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三国:我能趋吉避凶 > 第70章 襄阳被围

三国:我能趋吉避凶 第70章 襄阳被围

作者:明巧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2 14:24:09 来源:小说旗

在成功夺取江陵之后,黄忠深思熟虑,留下智勇双全的乐进,统率精锐两万扼守这座江畔重镇,以防江水南岸的武陵、零陵、长沙等郡的地方割据势力兴兵救援襄阳。

随后,黄忠亲自率领余下的三万雄师,浩浩荡荡向北进发,一路上几乎未遇阻碍,轻松攻占了防卫空虚的当阳县。继而,大军继续向东北方向挺进,直至抵达汉水边陲的战略要地——蓝口聚。

此刻,黄祖、张允与刘琦正率部驻扎于此,全力抵御着吕布麾下八万大军的渡河企图。然而,黄忠大军的突然出现,如同天降神兵,迫使黄祖等人不得不忍痛放弃渡口,退守至河中的战船之上,企图凭借战船的灵活优势,继续阻挡吕布的渡河之路。

然而黄忠与吕布皆非等闲之辈,双方不谋而合,分别派遣精兵沿汉水两岸北上,沿途利用火箭点燃战船,让江夏水师的战船颇有损失。黄祖无奈之下,只能远离蓝口聚,继续向北败退撤回襄阳。

如此一来,吕布的大军在黄忠的巧妙掩护之下,终于顺利跨越了汉水天堑。两军合流,兵力骤增至十一万之众,气势如虹,直指襄阳城下。

与此同时,零陵太守刘度与长沙太守刘磐心急如焚,纷纷派遣援军北上,意图支援襄阳。然而,荆州的主力部队早已集结于襄阳,刘度、刘磐所能调动的兵力有限,各自不过万余之众。

即便零陵太守刘度派出了麾下猛将邢道荣,却也在乐进坚守的江陵与张辽水军的双重阻击下,止步于江水之南,无法跨越雷池一步。

江水滔滔,天堑难越,加之兵力悬殊,刘度、刘磐只能空自叹息,无力回天。

至于武陵、桂阳两郡的太守,眼见襄阳即将陷入南北夹击的绝境,竟选择了作壁上观,连虚情假意的支援都未曾派出。

他们心中早已断定刘表政权行将崩溃,纷纷做好了归顺华朝的打算。一旦襄阳失守,他们便将毫不犹豫地投入华朝的怀抱。

随着江夏、江陵两大重镇和汉水要塞蓝口聚的相继沦陷,襄阳这座古城已然陷入了华朝二十万铁骑南北合围的绝境之中,空气仿佛凝固,沉重得令人窒息。

襄阳城内,往昔的繁华与安宁被一种难以言喻的诡异氛围所取代,每个人心中都压着一块巨石,难以释怀。

刘表面对此景,毅然决然地选择了死守襄阳,誓与城池共存亡。他的子女亲属,无论情愿与否,皆需随他共赴国难;文聘、黄祖等一班忠心耿耿的武将,更是毫不犹豫地站到了他的身边。

尽管他们中的一些人,如文聘在南阳的挫败,刘琦在江陵的失利,黄祖、张允在江夏的仓皇逃窜,都使得他们的威望大打折扣。但有他们的支持,刘表也不是完全孤立无援的。

然而,在这生死存亡的关头,并非所有人都愿意以卵击石。

蔡瑁、蒯越、韩嵩、伊籍等人,虽未公然倡言投降,但私下里,他们已通过各种微妙的语言和暗示,寻找着与自己志趣相投的同僚,暗中筹谋如何归顺华朝,以求保全自身的官位与家族血脉。

他们深知,若顽抗到底,战后等待他们的将是严苛的审判与无情的斩首;反之,若能在这场动荡中适时转向,为华军攻破襄阳贡献力量,则或许能以功抵过,保住性命,甚至继续在新朝为官。

这样的先例在华朝并不鲜见。

毕竟,华朝初立,急需构建一套全新的官僚体系,以替代那些因坚守汉朝旧忠而被剔除的宗亲与文臣武将。

蔡瑁等人若肯归降,无疑将成为新朝急需的人才,继续仕途的希望极大。在荆州即将易主,刘表的统治行将终结的残酷现实面前,他们只能选择将个人与家族的损失降至最低,以求在这改朝换代之际求得一线生机。

襄阳,这座承载着刘表多年心血与梦想的城池,其内部的局势远比表面看起来要复杂得多。

尽管荆州治所的襄阳,城中遍布着刘表精心布置的密探,对城中的风吹草动都了如指掌,蔡瑁、蒯越等人的暗中串联自然也逃不过他的密探侦查。

但侦查到了又如何?

