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其他 > 快穿:女主就要活着 > 第28章 锦鲤福女关我什么事28

当今即位的第七年,定下了远征漠北的军事政策,时年太孙朱长春十四岁,随扈出征。

而这年的长安,也已经十七岁了,在大军出征后,她安排好琐碎的事情,就出发来到了北平。

时隔多年,一家人又住到了同一个屋檐下。

当初武大牛他们来北平后,一直住在官署里面,因为原来官署的人,大部分都跟着升官了,空出来很多小院子,就让他们暂住了其中一个。

官署后面的院子真没多好,就是简简单单的三间房围合而成,甚至连灶台也没有,武大牛他们住进去后,就在南墙下搭建了个棚子,又垒了灶台,三个人住着也觉得挺美。

等到朱长春被立为太孙后,长安也作为伴读进出宫廷,武大牛就更歇了买宅子的心思,低调再低调,是他一直在家里说的话。

而且住在官署后面有一点很好,就是去上班很近,拐弯就是衙门,安全肯定没问题。

这几年里,长安和家里一直都是书信联系,只有过年时才会去北平,每次她都会催武大牛赶紧买个宅子。

两年前长安及笄时,武大牛和崔万娘才带着武建安一起回了金陵,住在长安那个离东宫很近的家里,一家子热热闹闹的聚了十来天后,才又各自忙碌去了。

长安的及笄礼办的很低调,没有通知任何人,但还是收到了徐皇后和太子妃遣人送来的礼物。

晚间时候,内侍全福还带来了朱长春的贺礼,对方亲手画了一幅画,画中的长安穿红袍戴紫帽,一脸的睥睨四方。

长安将那幅画细心收好,耐心等着它重见天日之时。

许是见了长安在及笄后,也依旧被允许做伴读,武大年才收起了大不了带着一家子回老家种地的心思,开始寻摸着买房子了。

没多久就找到了这个两进的宅子,说是两进,其实也没那么排场,前院是东西两排屋子,后院才是个规整的小四合院样式,宅子不算新,但带了个东跨院。

武大牛和崔万娘商量了几日后,还是咬着牙买下了,又好好的修葺了一番。

因此这次长安再来北平时,就不用住在憋仄的官署后院了。

崔万娘做了满满一桌子的饭菜,一个劲儿的说长安瘦了,得多吃些,在长安吃个不停时,她也没闲着,一直在炕上说话。

崔万娘:“买这个宅子,其实还是看上了东跨院,等你哥成亲了,就让他带着家小住到跨院。”

“前院的东西厢房住着老吴两口子,老吴看门和赶车,吴婶洒扫,也帮着我做些灶上的活儿。”

“至于这后院,我和你爹住北屋的东厢,西屋也已经拾掇出来了,放的都是你用惯了的家具,你看看还缺啥不?”

长安当时正在吃饭,嘴里的东西突然就咽不下去了。

崔万娘就像是没看到一样,兀自说着:“你哥在书院,不算最笨的,但也不是聪明人,人家先生也说了,他的资质最多就是个秀才了,他也没难过,还说老老实实读几年书,能去蒙学做个教书先生就知足了。”

“长安啊,你爹当初活着回来时,我都觉得跟做梦一样,是老天爷可怜我,可你爹还当了官,带着咱们来到这天子脚下,我恨不得天天去庙里烧香还愿。”

“人得知足,要不然老天爷都看不过去了,我能过上现在的日子就很知足了,你爹有良心,你和你哥又孝顺。”

“你爹也知足的很,他现在跟着徐大人修宫殿,上上下下的人都对他很客气,我们都知道那是沾了你的光,要不然,人家能看上你爹啥啊。”

“长安,你不是家雀,想咋过日子就咋过,娘只在乎你过的舒不舒心,别的都不会放在心上。”

长安放下了碗筷,坐到崔万娘一旁,伸出双臂搂住了她,“娘,你和爹可真好。”

崔万娘咬着嘴,笑着说:“我和你爹又不是傻子,为啥要对闺女不好啊。”

当着长安的面,崔万娘表现得云淡风轻,还能挤出笑脸。

可等到晚上和武大年说话时,眼泪就跟决了堤的河水一样,怕长安听到,还用帕子捂着嘴。

崔万娘:“我知道她这几年不容易,我也没想着非要让她成亲,可今天听她说话的意思,她是真的没有那心思啊......”

