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都市 > 阿耶玳,苗语,我们的根 > 第22章 集市见初闻

阿耶玳,苗语,我们的根 第22章 集市见初闻

作者:梦幻蓝天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5-01 20:28:06 来源:小说旗

1

凌晨四点的山路还浸在浓墨般的黑暗里,龙安心打着手电走在最前面。背篓里的刺梨鲜果随着步伐轻轻晃动,散发出清冽的酸香。吴晓梅跟在后头,银项圈偶尔碰出细碎的声响,在寂静的山道上格外清脆。

\"再走半小时就到公路了。\"龙安心喘着气说。背带深深勒进肩膀,估摸着这筐得有七八十斤。前天摘的刺梨,特意选了九分熟的,果皮金黄中透着一抹红晕,是务婆说的\"糖心刺梨\"品相。

转过最后一个山坳,远处突然亮起车灯。一辆破旧的中巴车歪歪斜斜地停在山路边,车身上\"雷山—凯里\"的字迹已经斑驳。司机是个满脸胡茬的壮汉,正倚着车门抽烟。

\"两个人,加一筐货。\"龙安心掏出皱巴巴的钞票。

司机瞄了眼背篓:\"鲜果?加收五块行李费。\"他吐了个烟圈,\"最近查得严,超载要罚款的。\"

车厢里挤满了赶场的乡亲,竹编的背篓、铁笼里的活鸡、用麻袋装着的山货,把过道塞得水泄不通。龙安心护着背篓挤到后排,发现座椅弹簧已经戳破了人造革,露出锈迹斑斑的铁骨。

\"第一次去州里赶场?\"旁边穿蓝布衫的大婶打量着他们,\"鲜果得赶早市,去晚了压价压得狠。\"

吴晓梅点点头,把背篓往腿间挪了挪。龙安心注意到她手指上新增了几道细小的伤口,是昨天采摘时被刺划的。

2

凯里民族贸易市场门口已经排起长队。几个戴红袖标的管理人员正在查验健康码,有个背着竹篓的老人因为不会操作智能手机,急得满头大汗。

\"我来帮您。\"龙安心接过老人破旧的按键手机,用自己的手机热点分享了网络。老人连连道谢,从竹篓里摸出几个野山楂塞给他:\"自家山上摘的,泡水喝对胃好。\"

市场里人声鼎沸,各色摊位像迷宫般延伸。龙安心跟着指示牌找到水果区,却被眼前的景象惊住了——十几个刺梨摊位紧挨着,金黄的果子堆成小山。收购商拿着小本子来回走动,时不时捏起一个捏捏,然后摇头走开。

\"今年刺梨大丰收。\"旁边摊主是个满脸皱纹的老汉,\"昨天最好的才卖九毛。\"

龙安心心头一紧。他蹲下身,把背篓里的刺梨小心地摆出来,特意把几个品相最好的放在最上面。吴晓梅从包里取出块蓝布铺好,又拿出个竹筒,往果子上轻轻喷了些水雾。沾了水珠的刺梨在灯光下像镀了层金,顿时吸引了不少目光。

\"这刺梨不错。\"一个穿皮夹克的中年男子蹲下来,指尖避开尖刺捏起一个,\"怎么卖?\"

\"一块五。\"龙安心报出昨晚和吴晓梅商量的价格。

男子嗤笑一声:\"小伙子,那边最好的才一块二。\"他指了指不远处,\"你这有什么特别的?\"

3

\"糖心刺梨。\"吴晓梅突然开口,用镰刀剖开一个果子。橙红的果肉像宝石般晶莹,汁水顺着刀尖滴落,\"甜度是普通的三倍。\"

男子来了兴趣,接过半个果子尝了尝,眉毛微微扬起:\"确实甜。不过...\"他压低声音,\"你们有检验报告吗?现在超市进货都要这个。\"

龙安心和吴晓梅面面相觑。这时旁边摊位传来一阵骚动,几个游客模样的年轻人正围着个卖苗绣的摊位拍照。

\"纯手工的?\"穿汉服的女孩拿起一个绣花钱包。

摊主是位苗族老太太,耳垂上沉甸甸的银坠子随着点头轻轻晃动:\"我绣了四天,一百二。\"

龙安心瞳孔一缩。同样的绣片在村里收购价才十五元,吴晓梅这样的好手一天能绣三个。

\"给我来两个!\"汉服女孩爽快地付钱,\"发朋友圈肯定很多人问。\"

