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红楼,从文豪开始崛起 > 第171章 崩溃

红楼,从文豪开始崛起 第171章 崩溃

作者:南方有嘉年华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9 14:54:02 来源:小说旗

进入百步之内后,对面敌骑速度不减。

三千余骑直接撞上了在外围布阵的蓟镇步兵。

步兵也是尽可能做了防御的准备。

当当当几声锣声之后,火器炸响的声音先响了起来。

三线驻守部队,不可能有红夷大炮。

也没有办法带到军前。

太重了。

周军的红夷大炮,一半自铸,一半得自前明。

前明在正德到嘉靖年间,获得了一批来自葡萄牙的佛郎机炮。

就是子母铳,重的几百斤,轻的百来斤。

子铳装好铅子,塞入母铳之中,然后点燃火药,击发子铳。

这种炮,需要良好的铸造工艺来保障气密性,气密不好,射程就很差,杀伤力锐减,作用极小。

就算如此……

佛郎机炮的技术也是碾压大明当时的火门炮,那种用铁掴的竹炮,木炮,或是铁炮,已经采为落后,跟不上时代了。

从嘉靖年间大规模仿造,到明末时,佛郎机炮成了明军的主力火炮。

光是辽阳一城,努尔哈赤打下辽阳之后清点明军火器,大小佛郎机有过千门。

光是辽阳一城就有这么多,可想而知整个大明军中会有多少。

过万都是往少了算的。

数万门是肯定有了。

除了大小佛郎机外,天启,崇祯之前最常用的还有小型火炮。

比如虎墩炮。

炮管长不足一米,有两爪支地,打放距离六十步。

射程不及箭矢,如果打北虏或是农民军,这些小型火炮一样有用武之地。

打东虏女真人,对方用的是十石的清弓,射程远超六十步,明军与清军交战,经常是被几万八旗兵射的抬不起头来。

没办法,佛郎机炮,虎墩炮,还有盏口炮,射程威力都有限。

原本,明军如果装备戚继光仿倭铳打造的鸟铳,用铁二十斤,精心打制,射程在百步以上。

精心训练,用颗粒火药。

如此装备,足够横扫建州女真。

简单来说,如果努儿哈赤不是在万历末年造反,而是在万历十年造反……

他那几万人,真的不够明军扫的。

李成梁的骑兵在当时也是处于巅峰状态。

俞大猷的车营。

戚继光的戚家军的战车营,火器兵种配大三才阵。

足够横扫女真,打的老奴满地找牙。

或者说,丰臣秀吉晚二十年攻入朝鲜,窥探辽东。

明军不会在援朝之役损失那么大,辽镇实力不会急剧下降。

而搞不好倭军会和女真人先打起来。

两狗相争,大明可以先坐山观狗斗。

只能说……

时也命也。

女真造反之后,先失辽东,再丢广宁,一时间只剩下山海关。

明廷当然是急眼了。

正好此时有了铸造红夷大炮的技术,从天启到崇祯,估计明朝铸造了数百门乃至过千门的红夷大炮。

这种大炮,其实是装在葡萄牙战舰上的舰炮。

威力确实大,打的是十八磅甚至二十四磅炮弹。

虽说不可能糜烂十几里,但杀伤力超过三里,什么冲车,盾车,撞上就成粉碎。

落入人堆之后,动能消失之前也是杀伤力巨大。

