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玄幻 > 历史时空多元宇宙 > 第1章 保尔:我要去苏梅

历史时空多元宇宙 第1章 保尔:我要去苏梅

作者:禁止通行之神 分类:玄幻 更新时间:2025-04-12 12:29:58 来源:小说旗

1929年10月11日,乌克兰基辅,灰色天穹低垂,工厂的烟囱像冬天冻僵的手指,直指阴沉的天际。冷风扫过第十二机械厂,吹起地上的锈铁碎屑,铁屑在空中旋转,像是被莫斯科发出的命令搅动了整个城市的空气。

车间大门“咣”地一声被推开,一个身穿灰呢军大衣的年轻人快步走入。他叫保尔·柯察金。

他步伐坚定,眼神带着某种无可动摇的热切。不是那种写进诗里的理想主义,而是一种实打实、带着汽油味的信念。作为第21平行宇宙中的保尔,他没有生病,没有在战争中失去健康。他的背笔挺,声音铿锵,像刚出炉的钢轨。他在前线干过,在铁路干过,现在,他是工人组织的骨干,更是基层党组织的骨头。

“今天早上,莫斯科来电,斯大林同志宣布五年计划正式开始。”他站上临时搭起的木台子,对着一百多名工人和基层干部说,“我们这里,是第一批试点。第十二机械厂将转型为拖拉机和铁路零部件联合厂,目标是在三年内完成重组。”

人群中一片寂静。不是因为胆怯,而是因为大家都明白,这意味着什么——加班、调拨、砍掉旧流程、学新技术、克服配件短缺、完成不可能的指标。有人嘴角抽动,有人低头抽烟。

但保尔继续说下去。

“我们是工人国家,我们不靠外国人施舍。我们要自己造机器,自己修铁路,自己种粮食,自己发电。苏维埃不是纸上谈兵,是我们一步步走出来的。”

这话说得不花哨,甚至带着点粗粝,但在人群中点燃了火。几个老工人点头,有个年轻人举手喊:“那我们先干什么?”

“先清点设备,拆除第二车间的老线,再上报配件需求。我已安排和哈尔科夫工厂对接第一批钢板和齿轮——我们不能等命令,我们得先干起来。”

工人们散去时,有人小声议论:“这小子是真信这玩意儿啊。”

“他信不信不重要,关键是他做事比谁都快。”

“听说他主动申请进培训班,准备带几个人去学习新式拖拉机的组装技术。”

“疯了吧,晚上还要上夜班。”

是的,保尔是疯了一点。在这个宇宙里,他不是坐在病床上写书的革命英雄,而是脚踏实地带人搬砖、焊接、开会、写报告的工程狂人。

当天晚上,他和几个基层干部窝在车间边的仓库里,用煤油灯开会。地上的图纸、材料清单和日程表堆了一地。保尔指着一张表说:“我们得从苏梅那边调来三十个焊工,基辅的不够用。我明天亲自去找地方党委协调。”

一个女工程师皱眉说:“你能调得动?苏梅那边也在重组。”

“调不动就挖人,我宁愿去他们厂门口蹲人,只要能把第一批样机赶出来。”

她盯着他看了两秒,笑了一下:“你真是铁人。”

保尔摇头:“不是我铁,是我们必须这样做。我们不快一点干,下一代人就得吃土。”

他回到工人宿舍已经是凌晨三点,脚上沾着铁锈,脸上有煤灰。他用冷水洗了把脸,坐在床边,拿出随身笔记本。不是写小说的笔记本,是工厂计划笔记。第一页写着:

目标:

——在1930年第一季度完成联合厂机械更新

——完成100台小型农业拖拉机装配线

——建立三个操作培训小组

——在1931年前培训不少于200名熟练技工

——保证生产效率提高30%

他写下下一项计划:“明日去苏梅谈判人力调配。”

一行钢笔字划下去,浓黑而坚定。

窗外,基辅的夜已经沉下去了。可在第二十一平行宇宙里,钢铁的鼓点才刚敲响。

1929年10月12日清晨,天未亮,基辅郊区的工厂车库传来几声沉闷的咳嗽式轰鸣。一辆老旧的ГА3-A轿车终于从喉咙深处咆哮一声,蹒跚启动。车身斑驳,挡风玻璃有几处裂痕,车灯一亮一暗,但保尔·柯察金坐在驾驶座上毫不在意。

他带上笔记本、资料和一只铁皮饭盒。没有司机,没有护送,他只带了一把旧手枪和一点紧张得有些过期的干粮。这是一场“任务型”访问,不是仪式。他要去苏梅,和那里的总厂长谈调人——而不是去递交请愿书。

