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哎!天道推着你发展 > 第94章 风波再起

哎!天道推着你发展 第94章 风波再起

作者:逗比壹薅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4-21 10:22:38 来源:小说旗

这一切早在北境并入版图之前便已埋下伏笔,大皇子及其党羽暗中在大尚国这边散布吕少曦皇帝病重的谣言,朝堂暗地里也是如沸鼎之水,群臣纷纷站队。那言官父子不过是大皇子安插在朝堂的棋子,专司搅动风云、构陷忠良。

北境的镇北将军周勇不也未能逃过算计。九皇子记得清楚,当初北境局势骤然紧张,周勇突然按兵不动,若非他日敲打说不定,早就叛变了。到时只怕北境早已率军攻入尚国腹地了。那时的他便疑心重重,却碍于吕少曦的全盘谋划,生生将探查朝堂的那些官员的心思按捺下去。

巡视途中,他遇见太多荒诞事。那些贪赃枉法的官员,哪个背后没有朝堂权贵庇护?有克扣军饷的知县,账本上却记着京中某位尚书的批注;有强占民田的知州,腰间玉佩与某位皇子的贴身之物如出一辙。他虽一一处置,却始终留有余地,没动到朝堂里面生怕打乱吕少曦的布局。

九皇子攥着被揉皱的密函,这是王小燕给他送来的,之前大皇子勾结北境的详细资料,跟九皇子自己写的那些不同,这些更详细,九皇子指尖几乎要将纸张戳出窟窿。他终于明白,吕少曦先前看似纵容皇子们监国暴露缺点,实则是在搅混朝堂这个水池子,等一个时机——等这些隐藏在暗处的毒瘤,在权力争斗中彻底浮出水面。正好让我利用言官之子,清扫朝堂、拔除大皇子党羽的绝佳时机。

“传旨,宣刑部、吏部、都察院三司主官即刻前来见驾。”九皇子沉声道,声音里透着不容置疑的威严。待三位大臣匆匆赶到书房,他将密函重重拍在案上:“你们仔细看看,这是北境给的大皇子党羽通敌叛国、祸乱朝纲的铁证。从即日起,彻查朝堂,凡与大皇子有牵连者,不论官职大小,一律停职待审!”

吏部尚书看着密函上熟悉的名字,额头上沁出冷汗:“殿下,此事牵连甚广,恐会引起朝堂震动......”

“若怕震动,就任由这些蛀虫啃食大尚根基?”九皇子猛地起身,玄色衣袍扫落案上的茶盏,“明日早朝,本皇子要当众宣读这份名单。三司即刻行动,封闭城门,控制所有涉案官员,一个都不许漏!”

夜色渐深,皇宫内外却灯火通明。锦衣卫与羽林军如潮水般涌出,按照名单迅速包围了大皇子党羽的府邸。九皇子站在城楼上,看着城中亮起的火把如同繁星坠落,心中暗暗发誓:这场肃清,定要让朝堂恢复清明,也让吕少曦的心血不付诸东流。

晨雾还未散尽,皇宫便已被森然的肃杀之气笼罩。九皇子端坐龙椅,手中握着那份凝结着无数秘密的密函,周身散发着令人胆寒的威压。下方群臣噤若寒蝉,看着三司主官面色凝重地站在一旁,已然察觉到今日早朝必将掀起一场腥风血雨。

老太监尖着嗓子喊出“有事启奏”,话音未落,九皇子便将密函狠狠甩下,纸张在空中划出凌厉的弧线,“啪”地砸在金砖上:“诸位看看这上面的名单!这些是大皇子勾结外敌、意图谋逆,其党羽在朝堂上结党营私、祸乱朝纲,桩桩件件,触目惊心!”

群臣俯身看去,密函上密密麻麻列着数十个名字,不乏平日里位高权重的大臣。有人脸色瞬间煞白,双腿发软几乎站立不稳;有人强装镇定,额间却不断渗出冷汗;而大皇子一党的官员,更是如遭雷击,眼中满是惊恐与绝望。

“三司已查明真相,证据确凿!”九皇子猛地一拍龙椅扶手,“即刻起,将名单上之人革职查办,押入诏狱!如有胆敢反抗、通风报信者,一律以同谋论处!”