自明朝铸红夷大炮列装前线后,八旗就没有办法强攻破城了。

沈阳,辽阳,广宁和诸多城堡被攻克就成了过往。

袁崇焕不光守住宁远,后来的宁锦之战也打的皇太极灰头土脸。

当时的明军也确实强。

大将有祖大寿,何可纲,满桂,赵率教……

名将如云,加上十万左右的精锐兵马。

但主要还是依托城池,靠红夷大炮。

八旗逼近,明军就依托城池对峙,红夷大炮隔几里路就能开火轰击。

在背后有城池,重炮,身边有友军的情形下,明军也是难得的打赢了野战胜利。

宁远是纯守城,宁锦之战也不能算纯野战,算是半守城,半野战。

此后清军也几乎没有强攻过明朝城池。

打锦州也是用长围围城,困了祖大寿一年多,城中粮草断绝,外头援兵被灭,洪承畴投降,祖大寿无奈之下也只能选择投降。

后来多尔衮入关,也是吴三桂主动开关投降,并不是强攻。

清军打李自成,则是多次动用重炮。

比如潼关之战,这个千年名关险隘,在此之前只要守军得力,外敌无法强攻得手。

但清军花半年时间把几千斤重的重炮拖到潼关之下,轰击之后,守军立刻崩溃。

或降或逃。

有人说意志要强过武器,但其实话也得分两说。

有时候意志加成,武器差不多的前提下,狭路相逢勇者胜。

但若是武器完全大于意志,比如数十门重炮在明末清初发挥的作用,那就远强于人的意志了。

待到大周立国百年,自然也是铸了不少重炮。

主要都是放在沿边的关城要隘之中。

喜峰口和三屯营,还有山海关,蓟州镇城都有重炮。

这也是虏骑很难绕过防线深入的原因之一。

来回都可能被重炮轰击。

不拔除这些钉子,无法真正深入。

但这些重炮也是有缺点……

也是华夏火炮走了歪路。

到大周立国百年后,欧洲已经出现了大量的易于机动的火炮。

瑞典在此时就是北欧霸主,不光是北欧霸主,瑞典还击败了波兰,立陶宛,还把沙俄打的满地找牙。

这和后世北欧与世无争的形象完全不同。

其实北欧这边是维京出身,真打起来还真的不逊那些后世的诸多强国。

比如后来的芬兰,以弹丸小国和少量兵力扛住了百万苏军,苏芬之战,苏军死伤数十万人,可以说是伤亡极其惨重。

最少在古斯塔夫时期,瑞典就是当之无愧的陆军强国,地方一霸。

古斯塔夫的秘密其实很简单,一是擅长编组,二是擅用火炮。

这位瑞典国王也是第一次把大规模的火炮单独编组,并用在阵前。

从那时才开始有几十门上百门火炮齐射轰击。

发展到拿破仑时代时,主力火炮就是六磅炮和九磅炮。

不能和海战的三十六磅炮,五十磅的重炮比,但那些重炮要用在陆战实在太困难了。

一千多斤的炮身,配车轮,配四轮马车,完全能实现快速机动。

到那时,火炮就真正成了战场之王。

到了一战时,凡尔登战役开打的这一天,德军集结了一千二百门重炮,以每分钟两千发的速度,将一百万发炮弹倾泻在法军的阵地上。

这种场景……

用天崩地裂来形容都算轻的。

也真的是打光了一代法国人,导致其二战直接萎了。

至于眼前……

周军只有小型火器。

还都是古董货。

盏口炮,虎墩炮,小样佛郎机之类。

还不多,只有几十门。

毕竟这些内镇驻军很少出外野战,要那么多小型机动火器做什么?

