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三国:我能趋吉避凶 > 第115章 巡狩天下(6)

三国:我能趋吉避凶 第115章 巡狩天下(6)

作者:明巧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2 14:24:09 来源:小说旗

交州属于华朝南疆的新开发地域,地域辽阔,人口稀疏,郡县设置也较少,政务亦不繁复,故而张循在此地的巡狩并未耗费过多时日。

在完成了对南方军区与南海舰队训练情况的视察后,他便搭乘一艘装备精良的海军军舰,开始北上。

途经夷洲(今台湾)海峡时,张循的心中涌动着别样的情怀。

夷洲这个在历史上曾被忽略的岛屿,如今却在他的治下焕发了新的生机。

在汉朝时期,由于水师力量的局限,这片土地尚未被正式纳入朝廷的管辖范畴,甚至其存在都可能未被完全知晓。

然而,华朝的海上力量已然今非昔比,不仅完成了环球航行的壮举,更将夷洲纳入了帝国的版图,从而弥补了张循穿越前未能实现国家统一的深深遗憾。

根据扬州州长张昭详尽的报告,这座岛屿上的人口并不多,主要由数千名少数民族构成,他们大多是古代为躲避战乱而勇敢出海的渔民后裔,在这片孤岛上扎根,繁衍生息,形成了独特的生活方式和文化传统。

由于人口基数较小,当华夏海军首次发现并将夷洲纳入扬州管理时,并未设立郡一级的行政单位,而是直接在会稽郡下设立了一个夷洲县,对其进行管理。

会稽郡的南部地区,包括今天的福建一带,地形多山而耕地稀少,生活条件相对贫瘠。然而,正是这种环境促使一部分寻求更好生活的民众,毅然决然地选择移民至夷洲沿海的平原地区,开垦荒地,建设家园。在他们的辛勤努力下,夷洲县的城区与港口已初具规模,展现出勃勃生机。

当皇帝张循的御驾亲临夷洲的消息传开,整个岛屿沸腾了。居民们奔走相告,激动之情溢于言表。对于他们而言,这不仅是对皇帝本人的敬仰,更是对中原王朝重视与关怀的深切感受。

张循在夷洲期间,亲自接见了数十位当地的社会精英与少数民族头领,他的话语中充满了鼓励与期待,勉励大家继续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共同建设好夷洲岛这个未来的东出太平洋的重要基地。

张循深知,夷洲岛的战略位置极为重要,它不仅是连接东亚与太平洋地区的桥梁,更是未来帝国海上扩张与防御的关键节点。因此,对于那些率先踏上这片土地,不畏艰难、勇于开拓的先驱者们,他给予了高度的赞扬与承诺,保证他们及其后代将因此获得应有的回报与荣耀。

面对皇帝的肯定与未来发展的美好愿景,几位夷洲岛的少数民族头领情绪激动,有的甚至泪流满面。

他们讲述了祖先如何在这片未知的土地上艰难求生,如何通过世代的努力,在这片荒芜之地上建立起家园的历程。如今,中原王朝不仅正式将他们纳入管理体系,还提供了农具、狩猎武器等必要的生产生活物资,极大地改善了他们的生活条件。

更重要的是,他们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归属感与安全感,仿佛漂泊多年的游子终于找到了心灵的港湾。

张循的到访,不仅是对夷洲岛上居民的一种精神鼓舞,更是对整个华朝边疆治理理念的一次生动诠释。他强调,无论是中原腹地还是偏远边疆,每一个华朝的子民都是帝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都应当享受到国家发展的成果,共同参与到国家的建设与强盛之中。

这种包容与平等的治理理念,无疑为夷洲乃至其他边疆地区的稳定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离开夷洲前,张循还特别指示,要加强对夷洲县的教育与文化建设,让这里的孩子们能够接受到良好的教育,了解中原的文明与智慧。

他相信,只有通过教育,才能真正打破地域与民族的界限,让所有的华朝子民心手相连,共同书写华朝的辉煌篇章。

此外,张循还规划了一系列旨在促进夷洲经济发展的措施,包括鼓励渔业资源的合理开发、推动农业技术的革新、加强与外界的贸易往来等。他深知,只有经济发展了,人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夷洲才能真正成为华朝东部海域永不沉没的航空母舰,为帝国的繁荣与强大贡献自己的力量。

随着张循一行缓缓驶离夷洲,岛上的居民们依然沉浸在前所未有的喜悦与希望之中。作为一个直到现在总人口都没突破一万人的岛县,能迎接皇帝的巡狩,必将成为夷洲岛今后难以磨灭的历史记忆,和推动大家继续开荒建设的动力。

踏上了夷洲岛,弥补了前世的遗憾后,随着巡狩舰队的旗帜在风中猎猎作响,船队缓缓驶离夷洲县,继续沿着海岸线北上,最终通过长江入海口,抵达了扬州州治所在的九江郡历阳县(今和县)。