话音刚落,殿外突然涌入大批锦衣卫,他们手持腰牌,目光如鹰隼般扫视着群臣,径直朝着涉案官员走去。几位平日里嚣张跋扈的大臣此刻慌了神,拼命挣扎着喊冤,却被锦衣卫粗暴地按住,拖出殿外。

这时大皇子也被从软禁府中送到朝堂上,面色阴沉地站在人群中,握紧的拳头微微颤抖:“九弟,你这是血口喷人!仅凭一纸文书,就要定我等罪名?”

九皇子坐在龙椅上看着大皇子冷笑一声,眼中满是嘲讽:“证据?你以为你的所作所为能瞒天过海?城外埋伏的叛军,与敌国往来的密信,还有这些官员收受贿赂的账册......你还要看吗?”说着,他示意侍卫将一摞厚厚的卷宗呈上,“父皇仁慈,给了你太多机会,可惜你不知悔改,非要将大尚江山拖入万劫不复之地!”

大皇子脸色瞬间变得惨白,踉跄后退几步,跌坐在地。他的党羽们见大势已去,纷纷瘫倒在地,口中喃喃自语,不知是在求饶还是在咒骂。

九皇子环视满殿,目光如利剑般扫过每一个人:“今日之事,便是给所有人的警示。无论何人,胆敢危害社稷,本皇子绝不姑息!”他顿了顿,又道:“即日起,暂停所有官员升迁调动,重新核查官员政绩。若有清正廉洁、实心任事者,破格提拔;若有尸位素餐、结党营私者,严惩不贷!”

随着九皇子一声令下,这场席卷朝堂的风暴正式拉开帷幕。被押解的官员哀嚎声渐渐远去。

九皇子踏入御书房时,吕少曦正对着大皇子的画像出神。画像上的青年骑在马上,弓弦拉满,眉眼间尽是少年意气——那是十年前在北境时的大皇子。九皇子扫了眼画像,随手将的密函搁在案头:“您明知大皇子党羽已清,何必再让他上殿丢人现眼?”

吕少曦指尖摩挲着画像边缘,忽然轻笑一声:“你当朕在折辱他?朕是要让皇后看看,她捧在手心的儿子,究竟是个什么货色。”他转身看向九皇子,目光灼灼,“皇后这些年在后宫广结党羽,连御膳房都有她的人。若不让她彻底死心,你以为这朝堂能真的清静?”

九皇子皱眉:“可大皇子已掀不起风浪,就算放他出来——”

“他当然做不了皇帝,”吕少曦打断他,从袖中取出一卷明黄色的诏书,“但他能让皇后明白,朕的眼里从来没有这个儿子。”诏书展开,“废大皇子为庶人”的朱笔大字刺得九皇子眯起眼,“明日早朝,就宣读吧。”

九皇子猛地抬头,却见吕少曦眼底闪过一丝痛楚。他忽然想起,昨夜路过冷宫时,曾听见里面传来老太监的叹息:“陛下年轻时也很宠大皇子,虽然比不过八皇子、九皇子,但是还是御赐了铠甲都是金丝镶边......”

“好吧。”九皇子接过诏书,指腹触到吕少曦盖印时留下的指痕。殿外忽然传来乌鸦的啼叫,他望向窗外,见大皇子正被侍卫押着经过御花园,曾经华丽的锦袍沾满泥污,竟比画像上的少年矮了整整一头。

“去告诉皇后,”吕少曦转身看向旁边的公公,声音低沉,“即日起,她的凤驾不得出坤宁宫半步。至于大皇子......”他顿了顿,“让他去北境铁矿做苦力吧,那里需要人明白,天家的儿子犯了错,一样要受处罚。”

