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汉末:从交州开始制霸 > 第210章 孙策竖敌

汉末:从交州开始制霸 第210章 孙策竖敌

作者:左牵黄右擎苍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2 13:56:58 来源:小说旗

袁术的东进,既是一部与曹操的战争史,也是一部与陶谦的决裂史。在这场权力与野心的较量中,袁术如同一条蓄势待发的鳄鱼,悄然逼近昔日的盟友——陶谦。

这位昔日的霸主,如今却陷入了四面楚歌的境地。

北望曹操,曹操的势力更是坚如磐石,曹军兵多将广,曹操本人更是智谋过人。

南顾士徽,袁术屡次南征,却始终无法突破士徽的防线,每次交锋都以失败告终。

都让他无从下手。稍有异动,便可能引来上下夹击,袁术的处境可谓是危如累卵。

在这种形势下,袁术不得不将目光投向东方,那里有徐州和扬州。然而,扬州几乎已经成了士徽的囊中之物,那里的势力错综复杂,袁术想要染指,无疑是难如登天。于是,他的目光最终落在了徐州上。

而徐州,则是他唯一的机会。

起初,袁术与陶谦结盟,共同抵御外敌。然而,随着袁术势力的不断扩张,他的野心也逐渐显露。东进的过程中,袁术的军队所到之处,无不引起一片恐慌。他如同一条饥饿的鳄鱼,时刻准备吞噬一切阻碍他前进的障碍。

陶谦,作为袁术昔日的盟友,对此有着深刻的体会。他深知袁术的野心和残忍,明白自己正处于极度危险之中。徐州,作为陶谦的根据地,距离袁术的势力范围近在咫尺。陶谦仿佛能感受到袁术那贪婪的目光正紧紧盯着这片富饶的土地。

在这场权力的博弈中,陶谦有充足的理由感到恐惧。他清楚,袁术就像那条许久没有进食的鳄鱼,只要一有机会,便会毫不犹豫地对徐州下口。这种恐惧不仅源于袁术的军事力量,更源于他对昔日盟友的背叛和无情。

随着袁术的东进,陶谦开始加强徐州的防御,积极寻求外援,试图抵御袁术的侵略。

素来以稳重着称的徐州牧,近日却做出了一个令世人震惊的举动——他突然与袁术决裂,不仅彻底斩断了与袁术集团的联系,更以此作为一份沉甸甸的投名状,投向了袁绍的怀抱。

近年来,袁绍势力如日中天,所向披靡,其威名早已震慑四方。陶谦在多次与袁绍集团的交锋中,逐渐感受到了双方实力的悬殊,心中那份对抗的信心早已消磨殆尽。继续依附袁术集团,只会让自己陷入更深的泥潭。

于是,他果断选择了脱离袁术,转而向袁绍示好。

他将刘备表为豫州刺史,这一举动无疑是在向袁绍传递一个明确的信号:我陶谦愿意与您携手,共同应对时局。而刘备在豫州东北部的暂时安定,也似乎预示着陶谦与袁绍之间的关系正在逐步缓和,双方正在逐步取得谅解。

然而,这并不意味着陶谦可以高枕无忧。徐州的军事形势依然严峻,曹操那双充满怒火的眼睛始终盯着他。

杀父之仇曹操怎能轻易原谅陶谦?再加上陶谦与袁术的反目成仇,更是让徐州的局势变得复杂多变。

陶谦虽然没能杀掉曹操父亲,但是据说士徽安排伪装成曹公西行的车队无一生还。如果不是士徽提前接走了曹老太公,恐怕死的就是曹操他爹了。

袁术进入淮河流域后,与陶谦的关系破裂,他打算发兵攻打徐州,但军粮不足,于是准备向陆康借三万斛米和盔甲等装备。陆康认为袁术攻打陶谦是叛逆之举,便拒绝了他的请求,并整军备战以防止袁术的进攻。

袁术闻报后大怒,听说孙策厌恶陆康,于是将孙策招来。

“伯符,我听说你对陆康颇有微词,正好有一事相托。”

“是的,末将与陆康有些私怨。”

“多谢义父信任!末将必定竭尽全力,击败陆康!”

袁术扶起孙策,微笑着拍了拍他的肩膀。

“好!我就知道你是个能担当大任的人。对了,我把你父亲留给你的千余名老兵交还给你,他们都是身经百战的老将,定能助你一臂之力。”

孙策感激涕零:“义父如此厚爱,孩儿感激不尽!必定不负重托,拿下庐江!”

袁术微笑点头:“去吧,我等着你的好消息。”

孙策抱拳:“末将遵命!”随即转身,大步流星地走出大帐,准备率军攻打陆康。

袁术目送孙策离去,眼中闪过一丝狡黠:“孙策啊孙策,你可知道,我这是在借你之手,夺取庐江啊。不过,只要你为我所用,这庐江太守的位子,自然是非你莫属。”

孙策将陆康包围在舒县,这场围城战持续了近两年的时间。在这漫长的攻城过程中,孙策的军队不断发起猛烈的攻击,而陆康则坚守城池,不屈不挠地抵抗着。

最终,孙策的军队终于攻破了舒县的城门,俘虏了陆康。当时的陆康已经是一个70虚岁的老人,面对被俘虏的屈辱,他无法忍受,选择了入狱。然而,仅仅一个多月后,陆康便在狱中去世了。

在这场惨祸中,陆家宗族遭受了巨大的打击,死者近半。只有陆康的儿子陆绩与侄孙陆议等几十人成功逃回了吴郡,幸免于难。

在陆康溘然长逝之后,陆家之中,悲痛之情弥漫,而其中最为伤心的,莫过于陆逊。陆逊自幼丧父,陆康不仅是他的叔爷爷,更如同养父一般,将他抚养成人。陆康对陆逊的关爱,超越了血缘的界限,他不仅亲自教导陆逊,更将全部的父爱倾注于他,使得陆逊在丧父之痛中,依然能感受到家庭的温暖。

在庐江攻防战爆发之际,陆康为保护陆逊及其他家族妇孺,决定将他们送离战场。然而,这一别竟成了永别。陆逊无法忘记,当日他离开庐江时,陆康那忧虑而坚定的眼神,那是一种既担忧家族未来,又坚决保护后人的复杂情感。陆逊一直期待着战事结束,能与叔爷爷重逢,但命运却残酷地剥夺了这一机会。

陆康的离世,对陆逊来说,不仅是失去了一位至亲,更是失去了一位导师和依靠。在战火纷飞的三国时代,陆逊被迫过早地成熟,承担起家族的重担。每当夜深人静,陆逊独自一人,眼前总会浮现出叔爷爷那慈祥而严肃的面容,耳边似乎还能听到他的谆谆教诲。这份思念,成为了陆逊内心永远的痛。

陆逊最终做出了一个重大的决定:投奔荆州士徽。

这个选择对他来说,不仅是一个政治上的转变,更是他寻求复仇的开始。孙策导致陆氏家族遭受重创,成为了陆逊心中无法抹去的仇敌。

单凭自己的力量,难以与孙策抗衡。他需要一个更强大的后盾,一个能够帮助他实现复仇目标的支持者。荆州士徽,以其雄厚的实力和广泛的影响力,成为了陆逊的最佳选择。士徽不仅能够提供给他一个安全的庇护,更能够给他一个对抗孙策的强大平台。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