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都市 > 重生80:我带着狼崽子寻猎大山 > 第167章 寻求技术支持

重生80:我带着狼崽子寻猎大山 第167章 寻求技术支持

作者:渊博之主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4-16 01:08:10 来源:小说旗

“首先,我们的米厂主要是服务本村和周边村庄,不是要跟大米厂竞争。其次,我们有地利优势,运输成本低,可以提供更新鲜的产品。最重要的是,这是村集体的事业,大家都是主人,都能从中受益。”

最终,方案得到了通过。

周国宏立即着手准备申请材料,很快就获得了县里3万元的支持资金。

村里也筹集了2万元,米厂的筹建工作正式启动。

在选择厂长时,周国宏提名了张铁柱。

这个三十出头的年轻人,曾在县粮站工作过,对米厂的运作有一定了解。

虽然有人质疑他年纪轻,资历浅,但周国宏坚持认为:办企业需要新思想、新观念,年轻人更容易接受新事物。

厂房很快就建好了,设备也安装完毕。

在县粮食局技术员的指导下,几个被选中的村民开始学习操作碾米机和质量控制的技能。

一个月后,村里的小米厂正式投产了!

开业那天,全村人都来观看。

当第一袋印有“绿山牌大米”字样的产品从生产线上出来时,大家都忍不住鼓掌欢呼。

“我们村也有自己的产品了!”

村民们感慨道。

米厂刚开始运营时,确实遇到了不少困难。

机器时常出故障,工人操作不熟练,产品质量不稳定,销路也不广。

有段时间,米厂几乎要亏本关门。

面对困境,周国宏没有退缩。

他亲自带着厂长张铁柱去县里寻求技术支持,同时组织村民代表参观成功的乡镇企业,学习经验。

他还想出了一个主意:把米厂的产品先在村里推广,让村民先用上自己的大米,建立口碑,再慢慢扩大市场。

这个策略收到了意外的效果。

村民们发现厂里的大米确实比外面买的新鲜,而且价格还略低一些。

很快,米厂的产品在村里有了稳定的销路。

随后,周边村庄的村民也开始慕名而来,要么买成品大米,要么带着自家的稻谷来加工。

三个月后,米厂开始盈利了!

虽然利润不多,但对于一个刚起步的村办企业来说,这已经是很大的成功了。

随着米厂的稳定运行,周国宏开始考虑下一步的发展。

他注意到,米厂在加工过程中产生了不少副产品,比如米糠和碎米,这些都可以进一步利用。

“我们可以考虑扩展一下产业链,”

周国宏在村委会议上提议,“用米糠做成饲料,碎米可以做米粉或米酒。这样不仅能增加收益,还能创造更多就业机会。”

这个提议再次引起了讨论。

有人支持,认为这是充分利用资源;也有人担忧,认为一口吃不成胖子,应该先把米厂做稳了再说。

正在讨论时,一个意外的访客来到了村里:县食品厂的李厂长。

他听说村里的米厂生产的大米质量不错,特意来考察,希望能建立长期合作关系。

“你们的大米品质很好,口感纯正,符合我们食品厂的要求。”

李厂长说,“如果你们能保证稳定供应,我们愿意签订长期采购合同。”

这个消息无疑是对米厂的极大肯定。

有了县食品厂这个稳定的大客户,米厂的销路问题就基本解决了。

然而,好事多磨。就在米厂蒸蒸日上的时候,一个不速之客打破了平静:县工商局的执法人员突然到访,称收到举报,说米厂的生产许可证和卫生条件存在问题。

“什么?我们明明按规定办理了所有手续!”

厂长张铁柱急得满头大汗。

周国宏发现问题出在一个技术性环节:米厂的卫生许可证需要更新,而且部分设备不符合新的卫生标准。

“这是哪来的新规定?我们申请时可没人说过!”

张铁柱不解地问。

执法人员解释说,这是最近才出台的新标准,全县所有食品加工企业都要按照新标准整改。

周国宏意识到这可能是有人在背后搞鬼,但他没有贸然指责,而是表示会立即整改。送走执法人员后,他立即派人去县里打听情况。

很快,真相浮出水面:原来是县里另一家私营米厂的老板看村里的米厂发展势头好,抢了他不少生意,就动用关系,利用新规定给米厂制造麻烦。

“这帮小人!”

村民们听说后都愤愤不平。

周国宏却很冷静:“别急着发火。新标准是全县通用的,我们迟早都要达到。与其抱怨,不如把这当作一个提升的机会。我们按新标准整改,不仅能解决当前的问题,还能提高产品质量,增强竞争力。”

说干就干,周国宏立即组织人力物力,按照新标准进行整改。

为了筹集资金,村委会决定动用公积金,并向县里申请了技术改造补贴。

整改期间,米厂虽然减产,但没有停工,保证了基本供应。

一个月后,整改完成。

执法人员再次来检查时,惊讶地发现米厂不仅达到了新标准,在某些方面甚至超过了要求,比如增设了自动检测设备,改进了包装工艺。

“没想到你们整改得这么彻底!”

执法人员赞叹道。

周国宏笑笑:“既然要改,就改得彻底一点。这样不仅符合规定,还能提高我们的产品竞争力。”

整改后的米厂果然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产品质量明显提升,不仅保住了县食品厂这个大客户,还吸引了更多的买家。销路扩大了,利润自然也上升了。

到了年底结算时,米厂不仅收回了全部投资,还净赚了两万多元!这在当时的农村,已经是一笔相当可观的收入了。

村委会召开会议,决定将这笔利润的一部分用于村里的公共设施建设,一部分分给村民作为红利,还有一部分留作米厂的扩大再生产资金。

“这下可让全村人都尝到了办企业的甜头!”

老陈笑呵呵地说。

随着米厂的成功运营,村里的集体经济有了明显起色。

不少村民看到了发展副业的机会,开始寻找新的致富门路。

有一天,周国宏在村口碰到了村民李大牛和几个年轻人,他们正热烈地讨论着什么。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