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玄幻 > 历史时空多元宇宙 > 第29章 宋辽篇·仁宗盛世

历史时空多元宇宙 第29章 宋辽篇·仁宗盛世

作者:禁止通行之神 分类:玄幻 更新时间:2025-04-12 12:29:58 来源:小说旗

1021年8月8日,烈日当空,战鼓如雷。

穆桂英率大军兵临辽国都城上京城下。城外旌旗蔽日,宋军大将乔峰、狄青、孙悟空、杨戬、哪吒,以及十万天兵天将齐聚一堂,气势如虹。城头之上,辽主耶律隆绪满脸震惊,看着城下乌压压的宋军阵列,心中生出前所未有的恐惧。

“辽国……竟至于斯。”

他的弟弟耶律子龙怒声道:“皇兄莫怕,末将誓死守城,决不让宋军踏入都城一步!”

话音未落,耶律子龙率数千契丹精骑,杀出城门,犹如烈火冲天,想要一举刺穿宋军阵地。

然而刚冲至阵前,便被狄青大吼一声迎战。刀光如电,血溅三丈,狄青手起刀落,将耶律子龙一刀斩首,鲜血染红战袍,首级高高抛起,滚入上京城下。

耶律隆绪看到弟弟毙命,心神俱裂,踉跄跌坐,浑身颤抖。

“天要亡我大辽……”

穆桂英挥手下令:“强攻!”

乔峰一马当先,怒喝震天,带领先锋军如猛虎下山。孙悟空变作金刚大圣,腾云驾雾直冲敌军后方,杨戬天眼大开,指挥天兵天将从空中轰击,哪吒踏风火轮,掷火尖枪直刺城墙。

宋军四面围攻,上京城顷刻间火光四起,箭如雨下,杀声震地。

傍晚时分,宋军冲破城门,城防土崩瓦解,辽军死战者皆尽,弃械者无数。穆桂英亲率杨家将冲入皇宫,乔峰与狄青则围剿宫中侍卫。

夜幕降临,战火尚未熄灭。耶律隆绪逃入大殿,终究无路可退,被孙悟空一棒砸倒擒拿。辽国灭亡。

至此,辽国疆土尽归大宋,燕云十六州重新回归。

9月12日,耶律隆绪被五花大绑押送至大宋首都汴京。街巷百姓夹道相迎,人人高呼“还我燕云十六州,死辽贼!”

而孙悟空、杨戬与哪吒完成使命,准备各自归返。天兵天将返回天庭,孙悟空回花果山继续逍遥,杨戬回灌江口静修,哪吒却不愿回天,独自一人踏上回陈塘关旧址的道路,只留下背影孤傲而决绝。

9月20日,审判之日。

开封府公堂之上,包拯身披乌纱,正气凛然。他左右坐着王朝、马汉、张龙、赵虎,厅下宾客满堂,皆为此战有功之臣:

穆桂英、乔峰、狄青、范仲淹、八贤王赵德芳,苏序与其子苏洵,岭南节度使陶甘沐也奉诏前来,欲一睹审判辽主之事。

包拯目光如电:“耶律隆绪,尔为一国之君,不思守礼为政,反助妖人无天,致使三界大乱,生灵涂炭,大逆不道,有何话说?”

耶律隆绪披头散发,怒目圆睁,却无言可辩。

穆桂英冷声道:“多少杨门将士战死疆场,百姓流离失所,今日你该偿命!”

乔峰面如寒铁:“你与无天为伍,非死不可!”

百官齐声怒斥,百姓门外呼啸如雷。

包拯点头:“既无悔意,依律应斩!来人——龙头铡伺候!”

狱卒高声应命,将耶律隆绪拉至刑台。

刽子手双手一挥:“铡——!”

“咔嚓”一声,血溅长阶,耶律隆绪首落地,死于龙头铡下。

汴京城百姓奔走相告,欢声雷动:“辽主已死,燕云归宋!死得好!”

穆桂英举目望天,低语:“宗保,文广……我们为你们报仇了。”

乔峰沉默站立,眼中微有泪光。狄青紧握战刀,转身望向北方,仿佛要将这北疆残雪永远踏入脚下。

辽亡,宋兴。

这是新的开始,也是大宋最辉煌的时刻。

1021年9月22日,汴京城外忠烈祠旁,晨钟初响,黑压压一片人群已齐聚山麓,白绫随风猎猎,哀乐低回。今日,是杨延昭与其子杨文广的合葬大礼。

穆桂英身披素衣,站在灵前,眼中却无泪。她已哭干了眼泪。此刻,只剩坚毅。身后是狄青、乔峰、包拯、范仲淹、太后刘娥、小皇帝赵祯,八贤王赵德芳,还有远道而来的岭南节度使陶甘沐、苏序父子,一同前来送别两代杨家忠魂。

