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科举女状元,我搅乱朝堂风 > 第119章 议事厅内破困局,逆袭之路展新途

第119章 议事厅内破困局,逆袭之路展新途

议事厅内,檀香袅袅,气氛却凝重得令人窒息。

林诗雅步入其中,环视四周,只见几张熟悉的面孔——刘礼部侍郎,陈老学士,李御史,还有几位不曾谋面的大臣。

他们的目光如同探照灯般,在她身上来回扫视,让她感到如芒在背。

“林状元,你可知为何来此?”陈老学士率先发问,语气中带着一丝不悦。

林诗雅心知肚明,这议事厅,便是她新一轮考验的战场。

她微微躬身,语气恭敬:“学生不知,还请大人明示。”

“哼,明示?”王竞争者冷笑一声,从袖中掏出一张纸,“你文渊阁的回答,句句迎合上意,莫非是想以此讨好考官,获取不当利益?”他将那张纸甩在桌上,纸张滑过桌面,发出刺耳的声响,如同一道惊雷,在寂静的议事厅炸开。

赵谋士随即附和:“不错,林状元的回答,看似高深,实则空洞,不过是些华而不实的辞藻堆砌,毫无真才实学。”他言辞犀利,句句直指林诗雅的要害。

几位大臣开始窃窃私语,质疑的目光纷纷投向林诗雅。

她感到一股寒意从脚底直窜头顶,仿佛掉入了一个精心布置的陷阱。

她深吸一口气,努力保持镇定,目光扫过众人,最终落在王竞争者脸上,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一抹意味深长的笑容。

“王大人此言差矣,”林诗雅的声音清脆而有力,在议事厅内回荡,“学生所答,皆出自肺腑,何来讨好之说?”她顿了顿,目光转向赵谋士,“至于赵先生所言‘华而不实’,学生不敢苟同。不知赵先生可否指出,学生哪些言辞空洞,哪些论述缺乏真才实学?”

赵谋士脸色一僵,他本想借此机会抹黑林诗雅,却没想到她会如此反问。

他支支吾吾,一时语塞。

王竞争者见状,连忙上前解围:“林状元,你巧言善辩,颠倒黑白,莫非是想蒙混过关?”

“蒙混过关?”林诗雅冷笑一声,“王大人未指出学生何处‘巧言善辩’,何处‘颠倒黑白’,便如此武断,未免有失公允。”她眼神锐利,直视王竞争者,“莫非,王大人是心虚了?”

王竞争者脸色涨红,怒目圆睁:“你……”

“够了!”一直沉默不语的李御史突然开口,他目光如炬,扫视众人,“此事,还需仔细调查,切不可妄下结论。”他转向林诗雅,“林状元,你且先退下,等候传唤。”

林诗雅微微躬身,转身离去。

走到门口时,她突然停下脚步,回头说道:“诸位大人,真相终会大白,学生拭目以待。” 她的声音平静而坚定,却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寒意。

林诗雅走出议事厅,深深地吸了一口气,冰冷的空气灌入肺腑,让她略微混沌的头脑清醒了几分。

她没有直接回府,而是转身走向御花园,她需要一个安静的地方,好好思考接下来的应对之策。

议事厅内,林诗雅一番“示弱”之举,令原本胸有成竹的王竞争者和赵谋士如同被一盆冷水浇了个透心凉。

他们精心策划的攻势,如同打在棉花上,软绵绵的,毫无作用。

“诸位大人,学生的回答或许确有不足之处,”林诗雅语气诚恳,眉宇间带着一丝自省,“但学生敢问,这世上可有完美无缺的答卷?”

众人面面相觑,一时语塞。

陈老学士捋了捋胡须,目光中闪过一丝疑惑。

就连一直咄咄逼人的王竞争者,也愣住了,他没想到林诗雅会如此坦然地承认自己的不足。

林诗雅顿了顿,语气逐渐变得坚定:“科举取士,贵在公平公正,更在于选拔人才的多样性。学生的回答,或许不够完美,但它体现了学生独特的见解和思考方式。这不正符合科举选拔人才的初衷吗?”

她环视众人,目光灼灼:“诸位大人皆是饱读诗书之士,想必都明白,‘尽信书,不如无书’的道理。墨守成规,只会扼杀创新,阻碍进步。今日诸位大人以‘迎合上意’、‘华而不实’等莫须有的罪名指责学生,难道就不怕寒了天下学子的心吗?”

林诗雅的话掷地有声,在议事厅内回荡。

大臣们开始窃窃私语,他们重新审视林诗雅,眼神中多了几分钦佩和赞赏。

陈老学士沉吟片刻,缓缓开口道:“林状元所言,确有几分道理。科举取士,不应拘泥于形式,更应注重实质。”

刘礼部侍郎也点了点头:“林状元的回答,虽然有些不合常规,但也展现了她独特的才华和见解。”

眼见局势逆转,王竞争者脸色铁青,他狠狠地瞪了赵谋士一眼,低声怒斥:“废物!” 赵谋士脸色苍白,汗如雨下,他绞尽脑汁,也想不出任何反驳之词。

林诗雅嘴角微扬,露出一抹不易察觉的微笑。

她知道,这场危机,她已经成功化解。

李御史清了清嗓子,说道:“此事,还需要进一步调查,林状元,你先回去等候消息吧。”

林诗雅微微躬身,转身离去,走到门口时,她停下脚步,回头说道:“诸位大人,学生相信,公道自在人心。” 语毕,她不再停留,径直离去,留下议事厅内众人面面相觑。

陈老学士看着林诗雅离去的背影,捻须沉吟:“此女,不简单啊……”林诗雅离开议事厅后,几位老臣仍旧心有不甘。

一位须发皆白的老臣重重地哼了一声:“不过一介黄毛丫头,如此狂妄!我朝向来注重资历,岂容她如此轻视!”