基辅到苏梅,两百公里出头,沿路坑坑洼洼,车轮咯吱作响。保尔手握方向盘,脸上刮着晨风,车里飘着汽油味和铁皮饭盒里的咸肉味。

中午时分,他到达苏梅。比起基辅,苏梅更像一座沉默的机器城。厂房林立,烟囱粗壮,街道却安静得像是连脚步都能惊醒钢铁。第七重型机械厂是城市的核心,围墙高大,铁门关闭。

保尔报上名字,不出几分钟,铁门打开。他被带进主办公楼,四楼尽头的会议室门一推开,迎面而来的,是一张熟悉却比记忆中老了许多的脸。

费奥多尔·朱赫来。曾经是他在前线的指导员,现在是这座庞大工厂的总负责人,穿着笔挺的军绿色工装,双手抱胸站在窗前。他回头看见保尔,眉头微挑。

“你是来向我谈判人力调配的?”

“是。”保尔点头,嗓音干脆。

朱赫来没立刻开口。他走回会议桌坐下,手中拿着一封刚刚看过的文件,似乎还有些余怒:“我刚收到哈尔科夫那边的电报,他们也想调我这边的人。你是第二个。”

保尔拉开椅子坐下,把基辅厂的重组计划、工程清单、技术配套表、焊工名单一股脑摊在桌上。他像往常一样不喜欢绕弯子:“我们需要三十名焊工,有经验的。临时调两个月,报酬按照中央劳动部核准标准发放,我们负责住宿和物资。”

“你知道我这边也缺人?”朱赫来说,“我刚启动两条新产线,一边是农用设备,一边是铁路工具。都是要命的任务。”

“所以我只要三十人,不是三百。”

“问题不是人数,是人心。”

会议室陷入短暂沉默。窗外传来远处锤炼钢材的轰鸣声。

这时,一个声音插了进来,冷静,干脆,带着北方口音:“如果你们都在谈任务,那我也得插一句。”

保尔这才注意到朱赫来身边的那位女性。她坐在一角,衣着干练,胸口佩戴着政委臂章,一头深棕发盘成发髻,眼神锐利,像能看穿图纸背后的意图。

“我是农娜,政委。第七重型厂的政治事务归我管。”她站起身,朝保尔点了下头,“我读过你提交给中央工业委员会的报告,你想干的是件大事。但大事得用对方法。”

“我用的方法是:让愿意干活的人干活。”保尔回答。

农娜走近一步,指着保尔的表格:“你在这写明要一批‘政治立场坚定、技术经验丰富、可接受高强度任务’的焊工,这句话,太理想主义了。人不是拎起就能用的工具。你怎么保证他们到了基辅不出乱子?”

“我亲自带。”

“带?你一个人带三十个异地工人?你要管设备、管进度,还要当保姆?”

保尔看着她,顿了几秒才说:“如果不亲自带,我不放心。”

农娜笑了一下,不是讽刺,而像是在测试一个年轻人的边界。

朱赫来靠在椅背上,揉了揉太阳穴。他盯着保尔那双布满铁锈划痕的手:“我知道你,保尔。你干得很拼。可你也得听听别人怎么说。”

他转头看农娜:“你觉得他能带好?”

农娜没立即回答。她像是在权衡某种更大的棋局。

“我可以让他们去,”她最终说道,“但我要派一个人跟着。全程监督,随时汇报情况。”

“谁?”朱赫来问。

“我。”

这句话让空气都停了一下。朱赫来咳了一声,像是差点被水呛到。

“你亲自去?你政委不当了?”

“临时抽调,不违反规定。我得亲眼看看这个‘五年计划先锋厂’到底是怎么炼钢的。”

保尔没多想:“可以,只要人来就行。”

农娜点点头:“那就这么定了。我们明早出发,工人名单我今晚整理。”

朱赫来看着两人,一个像是拿锤子的疯子,一个像是带着放大镜的猎人。他摇了摇头,低声说:“你们这帮人,是打算把我厂掏空啊。”

保尔站起来,敬了个礼,不是给朱赫来一个人,而是给曾经一起躺在壕沟里、如今站在工厂里的那个集体。他说:

“我们要造自己的国家。这不只是产量的事。”

朱赫来也站起来,拍拍他的肩:“别死在五年计划里,保尔。你太像我们年轻时候的样子了。”

“那时候我们拿枪,现在拿扳手。”保尔笑了笑。

黄昏降临,苏梅的天际开始燃起炉火的光。明天,又将是一场新的出征。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