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都市 > 2003:从外贸开始 > 第929章 “上市还是合并?朱培们的抉择。”

新年的第一天,在国内汽车市场整体遇冷的情况下,尉来汽车用实际行动为市场带来了浓浓的暖意。

按照尉来董事长檀锦程在某次活动现场当中透露的,他们的数据系统已经能够做到周榜发布了,像今天这种当月第一发布包括上个月的全年累计销量不算什么难事儿。

檀老板透露的之所以没有以周榜的形式发布,只是为了不想让行业内外搞得太过于卷销量而忽视了产品的质量以及服务,当服务跟不上销量是一种灾难。

这话说得相当的装逼了,不过眼下尉来百万级的销量,装装逼倒也正常,并且他这个是针对友商的,对消费者没有任何的冒犯,所以不会引起多大的不满。

虽只有6.84%的年度增长率,但在汽车市场整体大环境不好,且悦驰系列销量下滑的情况下,尉来能够以这种远超大盘的增长率,连续两年销量破百万,足以说明尉来的优秀了。

两年稳定百万辆的销量,也让尉来正式进入到一线自主品牌行列之中,且今年的百万级别销量对于尉来而言有着非凡的意义。

自主品牌常常被调侃为一条腿走路,就是只有某一款车型或者某一个系列能够热卖,这十年间的尉来也是如此,全程靠着悦驰系列在支撑这起这家汽车公司的销量。

奇瑞的QQ,BYD的F3,吉利的帝豪,长城的哈弗到到尉来的悦驰系列,还有其他一些自主品牌的某个热卖款,都是自主品牌的命根子。

一旦这些车型卖不动了,如这几年BYD的F3系列还有奇瑞的QQ系列,那车企将会长期陷入到销量困境当中,几年之前霸气无比的奇瑞与BYD都是如此,这几年之间销量长期在40万到50万辆区间挣扎。

在尉来汽车销量公布的带动之下,几日之内,各大车企也纷纷公布了2018年的销量成绩,全面爆发的吉利以超150万辆,20.3%增速的表现稳坐国产一哥位置。

而因为尉来两则新闻而备受关注的曾经国产一哥长城汽车的总销量则是比尉来少出1.8万辆,屈居第三的位置,算是正式证实了其被小老弟超越的传闻。

不过好在长城迅速跟进的公布销量,总算是把话题从王风英身上转移到与竞争对手尉来汽车这一年的对比之上,相比起销量的对比,长城显然更愿意看到这种产品本身上的对比。

这样话题度能够更加的纯粹一些,虽是1.6%的负增长,不过长城还是依旧稳如老狗,连续三年销量破百万也证明了长城的实力。

长城的销量数据基本与尉来差不多,这两家高度相似的企业唯一的区别就是在新能源汽车转型上的表现区分,布局更早的尉来汽车在新能源上的优异表现让长城新能源板块的业务有些不够看。

不过长城也不是没有亮点的,皮卡车市场30.6%的市场份额,地位无可撼动。

只不过扬子皮卡在有了山城产业基地之后,皮卡车方面的表现同样不差,5.1万辆的年销量,11.3%的市场份额,跟排名第三的日产仅仅只有1000辆的差距了。

这也是扬子皮卡连续第三年拿到皮卡市场排名第四的好成绩,10年之前在长风手里的扬子皮卡几乎已经退出市场,品牌知名度快要到无人问津的地步。

檀锦程花了十年的时间,让扬子皮卡重新被市场所熟知,也让这个品牌焕发出第二春,对地方经济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同时,扬子皮卡的收购案也被列为经典,甚至是被当成檀锦程整个创业生涯当中最成功的一笔收购,没有之一。

虽连续排名第四,被卡友调侃为皮卡界的阿森纳,但是细节上还是有区别的,扬子皮卡的市场份额逐年上升,如今跟日产几乎是贴身了,比排名第二的江铃也只少了三个百分点。

不过整体而言,在没有完全放开各种限制的情况下,皮卡车的整体市场规模大概也就是在50万辆左右了,长城独占30%的市场份额,其他车企分摊其中的70%。

市场规模最多也就是5万辆到7万辆之间了,对比起长城,江铃以及日产等头部厂商的话,以现如今扬子汽车的体量进入估值的话,合理的估值是在30亿元至60亿元之间。

在小众赛道上把一家要倒闭的企业做到这份上,檀锦程也算是尽力了,接下来就看扬子汽车的管理层如何稳住目前这种局势了。

扬子汽车的实际管理者朱培也意识到这个问题,说白了这个市场玩来玩去就这么大。

而受政策驱动之下,新的竞争对手如长安,上汽大通甚至是BYD还有吉利这样的企业也都试探着进入到这个赛道,未来扬子皮卡能不能保住现有优势还不得而知。

从母公司开完会之后,回到滁州的朱培也召集起扬子汽车的管理层开会。

“按照原来的计划,我们是想收购母公司的坦克汽车业务,增加我们在越野车市场上的份额,不过现在坦克系列并入到了新悦驰当中,显然是不可能再分拆出来了。”

