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都市 > 国芯崛起:从香江到硅谷 > 第22章 EDA,点亮星星之火

国芯崛起:从香江到硅谷 第22章 EDA,点亮星星之火

作者:代码潮汐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4-28 23:44:13 来源:小说旗

银行的风险评估风波暂时告一段落,林轩将更多的精力重新投入到公司的核心——技术研发上。尤其是被他寄予厚望,甚至在内部被视为“未来核武器”的EdA(电子设计自动化)工具项目,更是到了一个关键的爬坡期。

芯启科技的EdA团队,在林轩的亲自规划和新加盟的技术大牛李志远的带领下,已经从最初的“草台班子”,逐渐成长为一支小而精悍的专业力量。除了李志远这位算法核心外,团队里还有几位从hp、cadence等公司“挖”来的资深软件工程师,以及几位香港本地高校计算机或微电子专业的优秀毕业生。

他们的办公区域被安排在办公室相对安静的一角,几台新购置的高性能图形工作站(虽然还不是顶级的Sun,但也算当时的主流配置)屏幕上,闪烁着密密麻麻的代码和复杂的图形界面。白板上,写满了各种数学公式、算法流程图和关于Verilog\/VhdL语言的语法探讨。空气中,弥漫着一种与隔壁硬件团队略有不同的、属于软件工程师特有的、混合着咖啡因和逻辑思维的紧张气息。

林轩深知,EdA工具的开发是一项系统性、长期性的巨大工程,绝非一朝一夕之功。以芯启科技目前的体量和资源,想要全面挑战cadence、Synopsys等巨头,无异于痴人说梦。因此,他从一开始就制定了清晰的“点工具突破”策略:不求大而全,而是集中优势兵力,选择一个或几个特定、但又至关重要的EdA细分环节,研发出在性能、效率或特定功能上超越现有主流工具的“杀手锏”产品。

他们选择的第一个突破口,是静态时序分析。

在深亚微米时代,随着芯片时钟频率的急剧提升和内部连线延迟的日益显着,如何精确、快速地分析和确保芯片在各种工作条件下都能满足时序要求,成为了芯片设计流程中最关键、也最耗时的环节之一。当时主流的StA工具,虽然功能强大,但在处理超大规模电路、以及考虑串扰、电压降等复杂效应时,往往速度慢、精度不足,或者需要用户进行大量繁琐的手动设置。

林轩的目标,就是开发一款速度更快、精度更高、使用更便捷的StA点工具。他将自己前世对于StA算法发展趋势的理解,特别是后来出现的基于路径和基于图混合分析、统计静态时序分析等先进理念,进行简化和改造,融入到芯启科技第一代StA工具的架构设计中。

李志远这位算法大牛的加盟,则为这些“超前”的理念注入了强大的实现动力。他精通图论、最优化算法和并行计算,很快就理解了林轩的设计思想,并带领团队开始了艰苦的算法实现和软件开发工作。

这是一个充满了挑战和挫败的过程。

他们需要将抽象的数学模型,转化为高效、稳定的c 代码。他们需要处理复杂的时序库格式,兼容不同的工艺角和工作条件(pVt)。他们需要设计巧妙的数据结构,来存储和处理包含数百万甚至数千万逻辑门和连线的庞大电路网表。他们还需要不断地进行测试、调试、优化,与已知的商业StA工具进行对标,寻找差距,改进性能。

无数个夜晚,EdA团队的灯光都是整个办公室最后熄灭的。白板上的公式被反复推演,代码被一遍遍重构,为了一个微小的性能提升或者一个潜在的bug修复,团队成员们常常争论得面红耳赤,然后又一起埋头苦干。

林轩虽然不能全程参与编码,但他几乎每天都会抽出时间,和李志远以及团队核心成员进行深入的技术讨论。他常常能一针见血地指出算法设计中的瓶颈,或者提出一些看似异想天开、却又能巧妙解决问题的优化思路。他那超越时代的视野和对底层逻辑的深刻理解,让李志远这位技术大牛也常常感到惊叹和佩服。

“林总,您对时序传播和串扰耦合的理解,简直……不像这个时代的人。”一次深夜的技术攻关后,李志远忍不住感慨道。

林轩只是笑了笑,没有过多解释,将话题引回了技术本身。

终于,在经历了近三个月的艰苦奋战后,芯启科技的第一款StA点工具的核心引擎——代号“追光者”(Light chaser)——初步成型了!

为了验证“追光者”的真实能力,李志远选择了一个公开的、规模相当大的基准电路,这个电路也被业界广泛用于评估各种StA工具的性能。他将同样的电路网表和时序库,分别输入到“追光者”和一台装有当时最新版本Synopsys primetime(业界公认的StA标杆工具)的工作站中,进行时序分析。

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目光紧紧地盯着两台工作站的屏幕。

primetime开始运行,屏幕上滚动着密密麻麻的日志信息,cpU占用率迅速飙升。经过了漫长的等待,大约半个小时后,primetime终于给出了分析结果:关键路径延迟、时序违例数量等。

然后,轮到“追光者”了。李志远深吸一口气,敲下了回车键。

几乎是瞬间,“追光者”的日志信息开始以惊人的速度在屏幕上滚动!得益于林轩提出的先进算法框架和李志远团队精湛的并行优化实现,它的运算效率远超众人预期!

仅仅五分钟!

只用了不到primetime六分之一的时间,“追光者”就完成了对整个复杂电路的时序分析!

更令人惊喜的是,它报告出的关键路径延迟与primetime高度一致,但在识别出的时序违例数量和位置上,似乎更加精确,并且还额外标识出了几个由串扰效应引起的潜在风险点,这是primetime标准模式下未能直接报告的!

“成功了!我们成功了!!”当结果清晰地展现在屏幕上时,整个EdA团队爆发出震耳欲聋的欢呼声!几个年轻的工程师激动得拥抱在一起,连一向沉稳的李志远,脸上也露出了难以抑制的兴奋和骄傲。

林轩也走上前,仔细比对着两份报告,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虽然这只是一个点工具的核心引擎,距离商业化发布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需要完善用户界面、报告格式、与其他工具的集成等),但这个结果,已经足以证明:他们在正确的道路上!芯启科技,完全有能力在EdA这个被巨头垄断的领域,点亮属于自己的星星之火!

这个突破性的进展,如同一股强劲的暖流,迅速传遍了整个公司。硬件团队的同事们也纷纷前来祝贺,对这群“神秘”的软件工程师刮目相看。之前因金融危机而有些低迷的士气,被这个“内部喜讯”极大地提振了!

林轩当即宣布,晚上公司聚餐,为EdA团队庆功!同时,他也指示李志远,要趁热打铁,一方面继续优化“追光者”引擎的稳定性和精度,另一方面,要开始规划用户界面和产品化的工作。

更重要的是,林轩敏锐地意识到,“追光者”的这次成功,不仅仅是技术上的突破,更可能成为芯启科技撬动未来市场和融资的一个重要杠杆。

他开始思考,如何将这个“秘密武器”适时地展示给潜在的合作伙伴或投资者?或许,下一次与Vc接触时,除了mp3芯片,这个“超越primetime”的StA工具,会成为一个更具想象力、更能打动人心的故事?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林轩仿佛看到,芯启科技的EdA版图上,第一颗,也是最关键的一颗棋子,已经落下。而这,仅仅是一个开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