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魂穿林冲:开局带娘子杀出东京 > 第258章 王禀庐州城增见闻

黄信听得分明,是董平前来相救,于是卖个破绽给王禀,先行撤出战斗。高声回应道:“董平将军小心,这厮了得!”

董平道:“我自有分寸,黄将军且去指挥战斗!”

董平说罢,已经逼近王禀,双枪挽出一个好看枪花,指着王禀道:“王禀将军,识得双枪将董平么!”

王禀闻言,傲然道:“我家世代忠良,如何识得你这草莽匹夫!”

董平闻言,也不动怒,只哈哈笑道:“你不知草莽匹夫,却叫你知道我手中双枪,看我不打掉你那最后的遮羞布!”

董平说罢,双枪齐出,直往王禀要害上招呼。

王禀不敢大意,挥舞长枪迎战。

只是一交手,那就知道,这董平比之前的黄信要厉害得多。

他近日来,先是被方天定搞得不得安宁,还没能斗过这人,一路奔波前来,又被黄信领兵围在此处,本就身心俱疲,再跟黄信斗了多时,此刻交战董平,已经有些捉襟见肘了。

而董平这边,因王禀的骄傲言语,激发了怒气,因此下手毫不留情,招招致命,只要拿下王禀,打掉他身为朝廷将领的骄傲之心。

董平双枪神出鬼没,二人在场上斗了三十余合,逼得王禀只能招架,难有还手余地。

王禀暗暗叫苦,正思虑对策,摆脱董平。

不料听得官兵阵中突然传出一道声音:“住手,我们投降!”

这突兀的话语,惊得王禀短暂失神,被董平抓到机会,一枪挑飞了他手中长枪,再逼近身前,一枪将他逼落马下,被赶上的两名安北军士卒给顺势按住捆了起来。

王禀来不及挣扎,只急急转头去看,要搞清楚是谁喊出的投降话语。

只是等他看去时,以偏将刘武为中心的将士,基本都弃械在地,举手高喊投降。

有了这第一波人,其余的也就顺理成章的投降了,到最后,没有一人再坚持战斗。

王禀痛苦的闭上了眼睛,不愿见到这令人羞愧的一幕。

想他一个铁骨铮铮的悍将,手下兵马也该有死战到底的勇气,不料自己还在死战,士卒先来投降。

这可谓是极为讽刺的事情,也是让他颜面扫地的局面。

他刚刚还说看不起董平,此刻就被打脸,自然是没脸再跟人理论,只好眼不见为净。

董平见他这副模样,阴阳怪气道:“好将军,好官兵,果然是让我等草莽匹夫大开眼界。”

王禀闻言,心中有怒,但却无力反驳,只缓缓睁开眼道:“你想怎样?”

董平哂笑道:“我不想怎样,不过王将军想怎样也做不到了,走吧,随我如此见过军师!”

董平说罢,大手一挥,麾下兵马协助黄信一起,押着俘虏进入庐州城。

到了这时,王禀才知道童贯已经放弃了庐州,领兵向西撤退了。

原本看着刘光世领兵来救,以为是接应他们入城一起抵抗安北军的。

只是如今看来,一切不过是做个样子,童贯早就放弃了庐州,知道刘光世靠不住,才派出大军来装模作样,为的是不让人说闲话,寒了其余将士的心。

得知真相的王禀,更加的心死如灰,对这个朝廷,彻底失望。

乔道清在庐州州衙大堂备下酒肉接见众将,犒赏功劳。见王禀被五花大绑前来,顿时起身下堂来,一边为王禀解绑,一边歉意道:“哎呀,王禀将军,多有得罪,还望见谅。”

王禀见乔道清如此客气,冷着脸道:“乔军师有话直说,不必如此作态!”

乔道清道:“久闻王将军大名,今日一见,果然传言不虚,当真是威猛将军,铁血男子!

乔某别无他意,只是仰慕将军风采,如今请得将军前来,自然要好好招待一番,王将军请!”

说罢,他扶着王禀来到一席坐席前,请王禀入座。

王禀见状,拒绝道:“败军之将,无颜与诸位同饮,乔军师有何打算,不妨明说!”

乔道清道:“王将军不必多虑,在下并无什么恶意,只是单纯要见识一番王将军风采而已。

来来来,闲话少说,喝酒,喝酒!”

乔道清热情相邀,王禀既拗不过他,也不知他究竟要做什么,便很不自在的被按着坐在了座位上,勉为其难的喝了一杯酒。

乔道清果然只是招呼大家饮酒吃肉,闭口不谈此战功劳,也并未有招降话语,只是在议论如何让庐州百废待兴,使百姓安居乐业。

于是,谈的都是庐州风土人情、物产奇珍,讲的都是如何让百姓各司其职,发家致富。

王禀听得有趣,不禁带入进去,仔细思考起这些可行办法。

越想越是觉得很有道理,这简直就是治国方略啊,乔道清就这般当做寻常给讲了出来,而且看样子是马上就要落实。

若是这样的话,安北大都护府能如此迅速在这些州府站稳脚跟,就不奇怪了。

这……这可不是头脑发热的造反组织啊,这是早有预谋,而且打算长远的队伍!

