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都市 > 国芯崛起:从香江到硅谷 > 第150章 “蜂鸟”归巢,初步惊艳

公元2003年初的深圳,南国的天空已经开始酝酿着早春的潮湿气息。与全球科技产业那挥之不去的“互联网泡沫破裂”后的萧索寒意不同,位于南山科技园核心地带、刚刚落成启用不久的启明芯深圳研发中心总部大楼内,却是一片热火朝天、甚至可以说有些亢奋的景象。

这栋由国际知名建筑事务所设计、内部装修和实验设施完全对标硅谷顶级标准的现代化建筑,已经成为了整个中国南方,乃至亚洲新兴半导体设计领域的一颗耀眼明珠。宽敞明亮的开放式办公区、配备了人体工学座椅和双屏显示器的舒适工位、以及那些拥有独立门禁、恒温恒湿、配备了世界一流仪器设备的芯片设计与验证实验室……无不彰显着这家公司的雄厚实力和勃勃雄心。

此刻,整栋大楼的焦点,都集中在位于核心研发区、安保级别最高的Soc验证与测试中心内。这里的气氛,紧张得几乎让人窒息。空气中弥漫着新仪器的特殊气味、浓郁的咖啡香、以及工程师们因长时间高度专注而分泌的肾上腺素味道。

几十名启明芯最核心的技术骨干,包括项目总负责人陈家俊、基带技术负责人张建华、模拟与射频负责人老王、应用与多媒体负责人小张、后端物理设计负责人张伟,甚至连远在香港坐镇的模拟巨擘顾维钧也专程赶了过来,都屏息凝神地围在一间占地面积最大、配备了最复杂测试平台的实验室中央。他们的目光,都聚焦在刚刚由专人、通过最严格的安保程序,从特殊恒温防震箱中取出的几个黑色圆形晶圆盒(wafer cassette)以及几排整齐排列在防静电托盘里的、闪烁着金属光泽的芯片样品上。

这些,就是承载着启明芯下一个时代希望的、代号为“蜂鸟一号”(hummingbird-1)的功能手机Soc芯片的首批工程样品(Engineering Samples, ES)!

为了这颗芯片,启明芯投入了前所未有的资源。它采用了当时业界最领先的制造工艺之一——台积电(tSmc)经过优化的0.25微米低功耗cmoS工艺(相比“启明二号”的0.35微米又进了一步,成本更高,设计挑战也更大)。它集成了高性能低功耗的ARm9应用处理器内核、支持GSm\/GpRS双模的复杂基带处理单元、强大的多媒体加速引擎(包含“灵猴”GpU核心的雏形)、高品质音频codEc、以及丰富的片上外设和电源管理单元……其集成度和复杂度,相比之前的mp3或dVd芯片,完全是指数级的跃升!

这不仅仅是一颗芯片,这是启明芯试图撬动由诺基亚、摩托罗拉等巨头和tI、高通等芯片供应商共同构建的、壁垒森严的功能手机帝国版图的第一柄“攻城锤”!它的成败,直接关系到启明芯能否开辟出第三条核心业务线,真正跻身世界顶级芯片设计公司的行列。

林轩也从香港总部赶了过来。他站在人群的外围,脸上看不出太多的情绪波动,但那双深邃的眼眸中,却也难掩一丝期待。这颗“蜂鸟”,凝聚了他太多对未来移动通信时代的布局和思考,其架构设计、低功耗策略、甚至部分关键算法的优化方向,都融入了他超越这个时代的认知。他比任何人都清楚这颗芯片的潜力,但也同样清楚其实现的巨大难度和潜在风险。

“开始吧。”陈家俊深吸一口气,看了一眼林轩的方向,得到了一个鼓励的眼神后,沉声下达了指令。他的声音打破了实验室里凝固的寂静。

早已准备就绪的测试工程师们立刻行动起来。一位年轻但手法极其稳健的工程师,戴着防静电手套和口罩,用真空吸笔小心翼翼地从托盘中取出一颗“蜂鸟一号”ES芯片。芯片的尺寸比“启明二号”略大,背面的bGA(球栅阵列)焊球密密麻麻,昭示着其内部集成的复杂功能。

工程师将芯片精准地对位,放入那块专门为“蜂鸟”测试而设计的、布满了各种接口和跳线的、价值不菲的多层高密度验证母板(Validation motherboard)上的ZIF(零插拔力)插座中,然后轻轻扣下压杆,确保每一个焊球都与插座的触点良好接触。

测试平台早已连接就绪。高精度的可编程直流电源为芯片提供着3.3V和1.8V(内核电压可能更低,如1.5V或1.2V)的稳定供电;安捷伦的逻辑分析仪探针连接着关键的总线和接口信号;泰克的宽带示波器准备捕捉高速时钟和模拟信号波形;一台连接着GSm\/GpRS网络模拟器的基带测试仪也已待命;还有专门的JtAG调试器连接着芯片的调试接口。

“电源电压确认正常。”负责供电的工程师报告。 “时钟输入稳定,核心时钟、基带时钟频率符合设定。”负责时钟的工程师报告。 “JtAG接口识别正常,链路已建立。”负责调试接口的工程师报告。

所有的目光都聚焦在负责主控测试台的那位工程师身上,也聚焦在他面前的电源监控仪表和调试软件界面上。

“准备……上电!”顾维钧的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这位经验丰富的老将也无法完全保持平静。

工程师按下了电源启动按钮。

嗡—— 实验室里只剩下空调系统和仪器风扇的低鸣声。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眼睛死死地盯着仪器的读数和屏幕。

一秒,两秒,五秒……

没有异常的电流飙升,没有刺鼻的焦糊味,没有令人心悸的火花。电源监控仪表上显示的静态电流读数,稳定地停留在一个极低的、只有几百微安的数值上!

