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抗战:全球都是基地车 > 第二百四十章 破局的关键!

在英军的营帐内,气氛凝重得如同暴风雨来临前的死寂。军官们分成两派,各执一词,争论不休。

张撤离缅甸的军官们言辞激烈,他们挥舞着手中的文件,大声疾呼:“重新回到防线?那简直是自寻死路!看看我们现在的兵力,再看看日军的疯狂攻势,回去只会让更多的士兵白白送命,我们必须尽快撤离,保存实力才是当务之急!”

他们的脸上写满了焦虑与担忧,在他们心中,英军的安危高于一切,此时的缅甸战场就像一个巨大的吞噬机器,正无情地消耗着英军的有生力量。

而另一部分坚决反对撤离的军官则涨红了脸,愤怒地反驳:“临阵脱逃?这将会成为英军历史上的耻辱!我们肩负着保卫缅甸的责任,怎能如此轻易地放弃?我们的荣誉何在?信誉何在?”他们紧握双拳,眼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仿佛在这一刻,他们守护的不仅仅是一片土地,更是英军长久以来的尊严。

一位资深军官,他的声音低沉却极具穿透力,宛如洪钟般在营帐内回荡:“我们不能为了所谓的信誉,而让英军陷入危险之中。我们的首要任务是保护英军的安全。战争不是意气用事,而是要权衡利弊。此时撤离,保存实力,日后我们才有机会卷土重来。”他的话语代表了一部分军官的观点,在这场残酷的战争中,他们更关注英军自身的生死存亡。

亚历山大中将坐在营帐的首位,眉头紧锁,眼神中透露出深深的无奈与纠结。他的目光在两派军官之间来回游移,听着他们激烈的争论,心中犹如打翻了五味瓶。

他深知,这个决定将影响整个战局的走向,也将影响英军的未来。

一方面,英军的利益和安全沉甸甸地压在他的心头,那些年轻士兵的生命在战火中岌岌可危,作为指挥官,他有责任带领他们脱离险境;另一方面,他又不得不顾及与中国远征军的合作关系以及国际舆论的压力。

中国远征军在战场上与英军并肩作战,他们的付出和牺牲有目共睹,如今英军若擅自撤离,无疑会给中国远征军带来巨大的困境,这将严重损害双方的合作关系。

而且,国际社会都在关注着这场战争,英军的一举一动都将受到审视,若被视为临阵脱逃,国际舆论必将对英军口诛笔伐。

经过一番痛苦的深思熟虑,亚历山大中将缓缓站起身来,眼神中透露出一丝决绝。他决定再次与杜聿明将军会面,试图寻求一个折中的解决方案。

他知道,杜聿明将军是一个坚定而有原则的人,但他也希望,能够通过谈判,找到一个双方都能接受的方案,以此来缓解目前剑拔弩张的紧张局势。

当亚历山大中将再次见到杜聿明将军时,他的态度明显缓和了许多。他微微欠身,脸上带着一丝歉意的笑容,说道:“杜将军,经过我们的商讨,我们认为,重新回到原来的防线确实存在很大的困难。日军在防线周边部署了大量的兵力和先进的武器装备,我们贸然回去,损失将难以估量。但我们愿意在其他方面给予支持,比如提供物资和情报。我们的物资储备虽然不算充裕,但会尽最大努力为贵军提供必要的补给,同时,我们的情报部门也会加大对日军的侦察力度,及时将重要情报传递给贵军。”亚历山大中将试图用这个折中的方案来挽回与中国远征军的合作关系,他的语气诚恳,眼神中充满了期待。

杜聿明将军听了,脸色依然阴沉得如同暴风雨来临前的乌云。他紧盯着亚历山大中将,目光中透露出失望和不满,缓缓说道:“物资和情报固然重要,但这无法弥补你们擅自撤离给我们带来的损失。你们的行为让我们在战场上陷入了被动,许多战士因为你们的突然撤离而陷入绝境,失去了宝贵的生命。你们的擅自行动已经让我们失去了对你们的信任。”他的声音中充满了愤怒和无奈,英国人的行为让他对英军的信任降到了冰点,在这残酷的战争中,信任一旦破裂,就如同破碎的镜子,难以再恢复如初。