一位身材佝偻却精神矍铄的老妇人缓缓走来,正是佘太君。她拄着拐杖站在灵前,望着那两口棺椁,颤声开口:“昭儿,文广……你们就这么去了。兰英早年便在沙场上走了,如今你们也跟着去了。只留下我和桂英两个人……”

她没有再说下去,拐杖狠狠戳在地上。

穆桂英扑通一声跪下:“孩儿无能,未能护住父帅与小叔……来世愿再为杨门之女,再战沙场。”

众人无不动容。乔峰默默低头,双拳紧握。狄青看着灵位,喃喃道:“师父,大辽已灭,耶律隆绪已受审,你可以瞑目了。”

赵德芳低声叹息:“世间哪来如此忠烈之家?父子相继,血染山河。”

包拯肃立一旁,整整衣冠,对赵祯低声说:“陛下,如今杨家忠魂长眠,天下百姓望着的是您——愿陛下继承杨将军之志,守土安民。”

年仅十一岁的赵祯紧紧握拳,点头,沉声道:“卿等放心,朕自今日起,绝不辜负任何一位为国牺牲的将士之血。朕要当仁君、贤君,不负百姓,不负先烈。”

刘娥望着这个儿子,眼中含泪,却终于放下心来。

午后,葬礼结束。两座忠烈之墓立在忠烈祠后山,背山面水,守望汴京。

那一夜,汴京城上空风起云静。赵祯在灯下翻阅《贞观政要》,穆桂英返回将军府换上战袍继续操练兵马,狄青开始整顿边防军,乔峰则与展昭一同巡查京畿安全。

百姓点灯祭拜,山河寂静却昂然。

——宋仁宗时代,开始了。

1031年1月1日,晨光熹微,汴京街头早已张灯结彩,灯笼高挂,锣鼓喧天。寒风拂面,却丝毫吹不散大宋盛世的热闹与祥和。今日是正月初一,天下太平,民心安稳,举国同庆。

如今的大宋,再无外敌敢犯疆土。北边的契丹早已亡国,西夏残余彻底臣服。大理归顺,岭南安定,海上丝绸之路畅通无阻。

文有包拯坐镇开封府,执法如山;范仲淹主持朝政,广纳谏言;欧阳修、苏洵、王安石等新进士才辈出,为国献策,开风气之先。

武有穆桂英掌兵马大权,封为大元帅;狄青镇守西北,威震四方;乔峰挂印归隐,却仍为朝廷顾问,暗中为国平隐患。天下将星,群英荟萃,山河肃然。

宫中,小皇帝赵祯,早已长大成人,如今已是二十一岁的青年天子,勤政爱民,谦虚纳谏,不尚奢靡。内政日强,民富国安,文治武功皆达巅峰,史称“仁宗盛世”。

此刻的汴京,尤为热闹非凡。

穆桂英今日脱下铠甲,换上素色长裙,英气中添几分母性的柔和。她身旁牵着一个九岁的小姑娘,扎着双髻,穿着红缎小袄,眼神灵动,正是她与杨宗保的女儿——杨金花。

狄青今日未穿战袍,而是便装随行,一手提着糖葫芦,另一手提着小灯笼。他本不擅陪孩子,但却愿为嫂子与徒弟破例。

“金花。”穆桂英微笑着弯下身,抚摸着女儿的发顶,“你记着,今日你能在街上欢喜地吃糖、放灯、看舞狮,是因为你父亲杨宗保,你祖父杨延昭,还有你叔叔杨文广的牺牲。”

杨金花睁大眼睛,认真地点头:“娘亲我记得的,他们是英雄。”

穆桂英鼻头微酸,却强忍泪水,点了点头。

街上舞狮锣鼓响起,彩龙翻滚,百姓欢呼,孩童追逐,酒肆里传出丝竹之音,香气四溢。官府门前高悬“天下太平”四字金匾,包拯站在堂前笑看百姓走过,欧阳修与苏洵正在茶馆中谈文论道。

赵祯微服出巡,也在人群中悄然出现。望着这一切,他嘴角扬起一抹笑意,身边范仲淹轻声道:“陛下,大宋今日之盛世,来之不易。”

“我知道。”赵祯点头,眼中透出决意,“所以我要守住它。十年盛世不够,要百年,千年。”

远处钟鼓齐鸣,金光洒落城头。

穆桂英牵着杨金花走在汴京长街,狄青提着糖葫芦,小姑娘咬下一口笑得眉眼弯弯。

这一年春风,格外温暖。

大宋的盛世,还在继续。

【本文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