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青春校园 > 快穿:每次都是地狱开局 > 第四十七章 概念

快穿:每次都是地狱开局 第四十七章 概念

作者:音冰儿 分类:青春校园 更新时间:2025-04-20 23:22:16 来源:平板电子书

等到墨书回来,宋濂已经在养济院的食堂里吃过了饭。

他虽想不通,也不是非要钻牛角尖之人,既然那殷灵毓,给他们争取了更好的待遇,克制了上位的臭脾气,所作所为大多为民,爱民,也不是恶人。

那也没有必要恐慌什么,总归不是什么恶人,何必刨根问底。

别说,养济院东西挺好吃,据说是和点心铺子一样,有殷灵毓拿的方子的。

他们办公时的点心茶水都换了新奇点心之后,有些同僚还会偷偷打包一点,不过这个是没人管的,谁家没有点困难或者馋孩子了。

“大人好!”墨书过来匆匆一礼。

宋濂压了压手,示意墨书坐下,然后将带来的一刀纸,一方砚,几条墨,和一支不错的笔送给了他,算做勉励。

“若他日你从这院子里出去了,可以去找老夫。”宋濂含蓄道。

这是有意指点,墨书当即一个头磕下去把事情定下来,宋濂把人扶起来,心满意足的回家去了。

不错,好苗子,一点即通。

宋濂回去后,依靠自己的影响力,帮殷灵毓压制了士绅一番。

毕竟朱元璋宣布政策时,就将那天晚上他和朱标算的那笔账说的清清楚楚。

宋濂虽然因此而感到不舒服,却也得承认,是的,这样一来,他们简直是商业不丰的另一个宋。

而宋……算了,想到靖康耻,岳王爷,那都得脑仁儿疼。

谁也不想亡国,大臣们也在那之后大多安静了下去。

话自然也关不住,往外传着传着,工坊铺开了,商人不受太大限制了,一定条件下可以去走科举了,再加上有那闹的狠的,都被丢去修路当苦役了,众人也就在新的利益里慢慢消停了一些。

对于商人而言,哪怕是新税法割肉呢?可有权,有新蛋糕,能不被看低,也是他们需要的东西啊。

殷灵毓这女子吧,挖他们根,却给找了新路,那也就没有把他们彻底逼到底,再看那沈家春风得意,还有她那各种利国利民的,水泥肥皂什么的好东西,他们中不乏心思灵活之人转了口风与做派。

而且,当今不是那会妥协的性子,他们不让步,他们也得去治水修路搅合水泥去。

新商税与土地的改革也就慢慢的推行了下去。

洪武八年春,墨书正式拜宋濂为师。

宋卓文在沧州做的还不错,已经升到了应天府来,一来就看见自己的老上司跟沐英在打架,猛然一摔,把人给甩开了。

宋卓文哑然。

不是说,殷大人当的是文官吗?

怎么……怎么看着还跟当年似的?

殷灵毓擦了把汗。

好险,差点儿要输。

沐英站稳身子平息了一下气息,苦笑着摇头道:“不打了不打了,没力气了。”

表面云淡风轻,实则也快站不稳了的殷灵毓沉稳点头:“好。”

宋卓文是被送过来给殷灵毓帮忙打下手的,殷灵毓之前埋头开始钻研火绳枪,那用水泥修桥铺路的事情就都丢了出去,她自己则一头扎在京郊的校场里。

朱元璋对此也很关注,因此看见升迁官员时,随手点了个眼熟的,还不错的,过来帮忙来了。

毕竟剿灭残元的时候,火器可是出了大力的,而且很多元人最后心甘情愿为大明放牧养牛羊赚钱,现在那里纯粹就是大明的牧场。

而且,最主要的是,朱元璋拿殷灵毓没办法。

且,也乐见于她不抓着政务权势。

沐英也不是第一次和殷灵毓约架了,有输有赢,更多时候平局,殷灵毓的技巧不错,力量也不小,还有一往无前的狠劲儿,沐英,蓝玉,还有一些二代都和她打过,殷灵毓身手不低。

坐到一边喝了几口淡盐水,又擦了把汗,沐英呼出一口气:“舒坦。”

殷灵毓也往一边一坐,听着宋卓文的汇报,若有所思。

这些年来,大明主要的力量都用在了基建上,现在的水泥路已经铺到了村县这个级别,卓有成效。

养济院和工坊也差不多,结合了各地的情况,特色,什么水果罐头工坊,花香肥皂工坊,点心吃食的,织羊毛衫的,纺布匹的,烧玻璃的,制药的,印刷的,应有尽有。

商业比大明初立时繁华了不知多少,商税源源不断流入国库,再分发出去再次投入大明的运转和建设,宝钞一直没重启,但看着估计也快了。

但欣欣向荣里,大明也开始隐隐有些产能过剩的苗头,是时候该出海了。

等到把马克沁给研究了个差不多,殷灵毓就给朱元璋连着机枪一起上了一道折子,顺便让沈万三重提了宝钞一事,

她提的是义务教育,加上宝钞,一面烧钱,一面定下钞票的性质,正适合顺势开海。

朱元璋自从得到沈万三的船队后,加上自己的船只,居然只清剿了一次沿岸倭寇,剩下的就是打击张士诚的旧部,还有拿下了方国珍。

因为这次他们还没来得及多作乱,加上之前就看过商业发展到一定程度最好开始出海,朱元璋倒是没提海禁的事,然而也不积极主动。

折子递上去,朱元璋没两天就在早朝上提了出来,让大臣们感到激动又惶恐不安。

一部分大臣激动不已,认为开海能让大明的商品远销海外,增加国库收入,还能宣扬大明国威,他们纷纷列举大明的藩国,那里的市场还未经开发,而且,他们中也有不少人在对残元的削弱里学会了贸易战。

不过这次的洪武四年,在殷灵毓的影响下,朱元璋并未设立不征之国。

也有大臣求稳,怕人口流失,认为藩属国既然尊敬有加,自当庇佑而非敲骨吸髓,何况……有些人,可是从海运上捞了钱的。

若是朝廷参与进来,他们可有些舍不得放手。

双方争论激烈,互不相让,可朱元璋自己却是打定了主意的,朝廷上需要新鲜血液,义务教育他觉得还是必要的,商业现在也的确是开始有些后继无力,宝钞还能用来收割一番外藩蛮夷。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