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抗战:全球都是基地车 > 第二百四十一章 准备!

抗战:全球都是基地车 第二百四十一章 准备!

作者:咖啡七分甜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28 00:11:32 来源:平板电子书

“扩军!”陆裕华的声音斩钉截铁,在这略显昏暗的会议室里,却如同洪钟般回响,震得空气都微微颤动。

他身姿笔挺,犹如一座巍峨的山峰,散发着让人无法忽视的威严气息。

他的目光如同一把锐利的鹰隼,缓缓扫过眼前一众将领。

这些跟随他南征北战多年的部下,每一个人的脸上都刻满了岁月的沧桑与战斗的痕迹。

此刻,他们都正襟危坐,脊背挺得笔直,犹如一杆杆标枪,脸上带着专注与期待,那一双双炯炯有神的眼睛,紧紧地盯着陆裕华,仿佛在聆听着命运的召唤。

“随着我们拿下高棉及万象府,我们将再次成为关注的焦点。”陆裕华微微仰头,目光深邃,仿佛穿透了会议室的墙壁,看向了远方那片广袤的土地,“而眼下我们的兵力,不足以完全守住这么多地盘。所以,我决定扩军。”

他微微顿了顿,目光中透露出无比的坚定与决然,那眼神仿佛在向世界宣告,这一决策不容置疑。

原先,他一直压着不扩军,内心有着自己深远的考量。他深知,在有限的资源下,人的潜力往往能被无限激发。

他就是想着锻炼一下自己的部下,让他们在艰苦的环境中不断磨砺,如同在熊熊烈火中锤炼的钢铁,从而提升作战素养与指挥能力。

在那些艰难的日子里,部下们在一次次战斗中摸爬滚打,从最初的青涩稚嫩,逐渐成长为如今的坚毅果敢,每一个人都蜕变成为了战场上的精英。

现在,局势日益紧张,自由军拿下的地盘已经大得超乎想象。

西起孟拱城,那座饱经战火洗礼的城市,残垣断壁诉说着往昔的沧桑;西都岱耶,曾经繁华的都市,如今也在自由军的掌控下渐渐恢复生机;北至清莱府,那片山水相依的土地,如今成为了自由军的大后方;澜沧江,这条奔腾不息的江水,宛如一条纽带,联接着自由军的各个据点;东至万象府,充满异域风情的城市,如今飘扬着自由军的旗帜;金边府,古老而神秘的地方,也纳入了自由军的版图;南至曼谷一线,那片繁华的海滨区域,如今也有了自由军的身影。这一片广袤的区域,横跨安南、暹罗、高棉三个国家,地阔近百万平方公里。自由军带甲十万,拥民百万,已然成为了东南亚地区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

然而,地盘虽然大,但百姓太少,这一直是陆裕华心中的一块心病。不过现在拿下高棉后,情况有了转机,已经与对岸接轨,以后再移民,就容易许多。

根据后勤部门那些戴着眼镜、整日埋首于文件和数据中的参谋们仔细计算,未来一个月至少能移民二三十万,半年内超过两百万移民。

这将是一股多么庞大的力量,想到这里,陆裕华的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兴奋。

陆裕华深知,有了这些移民的加入,自由军的实力将会日益强大。

不仅兵源有了更充足的补充,那些充满热血与活力的年轻人,将为自由军注入新鲜的血液;后勤保障等方面也能得到极大的改善,妇女们可以在后方洗衣做饭、照顾伤员,老人们可以传授生活经验,孩子们也能在未来成长为自由军的新生力量。

而陆裕华,现在要做的就是扩兵。

对外宣称,二十万大军,实际上也就十万多人。而现在他的目标就是扩到二十万人,让自由军的军旗在更多的地方飘扬。

对于海军和空军,陆裕华并没有过多的要求,毕竟这两个是高级兵种,不是一句话就能搞定的。

海军需要大量的舰船建造,从设计开始,那是一群穿着白大褂的工程师们在图纸上反复勾勒、修改,每一条线条都凝聚着他们的智慧;到下水,巨大的船坞中,舰船缓缓滑入水中,激起千层浪花;再到形成战斗力,船员们需要长时间的训练,熟悉每一个操作流程,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金钱和精力。

