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三国:我能趋吉避凶 > 第69章 霸气张飞攻陷江陵

三国:我能趋吉避凶 第69章 霸气张飞攻陷江陵

作者:明巧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2 14:24:09 来源:小说旗

在连绵不绝的春雨中,黄忠率领的精锐部队静谧地驻扎于沮漳河畔,看似因为下雨的原因没有任何渡河的迹象,沮漳河东岸刘琦、陈应的严密部署似乎也随着雨幕的持续而略显松懈。

然而,正是这风雨交加的情况,隐藏着不为人知的暗流涌动。

某日后半夜,天际一片漆黑,唯有雨滴敲打着河面,发出阵阵急促的声响。就在这混沌之际,一艘小巧而坚定的木船,借着雨幕的掩护,悄无声息地穿越了汹涌的沮漳河,如同暗夜中的幽灵。

抵达对岸前,小船上的使者还担心被华军不分青红皂白地射杀。不料黄忠早已得皇帝张循密令,亲率亲兵于岸边静候。

小船靠岸,一行人迅速而隐秘地被接入营中,未惊动丝毫风雨中的宁静。

来者正是刘琦、陈应麾下两名深思熟虑后决意改弦易辙的中级将领所遣密使。

他们判断出华朝统一天下之势不可挡,荆州守不住,因此决意归附华朝,提前谋一个前程。

营帐之内,烛光摇曳,双方就归附的具体条件与渡河的最佳时机展开了秘密而深入的交流,一场关乎江陵防线的变局,悄然在雨夜中酝酿。

两日之后的深夜,万籁俱寂之时,沮漳河上游五里之处的一条河段,月光稀薄,星辰隐现。

按照提前商定的计划,那位已与华军达成默契的刘琦部将,默默坚守在河岸,为黄忠的先锋军打开了渡河之地。

在夜色的掩护下,黄忠麾下的精锐士兵悄然渡河,顺利登上了对岸。紧接着,大部队趁着夜色掩护,有序而迅速地跟进,直至天际初露曙光,已成功将两万余名将士安然送至对岸。

随后,黄忠亲率张飞、乐进、张绣、淳于琼等一众勇将,沿江而下,向刘琦、陈应的江边防线发起了进攻。

华军一路势如破竹,凭借各位顶尖武将的身先士卒和突然袭击,逐一攻克了沮漳河与江水的所有渡口,将敌军的江河防线全部击碎。

当江陵城中的刘琦与陈应惊悉此变,仓促集结兵力赶来意图挽回颓势时,却发现为时已晚,只得无奈退守江陵城内,依托坚城之固,准备迎接即将到来的决战。

更严峻的是,刘琦、陈应沿江防线突然失守,尚沉浸在震惊与迷雾之中,对内部潜藏的危机浑然不觉——有人已悄然倒戈,归附和华军。

夜色掩护下的突袭,他们误以为是华军凭借勇武强行突破沮漳河的天然屏障,殊不知,这一切皆因内部之奸。

即使有军中经验丰富的老将怀疑有人叛变导致华军顺利渡河,却也如同迷雾中的鬼魅,抓不到证据,抓不到具体的人。

随后就见黄忠以雷霆万钧之势,迅速占领江水、沮漳河所有渡口,为华军铺就了畅通无阻的渡河之路,华军如潮水般自各个渡口全部渡河成功。

正午时分,整个江陵城已被华军围得水泄不通,紧接着,一场惊心动魄的攻城大战骤然拉开序幕。

还有一位内应没有暴露,尚在城墙上,黄忠自然要趁热打铁,一举攻破江陵城。

江陵城上,刘琦、陈应试图据城坚守,等待刘表下一步指示。

然而,华军尽管没有将投石机运过河,可光是黄忠等人的弓箭压制加云梯攻城,刘琦、陈应都没能挡住。

关键自然是因为城头上另一名早已归附华军的内应。

在北城门那段由他亲自镇守的城墙上,当华军士兵将云梯稳稳搭上,张飞与张绣身先士卒、奋勇攀梯而上之时,这位中级将领竟在城头之上骤然变节,引领麾下数百亲信,迅速肃清了刘琦与陈应的顽固死忠,为张飞与张绣的登城之路清扫了障碍,留下了一道至关重要的突破口。

附近距离不远的陈应猛然间听闻城头之上竟有人背叛,脸色瞬间变得煞白,他急忙率领亲卫队,沿着城墙上的驰道疾驰而来,意图挽回这一段的城防。

然而,一切为时已晚,局势已如脱缰野马,再难挽回。

张飞与张绣,这两位勇猛无比的将领,已然率先跃上了城墙,迅速融入了占领城头驰道的激烈战斗中。

陈应的匆匆赶来,本欲力挽狂澜,却不料反将自己推向了绝路,最终倒在了张飞的丈八蛇矛之下。

自被华朝皇帝张循以刘备性命相要挟,被迫加入华军以来,张飞心中便积压着无尽的怒火与憋屈。如今,天下大局已定,华朝已难寻敌手,张飞更是愁闷难解,急需一场酣畅淋漓的战斗来宣泄。

而陈应的出现,恰似那撞入张飞怒火之中的火星,瞬间点燃了张飞心中的战斗**。无论陈应在天下名气如何,他毕竟是刘琦麾下最为倚重的武将。但在张飞那如狂风骤雨般的凌厉攻势下,陈应仅仅支撑了不到五个回合,便被张飞杀死,英勇陨落。

紧接着,张飞一矛精准地刺入陈应尸体的胸膛,霸气地将这位已逝将领高高挑起,向城头上剩余的守军发出震耳欲聋的呐喊:“陈应已毙,降者不杀!”

这一幕,如同雷霆万钧,震撼着每一位守军的心灵,他们的士气在瞬间崩溃,纷纷丢弃武器,选择投降。即便有几个对陈应忠心耿耿的亲信,不顾一切地冲上前来,意图为陈应复仇,但在张飞与张绣等人的凌厉攻势下,也不过是徒劳之举,很快便倒在了血泊之中。

随着陈应的陨落,以及越来越多的华军先登士兵成功登上城墙,江陵北城墙的失守已成定局。不久,北城门被暴力打开,黄忠、乐进、淳于琼率领的大军如洪水般汹涌而入,守军们成片地跪倒在地,举手投降,再也无法组织起有效的抵抗。

刘表长子刘琦,本来是坐镇西城门亲自指挥守城的,结果忽闻北城有人叛变,防线崩溃,陈应英勇殒命,消息如利刃穿心,令他心如刀绞,却也不得不面对现实。

刘琦也深知孤城难守,在绝望与不舍的交织下,他也只得毅然决然,率领着仅剩的忠心耿耿的侍卫,从东城门突围,仓皇北遁,直奔襄阳而去。

哪怕明知道丢了江陵,回到襄阳一定会被父亲责怪,他也没办法。

随着刘琦的逃亡,华军顺利攻占南郡治所江陵县。

此城一失,不仅标志着南郡的全面沦陷,更为华军北上之路铺就坦途。

只要黄忠北上,与吕布大军汇合,加早已在襄阳城北等候多时的赵云部十万大军,襄阳城仿佛已被无形的巨手扼住了咽喉,危如累卵,岌岌可危。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