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三国:我能趋吉避凶 > 第97章 移支国主动归附

三国:我能趋吉避凶 第97章 移支国主动归附

作者:明巧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2 14:24:09 来源:小说旗

随着华朝国庆阅兵式的盛大举行,那军容强盛、庄严宏大的场面,如同一幅壮丽的画卷,缓缓展开在世人面前。雄伟的洛阳黄河大桥竣工,更是如一座丰碑,屹立在黄河之上,见证了华朝工程技术的辉煌成就。

这两大盛事,如同春潮般涌向四周,波及至那些或远或近、或大或小的国家与部落,在一些华朝商人有意无意的宣传下,掀起了一股前所未有的归附思潮。

华朝的强盛,犹如一面明镜,映照出周边小国的贫弱与渺小。那些曾经自视甚高的国王与部落首领,在华朝的辉煌面前,不禁感到自身的渺小与无力。

在这股浪潮中,部分眼光独到的中下层商人与渴望更好生活的老百姓,成为了这股归附潮流的先驱。他们想象着,若能成为华朝的一份子,或许就能摆脱当前的困境,迎来一个全新的开始。

他们向往着华朝那令人羡慕的文明成果与生活质量,渴望着能够在这片繁荣的土地上,找到自己的立足之地。

然而,对于绝大多数国家的国王与部落首领而言,归附华朝并不是一个轻易能够做出的决定。

他们享受着无上的尊荣与特权,一旦放弃独立,归顺华朝,意味着他们将失去这些特权,甚至可能屈居人下。

这对于习惯了高高在上的他们来说,无疑是难以接受的。

然而,在这众多犹豫不决的国王或部落首领之中,移支国王沙米尔却成为了一个例外。

他的王位,是在上一任国王不幸遇难于匈奴之手后,由华朝助力复国才得以继承的。因此,他对华朝有着一份特殊的感情和依赖。

移支国,这个远离丝绸之路的小国,曾因试图借匈奴之力洗劫邻国蒲类国而招致灭顶之灾,国王一家被杀,人口锐减至两千余人,国家元气大伤,百姓生活困苦不堪。

沙米尔继位后,面对的是一个千疮百孔、民心涣散的国家。他深知,如果不做出改变,移支国将永远无法摆脱贫困与落后的困境。同时,上一任国王引狼入室招至大灾的决定,也让沙米尔家族的威望受到了严重打击,沙米尔的国王位置并不稳当,暗地里暗潮涌动。

当使臣带回华朝国庆阅兵式的盛况与华朝日益强大的消息时,沙米尔陷入了深深的思考。他明白,归附华朝或许能够为他和移支国带来一线生机。

经过数月的权衡利弊,他最终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归附华朝,以换取更加安定的生活。

沙米尔召集了最亲信的几位大臣,进行了一场密议。在昏黄的烛光下,沙米尔缓缓道出了自己的决定。会议室内顿时陷入了一片寂静,随后是激烈的讨论。

大臣们或忧虑,或担忧,心思不一。他们担心归附华朝后,移支国会失去独立地位,王室的特权也会受到削弱。

然而沙米尔却坚定地认为,归附华朝是移支国唯一的出路。他耐心地解释了自己的想法,并承诺会尽力争取华朝的支持与保护,以确保大家的原有利益不受太大损害。

反而,在华朝的保护下,他们和家族的人身安全才能得到保护,不会被未来不知哪里冒出来的反叛者杀死,并跟随华朝一起,将家族延续下去。

在沙米尔的坚定意志下,大臣们最终达成了一致,决定向华朝递交国书,表达归附之意。

国书的撰写过程异常谨慎,沙米尔亲自参与了国书的起草工作,他既表达了移支国对华朝的仰慕与归附的决心,又巧妙地提出了希望华朝能够给予一定支持与保护的请求。

这份国书不仅承载着移支国的未来命运,更寄托了沙米尔对移支国的责任感。

当这份承载着移支国未来命运的国书被精心封装,交由特使之手,踏上前往华朝京城洛阳的漫长征途时,沙米尔的心中既有释然,也有忐忑。他期待着华朝的回应,也担心着未知的未来。