人家只是尚在密谋阶段,还未有实质上的叛变动作,刘表敢提前发难吗?

这些人并非孤家寡人,他们的背后,是错综复杂的家族势力。

以蒯越为例,他不仅是刘表麾下的重要谋士,更是蒯家的重要成员。

若刘表贸然将蒯越拿下,甚至处以极刑,那么自他入荆以来一直坚定支持他的蒯良,又将如何自处?刘表还能否信任蒯良,敢不敢继续任用他,都成了棘手的问题。

同样,蔡瑁的情况也不容乐观。作为荆州水师的统帅,蔡瑁的威望与影响力不容小觑。

若刘表真的对蔡瑁下手,那么荆州水师是否会因此离心离德,甚至倒戈相向?再者,蔡瑁的姐姐是刘表的后妻,深受其宠爱,而蔡瑁的几个弟弟、子侄,也都在荆州军中担任要职。一旦刘表对蔡瑁动手,这些家族成员是否也要一并清除?

这些问题,每一个都如同棘手的刺,让刘表难以抉择。他深知,一旦处理不当,襄阳城内必将爆发一场血腥的内讧。而在这个外有强敌、内忧重重的时刻,任何一丝的动荡都可能成为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刘表望着窗外的襄阳城,心中五味杂陈。他明白,自己的兵力本就远远不如华朝,若再因内讧而自乱阵脚,给华朝可乘之机,那么襄阳的沦陷,将只是时间问题。到那时,自己多年的心血与梦想,都将化为泡影。与其如此,还不如直接打开城门,向华朝投降,或许还能为自己和家族争取到一线生机。

但身为刘氏皇族宗亲的骄傲,让刘表不会开城投降,反而要竭尽全力去抵挡华军的进攻。

就在这襄阳城风雨飘摇、人心惶惶之际,黄祖与文聘并肩踏入刘表的书房,脸上带着几分决绝与隐秘的兴奋。他们声称,经过两人商议,已共同构思出一条清除叛徒的诈降之计。

黄祖,这位昔日江夏郡的守将,以其对水师的深刻理解与掌控力,成为了此计的关键。他主动请缨,提出要亲自去接触蔡瑁、蒯越等暗中图谋投降的官员,表面上与他们同流合污,实则是在暗中搜集并确认所有有意投降华朝的名单。

利用自己在水师中的威望与影响力,黄祖计划在关键时刻发动突袭,清除这些潜在的叛徒,并顺势接管荆州水师的指挥权,将其与江夏水师合并,形成一股不可小觑的水上力量。

合并后的荆州水师,将拥有超过六万水兵,以及数千艘装备精良的战船,这样的规模,结合襄阳城中文聘掌握的陆军,还有继续与华朝周旋的可能。

即便襄阳城最终难以坚守,他们也能凭借这股强大的水上力量,顺汉水南下,遁入广袤无垠的云梦泽,与华朝军队展开游击战,寻找反击的机会。

刘表听完此计,眼中闪过一丝兴奋的光芒,但随即又被深深的疑虑所取代。他最为担忧的,便是黄祖的真实意图。这位昔日英勇的将领,是否真的愿意为了荆州而战,还是说他也会成为背叛者中的一员,与蔡瑁等人一同投向华朝的怀抱?

刘表深知,一旦黄祖也倒戈相向,荆州两大水师将彻底沦陷,自己将陷入孤立无援的境地,连弃城逃跑都成了奢望。

然而,当刘表回想起黄祖与江东孙氏家族的宿怨——黄祖曾在多年前射杀了孙策之父孙坚,而此刻孙策正和赵云一起率领大军屯于北城外,他不禁暗自揣测,黄祖即便投降,恐怕也难以在孙策那里得到善终。

这份宿怨,或许能成为黄祖效忠于他的最后防线。

经过一番激烈的内心挣扎,刘表最终决定相信黄祖,也相信文聘的忠诚。他授权黄祖执行这一计划,让他假意与蔡瑁、蒯越等人勾结,实则是在掌握足够证据后,将这些叛徒一网打尽,同时接管荆州水师,为即将到来的决战做好最后的准备。

这一决定,不仅是对黄祖的信任,更是对荆州未来的赌博。

如果黄祖不忠诚于他,或者计划败露,被蔡瑁等人得知,那襄阳城恐怕就要难免经历一场血雨腥风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