武大牛:“她那么忙,怎么顾得上想......”

崔万娘摇了摇头,“不是顾不上,是真的没这个想法,不用安慰我的。”

武大牛也有些沉默,“万娘......”

崔万娘哽咽道:“咱们俩早晚有不在的那天,建安也迟早会有自己的小家,到时候,谁来照顾长安?谁给她送终?谁又能给她烧祭品?她总要有个后代吧......”

武大牛很想说,就凭闺女的本事,你想这些就是多余的,最不济还有武建安呢,他不可能不管自己的妹妹。

但是一想,这世上的事情,哪里就能说得准了,一代亲两代表的,谁也不能保证什么,只好宽慰了崔万娘半夜,才勉强揭过这茬。

可揭过了长安的事儿,还有武建安的亲事呢。

武建安早就过了加冠之年,不要说是村子里和他一般大的,早就成亲当爹了,就是现在的同窗,也有很多都是有家室了。

武大牛和崔万娘在武建安的亲事上,要求的很少,没奢望去娶个高门贵女,也不想去攀什么关系,只想找个如自家一般的厚道人家。

就在不久前,同武大牛一起驻守北平的同僚之妻,给崔万娘提了一家人,对方是北平下面一个县的主簿,属于是县级官员,正八品的官职。

崔万娘捎信让长安一定要来北平,也是为了一起商量这事儿。

长安:“我哥拿主意就好,又不是和我过日子。”

崔万娘:“说的傻话,嫁进来总要在一个屋檐下生活的,还有对方家里,如果有张狂的人,到时候害的还不是你啊。”

“我其实是不愿意的,自家事自家知道,你爹看着比人家官儿高一点,但人家祖上一直是当官的,家境殷实。”

“都说高门嫁女,低门娶媳,人家能看上咱家什么呢?你哥也不是啥大才,这么些年才考上个童生,我怕人家是冲着你来的。”

长安:“娘......”

崔万娘:“就当我是小人心思吧,把人家想坏了,我去偷偷打听了,那家里好几个孩子,都不是一个娘生的,整日里热闹的很,看着跟咱们不像是一路的。”

长安看向一旁的武建安,“哥,你怎么想的?”

武建安:“那家有两个儿子,也在我们书院读书,大的已经是秀才了,小的也早就是童生,正准备明年下场呢。”

长安:“看她兄弟干啥,你娶的又不是他们。”

武建安读了书,在书院待了这么些年,有些事情也明白了几分,“这俩个人都是精明人,书读得也好,家里好几代都有做官的,姻亲和友人的关系也不少,到时候,总能在官场上帮衬到你的。”

长安心下一叹,“哥,他们能帮衬我什么呢?就算是考了进士去做官,也要从头慢慢熬,等他们在官场上为我说话,不如等鱼会飞的那天。”

“不要考虑我,对你的心意才最重要,夫妻一心过日子,才不会被外人挑拨了去,惹出不必要的是非。”

听了长安的话,武建安一直纠结的心才落回了原处,“娘,再容我一年的时间吧。”

长安:“娘,就直接回了吧,就说是我哥想等来年下场考试呢。”

崔万娘:“当时我就说了,说可不敢开这玩笑,那边估计等不到我去打听,就知道咱们家没那意思了,就都当做没事一样,不用再特意去回绝。”

这其实就是主簿家里有了结亲的意愿,找了个都认识的人来探探口风,要是武家也乐意,那崔万娘就会去找中间人打听人家姑娘,对方就知道这是同意结亲的意思了。

可要是崔万娘一直不接茬,那人家也就知道是什么意思了,总之就是不在明面上说这件亲事,省的不成了,再妨碍到双方的名声,那就真的是结仇了。

长安没在北平待多久就说要回去了,崔万娘舍不得,“朝廷都出去打仗了,你这么快就回去了?”

