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三国:我能趋吉避凶 > 第119章 巡狩天下(10)

三国:我能趋吉避凶 第119章 巡狩天下(10)

作者:明巧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2 14:24:09 来源:小说旗

在呼延熊率领下向皇帝张循巡狩队发起进攻的匈奴残部,几乎成为了匈奴人最后的有组织抵抗力量。

在皇帝张循直属的禁卫军强大火力进攻下,这支反抗力量终被彻底清剿,标志着匈奴人对华朝的威胁几乎全部解除,西域以北地区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安宁与稳定。

当然,张循也知道,仅仅依靠军事手段是无法真正实现民族融合的。因此,在很早以前,张循就下令积极推动华夏民族概念的传播,力求通过文明的融合与认同,将大中华文化圈内的各民族紧密地团结在一起。

这种宣传不仅强调了华夏民族的共同起源和悠久历史,还着重阐述了各民族在共同发展中形成的相互依存关系。在这种氛围的熏陶下,许多匈奴人开始逐渐认同华夏文化,将自己视为华夏民族的一员。

与此同时,华朝政府对边疆民族的政策也极为宽厚。在保持边疆稳定的前提下,政府充分尊重各民族的风俗习惯,给予他们充分的自治权,许多边疆地区的郡长、县长就是原来的部落首领。

在工商业方面,华朝更是一直以来都大力扶持的,鼓励各民族之间开展贸易往来,促进经济的繁荣与发展,互通有无。这些政策的实施,使得边疆各民族的生活条件得到了显着改善,商贸活动也日益频繁。

对于那些被划归到华夏领土内的匈奴人,华朝政府更是给予了极大的关爱与支持。贵族奴隶主被公审打倒,他们的土地和财产被重新分配给了普通牧民。这些牧民们分到了牧场、牛羊等生产资料,开始自负盈亏,只需向华朝官府交纳少量的税款。

这种政策不仅大幅度减轻了他们的负担,还激发了他们的生产积极性。他们不再受到贵族奴隶主的欺压和剥削,过上了以前想都不敢想的自由、幸福的生活。

在这种大环境下,即使有少部分顽固分子仍然怀念昔日的大匈奴荣光,试图煽动反抗情绪,但他们的行动已经很难得到普通牧民的支持和响应。

因为牧民们深知,只有在华朝的统治下,他们才能享受到如此优厚的待遇和幸福的生活。

随着华朝草原地区的统治逐渐稳固,连许多还未被纳入华朝领土管理范围或管理权属较为模糊的边境地区也开始对华朝心生向往。他们看到了华朝政府的强大实力和宽厚政策,希望能够成为华夏民族大家庭的一员。

这种向心力的增强,为华朝进一步统一西域、中亚地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胡萝卜加大棒的政策,古今中外都行之有效。

解决完匈奴叛乱后,张循率领的巡狩队继续西行,前往西域都护府。翻过阿尔泰山后,首先抵达了北天山以北的移支县。

这个曾经独立的移支国,如今已经主动归附了华朝,成为了华朝领土的一部分。在移支县,张循受到了原国王、现县长沙米尔及其他重要官吏的热烈欢迎,他们对张循的到来表示了极高的敬意和感激之情。

接见过程中,张循对沙米尔等人在归附华朝后所做出的贡献表示了充分的肯定和赞赏。他指出,移支县在沙米尔等人的领导下,经济社会得到了快速发展,老百姓的生活水平也有了显着提升。

表扬完了后,张循强调,虽然移支县并不直接位于丝绸之路上,但距离也不远。加上北边已经没有了匈奴人的威胁,又有华朝作为强大的后盾支持,移支县已经具备了大力发展经济的良好条件。

