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天唐锦绣 > 第两千二八章 尚武之风

天唐锦绣 第两千二八章 尚武之风

作者:公子許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27 12:23:57 来源:平板电子书

“将士战死疆场,全家免除赋税徭役,除去抚恤之外,更授予永业田,有功者追赠官爵、惠及子孙!他们用命去换取这些东西,不惜战死边疆,也要让家人子女过得更幸福!故而每临战阵,我唐军士卒奋勇争先、悍不畏死,只为‘先登’之功勋!”

“中书令不妨去军中问一问,那些士卒宁肯抛却性命,也要换回家人子女之安康生活!”

说是生命至高无上,只是说说而已,任何人的生命都是有价值的,如果达到了这个价值,任何人都会毫不犹豫的慨然赴死。

不肯死,只是价值不够而已。

“战国之时,秦军为何奋勇作战、悍不畏死?是因为秦国推行的军功爵位制度,给予每一个士卒跃升阶级的机会,即便不幸战死,他的功勋也会推及子孙!”

“古往今来,塞外胡族每每入侵中原之时,往往登高一呼便应者云集,无以计数的族人拎着刀、骑着马,追随在单于、可汗的身后一路向南,跨越长城、饮马黄河,杀戮掳掠、悍不畏死!他们不是百姓吗?他们为何甘愿赴死?”

“因为只要侵入中原,他们便可掳掠女子、抢夺钱货,便可因功封爵、提升地位!”

“百姓不是不愿战争,只要所获超过付出,人人皆可死战!”

“堂堂中书令,却犹如三岁孩童一般推崇那些圣贤之言,却对眼前之现实视如不见、充耳不闻,你自己说说,你可称职?”

一席话连珠炮似的将御书房内诸人耳畔震得嗡嗡作响,瞠目结舌,他们不知道房俊所言之事实吗?大多都是战争年代走过来的,见惯了金戈铁马、鼓角争鸣,也见惯了尸山血海、战阵争锋,岂能不知这些事情?

可他们的思想都被禁锢在经义诗集里,满脑子都是那种悲天悯人的情怀,却忘记了对于最底层的百姓来说,能够有一个获取幸福生活、封妻荫子的机会,即便拼上性命又算得了什么呢?

他们非但不惧,且甘之如饴。

房俊目光环视全场,做出最终结论:“所谓的‘国虽大,好战必亡’并不完全正确,当战争之收益大于付出,为什么不能打呢?反之,一味的强调‘好战必亡’,却很容易将一个国家的铁血精神逐渐消磨掉,当打仗不能获取利益,又有谁愿意打仗呢?长此以往,人人谈战色变、畏战如虎,彻底丢掉我华夏尚武之风,泱泱中华,则必被胡族欺凌!”

专门打那些赔钱的仗,看似胜利,实则将国库打得越来越空虚,渐渐的国家财政被战争拖垮,自然是不智的,这个角度来说,“好战必亡”没有错。

可有些时候明明可以打一场收益极大的仗,却因为只将“好战必亡”奉为圭臬从而避战如虎,便是走了极端。

一个国家不能“好战”,但长时间不打仗是绝对不行的,民族凝聚力无法得到有效增强,举国上下一片散沙,长此以往,国将不国。

等到某一日陡然惊醒,再想打仗的时候,发现已经没人愿意上战场了……

御书房内一片寂静。

李承乾瞪大眼睛,不可思议的看着房俊,“好战”还能解释成这样?

居然连一众大臣都哑口无言!

房俊迎着李承乾的目光,柔声道:“陛下,所谓‘穷兵黩武,古有成戒’,指的是兵力不可用尽,国库不可耗空,战争不能盲目。可若是制定长远之战略,发动局部之战争,或为掠夺财富,或为地区局势,适当发动战争是有好处的。现如今虽然四海咸服、天下承平,可一旦刀枪入库、马放南山,尚武之风便会迅速消失殆尽,再想恢复立国之时那等金戈铁马、所向披靡,难如登天。”

有宋一朝,对武将、军队之提防戒备臻达历史之巅峰,如此造成之后果便是军人地位低下,秦汉隋唐遗存而来的尚武之风消失殆尽,空有震古烁今之繁荣、财赋傲视千古,却未能有一支与之匹配之军队。

休提什么两宋之时胡族猖獗、前所未有之强悍,匈奴、突厥强盛之时,难道就逊色于金、辽?可后来为何衰弱,甚至不得不远遁数千里跑到欧洲安家落户?

中原王朝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打击,才是关键。

两汉之时,“一汉当五胡”,隋唐之时,卧薪尝胆、忍辱负重,直至追亡逐北、横扫大漠,皆因民间尚武之风尤甚,兵卒素质优秀,招之能战、战之能胜。

到了两宋,“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东华门外唱名,才是好男儿!

