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抗战:全球都是基地车 > 第二百三十九章 协商!

抗战:全球都是基地车 第二百三十九章 协商!

作者:咖啡七分甜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25 14:15:44 来源:平板电子书

远征军的指挥部内,气氛凝重得如同暴风雨来临前的死寂。

墙壁上,大幅的作战地图被摇曳的灯光映照出诡异的光影,那些密密麻麻的线条和标记,仿佛是命运编织的复杂迷宫,而杜聿明将军,正试图从中找到破局的那根线头。

电报机发出单调而急促的“滴滴答答”声,在这密闭的空间里回荡,每一声都像重锤敲在众人的心间,诉说着战场局势的不安与紧迫。

杜聿明将军眉头紧锁,双眼紧紧盯着地图,眼神中透露出坚毅与决绝,他的手指在地图上缓缓移动,试图从那错综复杂的战局中,寻找到一丝扭转乾坤的希望。

突然,一阵急促的脚步声打破了这份凝重。

一名通讯兵急匆匆地跑了进来,手里紧紧握着一份电报,脸上满是焦急之色,连军帽都有些歪斜。

他的额头上布满了汗珠,急促的呼吸在这安静的指挥部里显得格外突兀。

“报告!”通讯兵大声喊道,声音因为紧张和奔跑而带着一丝颤抖。

杜聿明将军抬起头,目光如炬,仿佛能穿透一切迷雾,看着通讯兵问道:“什么事,慌慌张张的?”他的声音低沉而有力,带着久经沙场的威严。

通讯兵连忙上前,一个标准的敬礼后,将电报递给杜聿明将军,说道:“将军,刚刚收到的紧急情报,英国人擅自撤离了!”

“什么?”杜聿明将军猛地站起身来,双手重重地拍在桌子上,震得桌上的茶杯都跳了起来,茶水溅出,浸湿了桌上的文件。“英国人居然擅自撤退?这是什么时候的事?”他的声音中充满了忿怒和震惊,这突如其来的消息,让他一时难以接受。

通讯兵赶紧回答:“情报显示,他们在昨夜就开始行动了,没有通知我们,现在已经撤离了预定的防线。”

杜聿明将军的脸色瞬间变得铁青,他在房间里来回踱步,心中的愤怒如同熊熊烈火般燃烧。

他怎么也没想到,英国人居然如此不顾大局,擅自撤离。

这不仅是对盟友的背叛,更是将中国远征军置于了极其危险的境地。

他深知,英军的擅自撤离,不仅会导致防线出现巨大的漏洞,让日军有机可乘,还可能影响整个战局的走向。

更重要的是,这对中国远征军的士气将是一个沉重的打击。

士兵们本就身处异国他乡,面对强大的日军,靠着坚定的信念和对盟友的信任在战斗。

如今,英国人的背信弃义,让他们的努力和牺牲变得如此不值。

“简直是荒谬!”杜聿明将军咬牙切齿地说道,“我们是应他们的请求来共同作战的,他们却在关键时刻临阵脱逃,这不是把我们往火坑里推吗?”

