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三国:我能趋吉避凶 > 第62章 袁绍草原自尽身亡

三国:我能趋吉避凶 第62章 袁绍草原自尽身亡

作者:明巧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2 14:24:09 来源:小说旗

夜幕降临,幽州城内外一片寂静,只有偶尔传来的风声和远处隐约可闻的马蹄声打破了这份宁静。

袁绍父子及高干率领数千亲信骑兵悄然出城,向着居庸关的方向疾行而去,大多数的步兵都被他们抛弃了。

在草原上,步兵是没用的,还浪费粮草,并拖慢行军速度。

带着满腔不甘与无奈,策马于夜色之中,远离幽州城后,袁绍回望南方,那里曾是他权倾一时的舞台,如今却成了遥不可及的梦。

袁绍眼中闪过一抹复杂的光芒,既有对故土深深的不舍,亦有对往昔辉煌的无限追忆。北上的马蹄声异常沉重,也代表了大家内心的迷茫与担忧。

草原茫茫,前路未知,未来是继续蛰伏图谋再起,还是就此沉沦于边疆的辽阔与孤寂?这份沉重,如同天上厚重的云层,压得他几乎喘不过气来。

赵云和公孙度的威胁,让他们只能继续北行,身后是逐渐远去的故土和未知的命运。他们的前方,则是茫茫北疆,以及那既充满诱惑又危机四伏的鲜卑之地。

在这场逃亡与求生的旅途中,袁绍父子不仅要面对恶劣的自然环境,还要时刻提防着来自华军的追击与内部的分歧。

他们带出来的这些所谓亲信骑兵,可不一定都是愿意心甘情愿陪他们去草原上风霜露宿吃苦的。现在除了高干外,又没什么领兵将领,袁绍只能叮嘱几个儿子,一定要看好士卒,但有逃兵,定斩无赦。

公孙度自然不知道他的功劳已经飞了,在连续说降了右北平郡、渔阳郡两名太守后,他终于赶在赵云之前抵达了蓟县城下。

结果还没等他攻城,蓟县守军就打开城门投降了。一问才知道,原来袁绍等人已经在两天前的半夜逃离了幽州城。但去哪儿了,大家不知道,只知道是从北门离开的,大概率是从居庸关出去,逃往草原了。

公孙度大失所望,好在有拿下幽州城的功劳,也不算太亏。接收了幽州城防后,公孙度派人找船去接应?水河南岸的华军,不料南岸却没多少人,只有一名华军骑兵营长带着数百名骑兵渡河来接收蓟县。

这时公孙度才了解到,赵云早已率军沿?水河北上,到上谷郡找地方渡河追击袁绍父子等人去了。

不过,公孙度不太看好赵云,因为草原茫茫,很难追得上,最后估计是无功而返的多。

他却不知道,赵云已经得到了最新的皇帝手谕,指示了赵云怎么追击。

实际上,赵云才是最了解皇帝张循神机妙算能力的人,因为当年就是他跟随张循一起,仅用一千骑兵就打败了南匈奴和鲜卑的两万联军,然后吞并并州全境的。

因此,赵云执行起张循的手谕命令来,那是一点儿都不打折扣,哪怕张循此时远在昌邑。

袁绍并不知道张循有外挂,但他也听说过华朝皇帝神机妙算的传说,因此逃跑的时候也非常小心。

为了摆脱赵云的追击,袁绍精心策划了一场迷雾重重的逃亡策略。

他下令部队在离开居庸关后,不循常道,而是故意绕行于崇山峻岭之间,利用复杂的地形来迷惑追兵。沿途,袁绍更是频频分兵,每支小队都携带假的辎重与旗帜,向不同的方向逃跑,并故布疑阵,吸引追兵去追那些小队,他则谨小慎微地抹除痕迹后再往某个方向逃。

袁绍的意图,自然是要让赵云误入歧途,最好永远追不上他,为他们争取到宝贵的逃亡时间。

他却没想到,这些小队根本吸引不了赵云。有张循的外挂在,赵云能直接找到袁绍的行军方向,根本不用理会疑兵之计,直线追踪而来,行军速度比袁绍等人还要快得多。

夜幕降临,微风习习,草原上的星辰仿佛也在见证这场智勇的较量。袁绍坐在临时的中军大帐内,火光映照着他紧锁的眉头。

他深知,仅凭这些残兵败将,想要在广袤无垠的草原上长久躲藏无异于痴人说梦。于是,一个更加大胆的计划在他心中悄然成型——寻求鲜卑人的帮助。

鲜卑,这个北方草原上的强大部落,与中原王朝时战时和,其力量不容小觑。虽然分为诸多部落,自身也不团结,但只要找到最近的一支,说服对方收留,一起对付华朝追兵,是有可能摆脱困境,并在草原上立足的。

