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都市 > 重生80:我带着狼崽子寻猎大山 > 第172章 村宴风波

重生80:我带着狼崽子寻猎大山 第172章 村宴风波

作者:渊博之主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4-16 01:08:10 来源:小说旗

在硬件设施方面,周国宏也没有停步。他利用村里的积累和村民的捐助,建立了一个小型图书室。

这些努力很快就显现出成效。

村小学的教学质量明显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大大增强。

更重要的是,村民们对教育的态度发生了变化,越来越多的家长意识到了教育的重要性,主动关心孩子的学习。

一年后,当县教育局来检查时,对村小学的变化表示惊讶和赞赏。

尤其是那个校车接送的做法,被认为是解决撤点并校后学生上学难问题的创新举措,甚至被推广到了全县其他地区。

更让周国宏欣慰的是,村里的辍学率明显下降了。

以前,每年都有几个孩子因为各种原因辍学;现在,几乎所有适龄儿童都能坚持上学,有些辍学的孩子甚至重返了校园。

然而,教育的改善不仅仅体现在学校硬件和孩子们的学习态度上,还体现在村民整体素质的提升。

周国宏开始组织一些文化知识讲座和技能培训,让村民在农闲时间也能学到新知识。

这是周国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通过亲身实践,村民们慢慢理解了这句话的深刻含义。

有一次,李大牛在村会上感慨地说:“以前我总觉得读书没用,现在才明白,原来知识真的能带来这么大的变化!我家小子以前在学校老是垫底,现在每次考试都是前几名,回家还教我算账。我现在最大的遗憾就是当年没好好读书啊!”

随着村里经济的发展和村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村里的婚丧嫁娶等红白喜事也开始变得越来越讲究。

尤其是在办酒席方面,从简单的几个菜几壶酒,逐渐发展到十几道菜、几十桌的大规模宴席。

这种“讲排场”的风气渐渐形成,给村民带来了不小的经济负担。

有些家庭为了一场酒席,甚至背上了沉重的债务。

有一天,村民王大柱的儿子要结婚。

按照当地习俗,结婚是大喜事,要大操大办。

王大柱家境一般,但为了面子,硬是张罗了四十桌酒席,每桌标准要二十元,光酒席就要花去八百元,这在当时是一笔不小的数目。

“王大柱,你这是何必呢?”

村里的老人们劝道,“娶个媳妇花这么多钱,值不值啊?”

王大柱叹了口气:“我也不想啊,可现在都这风气,谁家结婚不摆几十桌?我要是办得寒碜,儿子媳妇面子往哪搁?再说了,乡里乡亲的,平时大家都有来有往,这酒席不请全了,以后还怎么在村里混?”

这种情况并非个例。

不久前,村里的李家小子结婚,摆了五十桌;村东头的张老汉做寿,摆了三十桌;还有刘寡妇办父亲的丧事,硬是借钱摆了二十多桌……村里的红白喜事越办越大,排场越来越讲究,不少家庭因此陷入了经济困境。

周国宏注意到了这个问题。

“必须想办法改变这种风气,”

周国宏在村委会议上说,“咱们村现在正处在发展的关键时期,需要集中资金发展生产。如果把钱都花在这些排场上,村里的经济怎么能发展起来?”

老陈表示赞同:“确实该管管了。前段时间,小李家为了儿子结婚,借了一屁股债,现在都还不上,这日子怎么过?”

但也有人持不同意见:“红白喜事都是大事,怎么能简办呢?再说了,这是人家的家事,村里管得着吗?”

周国宏认真思考着这个问题。

经过与村干部的反复讨论,周国宏决定采取一个循序渐进的方案:首先召开村民代表大会,讨论制定《红白喜事操办规范》;然后从村干部做起,带头执行新规范;最后通过宣传引导,逐步改变全村风气。

村民代表大会在村委会的大院里召开。

几十位村民代表围坐一圈,讨论着红白喜事的操办问题。

“我觉得,咱们应该限制酒席的规模,”

周国宏提议,“比如婚丧嫁娶,不管什么喜事,酒席不超过二十桌,菜品不超过十个。这样既能维持基本排场,又能控制开支。”

“这标准太低了吧?”

有人质疑,“现在哪家结婚不摆三四十桌?二十桌怎么请得完?”

“那就分批请,”

老支书刘根生说,“亲戚一批,朋友一批,乡邻一批,分开请也一样。”

经过热烈讨论,大家终于就《红白喜事操办规范》达成了基本共识:

婚丧嫁娶等红白喜事,酒席规模不超过二十桌;

每桌标准菜不超过十个,酒水适量;

提倡喜事新办,丧事简办;

抵制天价彩礼、铺张浪费等陋习;

村干部带头执行,树立榜样。

规范制定后,紧接着就迎来了一个验证其效果的机会:村干部李大山的女儿要出嫁。

按照以往的规矩,村干部家的婚事必定要风风光光,酒席少说也得五六十桌。

但这一次,李大山决定按照新规范办事,只摆了十八桌酒席,每桌八个菜。

有人赞扬李大山带头执行新规,树立了好榜样;也有人暗地里议论,说他小气,给女儿办婚事这么寒碜。

婚礼当天,周国宏特意到场祝贺,并在众人面前表扬了李大山的做法。

“李大山同志这次办喜事,不图排场,不比阔气,严格按照村里的新规范操办,值得大家学习。”

周国宏说,“喜事重在喜庆,不在排场。咱们应该把钱用在刀刃上。”

这番话得到了不少村民的认同,但也有人不以为然。

就在这时,一个意外的插曲发生了。

李大山的亲家——女婿家的父亲突然站了出来,大声说道:“我说李老哥,你这酒席也办得太寒碜了吧?我们那边,结婚至少摆三十桌,每桌十二个菜。你们这才多少?才八个菜,连鱼都没有一条!这不是看不起我们吗?”

现场一片尴尬,李大山脸上挂不住,结结巴巴地解释:“这个……我们村有规定,不能超过二十桌……”

“什么狗屁规定!”

亲家明显有些醉意,“婚姻大事,还受这个限制?我看你们就是抠,舍不得花钱!”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