亚历山大中将连忙向前走了一步,双手微微摊开,急切地说道:“杜将军,我知道我们这次的行为让你们很失望。但请相信,我们以后不会再出现类似的情况。我们愿意用实际行动来证明我们的诚意,希望能够继续与你们合作,共同抗击日军。日军是我们共同的敌人,只有携手共进,我们才有希望赢得这场战争的胜利。”他试图用承诺来挽回杜聿明将军的信任,但他也深知,这谈何容易,信任的重建需要时间和行动的证明。

杜聿明将军沉默了片刻,他的目光在亚历山大中将的脸上来回审视,似乎在判断他话语的真实性。许久,他缓缓开口,说道:“好吧,既然你们愿意在其他方面提供支持,那我们就暂时放下这件事。但我还是那句话,如果你们再敢擅自行动,我们将不会再与你们有任何合作!我们中国远征军为了保卫缅甸,为了抗击日军,不惜一切代价,我们绝不允许任何背叛和动摇。”他的声音中透露出坚定的决心,他不会再轻易相信英国人的承诺,在未来的战场上,他将时刻保持警惕,以防英军再次做出损害双方合作的行为。

就这样,在经过一番激烈的交涉后,中英双方暂时达成了妥协。

然而,缅甸战场的局势依然严峻,日军的攻势越来越猛烈,仿佛汹涌的潮水,一波接着一波,不断冲击着中国远征军和英军的防线。

战场上硝烟弥漫,炮火声震耳欲聋,士兵们的喊杀声和惨叫声交织在一起,让人不寒而栗。

此时,在遥远的自由军指挥部内,陆裕华正站在巨大的地图前,眉头紧锁,眼神中透露出凝重与坚定。他的目光紧紧地盯着地图上缅甸地区那不断被日军蚕食的区域,仿佛要从地图中找出破局的关键。

地图上,代表日军的红色箭头如同一头头凶猛的野兽,不断向前推进,而代表中国远征军的蓝色防线则在顽强抵抗,但已呈现出岌岌可危的态势。

“总座,刚收到消息,缅甸那边的战况愈发不容乐观了,日军的攻势很猛,远征军的防线压力巨大。”通讯参谋匆匆走过来,他的面色苍白,声音中带着一丝紧张和焦虑。在这场残酷的战争中,每一个新的战报都可能带来令人揪心的消息。

陆裕华缓缓转过身,面色冷峻,犹如一座威严的冰山。他的眼神犀利地看向通讯参谋,问道:“具体情况如何?前线部队还能撑多久?”他的声音沉稳而有力,尽管内心焦急万分,但作为指挥官,他必须保持冷静,才能做出正确的决策。

通讯兵咽了口唾沫,紧张地说道:“日军调集了大量兵力,各种先进武器也都用上了,轰炸机不断对远征军的阵地进行狂轰滥炸,坦克部队则在前面开路,步兵紧随其后,疯狂地发起冲锋。远征军的兄弟们虽然顽强抵抗,但伤亡不小。据前线指挥官说,最多还能坚持三天,如果没有增援,防线恐怕……”他的声音渐渐低了下去,眼中透露出一丝绝望。三天,在这残酷的战争中,时间是如此的紧迫,每一分每一秒都可能决定着无数士兵的生死。

陆裕华微微闭上眼睛,深吸一口气,心中暗自思忖:缅甸的局势已然危急,若缅甸战场失利,后果不堪设想。

日军一旦占领缅甸,就可以进一步扩大其在东南亚的势力范围,威胁到周边国家的安全,同时也会对自由军的战略布局造成极大的冲击。他的脑海中迅速浮现出各种应对策略,犹如高速运转的机器,不断筛选、分析着各种可能性。