另一位老臣附和道:“正是!想我等寒窗苦读数十载,才得一官半职。她年纪轻轻,就妄想一步登天,简直是痴人说梦!”他用力地将茶盏顿在桌上,茶水溅出,在光滑的桌面上荡漾开来,如同他此刻波动的情绪。

“诸位大人所言,学生不敢苟同。”林诗雅去而复返,清脆的声音在议事厅内响起,带着一丝不容置疑的坚定。

她缓步走到厅中,脊背挺直,目光炯炯,如同一位即将出征的将军。

“资历固然重要,但并非衡量人才的唯一标准。”林诗雅的声音掷地有声,“古往今来,多少英雄豪杰,年少成名,为国家建功立业。难道就因为他们年轻,就否定他们的功绩吗?”

“姜尚八十遇文王,方拜为相,最终助周伐纣,成就一代霸业。”林诗雅侃侃而谈,声音中充满了力量,“甘罗十二为秦相,出使赵国,不费一兵一卒,便使赵国割让五城。难道他们是因为资历深厚才得以建功立业吗?”

她顿了顿,目光扫过众人,眼神锐利:“诸位大人饱读诗书,难道不知‘时势造英雄’的道理?如今我朝百废待兴,正需要新鲜血液注入,正需要敢于打破常规的人才。难道诸位大人要因为墨守成规,而错失良机吗?”

老臣们被林诗雅的气势震慑,一时语塞。他们面面相觑,

陈老学士捻须沉吟片刻,缓缓开口道:“林状元所言,确有几分道理。我等固然应该重视资历,但也不能因此而故步自封,埋没人才。”

刘礼部侍郎也点了点头:“林状元年轻有为,才华横溢,我等应该给予她更多机会,让她能够一展所长。”

林诗雅微微一笑,向众人躬身行礼:“多谢诸位大人理解。”

李御史看着林诗雅,”

林诗雅再次行礼:“学生愧不敢当。”

“好了,今日之事就到此为止。”李御史宣布道,“林状元,你可以回去了。”

林诗雅再次行礼,转身离去。

走到门口时,她突然停下了脚步,却没有回头,只是淡淡地说了一句:“明日午时,文渊阁见。”

御花园中,午后的阳光透过枝叶,洒下斑驳的光点。

林诗雅漫步其中,微风拂过脸颊,带来阵阵花香,让她紧绷的神经逐渐放松下来。

她闭上眼睛,深深地吸了一口气,感受着这难得的宁静。

此时此刻,她想起了慕容复,那个在她身后默默支持她的男人。

想起他温暖的笑容,鼓励的话语,林诗雅的心中涌起一股暖流。

她知道,无论前方有多少艰难险阻,她都不是孤军奋战。

回到府邸,林诗雅沐浴更衣,换上一身素雅的衣裙。

她坐在窗前,望着窗外渐渐西沉的夕阳,思绪万千。

今天在议事厅的交锋,让她更加深刻地体会到朝堂的复杂和险恶。

但她并没有因此而退缩,反而更加坚定了自己的信念。

她要查清家族冤案的真相,要为女子争取更多的权益,要在这乱世之中,闯出自己的一片天地。

夜幕降临,府邸内灯火通明。

林诗雅正在书房看书,突然,一个身影悄无声息地出现在她身后。

“小姐,宫里来人了,说是皇上召见。”丫鬟的声音低沉而急促,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紧张。

林诗雅心中一凛,皇上的召见来得如此突然,让她有些意外。

她放下手中的书,起身跟着丫鬟来到前厅。

只见一个身穿太监服饰的男子站在那里,手里拿着一卷明黄色的圣旨。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太监的声音尖细而高亢,在寂静的夜里显得格外刺耳。

林诗雅跪下接旨,心中却充满了疑惑。

圣旨的内容很简单,只是让她明日午时前往文渊阁。

文渊阁是皇家藏书之地,也是皇帝处理政务的地方。

皇上为何要在这个时候召见她?

难道是因为今天在议事厅的事情?

送走太监,林诗雅回到书房,心中却久久不能平静。

她总觉得,这次的召见并不简单。

一种莫名的不安,在她心头蔓延开来。

她走到窗前,推开窗户,望着漆黑的夜空,深深地吸了一口气。

夜风习习,带来一丝凉意,却无法驱散她心中的烦躁。

突然,一个黑影从窗外闪过,快得如同一道闪电。

林诗雅心中一惊,连忙转头看去,却什么也没看到。

她心中疑惑,难道是自己眼花了?

她再次看向窗外,却发现一个纸条不知何时出现在了窗台上。

林诗雅走过去,拿起纸条,展开一看,只见上面写着几个字:“小心,这是最后的考核。” 最后的考核?

这是什么意思?

林诗雅的心中充满了疑惑和不安。

她紧紧地攥着纸条,指尖微微发白。

这究竟是谁在暗中帮助她?

而这所谓的“最后的考核”又是什么?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