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科举女状元,我搅乱朝堂风 > 第118章 文渊阁中才学显,考官之途再进阶

第118章 文渊阁中才学显,考官之途再进阶

文渊阁的大门缓缓开启,沉重的木门发出低沉的吱呀声,像是在预示着即将到来的风暴。

林诗雅深吸一口气,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墨香和古籍的陈腐气息。

她迈步走进阁内,脚步在厚重的木地板上发出轻微的声响,回荡在寂静的空间中。

阁内灯火通明,映照着一张张严肃的面孔。

刘礼部侍郎端坐在正中的太师椅上,面色平静,眼神中却带着一丝锐利。

两侧坐着各司其职的官员和学者,他们目光如炬,审视着走进来的林诗雅。

陈老学士,白发苍苍,面容古板,正襟危坐,手中捻着一串佛珠,眼神中带着一丝质疑。

王竞争者坐在角落,嘴角挂着一丝冷笑,阴鸷的目光像毒蛇般盯着林诗雅。

他的谋士赵谋士则低头窃笑着,不时与王竞争者交换眼神。

孙茶博士神色有些慌张,不时用手帕擦拭额头的汗珠,显然内心并不平静。

李御史则目不斜视,冷眼旁观着这一切,周公子在角落里低着头,不敢直视林诗雅,指尖微微颤抖。

林诗雅感受到空气中弥漫着的紧张氛围,仿佛置身于暴风雨前的宁静之中。

她知道,这是一场考验,一场关乎她能否进一步走上权利巅峰的考验。

她挺直脊背,眼神坚定而充满力量。

刘礼部侍郎缓缓起身,清了清嗓子,打破了阁内的寂静:“林状元,今日请你前来,是想考校你对科举制度的理解。”他的声音不高,但字字清晰,充满了威严。

陈老学士捻动着佛珠,苍老的声音有些沙哑,但也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权威:“老夫不才,想请教林状元一些科举历史典故。”他的

他略微停顿,随后抛出了第一个问题:“大周朝初年,科举初设,曾有哪几位名臣因科举而入仕?”他的语气平淡,却带着一股暗流涌动的压力。

林诗雅感到一股无形的压力扑面而来,陈老学士的问题看似简单,实则包含了许多陷阱,若是对科举制度的历史不够了解,极易落入圈套。

她能感受到周围众人或期待、或轻蔑、或担忧的目光都集中在她身上,仿佛她此刻站在悬崖边上,稍有不慎就会坠入万丈深渊。

她深吸一口气,感受着胸腔里快速跳动的心脏。

她知道,接下来,她将面临更大的挑战,但她不能退缩,不能辜负自己的努力,更不能辜负那些支持她的人。

她需要展现出她真正的才华,证明她拥有足够的能力,来应对接下来的一切。

她闭上眼睛,再次深吸一口气,当她再次睁开眼睛的时候,她的眼神已经变得无比清澈和坚定。

她看着眼前这些面色各异的人,嘴角微微勾起,脸上露出自信的笑容,她缓缓开口:“大周初年,科举制度初立之时,因科举而入仕的名臣共有……”

林诗雅略微停顿,随后清晰地列举了大周初年几位因科举而崭露头角的名臣,并详细阐述了他们的生平事迹以及对大周朝的贡献。

她声音清澈,语速不急不缓,每一个字都掷地有声,在文渊阁内回荡。

陈老学士原本紧皱的眉头渐渐舒展开来,浑浊的周围原本持怀疑态度的官员和学者们也不禁点头,窃窃私语着对林诗雅的赞叹。

王竞争者见状,心中暗恨,他向旁边的赵谋士使了个眼色。

赵谋士心领神会,悄悄走到几位学者身旁,低声说了几句。

很快,这些学者们开始附和王竞争者,接二连三地向林诗雅提出各种刁钻古怪的问题,试图将她难倒。

一时间,文渊阁内的气氛变得紧张起来,问题如雨点般向林诗雅砸来,每个问题都像一把锋利的刀,直指她的软肋。

“林状元,你认为女子能否胜任科举考官一职?”陈老学士也提出了自己的疑问,语气中带着一丝质疑。

林诗雅感受到周围的压力越来越大,但她并没有慌乱。

她深吸一口气,目光扫过众人,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一抹自信的笑容。

“诸位大人,各位学者,诗雅不才,愿一一解答各位的疑问。” 她的声音清脆而坚定,在文渊阁内回荡,仿佛一缕清风,吹散了空气中的紧张气氛。

她从容不迫地回答着每一个问题,引经据典,旁征博引,将每一个问题都剖析得淋漓尽致。

她不仅展现了渊博的学识,更展现了她敏捷的思维和过人的智慧。

她的话语如涓涓细流,缓缓流淌,却充满了力量,让人无法反驳。

就在众人渐渐被林诗雅的才华所折服时,王竞争者突然站起身来,冷笑一声,“林状元果然才华横溢,在下佩服。不过……”他故意拖长了尾音,眼神中闪过一丝阴狠,“在下还有一事不明……”

