子?

可心瞻身上有什么值得万寿宫这样看重?

不过等到下一刻,董守仁就看见了让他更为震惊的景象:

「玉莲净桥」上,保元真人亲自迎出来了!

而在保元真人后,副教主祯常道长、戒律首座忠正道长、讲经高功忠德道长……

净明派中,但凡是董守仁叫得出名号的,都出宗相迎了!

这样的阵仗,董守仁看着尚有些头晕目眩,更别提跟在求经仪仗后面看热闹的人群了,吞口水的声音都响成一片。

而「玉莲净桥」这么些真人、玄在,最不济的也是金丹羽师,当他们齐齐列队站在一起,即便是没有刻意散露气息,但仅凭着大修士的威仪,也是让紫金天幕都产生了波动与漩涡。

董守仁快步上前,来到保元真人身前先一步行礼,面带苦笑,

“真人这是要做什么?”

保元真人一把抓住董守仁的手,放声大笑,

“守仁道长,你我两家同在东晋开山立派,六千年之交,何等阵仗受不得?你不知贫道在听和合真人说贵派要来取经加深两派往来时,我等有多高兴!”

董守仁当然不信,自家掌教和保元真人那般来回磋议,耗费许些时日,净明派一开始的态度哪里有保元真人说的这么热切。

而在保元真人身后,那一众玄在、羽师同样是一头雾水。

此时,在场众人里,除了保元真人,只有沈照冥的师尊量远道长是全程目睹程心瞻的作为,而且在万寿宫的地位也很高,知晓一些他人不知的辛秘,他领着沈照冥笑着上前,朝董守仁作揖,

“掌教说的极是,三清来人,我万寿宫是举教相盼呀,我两家代代相交不曾断绝,我这劣徒和贵教的万法经师在湘西诛魔时,还被人合称做南北魁星,老夫这心里是极为宽慰的。”

沈照冥一脸诧异的看着师尊,他从没见过师尊像方才那般震惊失态,也从未见过师尊像现在这般欣喜大笑,这还是自己的师尊吗?

“是!是!贵教的万法经师何在?且上前说话。”

保元真人接过话头,虽然是对董守仁说着话,但目光却已经看向了仪仗队伍里的程心瞻。

董守仁这时候就知道自己猜对了,便把程心瞻喊了过来。

“仙风道骨。”

保元真人看着程心瞻,仿佛在看哪位遗世仙人。

“宗师气度。”

量远道人看着程心瞻,眼底全是敬畏。

程心瞻被看的不自在,连忙行礼,

“见过真人,见过道长,两位谬赞。”

然而,没等程心瞻躬身弯腰,两人便忙不迭躲开,口中齐说,

“万万不可!”

程心瞻一头雾水,搞不清这两位道长要做什么。

董守仁同样看不明白,心里已经开始各种猜测,思来想去,只觉得最有可能的就是心瞻乃是万寿宫祖上前辈转世。

“进山详谈。”

保元真人笑着说。

于是,沈照冥和其他既定的迎宾人士迎着一头雾水的霍静言带着三清仪仗往藏经阁去,那些被保元真人临时喊上的众多金丹羽师,就仅仅是迎宾列队、在程心瞻面前露了个脸,此时同样一头雾水的各自回住处了。

而董守仁和程心瞻则是被保元真人和几位玄在迎到了玉真宝殿。

————

万寿宫富丽堂皇,其独特之处在于其殿群一水的坐北朝南,东西对称,在依山而建的同时也极富制式美感,仿佛山上的皇家园林。

玉真宝殿位于万寿宫中极线上的末端,是供奉祖师的殿宇。

玉真宝殿又分九进,保元真人领客人过来没有从首进大门入,而是落到了后三进。在净明派高真的陪同下,董守仁和程心瞻先后朝三清圣像、群星之母「斗姆元君」与水府孝神「孝感夫人」敬香,最后来到最后一进,祖师殿。

这里供奉的就是净明派开派祖师许逊许天师的神像。

殿内,只见这位许天师蓄着三缕长须,眉弓高耸,双目微垂呈悲悯相,身着八卦鹤氅道袍,正襟肃立于神台之上。

天师左手结净明法印,右手持斩蛟剑,剑身上刻着「忠孝通明」的篆文,双足踏在石刻蛟首上,蛟眼中嵌着铜钉。

等到两位客人敬香结束,一众人来到偏殿落座。

董守仁率先张口,只道,

“真人,此地没有外人,实话说来,您今日摆出的阵仗,着实是吓到贫道了!”

