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日,冶造局收获了他们所造的第一座铁质蜡烛模具。
虽然此时早已到了亥时,但是所有工匠们都很高兴,因为他们非但造出了第一座铁模,并且,参观了铁模制造过程的那位肃王殿下,还因为他们这两百号人非常辛苦,额外许诺了每人十两的赏赐,至于那三十几名在火炉旁工作的工匠们,赏银更是翻倍,二十两。
遵照赵弘润对此的解释,这叫补贴,专门是增发发给这些处在危险环境下工作的工匠们的。
更让诸工匠们欣喜若狂的是,这份补贴并不仅限于今日,日后任何具有危险的差事,冶造局都会发放相应的贴补。
这让诸冶造局的工匠们对赵弘润更加拥护,要知道,他们一个月的月俸才多少?
哪怕是在赵弘润入主冶造局,下令整个冶造局的官员与工匠月俸翻倍,月俸最高的匠师,也不过一百六十两,换句话说,十日的补贴,相当于他们一个月的月俸!
要知道此时大梁城寂静一片。许多人尚在睡梦中,他们这一嗓子,还不得将居住在附近的人给吓醒了?
搅人清梦。这可是相当遭人嫌的啊!
好在那些工匠们立马也意识到了,挠挠头相互取笑着对方的失态。
而随后,工匠们将那一支支成型的蜡烛取出来,之后,一部分的人继续针对这座模具进行改良,希望能加上能使蜡烛油快速冷却凝固的水槽创意,而另外一部分的人,则开始往那些蜡烛里塞烛芯。
这些蜡烛,因为早就预留有放置烛芯的空余。因此,工匠用赵弘润所提出的新式烛芯沾了些温度并不高的烛油。很轻松地便将烛芯塞入了蜡烛内。
而这一切,都归功于严谨的烛芯标准。那些按照规格生产的烛芯,不大不小,正好填满那些蜡烛内部的中空。
“成功了!”
当一名工匠点燃第一支成功制造的蜡烛时,在场所有工匠们又一次欢呼起来。
而这回,局丞王甫也懒得去阻止了,因为他知道,这帮人太兴奋了。
当日,留在几名工匠仔细地记录铁模与木架、水槽的规格标准,其余人,包括赵弘润在内,都拖着疲惫不堪的身体回去歇息了。
在此之后,又过了九日,冶造局进一步精进铸造铁模的工艺,再次熔造出九座铁模,并且这总共十座铁模,皆加上了可快速使烛油冷却凝固的水槽。
不得不说,再加上了水槽的创意后,用这种新式蜡烛工艺制造蜡烛的速度,单位产量远远将以往的旧办法抛在后头。
对此,冶造局的郎官荀歆计算过:十座模具同时开始加工,可同期生产足足一千支蜡烛,至于耗时,只要烛油的温度控制得当,一批蜡烛的制造时间,仅仅只需要半刻辰。
这意味着什么?
这意味着在一个时辰内,冶造局可制造四千支蜡烛!
一个时辰四千支蜡烛,一天十二个时辰保守估计四万支蜡烛,这是何等恐怖的数字!
这个恐怖的产量,将使大魏,不,将使天底下任何一个蜡烛工坊绝望!
当然了,前提是有足够的原材料。
若没有足够的动物油脂,哪怕冶造局采用了新工艺,蜡烛产量也上不去。
但不得不说,待等这个消息传到工部辖下的虞部司署时,虞部的司郎周培那是目瞪口呆、满脸苍白。
『一个时辰四千支蜡烛?冶造局这是要逼死我大魏国内所有制作蜡烛的工坊啊!』
听闻此讯的虞部司郎周培,火急火燎地赶往了冶造局。
毕竟大魏市面上所出售的蜡烛,就属虞部所占的市场份额最高。
因此,一旦冶造局采用新工艺疯狂地制造蜡烛,第一个遭殃的就是虞部。(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