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汉水东流 > 第12章 天威暗影下的忠奸之辩

汉水东流 第12章 天威暗影下的忠奸之辩

作者:陈留居士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4-24 20:08:09 来源:小说旗

在京城的上空,墨色肆意蔓延。铅灰色的云层如汹涌的浊浪,层层堆叠,沉甸甸地压向大地,仿佛要将京城碾为齑粉。

狂风如狰狞恶兽,在街巷间呼啸肆虐,街边的幌子剧烈翻卷,发出烈烈哀鸣,却无法驱散这浓稠的压抑氛围。

皇宫连绵巍峨的宫殿群,在阴霾笼罩下,宛如蛰伏的洪荒巨兽,散发着令人胆寒的气息。曾经威严夺目的红墙黄瓦,此刻也被冰冷肃杀之气所笼罩,如霜刃般刺痛人心。

此前,朝堂之上,崇祯皇帝对边将权力的敏感便已显露无遗。在一次讨论辽东军饷的议事中,有大臣提议给予辽东将领更多自主调配军饷的权力,以应对瞬息万变的战事。

崇祯皇帝听闻,眉头紧锁,神色冷峻,缓缓说道:“边将权力过大,恐生祸乱。朕赋予他们御敌之权,已是恩宠,若再让其随意调配军饷,日后尾大不掉,朕的江山社稷将置于何地?” 众大臣见状,纷纷噤声。

而每当提及后金,崇祯皇帝更是怒目圆睁,语气坚定地表示:“后金贼寇,屡屡犯我边疆,朕定要将其彻底剿灭,还我大明太平!” 这般对边将权力的谨慎与对后金的强硬立场,已然为他日后对袁崇焕案件的态度埋下了伏笔。

洪承畴与我怀揣着如焚的焦急,快马加鞭赶到皇宫。然而,如雕塑般笔挺的守卫以未得通传为由,将我们阻拦在宫门之外。

洪承畴心急如焚,“唰” 地抽出腰间令牌,在黯淡天色下,令牌闪烁着森冷的光。他怒目圆睁,大声吼道:“我乃朝廷肱股之臣,身负十万火急的军情,此刻必须面圣!若是耽误了军国大事,你们这几个小小守卫,有几个脑袋能担待得起?”

守卫们身躯微微一颤,脸上浮现出极度犹豫之色。宫廷规矩森严,稍有逾越便是株连九族的灭顶大罪,他们虽深知洪承畴位高权重,却也不敢轻易僭越。

恰在此时,高起潜迈着细碎却故作镇定的步子匆匆走来。他三角眼一瞧见我们,瞬间眯成一条缝,脸上先是闪过一丝慌乱,旋即换上那副皮笑肉不笑的模样,阴阳怪气地拖着长腔说道:“哟,这不是洪大人嘛,如此火急火燎地要进宫,是有什么天大的事儿,连规矩都不顾啦?莫不是有什么见不得人的机密,要瞒着皇上吧?”

洪承畴冷哼一声,那声音犹如猛虎咆哮,震得人心头一颤。他上前一步,逼视着高起潜,义正言辞道:“高公公,你心里比谁都清楚,我今日进宫所为何事!你凭空捏造袁督师与后金和谈的谣言,还勾结他人,诬陷他是阉党余孽,你这蛇蝎心肠,到底藏着什么祸心?”

高起潜脸色 “唰” 地变得煞白,不过很快又强装镇定,尖着嗓子叫嚷道:“洪大人,饭可以乱吃,话可不能乱说!你这般血口喷人,污蔑咱家,可有实打实的证据?空口无凭,就想给咱家扣帽子,可没那么容易!”

我再也按捺不住心中的怒火,“噌” 地抽出腰间佩剑,剑尖直指高起潜咽喉,怒声骂道:“你这奸佞小人,到现在还敢嘴硬!我们证据确凿,你安插在各处的眼线已经招供,你收了多少好处,才处心积虑地陷害袁督师,你心里清楚!”

高起潜眼中凶光毕露,旋即冷笑一声,那笑声仿若夜枭啼鸣,令人毛骨悚然:“哼,就凭你们拿着几张不知从哪儿弄来的供词,就想定我的罪?皇上英明神武,岂会轻信你们这毫无根据的一面之词!” 说罢,他一甩袖子,作势就要转身离开。

洪承畴见状,猛地向前跨出三大步,如巍峨山峰横亘在高起潜面前,对着周围守卫声若洪钟般下令:“众将士听令!高起潜意图谋反,陷害忠良,如今人证物证俱在,我奉皇上密令,在此将他拿下!违令者,斩!”