年轻人都读书去了,谁当兵?

对外丧师辱国、不思进取,龟缩于繁华之地、耽于享乐,胡族安稳发展,自然长足进步。

李承乾沉思良久,问道:“此事牵涉深远,非一时所能决断,你那个‘军制改革委员会’应对此予以深入研究,什么仗可以打、什么仗不能打,对于天下各个区域之现状,要采取何等战略、取得什么样的效果,都一一俱陈纸上,朕与诸位爱卿一并商议,再做决断。”

虽然军队势大早已到了他这个皇帝都难以抑制之地步,但是有一点他得承认,军队就得枕戈待旦、时刻准备战斗,所谓“宝剑锋从磨砺出”便是这个道理,时时磨砺,才能锋锐不减,若将之收入剑匣之中,用不了几年便锈迹斑斑……

刘洎问道:“陛下明鉴,此事可暂时搁置,容后仔细商议,可陨国公应当如何处置?”

众人恍然,险些将正事给忘了……

李承乾挠头,犹豫不决。

若是按照国法律例,张亮之行为不可姑息,应当将其召回长安予以严惩。可人家张亮打出的旗号是“为兵卒复仇”,失踪且最终被害的兵卒有名有姓、载于兵册,张亮作为封疆大吏,如此作为倒也说得过去。

况且正如房俊所言,身为一地封疆,难道遇到此等事情还得先行向朝廷请旨,而后才能有所行动吗?

处罚张亮不妥,姑息枉纵也不妥……

抬起头,左右环视一周,问道:“卫尉卿何在?”

刘洎道:“启禀陛下,卫尉卿独孤览告病在家,已有多日。”

李承乾叹口气,道:“独孤将军年高德劭,已过花甲之年,也是时候优游林泉、含饴弄孙了。”

堂堂九卿之一,常年告病不问衙中事务,算是怎么回事?

刘洎沉默一下,颔首道:“微臣稍后与卫尉卿谈一谈,争取拿出一个妥善的处置方式。”

卫尉卿独孤览……应该致仕了。

李承乾只得又看向李勣:“英公以为,陨国公之事当如何处置?”

最⊥新⊥小⊥说⊥在⊥⊥⊥首⊥发!

李勣思索片刻,道:“陛下明鉴,陨国公虽然罔顾法令、擅启战端,但其事出有因,对于绑架、杀害大唐兵卒之任何势力,都应予以强烈之报复,不可姑息!所以,陨国公有错,但情有可原,可由中书省制诰,予以申饬,罚金三百,以儆效尤。”

刘洎等人不满,却也没办法反驳。

毕竟房俊刚才已经将“尚武之风”上升至国家战略之高度,自家兵卒遭遇绑架、杀害,若不能予以报复,何谈“尚武之风”?

若是按照房俊之言论,张亮非但无过、反而有功……

*****

一场不是朝会的朝会,房俊舌战群儒,将一众文官压得抬不起头,但其实并未取得真正的决议。

这倒是并不奇怪,事关军事战略,焉能一番话便论断对错?

谁对谁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为帝国制定长久战略。

甚至就连张亮擅启战端、屠杀土著一事,最终也不了了之……

从承天门出来,抬头看了看两侧威严厚重的门阙,接过亲兵递来的马缰,翻身上马,在一众亲兵簇拥之下出了延喜门,返回崇仁坊内的梁国公府。

进了家门,见到管事跟在一旁,随口问道:“父亲可在家中?”

管事面色古怪,小心翼翼道:“家主这些时日一个人待在书房,吃住皆在那里,吾等只奉命送去吃食、洗漱用品,其余一时间一概不得入内。”

“嗯?父亲在干什么?”

房俊好奇。

管事摇摇头:“家主未有吩咐,吾等不敢询问,更不敢窥探。”

房俊点点头,不再多言,沿着抄手游廊去了后宅。

……

刚一进门,便听得环佩叮当,一身宫装长裙的高阳公主便从内堂迎了出来,身姿窈窕、容貌娇媚,绛色宫装衬得肌肤愈发莹白如玉,虽已身为人母,却不改青春洋溢之气息。

见房俊已经坐在椅子上,高阳公主忙上前斟茶,而后站在一侧,美眸闪闪发亮,很是期盼的问:“刚刚听闻外头传来的消息,说是在南洋远处,居然有一座海岛是以我的封号命名?”

房俊点点头:“确实,张亮打下了一座海岛,命名‘高阳公主岛’。”

高阳公主喜不自禁,顺势坐在房俊一旁,喜滋滋道:“哎呀,这个张亮也真是的,怎好如此直白露骨?他这算是以德报怨啊,我还有些不好意思,你说我是不是应该备上几件礼物,去他在长安的府邸拜访一下?”

房俊:“……”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