太平十一年(204年)三月,春意盎然之际,华朝京城洛阳,皇宫内,张循正端坐在龙椅之上,批阅着堆积如山的奏折。当那份来自遥远西域的国书被呈到他面前时,张循的眼中闪过一丝惊讶,随即是难以掩饰的喜悦。

移支国的主动归附,不仅是对华朝实力的认可,更是其外交策略的一次重大胜利。张循深知,这背后离不开华朝强大的国力和威望的支撑。

他当即派遣吏部、户部重臣携带圣旨与丰厚赏赐,前往西域,正式接收移支国的军政大权,并宣布移支国正式成为华朝的一部分。

为了彰显华朝的大国风范与对归附国的关怀,张循还特批了大量物资与工程机械,准备援助移支国的重建工作。

他希望通过这些措施,能够帮助移支国迅速恢复元气,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从而进一步巩固华朝在西域的影响力。

《华夏旬报》《司隶日报》等各大报纸在头版头条位置,以大篇幅报道刊登了移支国主动归附华朝的盛况。报道中详细描述了国书的递交过程、张循的喜悦之情以及华朝对移支国的规划。

同时,还不乏对移支国地理位置、历史文化背景的介绍,以及对华朝此举深远意义的解读,这些报道迅速在华朝民众中引起了热烈的反响。

他们纷纷赞叹华朝的包容与强大,对移支国的归附表示热烈的欢迎。在街头巷尾,人们热议着这个话题,他们期待着华朝能够继续扩大影响力,为更多的国家与部落带来和平与繁荣。

在华朝的官员中,移支国的归附也引发了广泛的讨论。一些官员认为,这是华朝外交策略的成功体现,应该继续加强与其他国家的联系,推动更多的国家归附华朝。

而另一些官员则担心,过多的归附国家可能会给华朝带来管理上的困难和经济上的负担。然而,这些担忧并未影响张循对移支国归附的喜悦与欢迎。

因为张循来自后世,知道领土的重要性,他不会因为经济负担而拒绝一个主动归附的国家。

随着移支国归附华朝的消息传遍西域,一股前所未有的变动之风开始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悄然兴起。华朝对移支县的大力扶持,不仅迅速改善了当地的基础设施,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还极大地提升了华朝在西域的影响力。

附近的蒲类国、车师国、卑陆、东且弥、交河国等小国的百姓,亲眼目睹了移支县的巨变,心中不禁生出了羡慕与向往。

他们开始私下议论,是否自己的国家也应该考虑归附华朝,以换取同样的发展机遇与和平生活。一些有远见的小国国王也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立场,思考着主动归附华朝可能造成的得失。而青藏高原上的羌族各部落,也同样感受到了这股来自东方的强大吸引力。

整个西域乃至青藏高原,人心开始浮动,归附华朝的想法在越来越多的人心中生根发芽。

移支国的归附,不仅是华朝外交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更是西域乃至更广阔地区历史进程中的一个转折点。它标志着华朝的影响力与威望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已经达到了能让他国主动归附的程度。

这也为那些渴望发展与和平的小国与部落提供了一个全新的选择。

在未来的日子里,随着华朝对归附地区的持续扶持与治理,移支县的原有面貌必将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那些曾经破败不堪的建筑将被重建,那些曾经贫困潦倒的人民将过上富足的生活。

而那些曾经犹豫不决的小国王与部落首领们,也将逐渐认识到,归附华朝,或许是他们能够为自己和臣民争取更好待遇的机会。

宁为鸡头不为凤尾,或许是一种错误的认知。

一个新的时代,正在曙光的照耀下,缓缓拉开序幕。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