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三国:我能趋吉避凶 > 第90章 彻底铲除游牧民族边患

三国:我能趋吉避凶 第90章 彻底铲除游牧民族边患

作者:明巧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2 14:24:09 来源:小说旗

大幕羌的灭亡,犹如一场突如其来的狂风,席卷了整个草原,将河套平原上曾经称霸一方的大幕羌瞬间吹散,消失得无影无踪。然而,这场由华军掀起的狂风并未因此停歇,反而以更加猛烈的态势,将漠北的局势搅得天翻地覆。

站在狼居胥山之巅,华朝的三位将领——黄忠、吕布、张辽,俯瞰着这片广袤无垠的草原。他们的眼神深邃而坚定,仿佛能穿透层层迷雾,看清未来的道路。

平定羌胡之乱并未让他们沾沾自喜,反而让他们以更加谨慎的态度来筹划接下来的行动。因为,他们深知,皇帝张循已经不再信任北方的游牧民族,决心要彻底解决北方的隐患。

为了保障华军在漠北的长时间滞留,数量充沛的保暖皮衣、皮靴、帽子、手套以及罐头、干粮等物资被源源不断地运送而来。然而,他们也明白,任何中原士兵在漠北的寒冷气候里待久了,都难免会产生厌战情绪。因此,他们必须尽快想出彻底平定北方草原隐患的办法。

“我们必须想法子彻底平定北方草原的隐患。”黄忠抚着长须,眼中闪烁着智慧的光芒。他深知,只有彻底平定北方,才能确保华朝的边境安全,才能让百姓安居乐业。

吕布点头表示赞同,他的眼神如同他手中的方天画戟一样锐利而坚定:“正是如此,我们既然已经深入漠北,就不要满足于仅仅平定大幕羌。我们应该乘胜追击,一次性解决鲜卑的隐患。”

张辽则显得更加沉稳,他思索片刻后缓缓说道:“平定北方是皇上定下的大战略,我们身为臣子,自当竭尽全力去完成。但这里距离首都太远,我们已经接不到皇上的锦囊妙计了。所以,我们必须要小心行事,谨慎决策。如果能够说服部分鲜卑头领主动归附华朝,那自然是最好的结果。”

三人商议之后,决定派出斥候开始打探情报,寻找那个最容易归附华朝的部落首领,争取将其拉拢过来。与此同时,他们也密切关注着拓跋鲜卑的动向,准备随时应对可能出现的变故。

在漠北龙城,拓跋鲜卑的王庭内,首领拓跋力微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难抉择。他的部落原本在漠北过着平静而自在的生活,然而华军的到来却打破了这份宁静。

虽然华军声称只是在追击大幕羌的残兵败将,但明眼人都能看出,这不过是他们的借口而已。大幕羌首领盛吉已死,大多数残兵败将也已投降华军,即使有逃脱的,也寥寥无几。而华军却数万铁骑滞留在漠北,其目的显然并不单纯。

面对华朝数万铁骑的强势压迫,拓跋鲜卑的族人感到深深的恐惧和不安。他们虽然勇猛善战,但在武德充沛的华朝面前,却显得如此渺小和无助。几年前,华朝就推翻了强大的汉朝,还灭了匈奴,如今他们的铁骑又踏上了鲜卑的土地,这让拓跋鲜卑的族人感到前所未有的危机。

“单于,我们该如何是好?”一位下属部落的首领忧心忡忡地问道。他的眼神中充满了迷茫和无助,仿佛已经看不到未来的希望。

拓跋力微沉默了片刻,眉头紧锁地思索着对策。他知道,此刻的抉择将决定整个鲜卑民族的命运。他不能让自己的族人陷入万劫不复的境地,也不能让鲜卑的荣耀和尊严被践踏。

思索良久后,他终于艰难地开口说道:“我们鲜卑人是马背上的民族,曾经将匈奴人驱赶到西边去,北方草原理应是我们的天下。如今华朝咄咄逼人,我决定跟他们摊牌,让他们离开我们的土地。如果他们不肯退去,那我们就决一死战,扞卫我们的家园和尊严。”他的语气中透露出无奈与决绝,仿佛已经做好了最坏的打算。

