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天唐锦绣 > 第两千二七章 好战不一定亡!

天唐锦绣 第两千二七章 好战不一定亡!

作者:公子許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26 13:10:14 来源:平板电子书

“陛下,诸位同僚,我觉得大家对于‘国虽大,好战必亡’之言有所歧义,见解不够深刻,致使有诸多误解产生,影响到国家政策之制定、推行,所以有必要在此将我之理解阐述一番,恳请诸位指教、斧正!”

房俊腰杆挺直、气势十足,面色随和、但神情坚毅。

诸人:“……”

忍不住面面相觑。

若说诗词歌赋、舞文弄墨,在场诸位的确没谁能比得上房俊,毕竟“诗词双绝”“书法大家”这些评语并非凭空得来,普天之下,能堪堪与其比肩者寥寥无几。

可说到对于各种经史典籍的解释权,房俊就完全不够看了,毕竟这位可是有贻笑大方之前例的,连《汉书》都未读完……

文官们都来了精神,刘洎正襟危坐:“愿闻其详!”

就看看你这个“偏科”的家伙能有什么高论!

看着房俊俨然一副学者大儒即将高谈阔论之架势,一直面沉似水的李承乾都来了兴趣……

房俊侃侃而谈:“好战必亡也好、忘战必危也罢,首先,咱们要明白战争的本质是什么,亦或说,是什么支撑起一场战争?”

不待有人回答,他直接点名李勣:“英公乃帝国第一名帅,敢问英公,对此有何见解?”

李勣捋着胡子,不满的瞥了他一眼,也不知是不满于这个“帝国第一名帅”的高调名头,还是不满于将他这个看戏的拉下水,沉吟稍许,道:“一场战争所涉及的领域多不胜数,统帅对于战略之制定,将校对于战略之执行,兵卒能否悍不畏死……但最为重要的,却是后勤补给。所谓‘以少胜多’看似振奋人心,实则并不可取,因为十次以少打多的战斗,也未必能获胜一次,即便有那么一次,也不过是侥幸而已。后勤补给充足,才是支撑一场战争的决定性因素。”

大唐立国未久,虽然“出将入相”已经成为遥不可及的高标准,但当下的宰相、大臣们也都精于兵事,闻言纷纷点头。

刘洎接话:“所以在某种程度来说,战争打的就是后勤,而后勤便是钱粮、军械、甲戈……现在更是火器。一场战争下来,无论胜负,消耗的后勤都是一个天文数字。”

房俊颔首,轻轻拍了一下面前案几:“所以,这便是‘好战必亡’的最根本原因。譬如当年汉武帝,损失了无数兵卒、钱粮、甲戈、军械,最终虽然取得胜利,拓地千里、天威赫赫,打出了堪比‘千古一帝’之威名,却将国家财政挥霍一空,空前胜利的同时,国内百姓却艰辛困顿、水深火热,甚至一度财政崩溃。”

他目光炯炯:“所以‘好战必亡’之本意,是在劝诫君王,在发动一场战争之前,要谨慎思虑,这一场仗打下来,是亏是赚?若是亏本,当予以慎重,可若是赚了,为何不打呢?”

御书房内顿时一静。

因为这个观点有些超出诸人的固有思维——由古至今,除去天下大乱、军阀混战为了争夺大位、一统天下,其余几乎所有的战争都是与草原胡族去打。

无论被动防御、亦或主动出击,所为要么是保家卫国、要么是青史垂名,哪有为了钱打仗的?

打胡族也不可能赚钱啊!

耗费无以计数的人力、财力、物力,顶着国内舆论纷纷,最终打赢了又如何?

能缴获多少牛羊?能占据多少土地?

缴获的牛羊再多,没等驱赶回国内便死了大半;占据再多的土地,还得需要派遣军队驻扎;至于俘获人口……中原王朝多得是人口,要那些腌臜腥膻的胡人作甚?!

所以,自古以来历朝历代的对外战争从来都是亏本的,区别只在于大亏还是小亏、是否达成战略目的。

这也是主要由儒家所构成的文官集团赖以反对战争的主要理由,付出与收益很多时候完全不成比例。

既然打仗注定是要赔钱的,且还有战败之风险,何如谈判以解决争端呢?大不了就是赔些钱,若担忧国内舆论,那便给赔款起一个好听的名字,譬如“岁币”,反正中原王朝地大物博、物阜民丰,区区“岁币”何足道哉?