皮夹克男子顺着龙安心的目光看去,突然笑了:\"旅游区的价格,跟批发市场两码事。\"他掏出名片,\"我是黔东南特产店的,你们要是能稳定供应这种品质的刺梨,我们可以长期合作。\"

龙安心接过名片,上面烫金的\"真品保证\"四个字格外醒目。

4

中午时分,龙安心蹲在市场角落数钱。除去车费和午饭,净赚八十六块五。吴晓梅去隔壁摊位打听绣品价格还没回来,他摸出手机,拍了几张旅游区摊位的照片。

\"问清楚了。\"吴晓梅小跑回来,脸颊因为兴奋泛着红晕,\"绣花钱包卖120,刺绣围巾380,还是机器绣的!\"她翻开手机相册,\"你看这个,和我们寨子的'蝴蝶妈妈'图案一模一样,标价299!\"

照片里的绣框旁立着个小牌子:国家级非遗苗绣传承人作品。龙安心皱眉:\"这是务婆的图案啊。\"

\"我问了,那摊主说是她奶奶传下来的。\"吴晓梅咬着下唇,\"可她奶奶是汉族,根本不会绣花。\"

正说着,市场广播突然响起:\"请所有摊主注意,下午三点有州文旅局领导视察,请保持摊位整洁...\"

龙安心和吴晓梅对视一眼,同时看向不远处文旅局的展位。那里摆着精美的宣传册,封面正是苗绣和刺梨的图片。

\"有个主意。\"龙安心突然说,\"我们把摊位挪到文旅局旁边去。\"

5

挪摊位花了二十块钱\"管理费\"。新位置正对市场主通道,文旅局的蓝色展棚就在三步开外。龙安心把剩下的刺梨精心摆成金字塔状,吴晓梅则取出随身带的绣绷,现场绣起蝴蝶纹样。

\"这样能行吗?\"吴晓梅手指翻飞,银针在阳光下闪闪发亮。

龙安心没回答,他正盯着文旅局的展板看。上面写着\"乡村振兴非遗传承\"等标语,还配有穿着民族服饰的模特照片。照片角落的小字引起他的注意:服装由xx苗绣工作室提供。

下午两点半,市场突然骚动起来。几个保安小跑着清场,穿制服的工作人员挨个摊位检查。龙安心迅速把务婆给的晒干黄精片摆在刺梨旁边,吴晓梅则把绣到一半的蝴蝶胸针别在衣领上。

视察队伍浩浩荡荡,为首的领导边走边听汇报,不时点头。走到文旅局展位时,龙安心深吸一口气,突然大声用苗语唱起了务婆教的古歌片段。

领导果然被吸引,转身朝他们走来。龙安心心跳如鼓,继续唱着,同时指向吴晓梅手中的绣绷。记者们的镜头立刻转了过来。

\"这是...\"领导饶有兴趣地问。

\"苗族古歌里的蝴蝶妈妈图案。\"龙安心切换成带着口音的普通话,\"我们想用传统手艺帮助乡亲们增收。\"

领导满意地点头,对随行人员说:\"这才是真正的非遗传承。\"他转向镜头,\"乡村振兴,就是要让传统文化活起来、火起来!\"

闪光灯接连亮起,龙安心看到文旅局工作人员的脸色变了。

6

视察队伍离开后,他们的摊位立刻被游客包围。

\"这就是电视上说的苗绣?\"

\"刺梨怎么卖?\"

\"能合影吗?\"

一个戴渔夫帽的摄影师挤到最前面:\"我是《民族地理》的,能采访你们吗?\"他没等回答就举起相机,对着吴晓梅的手部特写连拍数张。

龙安心趁机把刺梨价格提到两块五一斤,不到十分钟就卖光了。有个穿冲锋衣的大叔甚至预定了二十斤,说要带回北京送人。

\"你们应该注册商标。\"摄影师递来名片,\"现在市面上假苗绣太多了。\"

吴晓梅正在教几个女孩简单的绣法,闻言抬起头:\"怎么注册?\"

\"先去工商局,然后...\"摄影师的话被一阵骚动打断。

文旅局的工作人员带着保安走了过来:\"你们哪个村的?有摊位证吗?\"

龙安心掏出早上办的市场临时证,那人扫了一眼,压低声音:\"别在这儿捣乱,要卖货去批发区。\"