袁绍心中盘算,若能说服宇文鲜卑的首领宇文末那出兵相助,或许还能有一线生机,甚至借此东山再起。他秘密派遣使者,携带重金与书信,穿越茫茫草原,向宇文鲜卑王庭求援。信中,袁绍以昔日的恩情与未来的利益为诱饵,承诺若得鲜卑相助,定将共谋中原,共享荣华富贵。

然而,袁绍虽有一连串的谋划,却未能料到赵云手中握有华朝皇帝亲赐的手谕。这手谕不仅详尽描述了袁绍等人的逃亡路线,更透露出他们可能寻求外援的意图。

赵云凭借这份手谕,如同掌握了敌军的命脉,他并未被袁绍的迷惑战术所扰,反而以惊人的洞察力,直接选择了最为直接且有效的追击路线,如同一把锋利的剑,直指袁绍的逃亡核心。

与此同时,赵云也深知鲜卑部落的复杂性与变数,他暗中派遣斥候监视鲜卑动向,确保在关键时刻能够应对任何突发情况。

宇文鲜卑部,首领宇文末那接到袁绍的求援信后,金银收了,但对袁绍的求援信却嗤之以鼻。

当年鲜卑的一支,魁头部,听信了南匈奴须卜骨的蛊惑,前去劫掠并州,结果被如今的皇帝张循和将领赵云打得大败亏输,一直逃到漠北才捡得一命。

现在张循已经基本统一了中原,实力强大。而现在追击袁绍的,又是当年和张循一起打北狄联军的赵云,宇文末那疯了才要去与赵云,与华朝为敌。

因此,宇文鲜卑的态度就是保持中立,并扣押了袁绍的密使,等华朝来问的时候就会交给华朝,免得这些使者又去找其他的部落帮忙,给华朝添乱,也给所有鲜卑族人带来灾祸。

最终,当袁绍满怀希望地等待着鲜卑援军的到来时,却突然发现自己竟然被赵云追上了,他不断分派出去的小股疑兵似乎根本没起作用。

距离昌邑差不多**百公里的草原腹地,赵云远远望见袁绍残部扎营于一片低洼之地。马超、韩遂等随军追击的将领围绕在赵云身旁,眼中闪烁着对胜利的渴望与对袁绍残兵败将的不屑。

“皇上有令,务必在此处全歼袁绍余孽,以绝后患。韩遂率两千人绕过营寨,去后面防止对方逃跑,马超随我冲杀敌营。”赵云沉声下令,声音虽轻,却如雷鸣般在众人耳畔回响。

随着赵云一声令下,韩遂率兵绕行堵截逃兵,赵云和马超则率领六千骑兵如潮水般涌向袁绍营地。马蹄声震天动地,尘土飞扬,遮蔽了半边天空。

等袁绍发现赵云竟然已追了上来并开始冲杀,顿时面如死灰,心知已至绝境,但仍负隅顽抗,指挥亲信死忠列阵迎战。

战鼓擂响,两军交锋,刀枪剑戟交相辉映,喊杀声震耳欲聋。赵云一马当先,银枪如龙,所过之处,敌将纷纷落马。马超则凭借其无双勇力,挥舞长枪,所向披靡,袁绍次子袁熙在其猛攻之下,不及招架,被一枪刺于马下。

袁绍幼子袁尚心胆俱裂,不敢迎敌,试图逃跑,却被韩遂堵住,一刀斩于马下。

作为袁绍的外甥高干,一直护着袁绍,试图让袁绍有机会逃跑。但赵云亲自盯上了袁绍,却又哪里是高干挡得住的。

双方接战不过三个回合,高干便被赵云一枪挑落马背,结束了其尚算忠义的一生。

随着高干、袁熙、袁尚的相继陨落,袁绍身边的亲兵部下纷纷战死或投降,他孤身立于阵前,望着四周遍地的尸体与残肢断臂,心中五味杂陈。曾经的辉煌与骄傲,在这一刻化为乌有,只剩下无尽的绝望与不甘。

袁谭早已吓得面如土色,跪倒在地,向赵云乞求饶命。

袁绍望着这个不争气的儿子,眼中闪过一丝复杂的情绪,最终化为一声长叹。他深知,今日之败,非战之罪,而是实力真的不如。

“苍天不公,吾命休矣!”袁绍仰天长啸,声音中充满了不甘与悲愤。随后,他缓缓拔出腰间佩剑,往脖子上一抹。剑光一闪,寒芒四射,只见鲜血喷射,一代枭雄,就此陨落。

袁绍的自尽,标志着战斗的结束。赵云望着气绝倒地的袁绍,心里也是有些感慨。

曾经贵为四世三公、十八路诸侯盟主、三州军阀的袁绍袁本初,就这样自尽在了这片草原上。

英雄末路,莫过于此。

想了一下,赵云最终还是在收编了袁绍余部后,允许袁谭给他父亲、兄弟等人收尸,带回中原老家埋葬。

一代世家军阀,让其暴尸草原,也不太妥当。带回中原,好生安葬,估计皇上也不会怪他。毕竟,当初曹操的尸首,就是张循亲自下令好好安葬的。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