在这个时代,后世所熟知的大都市上海及其附近的崇明岛尚未形成,长江的真正入海口位于吴郡的丹徒县(今镇江市)。而历阳县,凭借其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紧邻长江,且距离长江入海口不远,自然而然地成为了扬州的首府,承担起连接江南江北、沟通内外的重要职责。

自张循大力倡导商贸、推动长江航运以来,历阳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一个普通的军事重镇,迅速崛起为南方经济版图上的璀璨明珠,真正展现了一州首府应有的气魄与风貌。

扬州已经发展成为了长江沿线和南方最重要的经济中心,其繁荣的商业与发达的手工业,成为了华朝经济的重要支柱。张循在扬州的视察,自然离不开对这些关键领域的深入了解。

首先,张循选择了扬州的造船厂。这是一家规模宏大、技术先进的造船基地,其生产的船只不仅满足了国内航运的需求,许多船只更是华朝海军的战舰。

当张循在扬州州长张昭的陪同下踏入造船厂的大门时,映入眼帘的是繁忙而有序的生产景象。巨大的船坞中,一艘艘正在建造的船只巍峨耸立,工人们或攀高作业,或低头焊接,汗水与火花交织成一幅壮丽的劳动画卷。

这样的场景,在汉末三国时期,是不可想象的,也就是张循凭借穿越者的见识和系统外挂的优势,才能做到。

张循在造船厂负责人的引导下,仔细参观了每一个生产环节。他询问了工人们的工作情况,对他们在艰苦条件下依然保持高昂工作热情的精神表示了高度的赞赏。

在与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工匠交谈时,张循深情地说:“你们不仅是造船的工匠,更是国家的脊梁。每一艘从这里驶出的船只,都承载着国家的荣耀与希望。我希望你们能继续发扬工匠精神,精益求精,为国家造出更多更好的船只,让我们的海上贸易与海军力量更加强大。”

老工匠听后,眼中闪烁着自豪与激动。他代表全体工人向张循表示了衷心的感谢,并承诺一定会继续努力,不辜负皇帝的期望。

离开造船厂后,张循又马不停蹄地前往了扬州的纺织厂。与造船厂相比,纺织厂内虽然少了些金属的碰撞声,但却多了几分细腻与柔美。这里,是丝绸与棉布的生产基地,每一匹布料都凝聚着工人们的智慧与汗水。

走进纺织车间,张循被眼前的一幕深深吸引。只见一排排织机整齐排列,工人们熟练地操作着机器,一根根细线在他们的手中仿佛有了生命,交织出一幅幅美丽的图案。张循走到一位正在织布的年轻女工身旁,仔细观看了她的操作。女工的手艺十分娴熟,织出的布料质地细腻、光泽度极佳。

张循对女工的工作表示了肯定,并亲切地与她交谈起来。他询问了女工的工作条件、薪资待遇以及生活中的困难与需求。女工告诉张循,虽然工作有些辛苦,但看到自己亲手织出的布料能够丰富老百姓的衣物,为国家创造财富,感到非常自豪和满足。

张循听后十分感动,他鼓励女工说:“在我看来,妇女能顶半边天。你们的手艺是国家宝贵的财富,也是华朝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希望你们能继续保持这种敬业与热爱,用你们的双手为国家的繁荣做出贡献。同时,我也会关注你们的生活状况,努力改善你们的工作环境和待遇。”

女工们听后备受鼓舞,纷纷表示会继续努力工作,不辜负皇帝的期望。张循还与纺织厂的负责人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就如何提高生产效率、提升产品质量、扩大市场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他强调,纺织业是华朝的传统产业,也是民生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还是海外贸易最受欢迎的产品之一。他希望纺织厂能够不断创新技术、优化管理,为国家的经济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在视察过程中,张循还特别关注了工人的福利与保障问题。他要求地方政府和相关部门要切实保障工人的合法权益,提供必要的生活设施和教育资源,让工人们在工作之余也能享受到良好的生活条件和学习环境。

此外,张循还鼓励工人们要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事业,为国家的和谐稳定贡献力量。他指出,工人们不仅是国家经济建设的生力军,更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推动力量。他希望工人们能够发扬团结协作、勇于担当的精神,共同为国家的繁荣与强大而努力奋斗。

视察完毕后,张循对妇女劳动的重视和勉励,通过无线电报传回各大报社,再报道出来,引起了强烈的社会反响。

尽管有老学究不敢苟同,但更多的妇女却勇敢地走出家门,参与劳动,改善家庭生活条件。

更有读过书的青年妇女,前往政府部门应聘,开始从事一些辅助性的工作。

在张循的支持下,将来一定会有越来越多的妇女走上更加重要的工作岗位。这不仅是华朝越来越文明的体现,也是解放社会另一半生产力,推动华朝更加快速发展、早日实现一统全球目标的重要手段之一。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