难道,朝廷真的要被这些人给推翻,这天下,要彻底改换了?

王禀心中惊骇,再也不能无动于衷,只想要搞清楚这安北军究竟是如何做到这一步的。

但是他又不好明着问,只得暂时按捺心情,看乔道清如何对他,再来计较。

乔道清这边,与众将商议好后,又给各人分派了任务,便结束了宴席,吩咐人招呼王禀歇下。

而且还是给他单独准备了房间,并未束缚他的自由,只是派了一队士兵在屋外站岗。

王禀也没有轻举妄动,而是安心住下,看明日如何。

第二日一大早,乔道清命人给王禀送了早饭,然后又带其一起出城,赶往乡下,看安北军主持给百姓分田地之事。

王禀自然是大感好奇,于是用心来观看,从梁山的做法和执行力看可行性,再从分到田地的百姓身上看此事的效果。

最终他得出一个结论,这是一条阳谋,不只是百姓无法拒绝这样的好事,就是地方官府、甚至是朝廷,都不能阻止这件事情的发酵。

若是各地都是这般,谁来干涉,谁才是反动势力,才是百姓的敌人。

果然好手段啊,这是要彻底毁掉大宋根基,颠覆朝廷统治。

王禀心中惊骇,但是毫无办法。最终,他放弃了挣扎,只随着安北军各处转了一回,见识了安北军如何处置土豪恶霸,豪商巨贾。

最后等他返回城中时,是好几日以后,城中已经大变样,兴起了许多新鲜事物,无论是吃的用的,都如雨后春笋一般不断冒出来。

百姓忙碌得热火朝天,城中到处烟火气充盈,人声鼎沸,朝气磅礴,是他前所未见的景象。

至此,他才彻底死心,安北军,似乎已经不是人力所能抗衡的了。

到了这时,他终于忍不住,来找乔道清询问安北军最终打算。

乔道清等的就是这个时候,于是趁机对他分析了天下大势,解释了为何大宋朝廷动荡不安,忧患四起,又着重告知了北方局势,未来走向。

最终,让王禀是彻底服气,而且有了一种使命感,想要参与进去,为国家和百姓出一份力的冲动。

但是他又不好主动开口,乔道清也没打算就此进行招揽,毕竟他拿了这庐州,南边的战事战事结束了,也不打算进一步攻打州府。

所以,招揽王禀的事情,还是返回登州再说。

而童贯这边,一路向西南方向而走,退到了江州、南康军一带。

此处可以浔阳江、彭蠡湖为凭借,跟江南军进行周旋。

到了此时,童贯再不敢将自己置身于两股义军的中间,只摆脱了安北军的威胁,单独面对江南军。

当然,求援的消息早送抵汴京,赵佶和蔡京正全力运转朝廷,筹措军饷粮草,招募兵马,支援童贯。

让他没想到的是,童贯前番带去的十五万大军,不仅没能剿灭方腊,还被人给打得节节败退,这支大军可是有一半来自西军编制。

虽然只是内地州府储备军,不是边境上跟西夏厮杀的精锐,但战斗力也不是内地禁军和厢军可比的,何况还有名将坐镇。

这样一支大军,按理来说,剿灭方腊是没什么问题的,如今的局面,是他们根本没料到的。

尤其是安北军的雷霆行动,导致东面沿海一带悉数失守,这无疑引起了朝野震动,上下不安。

如今,赵佶和蔡京再也不能抱着侥幸心理,更没有能力同时面对几股势力。

所以只能采取剿灭方腊,安抚其他三家的策略。

因此,他们在全力支持童贯的同时,派出钦差,分别赶去房州、登州、威胜州诏安。

当然,其中最棘手的,就是安北军。

林冲虽然没有向其他三家那般称王,也没有明确自己的造反理念,只是设立了一个安北大都护府,也未明确是跟大宋划清界限,甚至这安北大都护府的归属,也是模棱两可。

但是其将士之精锐、装备之精良、纪律之严明、志向之远大、财源之广大,是四家里面最突出的。

关键是,其扶持百业,分发田地一事,更是获取了极大的民心,是对朝廷威胁最大的存在。

因此,诏安安北军,才是重中之重。

童贯在江州扎稳脚跟,见安北军没有再行动,顿时松了口气。

而江南军还未打到江州一带,他也有了更多时间和精力会集援军,整顿兵马,恢复士气。

十余日后,童贯援军到来,合兵再次达到十五万,顿时信心大增,朝着江南军发起反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