空军则需要培养专业的飞行员,从挑选那些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都极佳的年轻人,到在训练场上日复一日地进行模拟飞行训练,再到购置先进的战机,每一架战机都价值连城,还需要建立完善的航空基地等,每一项都需要巨额的资金和大量的时间。相比之下,陆军的扩编相对容易实现,也能在短时间内提升自由军的整体实力。

至此,自由军完成整编,调整,未来的日子,基本上是不会在更改编制,尤其是以后的步兵师扩编,都以这个为模板。

看着众人都露出满意之色,陆裕华暗道,这块蛋糕切的漂亮。各个部队的将领对自己所负责的区域和兵力分配都较为满意,这对于接下来的作战和发展至关重要。他们清楚,只有合理的分配,才能让部队发挥出最大的战斗力。

等到所有部队扩编完成,自由军将拥兵二十万人,这可是一个非常庞大的势力。在这片战火纷飞的东南亚地区,足以成为各方势力不可小觑的存在。那些曾经轻视自由军的势力,在未来都将重新审视这个崛起的力量。

“接下来第二师调往澜沧江一带,继续负责移民工作。”陆裕华的声音沉稳而有力,仿佛带着一种让人安心的魔力,“第一师调往万象府,继续蚕食暹罗,第三师待命。随时等候命令进攻。”他的每一个字都清晰地传入将领们的耳中,如同战鼓一般,振奋着人心。

“是,总座!”三人齐声应道,声音中充满了斗志与决心,仿佛要将这会议室的屋顶都掀翻。他们的眼神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对于即将到来的任务充满了期待。

最近,日军的进攻非常的迅猛,打下西隆之后,四处出击,攻占不少地盘,同时也松懈了许多。日军所到之处,烧杀抢掠,无恶不作,村庄被付之一炬,百姓们流离失所,哭声震天。

那些无辜的生命在日军的屠刀下消逝,美丽的家园变成了一片废墟。

陆裕华心中一直憋着一股怒火,那怒火如同地下的岩浆,在心中翻滚涌动,如今自由军实力有所增强,他觉得是时候给日军一点颜色看看了,要让那些侵略者为他们的暴行付出惨痛的代价。

一想到拿下整个缅甸,陆裕华的心跳都加快不少。

拿下整个缅甸,他的势力将得到急剧暴增。缅甸,那片资源丰富的土地,有着茂密的森林,珍贵的矿产。

英国在缅甸经营多年,拥有丰富的资源和完善的基础设施。

如果自由军能够占领缅甸,不仅能获得大量的物资补给,那些堆积如山的粮食、武器弹药,将为自由军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坚实的保障;还能在国际上提升自己的地位,从一个地方势力,逐渐走向世界的舞台,甚至有希望跟英国佬扳一扳手腕了。当然,这一切都需要提前准备,每一个细节都要考虑周全。

会后,陆裕华把负责后勤的周参谋叫到了办公室。办公室里,灯光有些昏暗,墙上挂着一幅巨大的军事地图,上面用各种颜色的线条和标记标注着各方势力的分布。

“老周,这次扩军,后勤方面压力不小啊。”陆裕华拍了拍周参谋的肩膀说道,他的声音中带着一丝关切,“新兵的装备、粮草,还有后续移民的安置,都得靠你们后勤部门了。”

周参谋一脸严肃,“啪”地一声敬了个标准的军礼,说道:“总座放心,后勤部门一定竭尽全力。”他微微皱了皱眉头,接着说道:“不过,现在我们的武器装备还是有些老旧,很多都是从战场上缴获的,种类繁杂,维护起来难度很大。而且,随着新兵的加入,武器缺口不小。那些老旧的枪支,时常出现卡壳的情况,在战场上可是会要命的。”