说起这个,朱培还是有些可惜的。

相比起丰田普拉达,JEEP牧马人,三菱帕杰罗这些国内顶尖的越野车型,售价仅仅只有这几款一半的坦克300自发布开始就受到市场的广泛关注。

硬派越野的性能,配置拉满的高性价比,打破了越野等于粗糙的刻板印象,同时差异化的设计让坦克300兼具经典与时尚,真正的做到了男女通吃。

用老板的话来说,谁说女人就喜欢小型车的,跟男人一样,女人同样喜欢大车,大灯。

与传统的越野车相比,坦克300的舒适性简直就是拉满了,哪怕你是作为日常通勤都行,除了油耗高点儿没什么其他的大毛病。

另外在营销层面,坦克系列也做到了极致,联合越野俱乐部,改装厂牌,打造出坦克的生态,强化用户归属感,短视频火爆之后更是在某音,小红书等社媒上大量种草,塑造出的网红神车的形象。

在越野爱好者的心中当中,318国道一直都是非常经典的一条道路,坦克系列通过一系列的合作以及营销,在短视频APP上制造出这款车型在318国道上的热度。

如今刷短视频的,经常能刷到红色亮眼的坦克300出现在318国道上的场景,这种影响力是会持续性深入人心的,时间越长效果越好。

再者就是老板还玩起订单饥饿营销那一套,初期控制产能,制造出供不应求的现象,让坦克300在二手车市场保持溢价状态。

评价一款车的好坏,保值率也是非常重要的。

“下手晚了啊,这种同样小众赛道的,搭配起我们的皮卡,还真能做到完美的结合,可惜了。”

前几年老板常把小而美挂在嘴边,一家家的零部件公司独立出去,保持一个“小”的状态,提升核心竞争力,扬子的管理层肯定是会受到老板这种核心思想所影响的。

皮卡车赛道上,扬子的皮卡系列基本已经做到头了,再下去也不会有太多的增长,十万辆的销量对于现如今业务单一的扬子皮卡来说太过于困难了。

但是如果把坦克系列拿下来,那扬子汽车的十万辆销量梦就不再是难题,坦克300现在卖得比三菱的帕杰罗都要好了,年均超过两万辆的销量,已经稳稳拿下越野车单款车型前五的市场份额。

另外,今年(2019)对于坦克系列来说,还是一个重大的机会,按照计划普拉多等多款车型会在今年之后逐步退市,留下的市场空白给了坦克系列。

按照坦克系列的计划,后续车型的持续推出,再在营销上把硬派越野从“工具属性”导向“玩具属性”,吸引更多年轻人用户,最终达到破圈的目的。

那样的话,整个坦克系列年销量破十万不再是梦想。

“是啊,错过了就错过了,没办法,如今我们也只能在电动化趋势之下做一些探索了。”

传统竞争压力越来越大,想要适应市场,如今的扬子只能学习母公司的新能源策略,燃油,混动以及纯电车型都需要进行研发,但是现在有一个问题。

那就是他们这些人之前的经营思路都是在传统燃油这一块,在新能源方面的技术以及平台储备明显跟母公司有着不小的差距。

而如今要大规模投入研发,那扬子这些年打的底子又几乎都得交待进去了。

甚至于这还是一件非常冒险的事儿,消费者能不能接受混动以及纯电皮卡是一件未知数,BYD倒是传出过有这方面的研发,但这玩意儿还是太过于新鲜了,没有多少家企业敢于尝试,包括长城都是如此。

“技术方面只能向总公司求援了,不然的话我们就只能靠着现在这样的情况混下去,直到最终被其他的竞争对手超越。”

2018年尉来遇到了不少的问题,但对于扬子汽车来说绝对是最为辉煌的一年,全年5.1万辆的销量是历史之最,营收与净利润等等都创造了新的纪录。

他们这些人都是经历过公司从辉煌到近乎倒闭状态的,对于扬子汽车有着特殊的感情,如今能够重新崛起且达到巅峰状态,这让他们备感珍惜。

巅峰带来的辉煌让朱培等人爽感十足,但从大老板的态度来看,他们也确实应该有居安思危的心态,毕竟上一次的经历对于他们来说太过于深刻了。

“有点困难啊,就算是向母公司求援的话,能得到的资源也是有限的啊,最终还是要我们自己投入啊。”