他希望沙米尔等人能够继续带领移支县人民努力生产生活,为华夏民族的强大兴盛贡献更多的力量。

沙米尔等人表示,他们将继续恪尽职守、兢兢业业地为移支县人民服务。同时,他们也希望朝廷能够给予更多的支持和帮助,推动移支县经济社会实现更快更好的发展。

接见完官员后,张循还深入民间进行了走访和调研。他看到了移支县人民安居乐业、生活幸福的景象,深感欣慰。来自民间的代表们也对如今的生活,以及朝廷的恩惠表示了感激之情,对如今能成为华夏民族大家庭的一员深感自豪。

随后,张循一行沿着北天山北麓向西行进,他们的足迹依次踏过了车师后部、卑陆、东且弥这些古老的西域国家。每至一处,无不受到当地国王的热烈欢迎与盛情款待。

在完成了对这几个国家的访问后,张循又率军南下,来到了危须与焉耆这两国。在这两国,张循特意多逗留了几日,以便更深入地了解当地的风土人情与治国理政之道。

西域都护府虽然名义上统辖着西域的数十个国家,但实际上其管理方式颇为松散,类似于宗主国与附属国的关系。

这些西域国家如车师、卑陆、东且弥等,依旧保留着自己的国王、大臣、军队以及百姓,而西域都护府的主要职责则在于调解各国间的矛盾,以及维护丝绸之路这一重要贸易通道的稳定与安全。

因此,张循此次到访这些国家,实际上已经超出了国内巡狩的范畴,在西域更接近于一种外事访问。

然而,在华朝强大军事实力的威慑下,特别是在刚刚零伤亡剿灭了数千匈奴残部之后,卑陆等国无不以最高礼仪迎接张循的到来,以此表达对华朝皇帝的敬畏与忠诚。

在危须与焉耆这两国,张循更是感受到了当地国王对于归附华朝的微妙态度。他们既渴望获得华朝的支持与庇护,又担心归附后失去原有的地位与权力,因此在暗中不断试探,想要了解归附华朝后能获得怎样的待遇。

对于危须与焉耆的试探,张循给出了明确的答复。他坦言,由于这几个国家规模相对较小,如果单独归附,确实难以达到设立郡的级别,只能以县的建制存在。

但如果秦海(博斯腾湖)周边地区能够整体归附,那么华朝便可以考虑在此设立一个郡,将焉耆、危须以及南部的尉黎、山国等四个国家纳入其中。

张循进一步解释,如果有谁能够联合这四个国家一起归附,那么他便有资格担任这个新设郡的郡长,而其他三个国家的国王则只能担任县长。这一政策既体现了华朝对于归附国家的尊重与厚待,也暗含了对于地区整合与统一的期望。

然而,张循此时还未曾见过尉黎与山国的国王,因此他让焉耆与危须的国王不必着急做出决定,可以慢慢考虑,等他回程的时候再回复就行了。

在结束了对焉耆国的访问后,张循率领巡狩队继续向西挺进,最终抵达了西域都护府的驻地它乾城。

在这里,张循一行受到了西域总督张让与龟兹郡长苏利伽的热情迎接,张循对于张让与苏利伽的工作表示了高度的认可与赞赏。

当初设立龟兹郡的目的,就是为了将其打造成为一个样板,以此来吸引其他西域国家主动归附。而苏利伽作为龟兹郡的首任郡长,他的表现无疑是非常出色的。

在苏利伽的治理下,龟兹国借助中原的先进技术与文化,实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首府延城更是成为了西域的一颗璀璨明珠,其繁华程度甚至不输于西域都护府的驻地它乾城。

张循在延城与它乾城进行了深入的考察与调研,他对于两地的繁荣景象感到由衷的欣慰。他鼓励苏利伽与张让再接再厉,继续努力将延城与它乾城建设得更加繁华,以此作为西域各国的样板,进一步吸引他们主动归附华朝。

张循深知,西域的稳定与发展对于华朝来说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而要实现这一目标,就必须通过恩威并施、软硬兼施的策略来逐步推进。此次巡狩之旅,不仅让他更加深入地了解了西域各国的实际情况,也为他未来制定更加科学合理的西域政策提供了有力的依据。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