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红楼:重生贾环,修魔逆天 > 第87章 震怒

红楼:重生贾环,修魔逆天 第87章 震怒

作者:南方有嘉年华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4-17 09:24:43 来源:小说旗

“唉,孽障,真是孽障!”

翌日。

贾母刚洗漱完,坐在荣禧堂用早餐时,贾赦,贾政,邢夫人,王夫人,尤氏,李纨,凤姐等人都是赶了来。

姑娘们当然不能进来,便是宝玉也没有被叫进来。

待贾琏引着贾蓉进来时,贾母一边叹气,一边对贾蓉喝道:“你父亲的事,可是真的?”

贾珍当然不好过来,贾蓉恭声答道:“只知确有其事,但父亲说这其中怕是有误会。”

贾蓉内心哀嚎一声,他爹惦记他媳妇,然后还得他来擦屁股,这到哪说理去?

贾母脸色变的难看起来。

贾珍这么说,其实就是认了。

不认也不行。

欺瞒贾母容易。

底下御史弹劾,都察院核查,这怎么办?

只能现在就认了,然后请荣国府这边帮忙设法转圆才是正确的做法。

“唉……”

贾母长叹,内心实在不悦。

贾家又要现眼了。

出乖露丑,成为京城勋贵大府间的笑话。

贾环刚消停些。

贾珍又出事。

这些小辈,就不能叫她过几天安生日子?

贾母也就仅限于此。

贾珍又不是她的孙子。

而且说是两府一体,其实只是大事要步调一致。

平时是关起门各过各的日子。

荣国府再紧张,凤姐放贷赚钱,偷偷当贾母的东西,也没说去找贾珍借银子。

贾珍一下子拿出十几二十万两不难。

宁国府人丁稀少,用钱的地方不多。

修大观园是宁府提供了一小块地,又没要宁府出钱。

但凤姐宁愿和当铺打交道,也没找贾珍。

这是因为彼此分家,日常开销彼此不相关。

银子好借难还,凤姐借是能借,拿什么还?

还不如当贾母的东西。

实在没钱赎也就算了。

两府关系就是这样,指望贾母对贾珍的事多上心,当然是绝无可能。

贾母上心的就是两点,一是不要牵连到荣国府。

二是此事对贾家的风评有碍。

毕竟出了这一档子事,贾家内部的形象必定大损,甚至会影响到宝玉等人的婚事。

“珍儿做这样的事,实在是荒唐……”贾母看向贾赦,贾政等人,沉声道:“不过宁,荣二府一体,宁国府的事在外人眼里也是荣国府的事,政儿,这事还要你去奔走一二。”

贾政眼中满是怒气。

这段时间他也是颇为不顺。

和贾环父子之间形同水火。

有几位御史风闻奏事,弹劾王子胜,王子胜被下令在家闲居,暂停职务。

王夫人越来越阴冷,甚至有些癫狂。

贾环却越来越春风得意。

这些事都成了贾政的心头刺。

结果又出了贾珍这事,可想而知,自己必要成同僚和上司眼中的笑话。

但还是得为贾珍奔走。

毕竟这事是文官方面负责,贾家也只有贾政能和一些文官大佬说的上话。

贾赦一言不发,他的眼中满是笑意。

邢夫人也是一样,吃瓜吃的颇有兴致。

王夫人如同木雕,不涉及贾政,宝玉的事,她不感兴趣。

李纨面色发红,这等脏事,她真的不想听。

凤姐垂首不语,这等事她也不知该如何表态。

只有尤氏上前,跪谢贾母,贾政等人,请荣国府这边,施加援手。

……

“着都察院会同五军都督府一并,前往宁国府传讯三等将军贾珍,于秦家之事进行彻查。”

隆安帝怒不可遏。

王朝治政,自有轨迹。

所谓盛世,一看人口增长。

这方面隆安朝并无问题,几年之间人口在持续增长。

二看有无起义,叛乱。

目前也并无大规模农民起义。

三看物价高低,文景之治,贞观之治,都以低物价闻名。

四看政治清明,这个其实就看皇帝。

皇帝励精图治,底下就多正臣,能臣。

皇帝倒行逆施,则朝堂就多奸臣小人。

五看府库充盈,隆安帝也正往此处努力。

六看军功。

这是隆安朝目前短板,在其皇帝任内,必会对北方鞑子进行一次大征伐。

七看文教,比如宋仁宗时,样样稀松,出现西夏之叛,尚有三冗之患,朝廷用度窘迫,庆历新政失败。

但仁宗朝出了大量顶级的文人,使得其文教之功,流传千古,仁宗也因此被视为明君。

第八就是看民风,如果一朝中出了大量名教案件,也会影响风评。

比如宋神宗时,有弑母案,阿云杀夫案等大案,对神宗朝的风评极为不利。

隆安帝是事事想要成功,想以实际功绩垂范千古,成为一代天骄帝王。

怎能容忍有贾珍这样的事发生?

庆幸的是,此事还只是贾珍图谋阶段。

就算如此,也该严办!

在场的一众官员俱是明白此点,不少人的目光看向贾政。

贾政面露苦色。

这几天他奔走于文官大佬府邸,以贾家加王家背景请大佬们施以援手。

结果一无所得。

最终等来的结果还是皇帝震怒,下令严查。

这一次,贾家又是丢人现眼不说,贾珍的爵位怕也是要保不住了。

“着内阁,兵部,都督府,工部,户部知道,三日后朕亲率宗室,武勋,禁军与诸营精锐,前往围场行围,钦此。”

“臣等遵旨。”

贾珍之事,只是小插曲。

要不是影响大又很恶劣,连上朝堂的资格也没有。

最近的朝堂大事,就是行围。

景和帝末期年老体衰,停止行围。

加上隆安帝这几年在深宫不敢随意出外。

行围已经停了近十年。

此次行围意义当然是十分重大,也成了朝堂近来最重要的大事。

“随行人员,三位皇子与行,然后宁郡王,忠顺王,义智亲王,义廉亲王,义德亲王,义惠郡王,义勇亲王等宗室诸王随行。”

“武勋,北静王,南安公,定远侯,来远侯,镇远侯,县伯牛继宗,二等子柳芳等武勋随行。”

“随行诸军,禁军绣衣卫,龙禁卫,金吾卫各出一千五百人,计四千五百人。其余七营,各六千人,共计四万八千五百人。另,随行夫役一万八千人,车辆一万一千余辆。”

“沿途各府,县,征发徭役六万人,保障大军后勤。”

“内阁东阁大学士陶芳并各部一名侍郎随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