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玄幻 > 修仙之天罡三十六变 > 第233章 仁正合流:内圣外王

修仙之天罡三十六变 第233章 仁正合流:内圣外王

作者:红衣过客 分类:玄幻 更新时间:2025-04-30 17:21:51 来源:小说旗

孟丘立于镜前,指尖轻抚过面颊——镜中之人眼瞳似含清泓,肌肤之下隐约有微光流转,那是脱凡之后生命本质的悄然蜕变。

自独孤信以大神通为其点化道心,又亲授“纳气诀”核心要法,他周身凡俗浊气尽褪,此刻负手而立,衣袂间已隐隐有清正之气流转。

独孤信负手站在独孤城的摘星楼上,目光掠过熙攘的城池,唇角泛起若有所思的笑意。

自己的孙儿独孤威瀚修行“仁道”,观其每日处理政务时轻抚剑柄的动作,便知这孩子将“仁”之一字融于剑锋,以悲悯之心行雷霆之术。

而新收的亲传弟子孟丘,体内奔涌的浩然正气如青冥剑魄,恰如前世儒道双璧中的“正”之一脉——虽此界无“儒”名,但若将仁心与正气相契,或许能在治世之道上辟出全新天地。

“威瀚治民以仁,孟丘镇世以正,这仁正合流......”独孤信指尖轻叩石栏,眼中泛起微光,

“倒真有些前世儒门‘内圣外王’的气象了。”一念及此,他当即传下法旨,着孟丘前往威瀚治下的独孤城任职历练。

这并非简单的师徒授业,而是他有意促成两种道统的碰撞——仁道如春风化雨,正气道似铁壁铜墙,若能在治世中相辅相成,或可证得“儒道”在此方世界的新解。

独孤城城主府的朱漆大门应声而开时,独孤威瀚已在阶前等候。

这位身着玄色锦袍的青年抬手拂袖,目光落在孟丘腰间新佩的“正心剑”上,唇角扬起兄长般的笑意:“前日还见你在市集帮老妇拾散落的菜蔬,今日再见,竟已有了谪仙之姿。”

孟丘回以长揖,袖中正气与对方身上的仁道气息隔空相触,竟如琴弦相和般泛起清越之音——二人年岁相差不大,因同出独孤信门下,又同修治世之道,短短数语间便已心意相通。

孟丘最终被安顿在城主府东侧的“明心院”。檐角铜铃随风轻响,他推开窗便可见威瀚处理政务的“仁政堂”,檐下“爱民如子”的匾额与自己案头“正气凛然”的碑刻遥遥相对。

初时城中百姓尚对这位新来的青年大人存疑,却见他每日随威瀚巡视街巷时,既会俯身帮孩童捡起断线的纸鸢,亦能在商铺纠纷中以雷霆手段惩戒奸商——仁心化作细雨润泽民生,正气凝成利剑斩尽不平,不过月余,竟有百姓将二人比作“治世哼哈二将”,编了歌谣在市井传唱。

某个暮春午后,威瀚邀孟丘对坐品茗。案上茶盏腾起的水雾中,二人各自指尖凝出一道微光——前者是温润如玉的青色仁气,后者是锋芒毕露的雪白正气。

当两道光气相触的刹那,竟在虚空中勾勒出一卷泛着金光的“治世典章”虚影。

威瀚眼中泛起惊喜:“祖父曾言有‘礼法并施’之说,我等今日以仁正合流治民,竟暗合此道。”

孟丘执盏颔首,目光落在窗外随风摇曳的“仁政”“正气”两面旌旗上:“仁若无正,则易流于妇人之仁;正若无仁,则易沦为酷吏之术。我等今日所行,或许正是师尊期许的‘’大道中庸’。”

远处传来暮鼓晨钟般的道韵共鸣,独孤信立于云端俯瞰这一幕,捋颌而笑。

他早知收孟丘为徒不止是传法,更是为道统寻得活水——当仁心与正气在治世中磨合出全新的韵律,或许某天会化作叩开更高境界的密钥。

而此刻城主府中相谈甚欢的两个身影,恰似两株幼苗,在道统的土壤中深深扎根,向着天际的霞光奋力生长。

细雨如丝,缠绕着独孤城的飞檐斗拱。

孟丘立在“明心院”的回廊下,指尖接住一片飘落的杏花,只见那花瓣在正气微光中竟化作晶莹的光点,缓缓融入他掌心的纹路。

自上月与威瀚对坐品茗见证“治世典章”虚影后,他便发现体内的浩然正气愈发灵动,竟能与这方天地的生机产生微妙共鸣。

“孟先生,西市又有商户闹起来了!”小厮的禀报打破了清晨的静谧。

孟丘抬眸,正见威瀚披着**的衣袍疾步而来,玄色锦袍上还沾着几片草叶——显然是从城郊赈灾现场匆匆赶回。

两人对视一眼,同时伸手按向腰间佩剑:威瀚的“仁心剑”剑鞘刻着慈航普渡纹,孟丘的“正心剑”则是北斗天罡形制,此刻剑柄相触,竟在雨幕中激起一圈淡金色的涟漪。

西市的喧闹声如潮水般涌来。数十名商户围堵在粮行门前,为首的老者揪着粮商的衣领怒吼:“你囤积糙米抬价三成,这是要逼死咱们!”

