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算鼎三国:玄镜红颜录 > 第247章 琴瑟和鸣:蔡琰主持典籍整理

崇文馆外人声鼎沸,馆内阅览区书香弥漫,而在这喧嚣与静谧的交界处,更深邃的内院里,还有一处至关重要的所在——典籍整理室。这里,才是崇文馆真正的“心脏”所在,是知识得以梳理、传承的源头。而主持这繁复工作的,正是我心中那道温婉而坚韧的风景——蔡琰,蔡文姬(昭姬)。

数日前,当我提出请她负责崇文馆的典籍整理时,她几乎没有犹豫便答应了。我知道,对于先父蔡邕公的遗志和她自身对学问的热爱而言,这不仅仅是一份差事,更是一种精神的寄托与实践。

今日,处理完一些紧急的公务,我特意绕道来到崇文馆的后院。推开那扇略显厚重的木门,一股混合着墨香、旧纸与淡淡药草(用于防蛀)的气息扑面而来。这里不似前厅那般宽敞明亮,光线透过高窗,柔和地洒落在几张巨大的案几上。案几之上,以及四周的书架上,堆放着各式各样的竹简、帛书和纸卷,有的还带着泥土的痕迹,有的则残破不堪,仿佛在无声地诉说着它们颠沛流离的过往。

几名协助的吏员和学徒正在小心翼翼地进行着初步的清理和分类工作,动作间都透着一股敬畏。而整个整理室的焦点,无疑是临窗那张最大的案几后的身影。

蔡琰正坐在一捆散开的竹简前。她身着素雅的长裙,发髻简单地绾起,几缕青丝垂落在脸颊旁,却丝毫未曾拂乱她的专注。她一手拿着一根细长的骨签,轻轻拨动着竹简,另一只手则执笔,在一旁的纸张上飞快地记录着什么。阳光勾勒出她柔和的侧脸轮廓,那份沉静与投入,竟让这略显杂乱的整理室散发出一种别样的美感,宛如一幅生动的古画。

我放轻了脚步,不愿打扰这份宁静。走近了些,才看清她正在比对两份似乎是相同典籍的残卷,眉头微蹙,眼神锐利,仔细分辨着其中字句的细微差异。那神情,既有学者的严谨,又有女性特有的细腻。

她似乎是察觉到了我的到来,抬起头,看到是我,眼中掠过一丝轻柔的笑意,之前的专注瞬间化为温婉:“子明,你来了。”

“看你如此投入,不忍打扰。”我微笑着走到案几旁,目光落在那些散乱的竹简上,“进展如何?可还顺利?”

“谈何容易。”她轻轻叹了口气,指着面前的竹简,“这些大多是战乱中散佚,或是从各处搜集而来,版本驳杂,残缺错漏之处甚多。辨伪、考订、缀合、修复,每一项都需耗费极大心力。你看这一卷《管子》,就有三种不同的传抄版本,文字差异颇大,要理清其源流,非一日之功。”

她的语气中虽有感慨,却没有丝毫抱怨,反而透着一股迎难而上的韧劲。“不过,”她话锋一转,眼中闪烁着光彩,“能亲手整理这些先贤遗篇,让它们重焕生机,流传后世,纵然辛苦,琰心中却是欢喜的。”

我看着她指尖因长期接触墨迹和竹木而染上的淡淡痕迹,心中涌起一阵怜惜,更多的却是深深的敬佩。“昭姬之才,不让须眉。有你主持此事,实乃徐州之幸,亦是这些典籍之幸。”

她微微垂首,脸颊泛起一抹浅红:“子明谬赞了。若非你力主建立这崇文馆,收拢这些散佚典籍,琰空有微才,亦无用武之地。能有此机会,做些于文脉传承有益之事,琰心中,是感激你的。”

她的目光真诚,其中蕴含的情愫,让我心头一暖。我们相视片刻,仿佛周遭的一切都暂时隐去,只剩下这充满书卷气息的空间,以及我们之间无声流淌的默契与情谊。

“这些时日,你几乎都泡在这里,也要注意身体。”我关切地说道,“典籍整理非朝夕之功,不必过于劳累。”

“我省得。”她点了点头,随即又指着另一堆整理好的书册,“你看,这边是已经初步整理编目的部分,主要是一些较为完整的经书和史籍。我已经按照经、史、子、集四部,草拟了分类体系,并为每部书撰写了提要,方便日后查阅。”

我拿起一本她亲手抄录的目录,字迹娟秀工整,条理清晰,分类详尽,其用心程度可见一斑。不仅如此,她还利用自己家学渊源,对一些古籍的版本、真伪提出了独到的见解,并在旁边做了标注。

“昭姬,你这不仅是在整理书籍,更是在进行一项极具价值的学术研究。”我由衷地赞叹,“待日后条件成熟,将这些考订成果刊印出来,必将嘉惠学林。”

“但愿能有那一日。”她眼中流露出对未来的憧憬,那是一种超越了个人情感,寄托于文化事业的深远期盼。

我们又聊了片刻,谈及修复古籍所用的特殊纸张和浆糊的配制,谈及辨别不同时代书法风格的技巧,甚至谈到了她父亲蔡邕公当年在石经校订上的轶事。在这些话题中,我看到了一个不同于平日温婉形象的蔡琰——博学、严谨、充满智慧,对学问有着近乎虔诚的热爱。

她不仅仅是我倾慕的女子,更是我事业上不可或缺的伙伴。这崇文馆,因她的存在,才真正拥有了灵魂。她在这里,如同定海神针,以她的才学和专注,梳理着乱世中脆弱的文脉,为徐州,也为这天下,守护着一份宝贵的精神财富。

临走时,我回头望去,她又已埋首于故纸堆中,骨签轻点,笔尖微动。窗外的阳光透过窗棂,在她身上投下斑驳的光影,宛如为她披上了一件由光阴与智慧织就的锦衣。

“琴瑟和鸣”,我心中默念着这个词。或许,真正的和谐,并不仅仅是风花雪月的浪漫,更是这般在共同的事业中,相互欣赏,相互支持,为了共同的理想而并肩努力。

崇文馆因她而更添厚重,而我与她之间的情谊,也在这共同守护文化薪火的过程中,悄然升华,愈发坚固。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