母公司与子公司有着从属关系,但是从经营模式等方面而言,其实都是相对独立的,尉来不会对扬子过多的干涉,朱培他们有什么新的业务规划,一般情况下是不管的。

同样的,两家公司业务体系的差异化,想要拿到更多的资源也需要通过合作或者是交换来达到。

用老板在扩大会议上的形容来说,就是分家后老爸就没有义务给儿子无偿的支援了,扬子汽车目前除了在财务上能够跟母公司合并报表之外,似乎没有什么能够拿得出手的东西让母公司动心。

现金流以及盈利是他们唯一的优势,一旦大规模的投入,那扬子汽车就有可能再次进入到亏损状态,那么对于已经上市的母公司来说,扬子汽车就不是亮点,而是累赘了。

对于追求利益,财务报表好看的上市公司,对于亏损状态的子公司最常规的处理方式是什么?

出售,剥离。

如果一旦大规模投入而导致亏损,那扬子汽车就要面临这种情况,十年之前的扬子汽车之于尉来汽车无比重要;十年之后,只不过是其中一个不大不小的业务板块而已。

对于尉来汽车,扬子汽车皮卡业务补足了汽车产业上的一个板块,但也仅此而已,老板这一次的大型改革,很明显是奔着新的模式而去。

而对于扬子汽车来说,失去了尉来集团这个大靠山的话,命运会如何就不得而知了。

“转型加大投入,意味着公司有突破的机会,但同时风险也很大;不转型就维持现在的情况,在现有业务上深挖,保四争三,这种情况不知道能够维持住几年,但是风险却很小。”

“各位,都说说看,我们应该怎么办吧。”

把在总公司的见闻以及自己的分析道出之后,朱培把扬子汽车的未来拿到高管会议上,大家坦诚交流。

“上市是一个不错的主意,上市之后可以募集到更多的资金,再由母公司提供一些技术支持的话,那我们在有了充足资金的情况下就可以搞电动化的研发了。”

搞电动化肯定是要搞的,做企业不能只看眼前,除非他们是真的想摆烂,哪怕真的是亏了都得试一下的。

但问题是扬子汽车这些年日子确实是过得不错,但好日子也就过了那么几年,有积累但并不多,平常做做一些小投资,搞搞小业务的还行。

涉及到这种动辄十数亿,甚至几十亿元的长期投入,凭借着他们每年卖5万辆皮卡的利润显然是不足以支撑起来了。

在新能源方面的投入可不是说说那么简单的,看看尉来的财务报表就知道了,那每年的投入都是一个海量数字,在没有形成规模化市场的情况下,盈利也主要是来自于补贴以及今年实行的双积分政策。

卖车实际上还真赚不了几个钱。

小而美有小而美的好处,但体量过小也确实限制了一些发展的机遇,魅族被檀锦程收购就是由于过度的追求小而美,甚至有些偏执了。

在檀锦程的思维模式里,小而美重点不是小,而是美,把美做到极致了,那么小就可能随时转型为大,不然的话橙子当初也不会上马垂直电商业务了。

扬子汽车现在面临的情况就是美则美矣,但是过于的小了,凭借自身的实力想有所转变非常的困难,哪怕是在主营业务上都是如此。

而独立上市,谋求更多的资金介入,显然不失为一种很好的方式。

“这个确实不失为一种好办法,募集更多的资金来丰富我们的主营业务,甚至于我们还能够收购其他一些企业,做到业务的多元化。”

朱培点了点头,上市确实是他计划当中的一环,且上市无论是对于滁州还是他们这些个人来说都是有着极大好处的。

虽说现在的上市企业满天飞,上市已经不是衡量地方ZF政绩当中非常重要的一环了,但市里,区里多出一家上市企业肯定是有好处的。

另外对于他们这些管理层来说同样是好处巨大,上市了肯定要搞员工持股吧,那么他们这些管理层肯定是最先受益的,身家会以数十倍的方式暴增。

但是也不能只看上市的好处,不看弊端啊。

首先是一旦启动IPO计划,那就意味着哪怕是什么都不干,都得掏出个几千万出去,失败了都得扔进去,而扬子汽车业务的单一化,分拆上市能不能受到资本市场的青睐是一个很大的问题。

