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都市 > 国芯崛起:从香江到硅谷 > 第149章 冰山下的暗流 - 竞争对手的应对

启明芯的强势崛起,如同一块巨石投入平静的湖面,在全球半导体行业,尤其是与其业务相关的移动通信、消费电子和EdA领域,激起了层层涟漪。那些曾经高高在上、视启明芯为无名小卒的行业巨头们,此刻再也无法忽视这股来自东方的新生力量。冰山之下,针对启明芯的暗流开始涌动,竞争对手们纷纷调整策略,试图遏制、甚至扼杀这个潜在的强大挑战者。

德州仪器(tI):omAp平台的加速与围剿

作为当时功能手机应用处理器和多媒体方案的主要供应商之一,德州仪器(tI)最早感受到了来自启明芯“蜂鸟”计划的直接威胁。启明芯“蜂鸟”Soc那极具吸引力的高集成度、低功耗和潜在的成本优势,一旦成功打入市场,将直接冲击tI赖以为生的omAp平台(通常是dSp基带 ARm应用处理器的双芯片方案)的市场份额,尤其是在中低端功能机市场。

tI的反应迅速而果断。

加速omAp平台迭代: 他们紧急调集研发资源,加速下一代omAp平台的开发进度。新平台将更加注重多媒体性能的提升(如增加专门的图形和视频加速单元),并努力提高集成度(虽然短期内难以做到单芯片集成基带),同时在功耗和成本上寻求优化,试图缩短与“蜂鸟”的差距。

巩固大客户关系: tI加大了对诺基亚、摩托罗拉、爱立信等核心客户的公关力度。一方面,强调tI平台的成熟度、稳定性和丰富的软件生态系统;另一方面,也或明或暗地向客户传递关于启明芯这家“新进入者”技术风险、专利隐患、供货能力不确定性等方面的“担忧”,试图在客户心中建立起对启明芯的不信任感。

价格战与市场细分: 在某些启明芯可能率先突破的价格敏感性市场(如中国大陆和印度),tI开始采取更激进的价格策略,甚至不惜牺牲部分利润,也要守住市场份额,阻止启明芯获得最初的立足点。同时,他们也试图通过推出更多细分化的omAp产品(高中低端搭配),来满足不同客户的需求,增加启明芯切入市场的难度。

高通(qualm):cdmA的坚守与专利大棒

作为移动通信领域的另一巨头,高通虽然在GSm\/GpRS市场与tI等存在竞争,但其核心优势在于cdmA技术和相关的专利授权。启明芯“蜂鸟”项目初期主攻GSm\/GpRS,似乎并未直接触动高通的核心利益。但高通的战略眼光显然更为长远。他们看到了启明芯在Soc设计、低功耗技术和成本控制上的潜力,预见到启明芯未来必然会进入wcdmA甚至更高级的3G\/4G领域,从而成为高通在基带芯片和技术授权上的直接竞争对手。

因此,高通的应对策略显得更加隐蔽但也更具威胁性:

加速cdmA推广: 高通进一步加大了在中国、韩国、北美等cdmA占据优势或具有潜力的市场推广其mSm系列芯片组和解决方案的力度,试图抢在启明芯进入3G市场之前,尽可能地扩大自己的地盘和生态系统壁垒。

强化专利组合与防御: 高通开始更加严密地监控启明芯在移动通信领域的专利申请和技术动向。同时,他们也在全球范围内加速构建和完善自己的专利组合,尤其是在wcdmA、hSpA等关键技术领域布下重重专利网。虽然暂时没有直接向启明芯挥舞“专利大棒”,但其威慑意味不言而喻。一旦启明芯的移动芯片开始大规模出货,高通随时可能以专利侵权为由发起诉讼,就像他们对付其他竞争对手那样。

关注并可能布局GSm\/wcdmA市场: 尽管cdmA是核心,但高通也并未完全放弃GSm\/wcdmA市场。他们可能会通过收购或加强自身研发,逐步推出更具竞争力的多模芯片(同时支持cdmA和wcdmA\/GSm),以应对像启明芯这样纯粹的GSm\/wcdmA芯片供应商的挑战。

