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三国:我能趋吉避凶 > 第178章 海峡两岸的对峙

三国:我能趋吉避凶 第178章 海峡两岸的对峙

作者:明巧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2 14:24:09 来源:小说旗

时间进入太平卅一年(224年)寒风凛冽的冬季,赵云统帅的西部军区与北方军区联军精兵,浩浩荡荡地抵达了黑海海峡之畔。不过,面对那片波涛汹涌、暗流涌动的海域,赵云并未轻率地做出渡海的决定。

于是,联军在黑海海峡边暂时按兵不动,静待进一步的战略部署与准备,以期在未来的行动中能够一举成功,为华朝开拓更加广阔的疆域。

黑海海峡,这一自然形成的天堑,以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分割为南北两段,北部被后世称为伊斯坦布尔海峡,南部则名为达达尼尔海峡,而它们之间镶嵌着碧波荡漾的马尔马拉海,共同构成了连接亚欧两大洲的咽喉要道。

对于意图跨越这片亚欧交界水域的陆军而言,最理想的渡海路径无疑就是这两处海峡——无论是伊斯坦布尔海峡还是达达尼尔海峡。两处海峡,最宽处约六公里,最窄处仅一公里,见证了无数历史的沧桑巨变。这两处海峡,不仅是亚欧地理上的分界,更是战略上的制高点,自古以来便是兵家必争之地。

回溯历史长河,这片海峡区域经常上演一幕幕惊心动魄的战争篇章。例如,公元前480年的萨拉米斯海战,波斯帝国与希腊联军在此激烈交锋,最终希腊人以少胜多,扞卫了西方的自由;又如公元前190年的基齐库斯海战,罗马共和国与塞琉古帝国为了争夺东地中海的霸权,在此展开了决定性的海战,罗马的胜利为其日后的帝国霸业奠定了基石。这些战役,无一不证明了黑海海峡作为亚欧大陆关键节点的重要性。

而今,时光流转至华朝盛世,其雄心勃勃的陆军欲挥师西进,直指罗马本土,这条古老的通道再次成为了他们必须跨越的天堑。华朝军队若要实现这一宏图大志,就必须克服重重困难,穿越这见证了无数荣耀与血泪的黑海海峡。

帕提亚帝国与罗马帝国,虽同以“帝国”之名威震四方,但在实力的天平上,罗马帝国无疑占据了更为显赫的一端。罗马以其无与伦比的军队素质傲视群雄,士兵们训练有素,纪律严明,战斗力强悍;而在武器装备方面,罗马更是精益求精,无论是锋利的剑刃、坚固的盔甲,还是那令人生畏的投石器与弩箭,均展现了其技术上的先进与工艺上的精湛。

至于后勤支持,罗马帝国凭借其庞大的物流网络与高效的行政管理体系,确保了军队在任何战场都能得到充足的补给与支援,这一点,更是帕提亚帝国难以望其项背的。

然而,即便强大如罗马帝国,也有其难以回避的软肋——粮食供应。去年,华朝突然中断了与罗马的粮食贸易,这一突如其来的变故,如同晴天霹雳,瞬间在罗马境内引发了一场粮食危机。全国上下,粮仓渐空,民众餐桌上的食物日益稀薄,饥饿的阴影悄然笼罩了这片曾经繁荣的土地。

当然,这场危机对于罗马贵族而言,或许只是生活品质略有下降的小插曲,他们凭借手中的财富与地位,依然能够维持着往日的奢华与安逸。但对于那些身处军队底层的普通士兵、辛勤耕耘的民间百姓,以及那些命运多舛的奴隶而言,这却是一场关乎生死的严峻考验。

他们不得不面对饥饿的煎熬,甚至有人在这场无声的灾难中悄然倒下,成为了历史长河中无名的牺牲者。

谈及黑海海峡的防御体系,不得不提及罗马统帅普利乌斯·卡托的深谋远虑与精湛布局。早在几年前,罗马高层就已洞察到华朝一统全球的雄心壮志,知道罗马帝国与华朝必有一战,而黑海海峡必定是最关键的节点。