主营业务做不到全国前三,还没有除了投资收益之外的其他业务,冲击上市很可能会失败。

另外便是上市之后股权的分散,先不说老板还有母公司乐意不乐意,就是他们在今年执行起经营策略上来说都没有现在这么的自由了。

朱培很清楚,他不是大老板,没有大老板那样的机缘,扬子汽车也没有母公司那样的市场预期。

说白了人家愿意投母公司,无非是看中了老板的实力还有在新能源赛道上的预期,这一点从今年含金量十足的销量明细当中就能看出来。

新能源汽车销量占比从去年的12.08%,提升到今年的24.15%,继续维持着全球销量第一的名头,就已经证明母公司转型的成功。

全球范围内能够做到这样的占比的,仅仅只有尉来跟BYD,20万的新能源销量更是完成得轻轻松松。

诚然现在的燃油车对于母公司很重要,老板也在积极提升燃油车的销量,但朱培十分清楚,这只是为了应对当前复杂的局势而已。

尉来的前途是在新能源,这是公司自始至终的策略,或许用不了几年,哪怕是悦驰燃油车系列销量持续下滑,可能老板都没那么在意了。

资本看好尉来的新能源市场,不代表能够看好子公司扬子汽车的新能源汽车市场。

“上市好处显而易见,但是弊端也说,这个我就不说了,大家都知道。”

“但是我们的上市肯定没有想象当中的那么容易,说白了我们做到再好,撑死了也就到老二的位置,如果说有什么预期的话,那大概也就是政策的彻底松绑了。”

超越长城皮卡业务?朱培包括檀锦程心里都有数的,吹吹牛逼行,但别骗自己。

长城在这方面的优势太大了,就像是他们玩不好新能源一样,其他企业在皮卡上想玩过他们不要太难。

再说了,他们上市是为了募集资金投入到新能源皮卡车的研发当中,现在的资本家们可没有从前那么好骗了。

当然,最关键的还是要看大老板的态度,这才是最为关键的。

朱培在甬城的这段时间,也曾经在汇报工作之际对大老板有过一些试探,对于扬子汽车的上市,大老板态度上模棱两可,这可不是大老板的性格。

按照他了解的大老板,行就是行,不行就是不行。

结合之前老板在接受媒体专访之时表露出对于悦驰分拆独立之后的一些信息,朱培觉得老板对于上市的态度有了明显的转变。

甬城。

“对于上市的态度来说,我确实是有了不小的变化。”

闪驰大厦的顶层,檀大老板在跟王风英以及张永等人闲聊起关于朱培上次汇报工作之时的试探,明确的表达了自己的态度。

通过跟长城之间的一些默契,双方先后公布销量,形成一个比较,成功的淡化了王风英加盟尉来对两家公司的影响。

两家销量差距还不到两万辆,对比就对比,控制好言论对长城没太大的影响,而处于转型期的尉来,也不想因为王风英的加盟而引发的舆论跟长城彻底的闹翻。

生意场上,没必要把竞争对手搞成死对手,长城那边的态度也差不多是这样,双方刻意淡化就不会给其他竞争对手更多的机会。

“老板的意思是你现在不怎么看重上市了吧?”

来甬城的几个月,适应能力很强的王风英算是正式融入到尉来的团队里了,跟其他高管一样,在对于檀锦程的称呼上有了明显的改变。

熟悉檀锦程的高管们都知道,相对于檀总这样较为正式的称呼,他更喜欢下属喊他老板。

“差不多吧,有些公司上市了其实不见得是好事。”

手握多家上市公司的控制权,对于公司上市的态度上来说,他确实有了不小的改变,那就是从之前积极寻求上市变成了现在无所谓的态度。

说白了就是现在不是他求着资本来帮助他了,而是资本想要搭上他这趟顺风车了。

地位上的改变肯定是会影响对于某些事务态度的,跟朱培们想象的不同,他对于扬子汽车还是比较看重的,另外也是有感情的。

哪怕是因为加大新能源方面的投入而导致亏损,他也不可能卖掉扬子汽车的。

不过跟尉来一样,扬子汽车想要更健康的走下去,转型同样也是必须的,具体该如何转型这事儿他肯定是懒得直接指导的,就看朱培如何选择了。

这也是他态度上模棱两可的原因,上市也不是不行,但不能碰到什么事儿都去上市,有没有更好的办法呢?

檀锦程不知道的是,远在滁州的朱培们也在讨论这个问题。

在大家对于上市与否还在争论不休之时,一向埋头技术的扬子汽车技术总监杨志杰却有着不同的看法。

“我倒是有个除了上市之外的主意,就是不知道老朱你能不能乐意。”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