陆裕华微微皱眉,陷入了沉思。片刻后,他说道:“武器方面,一方面加强对现有武器的维护和保养,能修的尽量修。组织一批技术精湛的工匠,没日没夜地抢修,务必让每一件武器都能发挥出最大的作用。另一方面,想办法和周边的一些势力交易,看看能不能弄到一些先进的武器。那些狡猾的商人,只要有利益,总会有办法的。还有,我们自己的兵工厂也要加快生产进度,提高产能。让工人们三班倒,日夜不停地生产,我要看到更多的枪支弹药从我们的工厂里出来。”

“是,总座。粮草方面,目前我们储备还算充足,但随着移民的增加,后续的消耗会很大。而且,我们的农田大多在一些不稳定的区域,时常受到战乱影响,产量不太稳定。那些肥沃的土地,因为战火,很多都荒芜了,实在是可惜。”周参谋继续汇报着后勤方面的难题,他的眼神中透露出一丝忧虑。

“嗯,关于农田,组织一些部队,加强对产粮区的保护。派最精锐的士兵去,务必保证农田的安全。同时,鼓励移民开垦新的农田,给予他们一定的优惠政策。比如,前三年免税,提供种子和农具。另外,和周边的一些中立国家或者势力建立贸易往来,从他们那里购买一些粮草,以备不时之需。那些中立的国家,只要价格合适,他们会愿意和我们做生意的。”陆裕华一一给出应对之策,他的思维清晰,考虑得非常全面。

解决完后勤问题,陆裕华又把情报部门的负责人李干事叫了进来。“小李,最近日军的动向摸清楚了吗?他们在西隆周边的兵力部署到底如何?”陆裕华问道,他的眼神中透露出一丝急切。

李干事连忙打开手中的文件,文件上密密麻麻地记录着各种情报。“总座,根据我们的情报,日军在西隆周边部署了三个师团,大概有五六万人。他们的主力部队集中在西隆城,那座城市里,日军的营房林立,戒备森严。周边一些城镇的防守相对薄弱。不过,他们在交通要道上设置了不少据点,防御工事也比较完善。那些据点,用钢筋混凝土修筑,易守难攻。”

陆裕华仔细看着情报资料,眉头时而紧皱,时而舒展。思考片刻后说道:“日军主力集中在西隆,这是个机会。我们可以先派小股部队,对他们周边的据点进行骚扰,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就像一群苍蝇,在他们耳边嗡嗡叫,让他们不得安宁。然后,再集中优势兵力,攻打他们防守薄弱的城镇,切断他们的补给线。让他们成为一支没有粮草的军队,看他们还能嚣张到几时。”

“是,总座。另外,我们还得到消息,英国方面对我们在东南亚的发展有些担忧,他们似乎在暗中与一些当地势力接触,想遏制我们的扩张。那些英国佬,总是想着自己的利益,见不得别人发展。”李干事补充道,他的语气中带着一丝愤怒。

“哼,英国佬,他们在东南亚的日子也不好过。他们在印度的殖民地已经闹得沸沸扬扬,自顾不暇。我们暂时不用管他们,先解决日军。等我们拿下缅甸,有了足够的实力,再和他们掰掰手腕。不过,你还是要密切关注英国方面的动向,有任何风吹草动,立刻向我汇报。哪怕是他们一个小小的举动,都不能放过。”陆裕华眼神中透露出一丝不屑,仿佛英国佬在他眼中不过是一群跳梁小丑。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自由军按照陆裕华的部署,有条不紊地展开行动。

第二师抵达澜沧江一带,迅速建立起移民安置点。士兵们忙碌地搭建帐篷,平整土地。

他们用自己的双手,为移民们创造一个暂时的家。组织移民开垦荒地,那些移民们,带着对新生活的憧憬,挥舞着锄头,在土地上播下希望的种子。修建房屋,一砖一瓦,都凝聚着大家的汗水。

同时,加强对周边地区的巡逻,士兵们骑着战马,在山林间穿梭,保障移民的安全。(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