长安:“嗯,算算日子,郑大人快回来了,我领了校书之职,不好离开的太久。”

朱长春在随扈出征之前,问过长安的意思,长安没让他想法子把自己塞进军中,而是让对方举荐她去负责校书。

校书郎属于正九品的官职,是基层的文官之一,长安不需要正式的官职委任,只要能参与进去就可以。

《永乐大典》的编纂工作在如火如荼的进行着,郑大人率领的船队,也已经要结束第二次的下西洋之行了。

长安的文学造诣还不足以掺和到旷世巨作的编撰中,但她作为边角料,所耗费的心血和精力也不比任何人少。

她将编撰的人员和进程都记录下来,汇集成《永乐大典编撰轶事》一册,其中记录了当世文学大家和才子们的争论,以及天南海北搜集散乱书册的艰辛和不易,以及当今多次询问,对该着作编撰的重视等等趣事。

一开始很多人都不理解,觉得长安是没事找事做,也不耐烦给她讲故事。

长安就去拜访了解春雨,恭敬道:“非是我做沽名钓誉之事,而是想为后世之人留下更多的史料,得以窥见这份荣光之盛,也能为付出心血的诸人,留一个姓名,一个足迹。”

在得到了解春雨的首肯后,长安的“采访”之路就顺畅多了,有时候解春雨还会主动找她,说起和他人之间的争执,就像是个告状的小老头,看着长安记录下来后,还会气鼓鼓地说,让后世之人来评判吧。

三千余人负责编撰这部巨作,饶是内容涉及到了天文地理和医卜僧道等多个方面,但进程依然是喜人的,在当今出征漠北之时,已经完成了大部分的工作。

长安带着文华殿的人,默默抄写着副本,有人问起,大家都是一套说辞,“太孙深感于当今的煌煌之威,想时时瞻仰这份集大成之作,以念圣恩。”

这话传出去后,一些王爷和宗室家的孩子也都开始抄书了。

他们比不得长安这些在宫里人的便利,看不到原本,只好来借长安手里的抄写版。

一时间,大街上策马而过,郊外打猎的人少了许多,都在家里感念圣恩抄书呢。

长安:抄吧,抄吧,最好每一家都抄,到时候做陪葬也好,传家也罢,总会有流传下去的,不至于到最后两万余卷,只剩八百多卷,还都散落在外。

发财察觉到长安心情的低落,:“长安,你放心吧,我已经扫描复印很多份了,虽然不如正版的,但保证该有的都有。”

长安:“辛苦我们发财了,等以后我能外放了,咱们走到哪儿都藏一份,我就不信还都能被烧没了或抢走了。”

郑大人的船队回来后,长安又带着人找上门,见缝插针的问这一路上的见闻,将其所到之处的地理风光都记录下,再绘制图册,然后编纂成书。

长安:“等到后世,这就是自古以来的铁证。”

这些事情,长安忙得不亦乐乎,直到徐皇后传召她时,才意识到前几日会有人旁敲侧击的来向她说亲。

徐皇后正在摆弄花盆,叫了长安站近些,“你看这花开的多盛,正是好时候,要是错过了花期,还没人看到,就太可惜了。”

长安站在一旁,没有接话。

徐皇后屏退了众人,拉着长安的手,“你不愿意,对吗?”

长安:“是。”

“娘娘慈爱睿智,民女不敢妄言。”

“如果我一直在小村子里,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那日夜所思所想的,也不过是祈祷有个好收成,家里能有余粮,到了年纪后置办份厚实的嫁妆,然后嫁给一个或许从未谋面的人,成为别人口中的谁家媳妇儿。”

“我聪明,哪怕是不读书,也一定能打理好小家,然后过上殷实的日子,成为村里人羡慕的目标。”

“可我走出来了,我读了书,知道的多了,思考的也多了,见到如此广阔的世界,所以才会生长出这样的心思。”

“我不想困于后院,我想站在人前。”

“说这是野心也好,是痴人说梦也罢,我都不惧,人活一次,总要有所得,有所舍。”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