然而,开战的决定并非一帆风顺。虽然有人义愤填膺地支持跟华国开战,但也有人认为这样做太过冒险。他们认为华**容强盛、兵强马壮、装备精良,比汉朝更加令人恐惧。鲜卑与之开战,无异于以卵击石、自寻死路。他们主张与华军和平谈判,以送一些牛羊战马作为贡品为代价,请华军离开鲜卑的地盘。

这场争论在拓跋鲜卑的内部持续了数日之久,双方各执己见、互不相让。最终拓跋力微力排众议、一意孤行地决定跟华军强硬摊牌,以此来维护他作为鲜卑王的尊严。

他深知这样做可能会付出巨大的代价,但他已经别无选择。作为鲜卑上百万族人的单于,他不可能未战先怯、主动投降。

就在拓跋鲜卑内部争论不休的时候,有人暗地里联系上了华军,将拓跋力微的决定告诉了黄忠等人。黄忠等人得知这一消息后并不感到意外,因为他们早就料到拓跋力微会有这样的反应。然而他们心里却并不慌张,反而更加坚定了要彻底平定北方草原的决心。

既然已经孤军深入大漠,就做好了开战的准备。不然一直滞留在漠北干啥?等过年吗?而且还有人主动向他们通风报信,证明拓跋鲜卑内部有分歧,这简直就是天助我也!

黄忠心里一转,就想出了利用对方的法子。他决定策反这位通风报信的人,并承诺如果对方能够里应外合、搞掉拓跋力微、率鲜卑举族归附华朝的话,就封他一个相当于州长的职位。

这样的诱惑对于那位通风报信的人来说无疑是巨大的,他很快就答应了黄忠的条件,并表示愿意全力配合华军的行动。于是双方一拍即合、开始紧锣密鼓地筹划起行动来。

这位内应并非普通人,正是拓跋鲜卑达奚氏的部落首领达奚涿。他原本在拓跋鲜卑中也有着不低的地位和声望,但近年来却逐渐受到了拓跋力微的打压和排挤。因此他对拓跋力微心怀不满、早有反意,只是一直没有找到合适的机会而已。

现在华朝要平定北方、收降鲜卑族,对他来说无疑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他不仅可以借此机会摆脱拓跋力微的控制和打压,还有可能当上华朝的封疆大吏、享受天朝上国的优渥生活。这样的诱惑对他来说实在是太大了!

至于啥鲜卑族的传承和荣耀,在达奚涿看来根本就不重要。他更加在乎的是自己和族人的利益以及未来的命运。而且在他看来,华朝传过来的精美商品和先进文化才是真正的上层贵族生活,比鲜卑族那种粗犷而落后的游牧生活方式要更加令人向往和追求。

如果能够归附华朝、过上那种令人羡慕的生活的话,那又何乐而不为呢?

想到这里,达奚涿就毫不犹豫地答应了黄忠的条件,并开始积极行动起来。他不仅自己全力配合华军的行动,还利用自己对族内情况更加熟悉的优势,找到了两位同盟者——另外两个对拓跋力微不满的部落首领。

这样一来,拓跋鲜卑总共十个部族中就有三个部族愿意归附华朝了,这对于黄忠等人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好消息,他们平定拓跋鲜卑的把握也因此而更大了几分。

到了双方谈判的那一天,鲜卑和华军双方在龙城东五十里外的草原上摆开了阵势。拓跋力微阐明了他作为鲜卑单于的观点和立场——华军不能在逗留鲜卑境内了,必须限时离开;同时作为对华军劳师远征的补偿,鲜卑族愿意奉上一定数量的牛羊马匹作为礼物送给华军以表达他们的诚意和友好之情;最后他希望拓跋鲜卑与华朝能够保持友好关系、世代相传。

然而他的这番话却并没有打动黄忠等人,因为他们的目标根本就不是让鲜卑人称臣上贡,而是要彻底收服北方,将鲜卑整个族群融合进华夏民族,划入华朝的统治。

于是黄忠果断地拒绝了拓跋力微的条件并提出了自己的要求——拓跋鲜卑必须交出当年利用南匈奴叛乱一事劫掠并州的一支鲜卑族及其头领魁头,并赔偿百万头牛、百万只羊、百万匹马方能罢休。

这简直就是狮子大开口!