程心瞻跟着点头,真人出山相迎,这委实太吓人了。

保元真人闻言大笑,“恕罪,恕罪!”

董守仁又说,

“真人,说好了今日求取真经由量远道长接仪,碰面后朝拜祖师殿,您在祖师殿这等着我们,校考完了后再去藏经阁,是也不是?”

保元真人笑着点头。

“可我等到了散原山,哪有一处是按计划来的,您连接仪的礼数也都改了,真人,咱们打开天窗说亮话,您得给贫道说个明白才成。”

保元真人依旧在笑,眼睛却是看向程心瞻,说道,

“可是那场大雨,也在计划外啊!”

“大雨?”

董守仁不解,不是因为心瞻是万寿宫的祖上转世?

“大雨!”

保元真人肯定说。

“好了我的真人,别卖关子了!”

董守仁急了。

保元真人出山迎客初见程心瞻时,还颇为激动失态,现在人坐在祖师殿里,他反而老神在在了,指节在案几上敲击着,感叹道,

“时也,命也!”

随后,不等董守仁再追问,他主动问向程心瞻,

“道友,今日你拿来囤积山石的江心沙洲,之前可曾看过呀?”

程心瞻连回,

“担不得真人道友之称,真人直呼心瞻之名即可。回真人的话,晚辈之前确实是见过沙洲的,不过上一次见的时候,沙洲还不似现在这般大,不过是一点白沙。”

保元真人对此事明显很感兴趣,连问,

“那心瞻是何时初见沙洲的?”

程心瞻在来的路上就回忆过这个问题,此刻自然很快答出,

“是二十二年前,那时候沙洲就只有小船大,不仔细看都看不见,晚辈在那一次的前一年,也就是二十三年前过赣江时,就没见沙洲。”

保元真人闻言笑意更甚,又问,

“那心瞻是何时开始修行的?”

程心瞻不知真人问这个做什么,老实答:

“二十四年前。”

闻言,保元真人和几位玄在对视一眼,随即同时大笑出声。

这又把董守仁和程心瞻看糊涂了,这是什么值得可笑的事吗?

等这些人笑够了,保元真人才对着量远玄在说,

“量远,便由你来告诉心瞻,二十四年前发生了什么。”

量远道长笑着点头,随后对程心瞻说,

“我们万寿宫与南昌城之间的赣江江心,其实一直有白沙堆积沉降,这沙礁的存在已经有几千年了。只是白沙堆积的过程极慢,所以沙礁一直在江面之下,除了我们万寿宫以及谙熟赣江的船夫,没有人知道。

“直到二十四年前,这沙礁才终于露出江面,成了沙洲,所以心瞻你在二十三年前没有看见沙洲,不是因为那时候没有,只是那时候沙洲才露头,你没有注意。

“这沙洲露出江面之后,堆积的速度便陡然加快,日扩数寸,所以等到心瞻你第二次路过赣江,也就是二十二年前,这沙洲就已经很明显了。”

程心瞻还是有些不解,便猜说,“难不成这沙洲增长和晚辈的修行还有什么关系?”

量远真人没有正面回答,而是说,

“这沙洲有过三次迅猛增长,第一次是十七年前的春天,第二次是去年的春天,第三次是去年的秋天,而且在去年秋天之后,沙洲也已经彻底化成了龙形,心瞻,这几个时间,你在修行上可有进益呀?”

程心瞻言语带着诧异,“那是晚辈晋二境、晋三境以及渡金丹劫的时间。”

量远真人抚掌大笑,“这便是了。”

“那不知这江中沙洲与我家心瞻有何命理牵连?”

董守仁急问。

这事可马虎不得,大千世界无奇不有,便有些人的命理与一地山水相连,不过这种事是有好有坏的。

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要是水土优渥,反馈在合命之人身上,便是境界突飞猛进,万事顺遂,等修为到了极高处,更有可能凭此命理关联而合道一方,成就五境大修士。

不过要是被人提前看出来或是推算出来,捣毁了这山水形地,那应在合命之人身上,就是塌天的道伤了。

要是心瞻真与这江心沙洲有什么命理上的关联,那即便这里是万寿宫的卧榻之侧,三清山也要在此地建一个行宫出来!