甚至于在某些时候,文官集团为了遏制军方,甘愿将无数将士血肉白骨换来的领土拱手让人,美其名曰“止损”……

只要不打仗,权力便紧握于文官手中。

反之,文官则无法制衡军方,被迫将更大利益让出。

而且,每当争论战争与否,文官们都会提及一个经典案例,让反对者无可辩驳:似隋炀帝那般举国之力征伐高句丽最终导致亡国,简直就是“好战必亡”的典范……

刘洎蹙眉:“你这是谬论!所谓的赚,也当是在胜利之时才有可能,若是败了,无论你战前如何算账都是白费。而战场之上局势瞬息万变,即便常胜不败的英公,难道就敢断言下一场战争必胜?”

房俊笑道:“你这才是谬论!战争胜败与否,难道不看对手的吗?”

他转头,笑问李勣:“若是如当年那样征伐突厥、吐谷浑、高句丽,自是难言必胜,若统率我大唐虎贲,架战船去征伐林邑、柔佛、狮子国,英公可言必胜否?”

李勣叹气,无奈答道:“以十倍、百倍之兵力,且军械、甲戈全面碾压,若不能战而胜之,某可以自裁以谢天下了。”

战争自然无必胜之理,可“以百凌一”,武器装备形成代差,辅以大唐兵卒之勇悍,“一汉当十蛮”绝非夸大之辞,即便想输也不容易。

裴怀节忍不住道:“然而战争并非是一场买卖,只要战争发起,无论任何一方都陷入水深火热,固然成就将帅之赫赫威名,但最终受苦的乃是最底层百姓。谁家的丈夫不是丈夫,谁家的儿子不是儿子?若在战争之中化作一堆白骨,对于这些厌恶战争的百姓来说,何其悲惨。”

似乎找到了政治正确,刘祥道赶紧道:“正是如此!一场大战下来,史书之上只见‘歼敌若干,伤亡若干’,何人知晓那是百姓之血泪?古今中外,最苦最难便是百姓!”

御书房内,一片感慨,体恤百姓、痛斥苦难,仿佛在这一刻全部化身圣贤。

“当当”

房俊用茶杯敲了敲案几,一脸疑惑不解:“诸位,是不是读书读傻了?怎地满口妄言、胡说八道?”

刘祥道今日被气得够呛,反问道:“吾等哪一句是妄言,又有哪一句是胡说?”

“陛下面前,太尉却大放厥词、毫无尊重,毫不顾及朝廷重臣体面,着实过分!”

“战争之下,斑斑血泪,百姓哭号悲惨,太尉难道能予以反驳吗?”

“太尉只见到自己之赫赫功勋,可那些追随你作战的将士,又有几人平平安安回到家乡?”

“冷血漠然,残暴至极!”

一时间群情汹汹,对房俊口诛笔伐。

李承乾冷眼旁观,不予制止。

房俊再度敲了敲案几,待到御书房内静下来,正色道:“那些追随我作战的将士,活着的自然加官进爵、缴获丰厚,不幸战死的也都抚恤优厚、无后顾之忧。对待他们,我问心无愧。”

刘洎道:“抚恤再多,哪里比得上人命重要?我想他的父母妻儿宁肯不要那些抚恤、缴获、田地,只想他们的儿子、丈夫、父亲能够全须全尾的活着回来。”

房俊扭头看向李承乾,叹气道:“陛下,微臣有一谏言,还请您罢黜中书令、灵择贤能吧。此人迂腐不堪、不谙世事,只知从书本上学来的一些道理,却浑然没有将之应用于治国之才能。此等蠢货宰执天下、辅佐陛下,怕是将来要酿成大错,遗恨万年啊!”

李承乾瞪了他一眼,抿着嘴巴不说话,这厮惯会这种东拉西扯的嘲讽,一般人真的受不了。

刘洎气得脸色发红,咬牙道:“太尉倒是说说看,本官如何迂腐不堪,如何不谙世事?若说得对,本官这就在陛下面前请辞,退位让贤!可若是说的不对,本官定不与你干休!”

面上发狠,疾言厉色,心底实则有些发虚,头脑飞快运转,回想自己刚才话语是否有不妥当之处,毕竟这房二看似憨厚、实则伶牙俐齿,万一被其抓住把柄,那可了不得。

左思右想,也不觉得自己哪里有错……

可目光瞥见一旁的李勣正在摇头叹气,心里顿时咯噔一下,意识到大事不妙。

房俊目光炯炯、气势十足:“敢问中书令,大唐立国至今,对外战争百战百胜,是何缘故?”

刘洎哼了一声,不予作答,一副“明知故问”的模样。

其实他是不敢说话……

刘祥道、裴怀节等人也意识到似乎有些不对劲,都紧紧闭上嘴巴。

房俊面色肃然、声震屋宇:“唯将士死战矣!”

“将士为何敢于死战?是甘愿为了帝国抛头颅、洒热血、死不旋踵吗?固然有,但大部分连个大字都不识,懂得什么家国情怀、晓得什么为国为民?其中最重要之原因,无外乎赏赐丰厚而已!”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