九皇子离去时,御书房的烛火突然熄灭。黑暗中,吕少曦独自对着画像喃喃:“你母亲非要把你推上绝路......可你可知,朕当年让你去北境,也只是想让你做个铁骨铮铮的将军?”画像上的少年依旧含笑,却再不会回答了。

第二日早朝,金銮殿内气压低沉如铅云。九皇子端坐在龙椅上,玄色蟒袍上的金线在晨光中泛着冷硬的光。老太监展开明黄圣旨时,殿外突然掠过一阵狂风,将檐角铜铃震得叮当作响,惊起满庭寒鸦。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老太监的尖嗓刺破死寂,“大皇子结党营私、通敌叛国,着即废为庶人,剥去宗室冠带,发往北境铁矿充作苦力,终身不得回京!钦此!”

话音未落,殿后突然传来瓷器碎裂声。众人循声望去,只见皇后扶着宫婢,脸色惨白如纸,脚下散落着摔碎的玉盏。大皇子被押解着从偏殿进来,昔日束发金冠换成了粗布头巾,华贵锦袍已成灰扑扑的囚衣。他抬头望向龙椅上的九弟,眼底闪过怨毒与不甘,却在触及九皇子冷若冰霜的目光时,猛然低下了头。

“谢恩吧。”九皇子开口,声音平静得可怕。

大皇子浑身颤抖,良久才屈膝跪下,额头重重磕在金砖上。这一磕,磕碎了皇后二十年的心血,也磕散了朝堂最后一缕观望的心思。当他被拖出殿外时,腰间玉佩跌落尘埃——正是当年吕少曦亲赐的“忠勇”佩,如今却沾满了泥污。

皇后忽然发出撕心裂肺的哭嚎,踉跄着要冲上前,却被侍卫死死拦住。九皇子看着这一幕,指尖轻轻摩挲着龙椅扶手——那里还留着父皇昨夜盖印时的温度。他知道,这道圣旨不仅是废黜一个皇子,更是向所有暗中窥伺的势力宣告:天家无私情,触犯逆鳞者,虽亲必诛。

“退朝。”九皇子起身时,瞥见阶下群臣中有人偷偷抹汗。而去往北境的铁矿的苦力名单上,即将多一个曾经尊贵的名字。

朝堂风波渐息,一切重归正轨。早朝时,谏官们又敢捧着奏疏直言利弊,户部与工部为修河款争论得面红耳赤,倒叫九皇子想起幼时偷听到的父皇与老臣们议事的场景。他坐在龙椅上听着底下的争执,忽然觉得这烟火气十足的朝堂,比之数月前的死寂更让人安心。

御书房的案头永远堆着尺高的奏疏,九皇子却不再像初监国时那样眉头深锁。新都码头的漕运图摊开在桌角,水坝竣工的喜报用镇纸压着,新都往南百里的那些灾民建好水坝已经回归田地,他用朱笔添了句“每村设义学”。批到北境铁矿的密报时,他顿了顿,在“庶人吕亦明(大皇子)每日凿石三方”旁画了个圈,又注:“准其每月朔望日读《大尚律》一卷。”

吕少曦闭关前将传国玉玺暂交九皇子,玉匣打开时,龙纹在他掌心投下细碎的光。“朝堂交给你了。”吕少曦说这话时,鬓角也开始转黑了,虽然比数月前清减许多,但是脸上的皱纹少了,血气也提升了不少。九皇子接过玉玺,想起昨夜宫人私语,说陛下在御花园练剑时,竟能徒手劈开碗口粗的柏木。

这日戌时,九皇子走出书房,却见灵儿抱着狐裘候在廊下,身后还站着个捧着食盒的小太监。“殿下该用膳了,这是娘娘新制的栗子糕。”灵儿指了指食盒,又压低声音,“听膳房说,陛下今日闭关前,特意让人给您送了壶海对岸的葡萄酒。”

九皇子挑眉接过食盒,指尖触到盒底的纸条。展开时,吕少曦那苍劲的字迹跃入眼帘:“朕会尽快突破。”