因此,普利乌斯·卡托在南北两段海峡的西岸精心构筑起了一道宛如长城般巍峨壮观的防御墙,这堵墙壁坚不可摧,仿佛是大自然与人类智慧的结晶,屹立不倒,守护着罗马的边疆。

更令人叹为观止的是,他巧妙地沿着防线,每隔一两百米便设立了一座坚固的堡垒,这些堡垒既是士兵们轮换休息的避风港,也是战略上的重要支点,使得防线更加稳固,无懈可击。

在防御策略上,普利乌斯·卡托更是展现出了非凡的军事才能。他将投石机巧妙地隐藏于防御墙之后,这些庞然大物虽然静默无声,却随时准备着将致命的石弹投向海边阵地,阻止敌人抢滩登陆。

而弩车,则被精心部署在垛口之后,它们那锋利的箭矢,如同死神的目光,时刻盯着海滩的每一寸土地。即便是华军那威力巨大的重炮,想要隔着宽阔的海峡对这些防御设施造成实质性的破坏,也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更为狡猾的是,罗马人在华军抵达之前,便已经未雨绸缪,将东岸的所有海船悉数拖走,不留一丝渡海的可能给华朝陆军。这一举动,无疑是在向华军宣告:想要跨越这片汹涌的海峡,就必须自己重新造船。

普利乌斯·卡托提前做出的这一系列防御措施,不仅展现了他对全球战略形势的深刻洞察,更彰显了他作为一位杰出统帅的卓越才能与坚定决心。在这样的防御体系面前,华朝陆军想要突破黑海海峡,无疑将面临一场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

当然,普利乌斯·卡托精心构筑的防御体系虽然会对华军的火炮与步枪造成一定的阻碍,却未曾料到华军竟又发明出了一项前所未有的装备——热气球。

在之前征服帕提亚等国的战争中,这些庞然大物悠然升空,宛如天空中的巨眼,俯瞰着帝国的每一寸防线。它们不仅具备侦察的功用,更能够携带炸弹,从空中对敌军发动空袭。

这一新型武器,令普利乌斯·卡托大感棘手,原本的防御策略瞬间显得捉襟见肘。

面对这突如其来的空中威胁,普利乌斯·卡托不得不迅速调整战术,展现出了一位杰出统帅应有的应变与决断。他下令在原本坚不可摧的防御墙之后,紧急修建了一系列坚固的庇护所。

这些庇护所不仅结构坚固,能够抵御热气球投下的炸弹攻击,更是被巧妙地设计成了投石机的临时存放地。当战斗需要时,罗马士兵们便能迅速而有序地将投石机从庇护所中推出,投入到激烈的战斗中,以应对华军有可能的抢滩登陆。

这一系列的调整与部署,不仅体现了普利乌斯·卡托对战场形势的敏锐洞察,更彰显了他作为一位军事家的卓越智慧与坚定决心。在热气球这一新型武器的挑战面前,他并未选择退缩,而是勇敢地迎难而上,以创新的战术与坚定的意志,守护着罗马的防线。

不过,虽然普利乌斯·卡托在防御墙后增设了坚固的庇护所,为投石机等重型武器提供了相对安全的存放空间,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华军热气球带来的空中威胁,但这样的布局并非万全之策。

在实际运用中,每当需要将投石机从庇护所中推出,投入到紧张的战斗时,它们依然会暴露在华朝航空部队的猛烈空袭之下。那些在空中盘旋的热气球,会如同死神的使者,随时准备将致命的航空炸弹倾泻而下,给罗马的投石机阵地带来沉重的打击。

更为棘手的是,由于投石机体型庞大,推进与撤出的过程都显得异常缓慢。这不仅大大降低了罗马军队的反应速度,更在无形中增加了他们在战斗中的脆弱性。

尤其是在华军可能发起的突袭渡海行动中,这种速度上的劣势极有可能成为决定战局走向的关键因素。一旦华军利用海军优势,配合空中力量的掩护,迅速发起渡海攻击,罗马军队很可能会因为投石机等重型武器无法及时到位,而陷入被动挨打的境地。