保元真人看出来了董守仁的急切,便道,

“守仁道友不必着急,心瞻与沙洲倒还说不上什么命理牵连,只不过是有些谶纬上的因果牵挂在。”

董守仁定了定心神,便道,

“愿闻其详。”

保元真人点点头,这次倒没让他人代口,自己娓娓道来:

“那是在五千二百四十年前,我家许祖道法天成,待诏飞升,彼时,有鄱阳湖龙母敖雪领着鄱阳湖龙太子鄱飞玉回南海省亲,借道赣江南下。

“鄱飞玉那时才十来岁,是一条幼龙,自生下后从未离开过鄱阳湖,龙母这次是专程带他回南海给亲族看看的。

“母子两龙及一并随从溯赣江而上,出了豫章来到庾阳境内,这越临近河源,河道自然是越窄。鄱飞玉认为河道狭窄又不通南海,损了母亲回海探亲的颜面,便身化真龙,在前面犁土拓江,想要开江直入南海。

“他这么一闹,两岸自然遭殃,龙母因为诞子伤了身子,将养十年也才勉强能动身,此时自然无法制止鄱飞玉,那些虾兵蟹将更是不敢阻拦真龙,龙母也只能苦劝。

“但鄱飞玉自幼在鄱阳湖长成,被父母贴身养着,一身铜筋铁骨从未有过释放发力之时,此刻离开了大湖,见识到了外面天地,便玩心大起,不知收敛,听不进龙母的话,造成两岸黎民死伤惨重,庄稼农田捣毁无数。

“两岸哭声惊醒了静坐参道的祖师,祖师掐指一算,便知事情原委,提剑追来。那小龙如何是祖师的一合之敌,还隔着数百里,远远便被祖师飞扬而来剑气削去了尾巴,等到祖师来到近前,便要斩下龙首,以慰两岸百姓。

“这时,龙母护子心切,要来阻拦祖师,祖师抬手一剑,便将龙母重伤,祖师还要论她与鄱阳龙王的管束不利之罪。

“龙母跪在祖师脚下,抓着祖师的执剑之手苦苦哀求,但两岸因鄱飞玉而死的凡人母子又岂在少数?祖师自然不能答应,要当场斩杀龙子。

“只是祖师未曾想到,龙母数千年才怀下这一个龙子,实在看的比命还重要,见祖师执意要斩龙子,竟提出以命相抵,还不等祖师反对,便引颈自刎于祖师剑下。

“这时候,鄱阳龙王在听到龙子的断尾哭嚎声后也来到了此处,一来便看见了龙母死在祖师剑下,当即便请祖师连他一块杀了,只求留龙子一命。

“此时,龙母求死决绝,生机已然无存,白龙龙尸坠在群山之中,就地化作了一座白山,龙王与龙子哭声泣血。祖师心有不忍,令龙王龙子做好两岸善后之事,并责令龙子永生不得出鄱阳湖,就此放过了龙子。”

“此地,后来被称作白龙山,也被称作害母山,同时也是赣江的源头,赣水冲刷着白龙山,也将白净的龙沙带往下游。

“此事过后半年,回到散原山的祖师忽然就看见江底的白沙,祖师感叹着父母之爱子,不分族类。此时,冥冥天定,恰巧祖师飞升之期已到,祖师拔宅飞升,临入天门前,祖师低头望着江底白沙,忽然心生灵犀,给其弟子,也就是我们万寿宫的二代祖师留下了一句谶语。”

“什么谶语?”

董守仁连问,只觉听了半天,这最后一句才是和心瞻相关的要点。

保元真人看着程心瞻,缓缓道,

“吾仙去后五千二百四十年间,豫章之境,五陵之内,当出地仙八百人,其师出于豫章,大扬吾教。郡江心忽生龙形沙洲,是其时也,加白沙于龙脊上使其高过南昌城者,是其人也。此时若有蛟龙水怪为害,彼八百人自当奉地师之命,诛之。”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