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仙侠玄幻 > 大道朝真,从甲子老道开始 > 第七十章 心净则目清,心污则目浊

乱世纷争,人心惶惶,寻安求护,自太平教起事开始,投奔浮云县的百姓成群结队,源源不断。

时至今日,县城面积已扩大数倍,商贸富庶,百姓安居,在民不聊生的时代呈现出不同繁荣景象,商贩云集,贸易发达,车马如龙。

周遭城镇多了十几个、乡村上百个。

浮云县已成为上等县,连带城隍都从中受益,香火旺盛,实力精进。

哪怕周遭各县已平定战事,大部分百姓也没离去,一来他们于此地置产安家,不想继续折腾;二来浮云县有求真观庇护,给他们带来更大安全感;三来此处土地肥沃,庄稼比别处长势旺盛,吏治清明,更有奔头,甚至很多富户也没返回原籍。

玄明率领众道下山,是向百姓们化缘:一户一枚铜钱,一家一灯油,一人一灶灰。

有些道人熟悉,有些道人新鲜,可无论哪种都做得格外用心,既因这是玄明师伯(师叔)的吩咐,又因他们知晓轻重,明白这是炼宝所需。

玄明欲炼法宝,这次所需材料更多,求真观铺的摊子较大,浮云县交给练精境四代弟子们负责,附近县城则由练气境真人负责,一人分配一县,玄明则在他地游走化缘。

求真观在浮云县广受赞誉,不管是富商大贾、豪门权贵,还是小商小贩、贫民百姓,都对求真观敬畏不已,尤其是此番战乱,求真观立下赫赫功勋,守护一方平安后,他们更推崇备至。

加上此次化缘所求不多,即便是对庄户人家来说都九牛一毛,道士们又态度诚恳,举止有礼,是以四代弟子行事顺利。

有百姓欲多给些,他们也谨记教诲,不敢多受,决然拒绝,毕竟求真观已能自给自足,没必要让百姓多出钱财粮物。

求真观在附近县城也颇有名声,经历此番太平之乱,在风阳郡名声大噪,无论是玄虚等真人,还是玄明,化缘都总体顺遂。

———

乌飞兔走,日月轮转。

数日后,众道陆续返回观中。

玄明又走了一趟火阳郡,收集了一些杂乱不受控或破损暴虐的火脉,迁移至浮云山,与山中水脉一起布下一座水火两仪阵,这才作罢。

休憩一番后,玄明唤来玄虚等人,讲述了苍龙山龙脉之变,叮嘱他们早做准备,也告知他们真龙残缺,山中妖魔损失惨重,命其入山收集奇花异草,点化可堪造就的生灵。

玄虚犹豫半响,开口道:“师兄,若我求真观大肆收纳妖族,化妖为灵,恐怕会招来不必要的非议?”

抿一口清茶,玄明不在意道:“此事贫道考虑清楚,心中已有定论,上古之时,我道门开方便之门,点化万灵,有教无类。

无论是道祖,还是四大道尊,昔日传道授法,都不看求道者身份种族,只看其诚心,观其言行,量其品德,我求真观此举乃是效仿道门先贤圣举道德,有何不可?”

见众道人若有所思,他继续道:“何况,事急从权,龙脉遭污,一旦脱困,势必会牵连山中无辜生灵,业力深厚之辈,我等可以坐视不理,可对良善生灵不可袖手旁观,当早日迁徙他处,妥善安置。

从中挑选些灵慧充盈之辈,带回浮云山教化,也是特殊情况特殊对待,施以正教,加以引导,免得他们将来误入歧途,害人害己,这也是我求真观在行善积德,”

“至于外界各方势力与修者观感如何!”

声音一顿,放下茶盏,玄明目视远方,抑扬顿挫道:“心净则目清,纵遇穷山恶水,亦可见其色,品悟大千造化;心污则目浊,纵有如画美景,也难入其眼,难见寰宇缤纷。

我求真观只求无愧于心,他人观感如何,无需在意,更无需理会,误解与理解总是伴生,莫要只观一面,更不要被恶臭之徒牵着鼻子走,落了下乘,扰了清净,坏了心境。

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我求真观已今非昔比,很多事上也无需在看他人脸色,外人即便有微词,也不敢摆在明面上,否则,贫道会亲自跟他们讲讲道理。”

最后一段话,平淡中透着几分震撼人心的霸气,众道不由振奋,玄虚也因此放心,刚才心存忌惮、提出疑问,是习惯使然,眼下他也想通。

师兄已成就真君,求真观练气真人多达十位,别说在风阳郡,即便放在大玄北方,乃至整个神朝,都排得上号,行事上只要不有碍道心,未曾造孽生恶,不曾仗势欺人,很多方面确实无需再瞻前顾后。

玄虚顿时念头通达,心中顿生豪气,气质由内而外的变化,玄明笑道:“恭喜师弟,打破桎梏,心无拘束。”

心无拘束,自然不是真正无拘无束,而是相较之前,更自由开阔。

玄虚起身,欢喜道:“多谢师兄。”

其他道人也起身行礼:“我等谨记师兄教诲。”

等他们再次落座,商讨完其中细节,明确分工,告辞离开,各自忙碌。

———

玄明也没闲着,刚送走众道,朝光真君与闲月真君便联袂而至。

藏道峰,问道院,已经初长成的灵松下,玄明取下松上积雪,入壶燃火,用心烹茶,一举一动,行云流水,赏心悦目,美好地仿佛一幅画卷,透着几分自在惬意,闲来松间坐,看煮松上雪。

两位真君步入庭院时,茶恰好泡好,茶香袅袅,茶水正温,适合饮用。

相互见礼,彼此稽首,分宾主落座,品上一盏野味清茶,闲月真君静坐不语,依旧是性子较活跃的朝光真君先开口:

“接到道友传音后,贫道与闲月道友特意走了趟鸣泉山旧址,借助师祖留下的法门,通过大阵缝隙,见到了血污缠身的龙脉之灵。”

自如意囊中取出半截生有裂痕的玉尺,他陈述道:“师祖当年镇压苍龙后没来得及交代,便溘然长逝,旭日宗与水月观虽谨记师命,协助郡城的观砚大贤看守镇龙大阵,但对如何救助龙脉,却无能为力。

思来想去,或许只能通过这明心尺一试,玉景明心,木鸡修性,此宝为师祖随身秘宝,既有攻伐之能,又有明心之妙,或可祝你一臂之力,为龙脉之灵祛除血污。”

话落,他将半截尺子递了过去,闲月真君取出另半截尺子,同样送了出去。

“多谢两位道友慷慨。”

玄明没有推辞,更没问“祖师遗宝,当真舍得”的蠢话,既然两位真君决定交出来,自然是思虑清楚。

大方收下明心尺,三道人聊了一下风阳郡已经平定的局势,朝光真君与闲月真君离去,亲自将他们送至山脚,玄明没即刻为龙脉驱逐血污,有明心尺尚不保险,仍需等天璇星君回话与朝廷答复。

他有种预感,第四次净化至关重要,是龙脉恢复清明的最后机会,若抓不住,便适得其反,龙脉之灵会完全被太平教所控,玄明需要多些准备,提升把握,免得弄巧成拙。

返回问道院,他休息一日后,入了飞火殿,趁有闲暇,准备炼器。

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做人要有忧患意识,风阳郡平静只是一时,在更大风暴来临前,玄明需要法宝傍身,增强战力,增加底气。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