突然,一个大胆的想法在他心中萌生。

“命令,让各部队长官立刻来指挥部开会,有重要作战计划商讨。”陆裕华果断地说道,他的声音坚定而有力,仿佛在这一刻,他已经找到了破局的方向。

不一会儿,自由军的几位主要将领齐聚指挥部。

他们的脸上都带着疲惫和焦虑,在这连续的战斗中,他们承受着巨大的压力。众人看着地图上不断被日军蚕食的区域,心中都沉甸甸的。那不断推进的红色箭头,就像悬在他们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随时可能落下。

“诸位,想必大家都已经知道缅甸的战况了。”陆裕华打破了沉默,他的声音低沉而有力,在指挥部内回荡。“如今形势严峻,我们必须想出应对之策。我有一个想法,加大进攻暹罗的力度,只要占领暹罗,就能逼迫日军不敢在缅甸战场继续扩大进攻。暹罗的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它处于东南亚的中心地带,日军若失去暹罗,其在东南亚的战略布局将受到严重影响,他们必然会分心来防守暹罗,从而减轻缅甸战场的压力。”

此言一出,众人一阵哗然。一位年轻的将领率先发言,他的脸上带着一丝担忧:“总座,暹罗可不是那么容易占领的。那里地形复杂,山峦起伏,丛林茂密,而且日军在暹罗也有一定的兵力部署,他们修筑了坚固的防御工事,配备了先进的武器装备。我们贸然进攻,会不会陷入两面作战的困境?日军很可能会从缅甸战场抽调兵力来增援暹罗,到时候我们既要面对暹罗的日军,又要防备缅甸日军的反扑,处境将十分危险。”

陆裕华微微点头,目光中透露出对这位年轻将领的认可:“你说的有道理,这确实是个风险。但我们现在已经没有太多选择了。缅甸战场一旦崩溃,我们整个战略布局都会被打乱。日军将会更加肆无忌惮地扩张,我们面临的威胁将成倍增加。而进攻暹罗,虽然有风险,但也有机遇。暹罗的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日军肯定也不想轻易放弃。我们只要行动迅速,打他们个措手不及,还是有很大把握的。我们可以利用日军在缅甸战场投入大量兵力,对暹罗的防守相对薄弱的时机,发动突然袭击,争取在日军反应过来之前,突破他们的防线。”

另一位将领皱着眉头说:“可是,我们的兵力有限,现在一些地方的叛军也在蠢蠢欲动,他们的背后都是日军支持。这些叛军在我们后方捣乱,袭击我们的补给线,破坏我们的基础设施,给我们的作战行动带来了很大的困扰。如果我们抽调大量兵力去进攻暹罗,后方的防御就会空虚,叛军很可能会趁机发动大规模进攻,我们将腹背受敌。”

陆裕华走到地图前,指着上面的标记说道:“这一点我也考虑到了,我们可以从战场抽调一部分精锐部队,组成突击小队,解决这些叛军。这些突击小队要具备超强的战斗力和机动性,能够迅速出击,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消灭叛军的有生力量。同时,在暹罗战场上,我们要采取一些迷惑性的战术,让日军误以为我们在加强防御,不敢轻易发动大规模进攻。我们可以在边境地区制造一些假象,比如增加巡逻次数,设置一些假的军事设施,让日军以为我们在准备防守,而不是进攻。”

这时,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将开口了,他的声音沉稳而有力:“总座,进攻暹罗的计划虽然冒险,但也不失为一个破局之法。不过,我们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情报工作一定要做到位。我们要了解暹罗日军的兵力部署、武器装备以及他们的防御工事。只有知己知彼,我们才能百战不殆。我们需要派遣更多的情报人员潜入暹罗,收集详细的情报,为我们的作战计划提供准确的依据。”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