幸运的是,当赵云率领的华军浩浩荡荡地抵达黑海海峡的东岸后,他们并未立即展开造船渡海的行动,这似乎给普利乌斯·卡托暂时松了一口气的时间。然而,这位经验丰富的罗马统帅并未因此而有丝毫的懈怠,他深知,华军的按兵不动并非出于畏惧或犹豫,而是在等待一个至关重要的援军——他们的印度洋舰队海军。

这支海军如同华军的一把利剑,正从遥远的海域赶来,准备支援华国陆军的渡海作战计划。一旦他们从直布罗陀海峡进入地中海,罗马海军将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

华朝海军的强大,早已在之前的战役中崭露头角,他们的战舰都是钢铁打造,如同海上巨兽,装备精良,士气高昂,是任何对手都不容小觑的力量。

若华朝海军成功击败罗马海军,掌控了地中海的制海权,那么他们接下来的目标,无疑就是黑海海峡。到那时,华朝的海军将如同桥梁一般,将华军陆军安全地运送到海峡西岸,为进攻罗马本土铺平道路。这样的前景,让普利乌斯·卡托感到前所未有的压力与焦虑。

因此,他只能将希望寄托在罗马海军的身上,祈祷他们能够在这场关乎国家命运的较量中,展现出顽强的斗志与出色的战术,抵挡甚至击败华朝海军的进攻。普利乌斯深知,这不仅是一场军事上的较量,更是对罗马将士勇气与智慧的考验。在这场即将到来的风暴中,罗马的未来,将悬于一线。

然而,普利乌斯·卡托心中的那份希望,在残酷的现实面前,似乎只是一场遥不可及的梦想。华朝海军与罗马海军之间的实力差距,就如同天堑一般难以逾越。在舰船吨位这一最为直观的对比上,两者根本不在同一个量级。华朝海军的战舰,宛如海上移动的钢铁堡垒,每一艘都是由坚固的钢铁精心打造,排水量高达数千吨,宛如海中的巨兽,气势磅礴。

相比之下,罗马海军的木质帆船,虽然轻盈灵活,但在这样的庞然大物面前,却显得如此脆弱与渺小。它们的排水量仅仅几百吨,最多一千多吨,与华朝战舰相比,就像是孩童与巨人之间的对决。别说华朝战舰上那威力巨大的舰炮了,即便是简单的撞击,也足以让这些木质帆船支离破碎,葬身海底。

这样的实力对比,让普利乌斯·卡托不得不面对一个残酷的事实:罗马海军,在华朝海军面前,几乎没有任何胜算。华朝海军帮助他们的陆军渡过黑海海峡,进攻罗马本土,似乎已经成了板上钉钉的事情。

想到这些令人忧心忡忡的局势,普利乌斯·卡托只觉头痛欲裂,仿佛整个大脑都在这一刻炸裂开来。他深知,面对华朝那几乎不可阻挡的海军力量,以及他们那令人畏惧的火炮与航空炸弹,罗马的防御体系虽然坚固,但也绝非铜墙铁壁,能够永远屹立不倒。

于是,普利乌斯只能咬紧牙关,继续下达命令,要求部下们不遗余力地修缮和加固防御墙、堡垒以及庇护所。他深知,这些防御设施是罗马抵御华军进攻的最后一道防线,必须确保它们能够在最关键的时刻,发挥出最大的作用。每一块石头的堆砌,每一根木头的加固,都凝聚着罗马士兵们的汗水与心血,也承载着普利乌斯那颗保家卫国的心。

然而,对于华朝海军何时会抵达黑海海峡,普利乌斯却只能无奈地选择被动等待。他深知,这场较量已经超出了他个人的掌控范围,成为了一场国家与国家之间的整体博弈。他所能做的,就是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为罗马陆军争取更多的准备,为即将到来的渡海决战做好最充分的准备。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