\"我们没捣乱。\"龙安心直视对方,\"就是正常卖自家产的...\"

\"行了行了。\"工作人员不耐烦地挥手,\"赶紧收拾,领导要回去了,别挡道。\"

摄影师想说什么,被同事拉住了。人群渐渐散去,龙安心蹲下身收拾所剩无几的刺梨,发现下面压着张纸条,上面写着一串电话号码和\"有意收购传统苗绣\"几个字。

7

回程的中巴车上,龙安心数了数今天的收入:刺梨卖了二百四,还有三个临时接的绣花小样订单,收了六十定金。扣除成本,净赚两百出头。

\"比预想的好。\"吴晓梅小声说。她正借着车窗外的暮光,绣着答应给摄影师的小样。

龙安心没说话,盯着手机里拍下的文旅局展板照片。放大后能看到角落里的小字:合作热线、招商邮箱...他突然有了主意。

\"晓梅,你记得务婆唱的那首《蝴蝶妈妈》全本吗?\"

吴晓梅手指一顿:\"记得七八成吧,怎么了?\"

\"我在想,\"龙安心压低声音,\"要是我们把古歌和绣品包装在一起,配上故事...\"

车突然一个急刹,前排背篓里的鸡扑腾起来,羽毛混着尘土在车厢里飞舞。司机骂骂咧咧地下车查看,乘客们纷纷探头张望。龙安心趁机凑近吴晓梅耳边:\"就像今天那个摄影师说的,得让人知道什么是真的。\"

吴晓梅的耳尖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变红,手中的银针在布料上戳出个歪歪扭扭的针脚。

8

回到寨子已是深夜。务婆家的灯还亮着,老人正在火塘边分拣药材。听完他们的讲述,务婆从里屋抱出个樟木箱子。

\"我年轻时的嫁妆。\"她掀开箱盖,里面整齐叠放着十几幅绣品,最上面那幅正是完整的蝴蝶妈妈图案,足有桌面大小,色彩艳丽如新。

龙安心倒吸一口气。这样一幅绣品在旅游区恐怕能卖上千元。

\"不是让你们卖。\"务婆仿佛看穿他的心思,\"是让你们记住真东西长什么样。\"她粗糙的手指抚过绣片,\"现在的年轻人,绣花不念古歌,绣出来的蝴蝶没灵魂。\"

吴晓梅小心翼翼地捧起绣片,对着灯光细看。龙安心注意到图案边缘有一圈奇怪的符号,像是文字又像是花纹。

\"这是什么?\"

\"古歌的调子。\"务婆突然哼唱起来,苍老的声音在夜色中回荡,\"每个符号代表一个音,我奶奶教的。\"

龙安心心头一震。他突然明白白天的文旅局展位为什么让他不舒服——那些精美的宣传册上,只有图案,没有故事;只有商品,没有灵魂。

\"务婆,能教我们完整的古歌吗?\"他听见自己问,\"包括这些符号的意思。\"

老人没回答,只是往火塘里添了块柴。火焰蹿高的瞬间,龙安心看到她浑浊的眼里闪过一丝光亮。

9

第二天清晨,龙安心被一阵急促的敲门声惊醒。开门一看,是气喘吁吁的吴小勇。

\"快看手机!\"他举着屏幕几乎戳到龙安心脸上。

那是一则本地新闻:《州文旅局调研传统非遗传承》,配图正是昨天他们在市场的摊位。照片上,吴晓梅低头绣花的侧脸被拍得格外清晰,银针和丝线在阳光下闪闪发亮。更让人惊讶的是,新闻里居然提到了\"凯寨村传统苗绣\"。

\"你们出名了!\"吴小勇兴奋地手舞足蹈,\"刚村长来说,明天有电视台要来采访!\"

龙安心盯着照片角落,那里隐约可见文旅局工作人员难看的脸色。他正想说些什么,手机突然响起。是个陌生号码。

\"您好,我是州民族工艺品公司的。\"电话那头是个甜美的女声,\"看到新闻对您的绣品很感兴趣,想谈下合作...\"

龙安心走到院子里,晨雾中的刺梨苗已经比前几天高了一截。嫩绿的叶片上挂着露珠,在阳光下像无数颗小小的钻石。他想起昨天回程车上那个模糊的想法,突然有了清晰的轮廓。

\"晓梅!\"他朝隔壁喊道,\"带上务婆的绣片,我们去趟县城!\"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