显然,黄忠并非真的想要这些赔偿,而是以此来激怒拓跋力微,达成开战的目的罢了。

果然不出他所料,拓跋力微听到这个要求后顿时暴怒不已,他认为华军欺人太甚,竟然提出如此苛刻和荒谬的条件来羞辱他们鲜卑族。于是他拔出佩剑大喊道:“华朝欺人太甚!鲜卑勇士们给我冲啊!杀了这批华军!抢了他们的马匹、粮食、武器!我们能变得更加强大!”

随着他的一声令下,鲜卑大军顿时如同潮水般涌向华军方阵,双方很快就厮杀在了一起。然而这场战斗却并没有像拓跋力微想象的那样顺利和轻松,反而充满了惊险和变数。

因为华军并非普通的军队,而是一支训练有素、装备精良的精锐之师。他们不仅有着高超的武艺和战术素养,还有着强大的后勤支援和战斗力保障。在战斗中他们展现出了惊人的勇气和韧性,即使面对鲜卑大军的疯狂进攻也毫不畏惧、奋力抵抗,甚至还能抓住机会给予对方致命一击。

而鲜卑大军虽然人数众多,但却缺乏足够的组织和纪律性,在战斗中往往各自为战、难以形成有效的合力。加上他们中的不少人并不想跟华军死磕到底,导致士气不一、战斗力大打折扣。

因此双方激战了许久之后,鲜卑大军不仅没有能够击败华军,反而逐渐陷入了劣势,眼看着就要崩溃了。

就在这时,鲜卑大营中掀起了一场惊天风暴。达奚涿三人,伴随着他们麾下的上万亲兵,在鲜卑的阵营之中突然发动了叛乱。他们不再与华军为敌,而是直接转身,矛头对准了拓跋力微的中军。

这一突如其来的变故,犹如一把锋利的匕首,狠狠地刺入了拓跋力微的心脏。

拓跋力微大惊失色,脸上的肌肉因愤怒而扭曲。他一边怒斥达奚涿等人的背叛,痛骂他们背叛族群、卑鄙无耻,一边急忙命令自己的亲信部下迎上前去,竭尽全力阻挡达奚涿等人的猛攻。

而他自己,则趁机向后撤退,想要逃离这突如其来的险境。

然而,战场上的形势瞬息万变。其他几个原本与拓跋部并肩作战的部落,见到鲜卑大军在华军的猛攻之下节节败退,更有三个部落公然叛变,顿时意识到大事不妙。

他们深知,鲜卑此次大败已经成为定局,无法挽回。于是,这些部落首领纷纷叫停了己方族人与华军的厮杀,退到一旁,选择了作壁上观。

华军并没有趁机追杀这些退却的部落,而是将矛头对准了拓跋部和另外两个依然死忠支持拓跋力微的部落。在华军的猛烈追击下,拓跋鲜卑丢盔弃甲,狼狈逃窜。一场惨烈的厮杀过后,拓跋部死伤惨重,上万名勇士倒在了血泊之中。

拓跋力微一路仓皇逃窜,最终逃进了龙城之中。他原本想要利用王庭的坚固城墙来抵挡华军的进攻,为自己争取一线生机。然而,他万万没有想到,龙城之内竟然也有达奚涿的族人。这些达奚氏的内应在关键时刻打开了城门,让华军轻松地攻破了龙城的防线。

在城内的混战中,拓跋力微如同困兽犹斗,但终究难逃一劫。最终,在关羽的青龙偃月刀下,他的大好头颅被一刀斩落,命丧黄泉。随着拓跋力微的死亡,剩下的残兵败将纷纷失去了斗志,选择了投降。

至此,拓跋鲜卑这个曾经威震漠北的强大部落就此被彻底灭亡。剩下的鲜卑头领和族人,在见识到华军的强大和残酷现实后,也纷纷选择了投降华朝。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