他停下脚步,望向窗外,战火的硝烟弥漫在天际,仿佛是命运的阴霾,笼罩着整个战场。

他回想起远征军出征时的情景,战士们满怀热血,高呼着口号,誓言要保卫祖国,与盟军并肩作战,将日军赶出缅甸。

那一张张年轻而坚定的面孔,此刻在他的脑海中不断浮现。

可如今,英国人的行为却让这一切变得如此讽刺。

“马上备车,我要亲自去找亚历山大中将,问个清楚!”杜聿明将军果断地下达命令。

很快,杜聿明将军的座车在尘土飞扬中疾驰而去,向着英军的临时指挥部驶去。一路上,窗外战火纷飞,炮弹的轰鸣声不绝于耳,爆炸的火光不时照亮夜空。

杜聿明将军望着这惨烈的景象,心中的怒火愈发旺盛。他知道,这次与亚历山大中将的会面,必将是一场激烈的交锋。

车子终于抵达了英军指挥部。杜聿明将军下车后,大步流星地朝着指挥部走去。

门口的英军卫兵看到他气势汹汹的样子,想要阻拦,但被杜聿明将军凌厉的眼神吓得不敢动弹。

“我要见亚历山大中将,立刻!”杜聿明将军大声说道,声音中透着不容置疑的威严。

一名英军军官连忙跑过来,结结巴巴地说道:“杜……杜将军,您请稍等,我这就去通报。”他的脸上带着一丝惶恐,显然被杜聿明将军的气势所震慑。

不一会儿,那名军官回来了,说道:“杜将军,亚历山大中将请您进去。”

杜聿明将军冷哼一声,大步走进了亚历山大中将的办公室。

办公室里,亚历山大中将正坐在办公桌前,悠闲地抽着雪茄。看到杜聿明将军进来,他只是微微起身,点了点头,脸上露出一丝尴尬的笑容。

“杜将军,快请坐。”亚历山大中将说道,语气中试图表现出热情,但却难掩心虚。

杜聿明将军并没有理会他的邀请,而是直直地盯着他,大声质问道:“亚历山大中将,我想知道,你们英军为什么擅自撤离?”他的声音在房间里回荡,充满了质问的力量。

亚历山大中将的笑容瞬间僵在了脸上,他磕了磕雪茄,试图拖延时间,说道:“杜将军,您先别激动,这其中有些复杂的原因……”

“复杂的原因?”杜聿明将军打断了他的话,愤怒地说道,“我看是你们贪生怕死,临阵脱逃吧!你们知不知道,你们的擅自撤离,会给我们带来多大的灾难?”他的眼神中透露出愤怒和失望,仿佛在看着一个不可饶恕的罪人。

亚历山大中将皱了皱眉头,有些不悦地说道:“杜将军,请注意你的言辞。我们英军也是出于战略上的考虑。”他试图为自己的行为辩解,但声音却显得有些底气不足。

“战略上的考虑?”杜聿明将军冷笑一声,“什么战略考虑需要你们在不通知盟友的情况下擅自撤离?你们把我们中国远征军置于何地?把我们共同抗击日军的承诺置于何地?”他的每一个问题都像一把利刃,刺向亚历山大中将的内心。

亚历山大中将沉默了片刻,然后说道:“杜将军,你要知道,战场形势瞬息万变。我们收到情报,日军有大规模的增援部队即将抵达,我们的防线恐怕难以抵挡。为了保存实力,我们不得不做出这个决定。”他试图用这个理由来解释自己的行为,但在杜聿明将军看来,这不过是一个苍白的借口。

“保存实力?”杜聿明将军怒目圆睁,“那我们中国远征军的实力就不是实力了?我们远渡重洋来到这里,就是为了和你们一起战斗,而不是被你们当成弃子!你们英军这样做,是对国际道义的践踏,是对盟友的背叛!”他的声音越来越高,情绪也越来越激动,多年的军旅生涯让他深知,在战场上,信任和团结是多么的重要,而英国人的行为,无疑是对这一切的破坏。

亚历山大中将的脸色变得很难看,他有些不耐烦地说道:“杜将军,战争就是如此残酷。我们不能为了一时的意气,而让英军遭受灭顶之灾。”他试图用战争的残酷来为自己的行为开脱,但杜聿明将军却不买账。

“一时的意气?”杜聿明将军气得浑身发抖,“你们这是自私自利的表现!当初,你们请求我们出兵缅甸,信誓旦旦地说要共同作战,互相支持。可现在呢?你们为了自己的利益,不顾我们的死活,擅自撤离。你们对得起那些在战场上浴血奋战的中国士兵吗?”他的话语中充满了悲愤,那些在战场上牺牲的中国士兵的身影在他的脑海中不断浮现,他们的鲜血不能白流,而英国人的行为,让他们的牺牲变得如此不值。

亚历山大中将被杜聿明将军的话驳得哑口无言,他沉默了许久,才说道:“杜将军,我理解你的愤怒。但现在说这些已经没有意义了,我们还是要考虑如何应对当前的局势。”他试图转移话题,逃避自己的责任。