守卫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脸上满是惊恐与纠结。一边是位高权重的洪大人,一边是深得皇上宠信的高公公,他们谁都得罪不起,一时间,呆立原地不知所措,手中长枪在风中微微颤抖。

高起潜见局势对自己不利,眼中闪过一丝慌乱,趁着众人犹豫之际,拔腿就想逃跑。我眼疾手快,运起自幼苦练的轻功,如黑色闪电般疾冲上前,手中佩剑一横,“当” 的一声,挡住了他的去路,冰冷剑刃划破空气,发出尖锐呼啸。

就在这剑拔弩张之时,一个威严到令人颤栗的声音从宫门内传来:“究竟发生何事?成何体统!”

众人循声望去,只见崇祯皇帝身着明黄色龙袍,在一众侍卫簇拥下,面色阴沉得仿佛能滴出水来,乘坐龙銮驾奔来。

高起潜一看到崇祯,瞬间 “扑通” 一声重重跪下,涕泪横流,扯着嗓子哭诉道:“皇上啊,冤枉啊!洪承畴他们勾结在一起,蓄意污蔑老奴,还妄图谋害老奴,他们这是不把皇上您放在眼里啊!”

洪承畴也 “扑通” 跪地,将事情的来龙去脉条理清晰却又饱含悲愤地向崇祯皇帝禀明。

而我,在跪地后,补充道:“皇上,微臣跟随袁督师多年,对他的为人了如指掌。他一心只为大明江山,为了抵御后金,不惜抛头颅、洒热血,绝无半点叛国之心。高起潜为了一己私利,恶意陷害,手段卑劣至极,恳请皇上明察秋毫啊!”

崇祯皇帝面色如霜,目光仿若锋利寒剑,冷冷扫过众人,声音冰冷刺骨:“哼,你们所说的这些,朕岂会轻易相信?袁崇焕擅自斩杀毛文龙,如此专横跋扈、目无君上的行为,岂是一个臣子该有的?皮岛战略险要,在毛文龙手中,对金国起着极大的牵制作用,他却贸然将其铲除,导致军心大乱,这等罪责,如何能轻易饶恕!朕委他以重任,让他镇守大明边疆,他却如此肆意妄为,朕怎能不怒!”

早在半个月前,洪承畴就察觉到局势有些异样。他在府邸书房中,时常接待一位神秘访客,两人交谈时总是压低声音,神色凝重。

一次偶然,身为亲随的我在为他们添茶时,隐约听到 “袁崇焕”“密信” 等只言片语。此后,洪承畴便开始频繁地出入一些隐秘场所,仿佛在秘密调查着什么。

数日前,那位神秘访客再次深夜到访,匆匆留下一封字迹潦草的密信。洪承畴看完后,神色凝重地将其藏进怀中,眼神中闪过一丝忧虑。他在房间内来回踱步,许久,才喃喃自语道:“此事若处理不当,大明危矣……”

此刻,面对崇祯皇帝的质问,洪承畴深吸一口气,决定根据密信内容,更加有条理地为袁崇焕辩解。

他叩首在地,急切说道:“皇上,袁督师斩杀毛文龙,实有万般无奈的苦衷。密信中提及,毛文龙在东江镇拥兵自重,不仅不听朝廷号令,还与后金暗中往来频繁,已有通敌叛国的铁证。袁督师为了整肃军纪,稳固边防,保我大明江山,才不得已出此下策。他的出发点,皆是为了大明的千秋万代啊!皇上圣明,若能深入调查,必定能还袁督师一个清白!”

崇祯皇帝眉头紧紧拧成一个死结,脸上的不耐烦愈发浓烈,他猛地一拍龙椅扶手,厉声道:“苦衷?若他真的心中有朕,有这大明江山,行事怎会如此肆无忌惮?如今朝堂内外,弹劾他的奏章堆积如山,你让朕如何能相信他这些所谓的‘苦衷’?莫不是你们都被他的花言巧语蒙蔽了,亦或是与他有什么不可告人的秘密勾结?朕自登基以来,夙兴夜寐,兢兢业业,一心想要中兴大明,岂能容忍臣子如此欺瞒朕!朕曾对他寄予厚望,给予他无数恩宠,他却如此辜负朕的信任!”