王竞争者故意顿了顿,环视四周,见众人都被他吸引了注意力,这才缓缓开口:“林状元,你所引用的典籍,在下似乎从未听闻,不知出自哪位先贤之手?”他嘴角挂着一丝冷笑,这分明是在质疑林诗雅的学识,暗示她杜撰典籍,欺瞒众人。

林诗雅神色不变,心中却冷笑一声,这王竞争者还真是黔驴技穷,居然使出如此拙劣的手段。

她微微一笑,不慌不忙地答道:“此典籍并非出自哪位先贤之手,而是家父所著,名为《治世方略》。” 她语气平缓,却带着一股不容置疑的坚定。

“家父?”王竞争者故作惊讶地挑了挑眉,“却不知令尊是哪位高人?”他语气中充满了嘲讽,显然并不相信林诗雅的话。

林诗雅目光如炬,直视着王竞争者,一字一句地说道:“家父林远山。”

此言一出,全场哗然。

林远山,曾经的户部尚书,因为莫须有的罪名被罢官流放,最终客死异乡。

如今林诗雅提起父亲,无疑是在揭开自己家族的伤疤,也让在场众人意识到,她此番参加科举,不仅仅是为了个人的荣华富贵,更是为了家族的沉冤昭雪。

王竞争者脸色微变,他没想到林诗雅会当众提及此事,这让他有些措手不及。

他张了张嘴,想要说些什么,却又不知从何说起。

林诗雅没有理会王竞争者的窘迫,继续说道:“家父虽已不在人世,但他留下的《治世方略》却是治国安邦的宝典。今日我引用此书,正是为了证明,家父并非贪赃枉法之徒,而是心系天下的忠臣良将!”她语气铿锵有力,掷地有声,每一个字都充满了力量,震慑着在场的所有人。

文渊阁内一片寂静,落针可闻。

众人被林诗雅的气势所震慑,一时间竟无人敢开口说话。

林诗雅的目光扫过众人,最终落在了刘礼部侍郎身上。

“大人,诗雅所言句句属实,还请大人明察。”

刘礼部侍郎神色凝重,他深深地看了林诗雅一眼,缓缓说道:“林状元,你的才学和勇气,本官都看在眼里。至于你父亲之事,本官也会重新彻查。今日考核……”

他停顿了一下,目光扫过众人,最终落在了王竞争者身上,“继续。”

王竞争者脸色铁青,他没想到林诗雅不仅没有被他的问题难倒,反而借此机会为自己父亲洗刷冤屈,这让他感到无比的愤怒和挫败。

他狠狠地瞪了林诗雅一眼,咬牙切齿地说道:“林状元,你以为这样就能蒙混过关吗?我……”

汗水浸湿了林诗雅的衣衫,紧紧贴在背上,带来一阵黏腻的触感。

文渊阁的空气沉闷而凝滞,每一口呼吸都仿佛带着千钧的重量。

她感到喉咙干涩,嘴唇也有些发麻,但她仍然保持着挺拔的姿态,目光坚定地注视着前方。

接连不断的难题像潮水般涌来,每一个问题都像一把锋利的刀,考验着她的知识储备和应变能力。

饶是林诗雅早有准备,此刻也感到有些力不从心。

她能感受到周围的目光,或审视,或怀疑,或期待,这些目光交织在一起,形成一张无形的网,将她紧紧包围。

文渊阁里安静得可怕,只有她清脆的回答声在空旷的大殿中回荡,每一声都像是敲击在众人心头,也敲击在她自己的心上。

这种寂静让她感到压抑,仿佛置身于一个巨大的牢笼之中,无法呼吸,无法逃脱。

就在她以为考核即将结束,可以稍作喘息的时候,刘礼部侍郎缓缓开口,打破了令人窒息的沉默。

“林状元,”他的声音低沉而有力,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威严,“对于科举制度的未来发展,你又有何看法?”

这个问题像一颗石子,投入了平静的湖面,激起层层涟漪。

林诗雅心中一凛这个问题没有标准答案,任何一个细微的偏差都可能影响她的最终结果。

她深吸一口气,努力让自己保持冷静。

她知道,她必须谨慎作答,既要展现自己的远见卓识,又要避免触及敏感话题,更要为后面的事件埋下伏笔。

她略微沉吟,缓缓开口,声音清澈而坚定:“大人,科举制度……”

她的话音未落,殿外突然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紧接着,一个侍卫匆匆走进文渊阁,在刘礼部侍郎耳边低语了几句。

刘礼部侍郎脸色微变,打断了林诗雅的话:“林状元,今日考核到此为止,请随本官来。”

林诗雅心中一紧,一股莫名的不安涌上心头。

她跟随刘礼部侍郎走出文渊阁,穿过长长的走廊,来到一扇朱红色的大门前。

刘礼部侍郎推开大门,示意林诗雅进去。

林诗雅深吸一口气,迈步走进大臣议事厅。

映入眼帘的是一张巨大的圆桌,周围坐着几位朝中重臣,他们的脸上带着各异的表情,或严肃,或疑惑,或担忧。

看到林诗雅进来,他们的目光齐刷刷地集中在她身上,让她感到一阵莫名的压力。

“林状元……”一位大臣缓缓开口,语气意味深长。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