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红楼,从文豪开始崛起 > 第141章 所图甚大

红楼,从文豪开始崛起 第141章 所图甚大

作者:南方有嘉年华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9 14:54:02 来源:小说旗

贾芸神色不变,场面又是逐渐冷下来。

所有人神色都是有些惊疑不定。

难道是真的?

真的能一天满载货物还跑那么远?

眼看众人,贾芸笑道:“能或不能,到时候咱们看看实效再说……一会儿叫伙计们分发资料,咱们的车行的路线,时间,收费,镖行相关的资料,给有意的东主们看看。”

“若是时间之内无法抵达,贾记车行会退还全部运费。”

“若是交了镖钱,货物的一切损失由贾记双倍赔偿。”

这两个条件,又是极为轰动。

场中立刻爆发了嗡嗡声。

如同大群的苍蝇受惊飞舞。

贾东主真的是做什么都做尽啊!

这是不给自己留一点后路。

也由此可以看的出来,贾东主是真的在学问之道上异常坚定。

为了自己的文名和学识扬名天下,影响一代士子,居然开了车行不说,还提了这么优惠到不可思议的条件。

可以根据货物抵达的地点,确定货物抵达时间。

延期就不收运费!

要知道,在几百年后,物流费用仍然是货物的重要成本组成部份。

在这个时代,物流成本就是货物异地价格的最重要因素。

没有之一。

南方的货物抵达北方,动辄要几个月乃至近一年的时间。

得看枯水期和涨水期。

到了北方后,山东也是北,河南也是北,陕西,山西,甘肃……都是北方。

北方之内,也是要看有多少段距离是有河流运输,节省运费成本。

从杭州出来的货物,很少有直抵西北的。

用后世的话来说,就是层层转发分包。

大分销商把货弄到开封,有的南下到荆州沙市,有的西去过潼关到西安。

抵达西安的分销商,再分别销往关中和汉中,陕北等地。

这些地方的商人,再分到各县,西边的各府,县,再往甘肃等地分销。

甘肃的商人买了货,再于甘肃各地分销。

这些货物,有河流走河流,没有河流才会用马车骡马驼队。

这样长短途结合,从杭州买的货经过一年多时间到陕北甘肃一点也不慢,相当正常。

而按贾芸的说法,细致来说,贾记车行分为几条线路。

说起来,这个时代并不是所有道路都有资格叫官道。

驿道才是官道。

驿道之下,是府州县之道的道路,其实并不能称官道。

京师驿道,向西抵前明万全卫。

西南抵井径。

西北抵大名府。

东南抵德州,正东抵山海关。

还有一条经天津卫入海。

这只是京师各驿道。

还有各省之间和各省连接京师的驿站。

比如,明时广东驿道的路线就很多。

包括:自广州至韶州、转南雄大庾岭,抵北京的京广官马大路。

自广州分水陆两路抵惠州,水路经龙川、梅州,抵潮州,陆路经海陆丰、潮阳、在潮州与水路合,然后东出漳泉,至福州接京闽官马大路。

另自三河驿北上汀州、邵武、入江西南昌,又接京广官马大路。

自广州溯西江,经端州,入广西梧州,接京桂官马大路。

另自端州折南,沿恩平、阳江、抵高州,直至雷州、琼州及廉州、越南,此时越南是分安南和占城两股势力,但基本上通行道路便是如此。

这些驿道,既连接江西,湖广,闽桂,然后与抵达京师的官马大道相连。

又可以南下抵安南。

简直不要太先进。

最少在欧洲工业化完成积累之前,是没有这种贯穿几百万平方公里的超级官马驿道体系。

贾记车行主要是沿京师驿道为主,西到张家口,宣府,大同,太原。

暂且是如此,榆林,宁夏,银川,西安先放着。

东抵山海关,这不意外,几百里地,一路全是军镇和州县,官道一直在修缮,道路条件全国第一。

东南抵天津,德州,临清,这都是运河线上的重要城市。

虽说有运河,但运河效率太低,时间成本也是成本。

如果有高效且价格并不高到离谱的运输方式,相信很多人会选择。

再就是抵真定,保定府的正北路线。

暂且是这么多。

也算是除了开封之外北方最主要的市场和城市了。

济南虽然是府城,也是省会,但地位不能和开封比,甚至繁荣程度和市场大小还比不上临清和德州。

这两个城市在明清之时才是运河上主要的贸易城市,也是货物集散地。

两个重要城市,西安是西北的最大集散地。

开封是中原和山东,还有一部分陕西和湖北的重要集散地。

但贾芸知道,市场越大,压力越大。

还是先铺到这些地方为止,开封,西安,济南,这是下一步目标。

但会有专车送报纸,书籍到这些地方,甚至直抵扬州,姑苏,金陵。

这些地方都是文风昌盛之所。

市场根本不必抢,贾芸的文名早就传遍了,东西只要真的能几天送到,没有理由占不下市场。

贾芸还是有把握的。

南北官道就是沿着京杭大运河修成,也是重要官道,道路条件相当好。

轻型马车套双马,飞驰南下,京城到扬州不到两千里,光送报纸不带别的货物和客人,一天跑五六百里不在话下。

前提是,隔几十里要有换马的私驿。

只要布局完成。

三天多时间抵达。

虽说还是没有时效性,但可以出合辑特供版。

几天的新闻,邸抄,文章,出个三天版的特供版就是。

钱就是从五文涨到三十文一份,仍然是能吸引大量订户。

这样肯定还是不够成本。

马车费用,马的费用,折损消耗,私驿的费用,都摊在成本里,两千里送报,怎么算怎么亏。

但贾芸肯定会获得更多。

一是先开辟轻型马车线路,先把人手和配套搞起来。

二来是巩固和发扬自己在江南的文名。

三来便是江南的商业更发达,虽说集中一地,任何一个城市比不上京城,但架不住江南有这个时代唯一的城市带啊!

后世的什么长三角,珠三角,在这个时代都不可能存在。

只有江南和浙北的这一片区域,勉强可以算是原始的城市带。

金陵府,常州府,苏州府,松江府,嘉兴府,杭州府,宁波府……这就是天下膏腴之地所在了。

这些府,占据大周十分之一左右的人口。

四分之一的赋税。

三分之一的进士。

人口,赋税,产业,文教,都已经是核心中的核心,也是大周版图最重要的一块地方。

伪清能席卷天下,窃据神洲二十多年,主要还是因为它一年左右就拿下了金陵,以金陵为核心,江南的财赋收入支撑了它大半的财力。

要不然,天下大乱,四处烽火,它哪来的钱粮养兵。

总不能立朝之后,还到处抢掠百姓吧?

大周得国之后,江南也是核心财赋地,虽然江南的地盘只占三十分之一,但赋税却占了四分之一。

江南,江西,浙江,这三省之地,提供了三分之一的进士。

还有近一半的状元名额。

在这三省之后,就是福建,若是这四省相加,大约一半以上的进士和三分之二的状元都在这几省之内了。

云贵两广加巴蜀之地,加山河四省辽东西北,这些地方相加,是剩下的三分之一。

江南之地,只要有志学问,扩大影响力就绝对不能放弃江南。

这也是在场所有人,包括隆正帝和诸多举子在内,都不觉得贾芸荒唐的原因所在。

隆正帝都是暗暗点头。

心中若有所悟。

看来,贾芸所图甚大!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