他一边说着,一边在心中疯狂权衡,袁崇焕虽战功赫赫,但此次行为确实严重触犯了他的帝王权威,而洪承畴等人的言辞,又似乎有着几分道理,这让他陷入了极度矛盾的两难境地。

就在崇祯皇帝内心天人交战之际,贴身太监小心翼翼地悄然上前,几乎是贴在他耳边,用极低的声音提醒道:“皇上,近日边疆急报又至,后金似有大规模的军事调动,若此时处理不好袁崇焕之事,恐怕会极大地影响军心民心,对当前战事极为不利啊……”

崇祯皇帝听闻,眉头瞬间拧成麻花,踱步的频率陡然加快,脚步急促而沉重。他回到龙椅上,一屁股坐下,眉头紧锁,手中紧紧握着桌上的镇纸,指节因用力而泛白,眼神游离不定,满是纠结与挣扎。

他的脑海中不断浮现出袁崇焕在战场上的飒爽英姿,那些捷报如雪片般飞来时,他在朝堂上是何等的风光无限,可如今却面临着如山的指控。又想到百姓的呼声,那声声请愿仿佛还在耳边回响,他深知民心不可违,但又担心轻易改变对袁崇焕的判决,会被朝中某些心怀叵测的势力认为是软弱的表现,从而严重影响自己的权威。

他在殿内来回踱步,口中喃喃自语,声音低沉而压抑:“朕若轻信百姓之言,朝堂之上那些大臣会如何看待朕?可若不顾百姓请愿,日后恐生民怨,动摇国本…… 这可如何是好!”

我也跟着重重磕头,额头一下又一下地撞击地面,心中满是焦急与悲愤:“皇上,袁督师为了辽东战事,呕心沥血,无数个日夜未曾合眼。他亲率将士冲锋陷阵,身上伤痕累累,每一道伤疤都是他为大明立下的汗马功劳,都是他抵御后金、守护大明百姓的见证!若说他叛国,微臣愿以全家性命担保,绝无此事!他对大明的忠心,天地可鉴,日月可表,恳请皇上明察啊!”

崇祯皇帝嘴角浮起一抹轻蔑至极的冷笑,语气愈发冰冷且充满怀疑:“担保?朕的江山,岂是你等可以用性命随意担保的?袁崇焕在天启年间,为魏忠贤修生祠,这等攀附阉党的行径,铁证如山,又该作何解释?莫不是你也想为他开脱,说这也是被逼无奈之举?哼,朕看你们都是一丘之貉,狼狈为奸!朕曾对他寄予厚望,委以重任,换来的却是这般争议不断,朕如何能不心寒!朕在位期间,时刻担忧大明江山的安危,却屡屡被臣子蒙蔽,朕怎能不怒!”

我咬得牙齿咯咯作响,大声吼道:“皇上,当年魏忠贤权势滔天,一手遮天,朝堂上下皆在其淫威之下,人人自危。袁督师为了能在辽东顺利开展军事部署,不被阉党掣肘,保障边疆安稳,这才被迫做出此等无奈之举。事后,袁督师对自己的行为懊悔不已,他一心向明,从未有过二心啊!他为大明边疆的付出,满朝文武有目共睹,望皇上三思啊!”

高起潜此时却在一旁添油加醋,哭得愈发凄惨:“皇上,您可千万不能被他们蒙蔽了双眼啊。他们与袁崇焕是一伙的,自然处处为他开脱。若不惩治袁崇焕,日后怕是会有更多人效仿他的不臣之举,那我大明江山必将危在旦夕!皇上圣明,定要明察秋毫,严惩这些乱臣贼子啊!”

崇祯皇帝来回急促地踱步,脚步愈发凌乱,脸上阴晴不定。

最终,他猛地停下脚步,目光仿若利刃,直直地盯着洪承畴和我,冷冷说道:“朕意已决,袁崇焕罪责难逃。他身为督师,却不能妥善处理军务,致使边疆动荡,朝堂不稳。今日之事,你们不要再劝。朕看在你们一片‘忠心’的份上,暂且不追究你们为他开脱之罪。来人,将高起潜带下去,严加看管。至于你们,退下吧,莫要再烦扰朕!若再敢提及此事,休怪朕无情,株连九族!”

说罢,他一甩衣袖,带着满身的威严与决绝,转身回宫,只留下一个冰冷而高大的背影。

我和洪承畴满心绝望地退出皇宫。

高起潜听到我们提及证据时,不仅眼中闪过杀意,还下意识地摸了摸衣袖,那里似乎藏着什么重要物件。他在与我们对峙时,看似镇定,但脚步却不自觉地往宫门一侧挪动,仿佛在等待着某个信号或者准备随时往特定方向逃窜。

崇祯帝在听到袁崇焕的名字时,眼神中除了愤怒,还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紧张。他在询问袁崇焕罪责时,特意强调了 “朝堂内外,弹劾他的奏章堆积如山”,仿佛在暗示背后有一股强大的势力在推动此事,而他对此早有察觉,却又陷入了某种困境。

皇宫守卫在面对洪承畴要求拿下高起潜时,面面相觑,其中有个年轻守卫微微皱眉,眼神中透露出一丝犹豫和不安。他的手不自觉地抓紧了手中的兵器,似乎在做着艰难的抉择,这一细微举动暗示着这些守卫背后或许也有着复杂的立场和不为人知的隐情。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