只有京营步兵中,拥有不少大样佛郎机和各种小型火器。

但火铳质量这百年来并没有太大进步。

还以鸟铳为主。

好歹是做工过关了,能和北虏,东虏的强弓打的有来有往。

不至于如明军那样,只能被动挨打,站直了被人当靶子射,那是真不至于了。

只是眼前这几十门小型火炮能起的作用,委实就是差强人意了。

轰鸣声中,一股股白烟在阵前冒起。

一团团火光射向北虏骑阵。

对面早有准备。

毕竟也不是经历一回两回。

这些当游骑前锋的虏骑经验都很丰富。

属于是隔几年就入侵一次的老油条了。

他们生活的牧区也该是漠南东部,要是漠西那边,正常面对的应该是宣府和大同,榆林各镇,那边的战术办法又是和蓟镇辽东这边大有不同。

轰鸣声中,骑兵们纷纷趴伏在马上。

同时催促战马加速前行。

跑的越快,危险就越小。

这个时候想闪躲避开,反而是死的越快。

若周军火力强大,怕是能秋风扫落叶般的打落不少人。

奈何火炮数量少,威力也小。

一轮轰击后,对面只落下数十人。

战马和人都被撞翻踩成肉泥。

只有少数战马跑开,但同时拖拽着落马的骑士,一直到拖拽成肉泥。

其状,惨不堪言。

待敌骑再近,第二轮火炮才打响。

这一次落马敌骑近百人。

也就止步于此了。

敌骑开始昂首挺胸,并且早就准备好了骑弓,短短一瞬间,最少过千支箭矢落在周军阵内。

一支支箭矢瞬间形成了铁制的灌木丛。

代之而起的就是周军此起彼伏的惨叫声。

距离在几十步,骑弓的威力也不小。

况且周军能披铁甲的也只是少数。

大量箭矢凭空而落,造成的伤亡极大。

射箭的同时,虏骑开始掷出手中的短柄武器。

短斧,短刀,短矛,骨朵。

这也是北虏的杀手锏之一。

距离太近,敌军架长枪在前,若强行突入,除非是人马俱甲的具甲铁骑。

否则,要承受极大的死伤,还未必突的进去。

早年蒙古人给人的感觉就是骑射无敌。

没错,蒙古人的轻骑拉瓦战术令相当多的对手头疼无比。

拉瓦战术就是穿凿战,拉扯战,诱敌战,断粮战,心理战的集合。

用在轻骑战术上就是高机动性和极强的骑射功底。

没有这两样打底,也谈不上用拉瓦战术。

打花拉子模,打罗斯人,在东欧的一些战事,拉瓦战术都极为有效。

但对南宋那种只结硬寨,打呆仗,死守战略要点的战法,拉瓦战术就毫无用处。

蒙元灭南宋,靠的是投降的北方汉军,北方的资源和囊括天下的工匠技术,比如回回炮等战争利器。

另外就是几十年不断的战争,大肆屠杀,四川,湖广,都几成白地。

这样才把南宋的血放光,最终被蒙元所灭。

但拉瓦战术还有一个要点,就是穿凿战。

没有打穿敌人,凿穿敌人的实力,别的一切都只是虚招,是无用之举。

战场上,终究还是要靠实力来说话!

蒙古人也拥有一支强悍的重骑兵,披坚执锐,正面攻击。

凿穿一切当面之敌!

这才是蒙古帝国真正横扫欧亚诸国的利器!

而眼前的这支北虏骑兵,战术,骑射,都极为出色。

也有披甲。

但和真正的重骑兵却是无法相比。

重骑兵,需戴有铁面具的兜鍪,有包住脖颈的顿项,有最少双层重甲,包括胸甲,护胫,腿裙,护臂,铁手套等全套甲胄。

战马也要披甲,最少要护住要害。

这才能当着强敌之面,硬凿穿其军阵!

否则,谈什么重骑兵?

眼前这些虏骑却没有破阵之术。

冲到阵前时,速度不减,骑弓射箭。

同时,引缰驭马,开始奔向两侧。

奔跑同时,侧身拧腰,射箭不停。

这也是蒙古人最擅长的骑战方式。

论这个骑射功夫,还在东虏女真人之上。

只是他们的骑弓力度远不及女真,女真人射的也准,而清弓的劲力远大于蒙古骑弓。

这些是前明时明军最为头疼的一点。

也是女真人最自豪之处。

说起来女真八旗真是骑射得天下……也是没办法,明末的汉人武德实在是弱到极点。

女真人是有重骑兵,但数量极少,且基本上没有使用的记录。

就是骑射打的明军没脾气。

周军的组织性,韧性,装备,都超过了明军。

但三线驻守步兵,面对这种蜂拥而来的骑兵和如同暴风骤雨般的箭雨也是没有多好的办法。

丁丁当当的打击声不停。

笃笃的箭射中人体的声响也是不停。

还有人的惨叫声,马的嘶鸣声……

整个战场传来强烈的腥骚气,是人的汗味,马的味道,屎尿味道,还有血腥味道夹杂在一处形成的怪味。

加上马蹄声和各种惨嚎厉吼,已经盖过了号角和鼓声。

这样的战场,对平时训练不精,极少参战,披甲极少的三线步兵来说,这是最为严峻的考验。

贾芸一直在默默观看着眼前的战场。

他前世是经验丰富的老兵,执行过多次生死一线的任务。

不得不说,现代战争的残酷在于武器的运用。

一架小型无人机,能令一装甲车的精锐步兵报销。

手中有最好的步枪,冲锋枪,武装到牙齿,面对从天而降的炸弹也是无计可施。

但论残酷,眼前的冷兵器战争远在现代战争之上。

血肉横飞,刀光闪烁。

就是意志和身手的较量。

短短两刻钟后,北虏骑队已经完成了多次飞驰抛射。

不出意料之外的,周军阵脚崩溃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