“静态电流正常!远低于设计最大值!”负责电源监控的工程师惊喜地喊道。

“呼……”人群中响起一片如释重负的吐气声。至少,这颗芯片没有在上电瞬间就“烧掉”,这已经是成功的第一步!

“尝试通过JtAG读取device Id!”陈家俊立刻下达下一步指令。

调试工程师在电脑上敲下命令。片刻之后,JtAG调试软件的控制台窗口中,清晰地返回了一串预设好的、独一无二的16进制Id编码!

“device Id读取成功!JtAG通信完全正常!”

“好!”陈家俊握紧了拳头!这意味着芯片内部最基本的逻辑电路、时钟和复位系统、以及调试接口,都按照预期工作了!

“加载Level 0诊断程序,测试ARm内核和内存接口!”指令继续下达。

一个极其精简的、只包含最基本硬件初始化和内存测试功能的诊断程序,开始通过JtAG接口被加载到芯片内部可能存在的少量SRAm或者直接加载到外部连接的SdRAm中。

片刻之后,调试控制台上开始滚动输出信息: “ARm946E-S core booting…” “cache Initialization oK…” “SdRAm controller Initialized. Size: 32mb. Speed: 100mhz.” “Running memory pattern test (walking ones)…” “memory test passed!” “Running memory bandwidth test…” “Read bandwidth: xxx mb\/s. write bandwidth: xxx mb\/s.”

“ARm核启动正常!内存控制器工作正常!读写测试通过!”负责调试的工程师兴奋地大声报告,甚至激动地拍了一下桌子!

成功了!“蜂鸟一号”的核心“大脑”和“血液循环系统”被成功唤醒了!这标志着整个芯片设计中最复杂、也最关键的数字核心部分,没有出现致命的设计或制造缺陷!

实验室里爆发出了一阵压抑不住的欢呼和掌声!陈家俊和顾维钧激动地互相击掌!张建华、小张、张伟这些负责关键模块的工程师们,脸上也洋溢着难以言喻的喜悦和自豪!

林轩看着眼前这激动人心的一幕,脸上也露出了欣慰的笑容。他走到测试台前,仔细地查看了一下示波器上捕捉到的SdRAm读写波形和电源监控仪表上的动态电流曲线。

“功耗控制得非常好,”他指着电流曲线对顾维钧和老王说,“即使在内存带宽测试这种高负载情况下,峰值电流也比我们最初的保守估计要低不少。你们在电源管理单元(pmU)和低功耗设计上的优化,效果显着!”

顾维钧点点头,脸上也带着一丝得意:“是啊,这次我们采用了最新的‘自适应电压调节’(Adaptive Voltage Scaling, AVS)和更精细的电源门控技术,看来效果确实不错。”

“ARm内核的频率和性能表现也符合预期,”林轩又转向陈家俊和小张,“这为我们后续运行复杂的操作系统(如塞班)和应用程序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因为初步成功而略显放松的众人,语气重新变得沉稳:“但是,大家不要高兴得太早。‘蜂鸟’能不能真正起飞,关键还在于它的‘翅膀’和‘歌喉’——也就是基带通信能力和多媒体处理能力。接下来的测试,才是真正的硬仗!”

他指向那台连接着网络模拟器的基带测试仪:“张工,下一步,重点测试基带物理层和协议栈!我要尽快看到第一次成功的GSm语音通话和GpRS数据连接!”

他又看向小张:“多媒体引擎那边,同步开始进行mp3\/AmR解码、JpEG显示、以及‘灵猴’GpU的图形加速能力测试!确保所有指标都达到设计要求!”

“是!林总!”张建华和小张齐声应道,立刻开始部署下一步的测试计划。

实验室里的气氛,再次从短暂的庆祝转向了紧张而有序的工作状态。虽然初步的成功极大地鼓舞了士气,但所有人都知道,“蜂鸟”的征途才刚刚开始。它能否真正成为撼动功能手机市场格局的“杀手锏”,能否为启明芯赢得诺基亚等巨头的最终认可,还有赖于接下来更全面、更严苛的性能和稳定性验证。

但无论如何,“蜂鸟”已经成功归巢,并初步展现了其惊艳的潜力。这颗凝聚了启明芯最高技术水平和未来野望的芯片,正准备在这间位于深圳的先进实验室里,接受最后的淬炼,最终磨砺成一把足以刺破行业壁垒、开创移动新纪元的锋利之剑!林轩望着那颗在测试板上安静运行的芯片,眼中充满了对未来的无限期待。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