被揪住的中年人满脸委屈:“非是我等为富不仁,实在是南山粮道被山匪截断,城内存粮不足......”话未说完,人群中突然有人抛出一把麸糠:“看!这就是你卖的‘精米’!”骚动瞬间升级,几个青壮汉子抄起扁担就要动手。

“且慢!”孟丘的声音如黄钟大吕,竟压过了众人的叫骂声。

他踏前一步,袖中正气化作无形屏障隔开冲突双方,威瀚则趁机跃上粮行石阶,展开手中的羊皮地图:“诸位请看,三日前我已遣人绕道东海运粮,首批赈灾粮今夜子时便到。至于南山匪患......”他指尖轻点地图上的匪巢标记,“孟先生与我已商定对策,不日便将剿匪安民。”

人群中响起窃窃私语,有百姓认出孟丘曾在城东施粥棚连续三日未合眼,此刻见他站在雨中目光如炬,腰间“正心剑”隐约有雷鸣之声,竟不由自主地安静下来。

孟丘见状,从袖中取出一本《民生典要》:“即日起,凡哄抬物价者,按此典第三卷‘’恤民篇’论处;有愿随我等剿匪者,可至城主府登记,剿匪后可分得匪巢屯田——此乃威瀚城主与我共议之策,仁以安民,正以镇恶,望诸君共守此道。”

暮色浸染城墙时,孟丘与威瀚并肩而行,身后跟着三百名志愿剿匪的青壮。

春雨打湿了他们的披风,却浇不灭眼中的灼灼战意。威瀚忽然勒住缰绳,指向远处山峦:“你看那片阴云,像不像传说中的‘’浊世迷雾’?”

孟丘顺着他的目光望去,只见南山方向黑气沉沉,隐约有血腥之气随风飘来——那是山匪常年劫掠积攒的煞气,与他体内的浩然正气产生了尖锐的共鸣。

“威瀚兄可知,为何师尊要将‘正心剑’传我?”孟丘按住剑柄,正气如涟漪般扩散,竟将沿途的泥泞化作坚硬的石板路,

“此剑非是杀人之兵,而是诛心之器。待明日破晓,我以正气为引,你以仁心为盾,定能让这方天地看清:仁正合流之处,便是朗朗乾坤。”

子夜时分,南山匪巢火光冲天。孟丘立于山巅,双手结出“正心印”,口中诵念独孤信亲授的《正气篇》。

刹那间,漫天星斗仿佛化作千万把利剑,随着他的手势劈入匪巢中央的煞气旋涡;

威瀚则带着士卒们在山下搭建临时粥棚,将随身带的干粮分发给被胁迫为匪的流民——他手中的“仁心剑”竟化作柔和的绿光,抚慰着每一个惶恐的心灵。

当第一缕朝阳刺破云层时,匪首跪倒在孟丘脚下,浑身煞气被正气灼得滋滋作响。

而山脚下,威瀚正握着一个幼童的手,教他辨认“仁”字的写法。

孟丘望着这一幕,忽然感觉体内有什么东西轰然炸开——那是比脱凡更玄妙的境界,仿佛天地大道在他耳边轻轻诉说,而威瀚身上的仁道气息,此刻竟与他的正气形成了完美的太极图式。

回城的路上,威瀚忽然指着路边新抽芽的柳枝:“孟兄,你说这柳条柔软似仁,却能在春风中抽出新绿;恰似我等治世,以仁心柔化顽石,以正气裁剪歪枝。”

孟丘颔首,忽见一名老妇领着孙子跑来,将一束野花塞进他们手中:“谢两位大人救我孙儿!如今城里的孩童都会念‘’仁心正,世道清’的歌谣呢!”

孟丘轻抚剑柄,感受着体内与日俱增的道韵——他终于明白,师尊为何要让他与威瀚同行。

这世间从来没有单一的大道,唯有仁与正相济,柔与刚相合,方能在求道路上走出一条既济之道。

而他们此刻的每一次呼吸,每一个决断,都在为这方世界书写着全新的道统篇章,如同在混沌中点燃明灯,让后来者看见:

求道之路,从来不是独善其身,而是以人间为道场,在凡尘中修心。

远处,独孤城传来悠扬的钟声,与天际的道韵共鸣成曲。

孟丘与威瀚相视一笑,策马前行——在他们身后,是重新焕发生机的城池;在他们前方,是尚未被探索的道统新境。

而这一切,不过是开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