英特尔(Intel):xScale的警惕与观望

对于芯片行业的绝对霸主英特尔来说,启明芯在mp3、dVd甚至功能手机芯片领域的动作,似乎还远未触及其核心的pc和服务器cpU业务。但英特尔内部并非没有警惕的声音。尤其是负责移动处理器xScale产品线的部门(源自对dEc StrongARm业务的收购),他们注意到启明芯在低功耗ARm架构Soc设计上展现出的强大实力。

英特尔的应对更偏向于战略层面的观察和有限的应对:

重新评估xScale战略: 启明芯的成功案例,可能会让英特尔内部重新审视其xScale处理器的市场定位和竞争力。他们可能会加大对xScale的投入,试图在高性能嵌入式和早期智能手机市场抢占一席之地,以对抗日益强大的ARm阵营(其中启明芯已然成为一股不可忽视的新势力)。

关注启明芯的“夸父”项目: 对于启明芯秘密启动的“夸父”cpU项目,虽然具体细节不为外人所知,但以英特尔的情报能力,或多或少能捕捉到一些风声(比如启明芯在招募顶尖cpU架构师)。这必然会引起英特尔高层的警惕。他们会密切关注启明芯在高性能计算领域的任何动向,并评估其潜在的长期威胁。

有限的技术合作或试探: 在某些非核心领域,英特尔甚至可能尝试与启明芯进行一些有限的技术合作或交叉授权谈判,一方面是试探启明芯的技术底细和战略意图,另一方面也是为未来更复杂的竞合关系留下一些空间。

其他竞争者的反应:

除了上述巨头,启明芯在其他领域也面临着竞争对手的压力:

mp3\/音频芯片市场: 像Sigmatel、cirrus Logic、飞利浦半导体(后来的Nxp)等传统音频芯片厂商,在启明芯的冲击下,市场份额不断萎缩。他们不得不寻求转型(如转向更高音质、更多功能的音频方案,或拓展到其他消费电子领域),或者面临被整合并购的命运。部分厂商可能会采取更激烈的价格战,试图在低端市场与启明芯缠斗。

EdA市场: 虽然启明芯的EdA工具目前仅供内部使用,并未对外销售,但其展现出的强大实力已经引起了三大EdA巨头(cadence, Synopsys, mentor Graphics)的注意。他们可能会加强对启明芯的技术监控,并开始评估这家“潜在颠覆者”的威胁。同时,他们也会加大对中国市场的投入,试图通过提供更优惠的价格和更本地化的服务,来巩固自己的市场地位,防止启明芯未来可能产生的“外溢效应”。

启明芯的应对:情报收集与战略调整

面对这些来自四面八方的、或明或暗的竞争压力,启明芯并非毫无准备。

强化市场情报系统: 由黄耀龙领导的市场部和马克·安德森领导的北美分公司,都建立了专门的市场情报分析团队。他们通过各种公开渠道(行业报告、技术会议、专利数据库、新闻报道)和非公开渠道(供应商、客户、行业人脉),密切追踪主要竞争对手的技术动向、产品路线图、市场策略和人事变动,并将分析报告定期提交给林轩和核心管理层。

林轩的战略预判与调整: 基于市场情报团队的信息,以及他自己超越时代的认知,林轩能够更精准地预判竞争对手的可能反应,并提前调整启明芯的策略。例如,他可能会指示“蜂鸟”团队在设计时就预留一定的成本优化空间,以应对tI可能的价格战;他会要求法务部门和张晚晴团队,针对高通的专利风险,提前做好规避设计和专利储备;他也会提醒王志刚和卡特,在“夸父”项目的研发中,要高度关注英特尔和Nvidia的技术路线,力求在架构上形成差异化优势。

保持战略定力与灵活应变: 最重要的是,林轩始终强调要保持战略定力,不被竞争对手的短期动作所干扰,坚持在核心技术(如EdA、移动基带、cpU\/GpU)上进行长期投入,构筑足够深的护城河。但同时,也要保持战术上的灵活性,根据市场环境的变化,及时调整产品策略、定价策略和市场推广策略。

冰山之下,暗流汹涌。启明芯的崛起打破了原有的行业平衡,一场围绕着技术、市场、人才和资本的全球性“芯海”争霸战,已经悄然拉开了序幕。启明芯前方的道路,将不再是一片坦途,而是充满了来自巨头们的围追堵截。但对于林轩和他的团队来说,这既是挑战,更是机遇。只有在与强者的博弈中,才能真正磨砺出世界级的竞争力,最终实现那“亚洲之巅,全球之基”的宏伟目标。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