两年光阴,足以让新栽的梧桐遮天蔽日,也能让朝堂的权谋更替三两轮。九皇子坐在龙椅上,指节叩击着御案边缘,听着户部尚书禀报今年的秋税比往年多出三成,目光却落在阶下新晋升的御史中丞身上——那人腰间玉佩,与两年前大皇子党羽所佩的款式分毫不差。

“殿下,北境铁矿传来消息,庶人吕亦……”贴身太监的低语被他抬手打断。案头的沙漏即将流尽,这是他特意让人改制的,流沙速度比寻常沙漏快上三分,正如他治下的朝堂,容不得半点拖延。

夜深入静,九皇子对着满墙舆图沉思。新都的码头已吞吐万艘商船,水坝抵挡住今春的百年洪灾,西北的义学里传出朗朗书声。可他知道,表面的风平浪静下,暗潮从未停歇——皇后虽被禁足,她的族侄却在军中悄然握有实权;吕少曦闭关后,关于“皇帝早已坐化”的谣言又在市井流传;更棘手的是,南方士族最近频繁向他进献美姬,那些女子的绣鞋里,总能搜出些不该有的密信。

早朝钟鸣穿透薄雾时,九皇子指尖叩着龙椅扶手,鎏金暗纹的瞳孔骤然泛起冷光。天道之眼开启的瞬间,满殿文武顶戴花翎上腾起幽蓝光晕,如阴湿处滋生的毒蘑菇,在晨光中显露出诡谲真容。

吏部侍郎的乌纱帽旁飘着淡红光晕,半透明弹窗里血字刺目:「四皇子府月奉五百两」。他正捻着胡须侃侃而谈秋税新政,袖口却露出半截暗纹锦缎——那是老四私铸的「瑞兽纹」袖口,专赐心腹。九皇子目光扫过兵部参将,那人铠甲缝隙渗出缕缕黑气,批注栏密密麻麻跳着小字:「五皇子亲卫暗桩·已渗透羽林左卫」。参将腰间悬着的狼首佩刀随呼吸轻晃,刀柄刻痕与老五书房的镇纸纹路分毫不差。

武将班列里,将军旧部的肩章闪过细碎金光,却在九皇子定睛时化作青烟。。此刻那员武将垂眸肃立,铠甲第三枚铜扣却微微凹陷——那是前日与六皇子府马车相撞的痕迹,以及由皇后宫中出去的密信,由六皇子交给武将勋贵的。

在大尚朝堂之上,金碧辉煌的殿堂内,雕梁画栋,庄严肃穆。文武百官分列两侧,或窃窃私语,或面带忧虑,或故作镇定,各种神色交织在一起,宛如一幅复杂多变的画卷。而在这幅画卷的中心,九皇子端坐于龙椅一侧,目光如深潭般平静,波澜不惊,仿佛这一切纷扰都与他无关,实则暗藏锋芒。

朝堂之上,一场权力的暗战正悄然上演。历来的官员为了个人的荣华富贵,明里暗里勾结权贵,相互攀附,试图在朝堂上占据更有利的位置,蚕食着本应为百姓谋福祉的官职资源。他们或以权谋私,或结党营私,打着“为国为民”的幌子,行着中饱私囊之事。有的官员为了迎合上意,不惜歪曲事实,阿谀奉承,只求一时的荣宠,全然不顾百姓的疾苦。这些行径,如同蛀虫般侵蚀着大尚朝堂的根基,让朝堂的风气逐渐变得污浊不堪。

然而,九皇子却始终不动声色。他身着一袭华贵的锦袍,宽大的衣袖微微垂下,遮住了他紧握成拳的双手。他的面容依旧清冷如初,眼神中却隐隐透着锐利的光芒。他深知,此时任何轻举妄动都可能打草惊蛇,让那些心怀不轨之人察觉,从而提前收手或改变策略。他要做的,就是静坐一旁,耐心地观察,等待他们继续表演,将他们的真面目一一揭露。