“应对局势?”杜聿明将军冷笑道,“你们把局势搞得一团糟,现在却想让我们来收拾残局?你们必须为你们的行为负责!”他的眼神中透露出坚定的决心,他不会轻易放过英国人的背信弃义。

亚历山大中将无奈地叹了口气,说道:“杜将军,你说吧,你想让我们怎么做?”他知道,自己已经无法逃避这个问题,只能面对杜聿明将军的要求。

杜聿明将军盯着他,一字一顿地说道:“第一,你们必须立刻停止撤离行动,重新回到预定的防线,与我们共同作战;第二,你们要向中国远征军道歉,承认你们的错误;第三,你们要保证,以后不会再出现类似的情况,否则,我们将重新考虑与你们的合作关系!”他的每一个要求都斩钉截铁,不容置疑,这是他对英国人的底线,也是对中国远征军的责任。

亚历山大中将听了杜聿明将军的话,脸色变得十分难看。

他知道,杜聿明将军提出的这些要求,对于英军来说,几乎是不可能做到的。

重新回到防线,意味着要面对日军强大的攻势,这对英军来说,无疑是一场巨大的冒险;而道歉,更是关乎英国的颜面,他作为英军的指挥官,很难做出这样的决定。

“杜将军,你提出的这些要求,我需要向上级汇报,我无法当场答复你。”亚历山大中将说道。他试图用这个理由来拖延时间,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

杜聿明将军看着他,冷冷地说道:“好,我给你时间汇报。但我希望你能尽快给我一个满意的答复,否则,后果自负!”说完,杜聿明将军转身,大步走出了办公室。他的背影坚定而决绝,仿佛在向亚历山大中将宣告,他不会轻易妥协。

亚历山大中将望着杜聿明将军离去的背影,心中五味杂陈。

他知道,这次英军的擅自撤离,已经严重破坏了与中国远征军的合作关系,也让整个缅甸战场的局势变得更加严峻。他陷入了沉思,思考着如何应对杜聿明将军的要求,以及如何挽回英军的声誉和与中国远征军的合作。

杜聿明将军回到远征军指挥部后,立刻召集了各部队的指挥官,商讨应对之策。尽管他对英军的行为感到愤怒,但他清楚,现在最重要的是如何保护远征军的安全,避免遭受日军的重大打击。

“将军,英国人太过分了!他们怎么能这样做?”一名指挥官愤怒地说道。他的脸上充满了愤怒和不甘,英国人的背信弃义让他感到无比的屈辱。

“是啊,将军,我们不能就这么算了,必须给他们点颜色看看!”另一名指挥官也附和道。他的眼神中透露出坚定的决心,他不愿意就这样被英国人欺负。

杜聿明将军摆了摆手,说道:“现在不是意气用事的时候。我们要冷静下来,思考如何应对当前的局势。英军的撤离,让我们的防线出现了巨大的漏洞,日军很可能会趁机发动进攻。我们必须尽快调整部署,加强防御。”他的声音沉稳而有力,透露出一名指挥官的冷静和果断。

于是,指挥官们开始讨论如何重新部署防线,制定作战计划。他们围坐在地图前,仔细研究着每一个地形,每一条防线,试图找到最有效的防御策略。

他们深知,接下来的战斗将异常艰难,但他们毫不畏惧,决心与日军血战到底。

与此同时,英军内部也因为杜聿明将军的要求而陷入了激烈的争论。

一些军官认为,应该接受杜聿明将军的要求,重新回到防线,与中国远征军共同作战,这样才能维护英军的信誉和国际形象。

他们深知,在国际战场上,信誉是至关重要的,如果英军就这样逃避责任,将会受到国际社会的谴责。

“我们不能就这样抛弃盟友,这是不道德的,也是不符合英国的利益的。”一名年轻的军官说道。他的眼神中透露出坚定的信念,他认为,作为盟友,就应该共同面对困难。(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