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其他 > 快穿:女主就要活着 > 第38章 锦鲤福女关我什么事38

县里最大的粮商郭家前院,郭满仓看着几个老伙计,“各位看得起我,有什么大事都愿意来此商量商量,大家一起拿主意。”

“新县令是谁?那可是当今还未当上皇太孙时的伴读,大家算算,这得有多少年了,说句简在帝心,那都是低估了的。”

“这位武大人,和上一任霍县令可不同,你们听听下午传出来的话,免费发粮种和农具,组织渔民卖渔获,这就把县里的老百姓笼络住了。”

“至于说让各家有才的后辈去县衙帮忙,那就是给咱们这样的人家示好呢,农户家里才有几个读书人啊。”

“你们瞧,这几板斧子下去,整个县从上到下,都是要承情念恩的,还试探个什么劲儿,不如回家挑几个机灵的,赶明儿就去县衙帮忙吧。”

其余几人也都无语了,但还是有人开口;“那就这样?霍县令被带走之前,可是说过他还会回来的啊,别到时候看咱们没听话,倒向新县令了,再收拾咱们一顿......”

郭满仓:“那就得各位自己拿主意了,是跟着新县令走,还是等着旧县令再回来鱼肉乡邻,老头子不敢替大家做主。”

话虽是这么说,可里面的意思表示的很清楚,他们郭家是要跟着长安走的。

在送几个老友出门的时候,郭满仓还是忍不住多说了一句:“老伙计们啊,给甜枣吃的时候就拿着吧,否则落到身上的就该是大棒子了......”

长安听着宋大文的汇报,笑道:“看来这几个当家人还是聪明的,那咱们就没法子吃大户了啊。”

宋大文一本正经道:“吃不了大户,就压榨他们子孙,让来县衙做白工。”

长安:看来去苍蓝那儿借钱时,没少挨骂......

长安:“去博州的人走了吗?”

宋大文:“还没呢,说是一会儿就出发,大人还有要交代的事?”

长安思索了一瞬,“从这里去博州,快马来回只需要一日,说的是七日后发粮种,那就先不要去,再等等。”

宋大文:“这是要等什么?”

长安:“当然是等白做工的人啊!”

郭满仓看着面前的棒槌孙子,气不打一处来,“就算是只干活不给钱,那也是以前想都不敢想的好事,你连个秀才都没考上呢,还挑拣起来了,眼睛被屎糊住了!”

郭世宝梗着脖子:“我是读书人,要骨气的,怎么能去女人手底下做事。”

郭满仓脸色一下子就白了,站起来走到孙子跟前,啪啪就是两大巴掌,老头手劲儿不小,一下子就把郭世宝的脸打肿了。

郭满仓往屋外看了一眼,大声呵斥:“从哪里听的狂言妄语!如此不知好歹,敢非议大人!说你傻,你还不听,整日和糊涂人混在一起,以后不要再出门了!”

等郭老大听到动静后,赶紧过来把郭世宝按回房间了,又在房里教训了他一通,才身心俱疲的回来。

郭老大郁郁:“爹,让世佑去吧,别再让世宝那张嘴给家里招祸了。”

郭满仓有些心灰意冷,摆了摆手让他出去,一人坐在房里沉默了许久。

翌日一早,县衙的人刚打开大门,就见门外站着两个读书人,言说是听从县令的召集,来县衙做事的。

长安在衙门三堂处理事务,听吴岱山说这二人的情况,都是县中大户家的孩子,家里不是开粮铺,就是开布庄的,都是读过书,立志要科举的人。

长安:“有功名没?”

吴岱山:“都未曾下过场。”

没下过场好啊,那就可以当做是嫡系培养了。

长安:“不要等了,你将这二人都带去博州买粮种,看看他们的德行操守和机变能力。”

“从博州回来时,再去找全德要两套玻璃杯,顺便通知陈仲昭,让他备好铜板,来买海货时,直接给渔民们结账。”

等吴岱山一行人出发后,宋大文又来了,“大人,咱们的衙役都等着听大人的训示呢。”

长安:“用人不疑,交给你的事情,就绝对的信任你,你带出来的衙役,做事必不会出差错。”

“你去告诉他们,发粮种和农具的时候,都警醒着点儿,然后再辛苦辛苦,加强在各里各村的巡逻频次,不要出现为了抢水和争农具打起来的事情,等秋种后,给他们每人都发十斤肉。”

宋大文就揣着长安的信任,感动万分的离去,然后慷慨激昂的告诉衙役们,都好好干,十斤肉等着咱们呢,谁要是不听县令大人的话,那就是丧良心。

这一整日的时间,除了早起的那两个人,又陆陆续续来了五个读书人,但没有一个是有功名的。

长安也不失望,给了机会,都不知道抓住,那也没什么可惜的,只是衙门口的招贤布告一直不曾摘下。

粮种买了回来,农具也都准备好了,是跟着陈仲昭一起到的乐安县。

见了长安后,陈仲昭:“大人,这都是咱们几家人一起筹措的,虽然不是新的,但一点儿也不妨碍下地使用。”

长安颔首:“辛苦诸位了。”

陈仲昭一点也不辛苦,看起来比长安的精神头还好,坐在县衙的三堂里,激动的不行。

他就知道,当时的那些枣木炭就不可能赔钱,这不,武大人刚做了一县的父母官,就想起了他。

长安:“离说好的收海货还差七日呢,你四处逛逛去吧。”

陈仲昭:“是,正好也看看这里的风土人情。”

很快就到了粮种和农具发放的那日,虽然累人,但是不磨人,农户都在里正和村长的安排下,一个村子一个村子来领取的。

要领粮种,就要农户和衙门签契约,约定好来年有了收成,再还给衙门。

要领农具,则是村长和里正同衙门签契约,保证不损坏,不偷盗,不争斗,合理安排村民使用。

长安站在桌后,“这一次守好规矩,不要因为农具出现事端,那下一次衙门还会出借。”

“可若是有人借农具在村里生事,就不要怪本官不讲情面了,有不信的,想看看本官能力的,大可以来试试。”

“只是要想清楚了,用一家子的脑袋,来换本官的乌纱帽,究竟值不值。”

甜枣加大棒的组合打下去,整个秋种异常和谐平静。

数日的劳累之后,长安终于有了休息的时间,等她好好的泡了个澡后,苍蓝来给她背上擦药油,又用力按摩,“大人,咱们现在可是赔本赚吆喝呢。”

长安:“不重要。”

苍蓝:“怎么不重要,赊出去的那可都是银钱啊,当初在博州,您可是一分钱都不能少赚的。”

长安:“不一样,以前做的是买卖,现在做的可是事业。”

“买卖当然不能赔本,可事业的话,哪怕赔得倾家荡产,也要坚持。”

“我守着博州的窑口那么多年,为的就是今时今日,能大把撒钱干事业。”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