九皇子的目光在朝堂上扫视而过,那些官员们的一举一动都逃不过他的眼睛。他看到有的官员在讨论政务时,眼神闪烁,言语闪烁其词,似乎在隐瞒着什么;有的官员则在与其他官员交头接耳,眉目传情,显然是在暗中勾结。他心中冷笑,这些人的所作所为,都逃不过他的法眼。他要看看,究竟有多少官员是真心向着大尚百姓的,有多少人能够在权力的诱惑面前坚守本心。

朝堂上的气氛愈发紧张,官员们的动作也越来越大胆。他们似乎已经忘记了九皇子的存在,只顾着在朝堂上争权夺利。而九皇子则如同一座沉稳的山,稳稳地坐在那里,任凭风吹浪打,我自岿然不动。他知道,这场博弈才刚刚开始,真正的较量还在后面。

随着时间的推移,朝堂上的局势愈发混乱。一些官员开始为了争夺一个小小的官职而大打出手,甚至不惜互相诋毁,互相攻击。而九皇子则依旧保持着他的冷静,他的眼神中多了一丝不屑。这些官员,为了个人的私利,竟然可以如此不顾大局,他实在难以理解。在他看来,朝堂本应是为百姓谋福祉的地方,而不是这些官员们争权夺利的战场。

终于,在一场激烈的争吵之后,朝堂上的局势达到了顶点。一些官员开始意识到九皇子的存在,他们的动作渐渐慢了下来,眼神中也多了一丝惊慌。而九皇子则在此时缓缓站起身来,他的目光如利剑般扫过众人,让在场的官员们无不感到一阵寒意。

“诸位大人,朝堂之上,本应是为国为民的地方,今日却见诸位如此互相争斗,实在让朕失望。”九皇子的声音清冷而坚定,回荡在整个朝堂之上。他的话语如同一记重锤,敲在了在场每一个官员的心上。

“孤今日不动声色,便是要看看,究竟有多少官员是真心向着大尚百姓的。如今看来,这般官员寥寥无几。”九皇子的语气中带着一丝惋惜,但更多的是坚定。他要让这些官员们知道,朝堂之上,不容他们如此胡作非为。

朝堂之上,喧嚣声渐渐平息,百官们纷纷低下头去,不再言语。九皇子站在殿前,目光扫过众人,微微皱眉,似乎对今日朝堂上的一切并不满意。他轻抬手臂,声音清冷而威严:“退朝吧。”话音刚落,百官们便如释重负般,纷纷起身,躬身退去。

九皇子望着众人离去的背影,眼神中闪过一丝复杂的情绪。他转身,从殿后缓缓走出,步伐沉稳而缓慢,仿佛在思索着什么。殿后的长廊幽深而寂静,只有他的脚步声在空旷的空间里回响。阳光透过长廊两侧的雕花窗棂,洒在他身上,形成一片片斑驳的光影,却也掩盖不住他眉宇间隐隐的忧虑。

他心中思绪万千,今日朝堂上的争斗,实在有些奇怪。往日里,朝堂之上虽也有争论,但大多是为了国事,各抒己见,虽有分歧,却也都在为大尚的繁荣出谋划策。然而今日,却仿佛变了味。官员们争吵不休,却多是为了些鸡毛蒜皮的小事,甚至有些争执看似毫无意义,仿佛只是为了争吵而争吵。他们的眼神中,也少了往日的专注与正气,多了几分闪烁与狡黠。

九皇子心中隐隐觉得,这背后定有隐情。或许是有人在暗中挑拨,或许是朝堂上的局势正在悄然发生变化,而他却尚未察觉。

他沿着长廊缓缓前行,目光不时扫过两侧的宫墙。宫墙上的琉璃瓦在阳光下闪烁着耀眼的光芒,却也掩盖不了岁月在它身上留下的痕迹。

他停下脚步,望着远方的天空。天空湛蓝如洗,几朵白云悠闲地飘过,似乎并不理会人间的纷争。九皇子心中却无法平静,他深知,朝堂上的争斗,最终受苦的还是百姓。那些官员们为了争权夺利,不惜将百姓的疾苦抛诸脑后,这让九皇子心中愤懑不已。。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